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64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第一千零二章 王仁表(下)
  李善既觉得意外,但也不觉得意外。
  意外是因为他没想到王仁表会关注到马周,不意外是因为王仁表对自己,对自己与马周之间的关系太了解了。
  其实这是个简单的逻辑判断,王仁表知道当年李善对马周是很重视的,甚至马周都知道李善的身世,那李善怎么可能会允许马周脱离控制呢?
  除非马周是得李善授意刻意如此。
  而马周离开李善之后,虽然没有投入东宫门下,但却寓居投入东宫的常何家中,还在北衙禁军中任职,这么以来,李善的立场就不用多说了……总不能判断是李善派马周依附东宫吗?
  李善迟疑了下,低声问:“裴世矩?”
  王仁表迅速摇了摇头,以更低的声音道:“毕竟位卑,而且谁知道宾王知晓内情?”
  李善眼珠子转了转,觉得有点不保险,马周离开自己的时候,自己已经与裴世矩撕破脸了……谁知道这只老狐狸会不会关注到马周?
  李善的思绪越飞越远,或许自己应该多布置一道后手,万一真出了事,马周却被扣住甚至被杀了,那玄武门那边就难说了。
  这样的棋子自己倒不是找不到……
  仔细打量着李善脸上阴晴不定的神色,王仁表小声问:“怀仁是怕……”
  “咳咳,咳咳!”李善用力咳嗽了几声,“对了,昭德、稚圭此次都随小弟回京了,闹着非要做傧相,孝卿兄上次提及,秦王府子弟那边?”
  王仁表保持着沉默,皱着眉头盯着李善。
  李善含笑对视,好一会儿之后才轻叹一声,“孝卿兄何必掺和进来呢?”
  “虽同安长公主不慈,但毕竟是太原王氏子弟,只要旁观……如同平阳公主夫妇一般即可。”
  “孝卿兄于小弟有提携之恩,更是此生至交,小弟实在不望兄长牵涉其中。”
  “德谋兄那是躲不开的,凌公、苏定方更是躲不开,就连崔公也有考虑清河崔氏门楣不坠的因素,而孝卿兄并无必要。”
  王仁表笑了笑,“怀仁这是承认已投秦王了。”
  “孝卿兄说笑了,小弟乃是陛下嫡系。”李善绕着圈打哈哈,“傧相六人,稚圭、昭德肯定在内,温邦也算一个,还有三个位置……反正孝卿兄到时候已经除服,不如也来帮忙?”
  王仁表随口问:“还有两个位置呢?”
  李善有些犹豫,按照关系远近来说,很快就要回京的淮阳王李道玄应该算一个,可惜这位是秦王的铁杆。
  “张家大郎可以算一个,那日尚有东宫的太子舍人卢宏在场。”王仁表倒是早就替李善盘算好了。
  又是一边一个……其实李善对这种事已经有点厌烦了,而且现在崔信、平阳公主夫妇、李客师夫妇,就连王仁表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顺着傧相的事又聊起了迎亲的各番事宜,两家现在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李宅估摸着一个月内也能完工,剩余的家具也来得及赶制,反正李善是什么都不用管,只需要那日将新娘子接来洞房花烛就行了。
  王仁表忍了又忍,低声道:“早年在长安时候,曾经救过几人……如今在北衙禁军,正巧在右监门卫中郎将麾下。”
  所谓的右监门卫中郎将就是常何,王仁表之前一直只说马周,现在终于提到了常何,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如果李善要用人,自己也是帮得上忙的。
  “孝卿兄急公好义。”李善笑吟吟道:“当年德谋兄与昭德不就是得孝卿兄援手才得以幸免的吗?”
  王仁表叹了口气,干脆直接把话摊开了说:“为兄遭嫡母厌弃,即使怀仁襄助,只怕也难有作为,唯有借此……”
  “孝卿兄错了,错了。”李善正色道:“年刚满三十而已,尚有来日。”
  同安长公主都多大了,还能活多久啊……不过李善在心里算了算,贞观年间晋王李治被封为太子后,是同安长公主为其做的媒,算算应该至少还有十多年把。
  这是铁了心不让自己掺和啊……王仁表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这是李善的好意,其实他的确没有必要掺和进去,只是埋藏心里的怨愤让王仁表难以安然。
  生母、妻子、儿子跟着自己一起被扫地出门,王仁表脸上云淡风轻,但怎么可能心里没有恨意呢?
  但同安长公主不仅是嫡母,而且还是陛下的胞妹,王仁表不能做什么,只能用自己的未来去努力扇对方的脸。
  如今朝中局势复杂难言,但总的来说,显然是秦王占了上风,所以王仁表是久久思虑之后才选择了秦王……这其中也是考虑到李楷、李善两位至交好友的原因。
  不过李善的态度很坚决,就目前而言,李世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没必要将王仁表卷起来……说得难听点,万一李世民败了,李建成很可能会大开杀戒。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除了斩草除根之外并没有大开杀戒,一方面是因为东宫幕僚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另一方面也是他本身有着控制朝局的威望。
  但李建成就未必了,更别说边上还有个裴世矩会暗中推动……如凌敬、苏定方、张仲坚、刘黑儿如果跑不掉,那肯定难逃一死。
  如程咬金、秦琼、尉迟恭这些李世民的心腹大将估摸着也得完蛋,毕竟李建成不可能放心让他们统领大军。
  李善自己或许有机会逃得掉,毕竟明面上并没有依附秦王,而且因为天台山一战,大量的世家门阀都欠了他的人情,但王仁表就难说了……别看是太原王氏子弟,但只是个庶子,同安长公主是肯定不会伸手的,边上还有个恨不得一刀斩了他的王仁佑。
  一直到黄昏时分,王仁表才告辞,李善一路送到村口处,却遇见了不知道从哪儿回来的范十一。
  “郎君。”范十一附在李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王仁表往边上走了几步,奇怪的看着李善那张脸有些扭曲。
  片刻后,呆了半响的李善突然转头盯住了王仁表……好像可以借这位好友用一用。


第一千零三章 马周(上)
  接下来的几天,李善老老实实的缩在家里,哪儿都不去,以寒气入体的借口闭门谢客,谁都不见……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养病那是借口,凌烟阁里喝的烂醉如泥,哪里像个病人啊。
  嗯,就连平阳公主那边,李善都没登门拜访,虽然他挺想去看看那位被李渊封为郡主的小侄女……其他人不敢说,但李善很确认,原始空中绝对没有这个女婴。
  一直到正月结束,二月初二那一日,凌敬一大早就来了李宅,“可想好了?”
  “嗯,就在今日。”李善干笑着点点头,“正巧孝卿兄请了张家大郎作陪……”
  凌敬想了会儿低声道:“探听一二,让宾王安分些,裴弘大应该不会注意到他。”
  李善回京之后,除了在崔府待了一日之后就回了庄子,除了王仁表之外没有去见任何人,甚至闭门谢客,原因就在于,他需要先见马周一面。
  不管是太子还是裴世矩,如果东宫要动手,那就不可能不用到玄武门,那身在玄武门守将常何身边的马周不可能一点征兆都看不到。
  如何利用马周这颗棋子,其实李善、凌敬以及李世民、房玄龄众人都觉得有点棘手,如果是秦王要起兵,那自然是有很大用处的,在太子进入太极宫后封锁玄武门,就能隔断长林军,但现在变成东宫有可能起兵,而秦王成为防守的一方,那就难说了。
  因为如果是进攻的一方,秦王会在起兵之初就派遣大将接手玄武门,历史上也的确是这样的,张公瑾关闭了宫门,敬君弘、吕世衡战死,但长林军始终没有攻破玄武门。
  但现在是防守的一方,除非确定了太子起兵的时间,否则秦王不可能遣派心腹坐镇玄武门……不说李渊不会答应,就连节制北衙禁军的柴绍也不会答应。
  如果这颗棋子是常何这个玄武门守将,那就好办了……为此凌敬昨晚还提及,长孙无忌为此发了几次牢骚,既然要安插人手,为什么不选常何却要选马周?
  这也是凌敬心里的疑惑,马周跟着李善时间不算长,但也经历了山东战事,随行北上代州,即使现在明面上决裂,也带着李善的背景……而常何就不同了。
  凌敬也不觉得,李善会收服不了常何。
  之前凌敬就隐晦的问过几次,但李善只能含糊过去……没办法解释啊,其实最没办法解释的是为什么正好是常何成为玄武门守将。
  其他的方面……呃,也没办法解释啊,为什么要用马周而不是常何?
  到现在李善都不能确认,常何到底是不是真的投入东宫门下,会不会是李世民刻意为之……如果没记错,李世民在东宫是埋了不少棋子的,之前密谈时候他也没有否认。
  想想看,李善如果笼络常何,给出许诺,或者拿住把柄,将人塞到东宫去,而常何实际上却是李世民的暗子的话……夭寿啊!
  用早餐的时候,李善显得有点心不在焉,凌敬倒是老神在在,胃口还挺好,如今老头儿在吏部任个员外郎,在吏部混的是如鱼得水……毕竟上面的吏部尚书杨恭仁与李善私人关系不错,再上面的是秦王。
  自从秦王行使尚书令的权柄后,不少天策府属官就进入三省六部了,裴寂因为与李渊的关系依旧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但在尚书省内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如今六部中,东宫能拿捏得住的也就刑部了,毕竟刑部尚书是东宫嫡系荥阳郡公郑善果。
  不过自从凌敬、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入三省六部之后,天策府那边长孙无忌的权柄得以加强,想到这儿李善笑着说:“听说杜执礼最近颇得重用?”
  凌敬点点头,“殿下也是没办法,玉壶春……杜执礼全送给了太常寺。”
  “嗯?”李善大为意外,杜淹那个死要钱的居然一文钱都没收……要知道泾州、原州战事中玉壶春的用量不是个小数字。
  “是殿下?”
  凌敬摇摇头。
  不是秦王压下来的,那只能是杜如晦了,但凌敬再次摇摇头,深深看了眼李善,“是封德彝。”
  李善喉头动了动,居然是封伦。
  想了想,李善笑道:“没想到封伦与杜淹也有交情?”
  “不知内情,只听克明提及。”凌敬低声道:“自老夫与玄龄、克明入朝,天策府诸多事宜大都是辅机、杜执礼与封德彝主持。”
  “封德彝如今是中书令吧?”
  凌敬解释道:“自秦王入主尚书省,又有江国公依附,封德彝在中书省有些尴尬,所以殿下命其打理天策府。”
  李善眼珠子滴溜溜的转,这个理由是说得通的,既然李渊没有立即易储的打算,那就不可能让李世民一脉将三省全都掌控……即使李世民入主东宫也不可能,不然到底是谁做皇帝啊。
  “封德彝得殿下信重?”
  “极为信重。”凌敬缓缓说出这句话,视线与李善撞了撞,各自移开。
  凌敬是想起了在仁寿宫的时候,范十一来报,封伦曾经在夜间密会齐王李元吉。
  而李善则是将封伦、杜淹、齐王这条线连了起来,他也差不多猜到了封伦是如何“劝说”杜淹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封伦很可能与齐王有直接关系,而杜淹不会……这位要投也是投东宫,不会选择齐王的。
  李善愈发好奇起来,封伦到底有什么把柄落在了齐王手中?
  就目前局势而言,齐王是完全没有希望的……而似乎这位并不打算收手。
  “对了,今日约在了哪儿?”凌敬擦拭着手,随口道:“毕竟马宾王离去之时,你尚未进爵郡王,裴世矩应该没注意到,但如今你何等身份,小心别漏了痕迹。”
  “自然是要好好挑选……”李善眼神闪烁,“出征前与秦王密会那夜,裴世矩就派了人手盯着崔府。”
  “那就好,选在哪儿?”
  李善咳嗽两声,“毕竟好些日子没出门了,一入长安,只怕行踪难以隐秘,所以要挑选繁华之所,正所谓木在林中,石入深山,这才……”
  “到底在哪儿?”
  李善干笑道:“平康坊。”


第一千零四章 马周(中)
  平康坊内。
  张永斜斜半卧在软榻上,看着翩翩起舞的舞女,端着酒盏笑道:“孝卿兄,真没想到魏王居然会在这儿设宴!”
  “当年魏王以《春江花月夜》夺下头名后,就是在这儿饮酒吟诗,一日八诗,首首妙绝。”赵慈皓压低声音,“不过听说乃是魏王当年旧地。”
  王仁表满腹心事,嘴上附和几句,心里却在暗骂……怀仁也太过分了点,昨日除服算是出了孝期,今日就让自己邀张永、赵慈皓来平康坊,简直了!
  其实李善也是没辙啊,那日王仁表来访,临行时候范十一回报,马周那厮定下在平康坊见面……这厮显然是不怀好意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4/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