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51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三日之内,稽胡攻取安乐镇。”
  苏定方看着刘黑儿,“若消息尚未走漏,安乐镇距离同心县只有四十余里,驻扎两千余梁兵,破之不难。”
  刘女匿成沉默下来,他不像刘黑儿、刘昭那样,对于反戈一击还是有些抗拒情绪的。
  李善随口道:“若足下不愿,可入朝觐见,陛下当有赏赐,可让阿黑或刘昭领军……噢,对了,此战之后,稽胡一族可选安乐镇周边定居。”
  刘女匿成眼睛一亮,安乐镇依山傍水,是个相当不错的地点,如果能在这儿定居,再修屋建宅,以避风雪,族人当能安定下来。
  “前汉大将军卫青纵横草原,扫荡漠北,以安乐一地安置内附的匈奴族人,系汉武帝所置五属国之一。”李楷如数家珍道:“后汉名将张奂曾任安定属国都尉,至两晋而废。”
  刘女匿成咬咬牙,“在下愿取安乐,但若是梁军来袭?”
  “梁师都远在灵武,一时赶不到。”苏定方不假思索道:“更何况风雪只怕过了正月也不止,梁军何能出兵来袭?”
  看刘女匿成不吭声,李善笑着道:“足下所虑,无非是恐唐军龟缩,坐视稽胡与梁军血战。”


第九百七十三章 坦诚
  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时候做出的某些选择,很可能会影响非常久远,久远到当事人都难以揣测的地步。
  就比如这一次吧,刘女匿成最大的担忧在于稽胡出兵攻占安乐,但如果梁军反扑,而唐军坐视,这种事不是不可能发生的,甚至于类似的事在草原上司空见惯,要么背后插一刀,要么坐收渔翁之利。
  而苏定方、李客师父子寥寥几句话就打消了刘女匿成大半的担忧。
  苏定方说的是,泾州一战前夕,邯郸王下令,坐视同僚陷阵而不救,无论何人,立斩头颅,遍传全军。
  李客师告诉刘女匿成,顾集镇一战,代州总管李药师坐视邯郸王被困八日而不救,虽李善仍视自己为伯父,视李楷为至交,但至今深恨李药师。
  而李楷补充的是,三日后进驻同心县的是骑兵总管薛万彻,此人前年与邯郸王一同被困于顾集镇中。
  李善起到的是敲钉钻脚的作用,即刻召见薛万彻,明言若梁军来袭,坐视不救,即使你为太子心腹,也要斩你首级。
  薛万彻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再加上刘黑儿之前也听说过顾集镇一战的内幕,最终使刘女匿成下定了决心。
  靠在床头的李善不禁心想,若是前年自己没有愤而与李靖决裂,现在就没什么说服力了。
  “怀仁,那便明日发往长安了?”
  “嗯。”李善看起来有些虚弱,有气无力的应了声。
  李楷忍不住笑,自己那日抵达箫关,将事情交付县尉,第一时间来寻这位至交,就怕真的寒气入体,以至元气大伤,结果看到的是李善左手端着酒杯,右手筷子夹着烤肉,嘴角流油,头上冒汗。
  “笑甚么!”李善嘿嘿道:“若是陛下派人来查看,到时候弄些生姜汁涂在脸上……”
  李楷没好气的说:“若是陛下派人来,必然是遣派名医!”
  “呃……”李善咂咂嘴,“那就要看平阳公主能不能帮得上忙了。”
  想起这几年平阳公主对这位好友的照拂,李楷叹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皆有来因……当年听闻此事,实在惊惧。”
  李善赞同的点点头,他自认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历经的凶险不少,但最接近死亡的并不是顾集镇一战,也不是几日前的雪夜袭箫关,而是被逼着出手诊治已经病入膏肓的平阳公主。
  当然了,一般来说,风险大的事,如果成功了,收益也会无比巨大。
  这些年,李善历经凶险总是能有惊无险,其中平阳公主帮了太多的忙。
  此时苏定方、王君昊、李客师都已经陆续离开,走的最早的是李客师,他在泾州一战中没有捞到太多的功劳,而此次又第一批被李善调到箫关来……谁都知道李善这是有私心的,所以李客师最近忙碌的很,不肯被人戳脊梁骨。
  屋内只剩下了李善、李楷两人,气氛略有些凝重。
  这几日李善谋划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向李楷袒露,虽然没有明言,但后者基本上已经知道好友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真的要回京?”李楷其实想问的不是这个问题,犹豫了下后低声问道:“殿下可知情?”
  早在代州时候,李楷就影影绰绰的猜到了,而李善也猜到了李楷猜到了,但这层窗户纸始终没有被捅破,而现在李楷捅破了,这个殿下自然指的是秦王李世民。
  天台山一战后,夺嫡局势大变,李楷不需要再行隐晦了。
  “早在出征之前就有所约定。”李善也不隐瞒,径直道:“若无意外,一年之内,陛下就会易储,秦王当能入主东宫。”
  李楷先是一喜,他知道李善常在帝侧,深得李渊信重,这种话没有把握不会随随便便说出口的,但接着就是心里一个激灵,重复道:“若无意外?”
  “嗯。”李善奇怪的瞥了眼,“难道太子会坐以待毙?”
  “就算太子肯认输,也要想想前隋废太子杨勇的下场。”
  “更何况还有个裴弘大呢,难道他会就这么看着?”
  “一旦秦王入主东宫,难道裴弘大不担心我斩草除根?”
  李善冷笑道:“所以,一年之内,东宫必有异动。”
  “所以,小弟必须回京。”
  李楷想了会儿,他不觉得李善回京不能起什么作用,他觉得李善与裴世钜之间或许会相互看出点什么,“北衙禁军?”
  “如今是柴嗣昌节制北衙禁军。”李善想到这儿也有点头痛了,“只怕陛下未必会换人。”
  李楷嘿了声,“至少平阳公主那边不会襄助东宫。”
  “嗯。”李善点头赞同,如果说之前平阳公主在两个兄弟之间没什么偏向,但在天台山一战之后就未必了,李建成当时的选择已经动摇了自身的根基。
  “定方兄能接任吗?”李楷问出第二个关键问题,苏定方能不能接任灵州道行军总管,很大程度能影响长安的局势,毕竟距离长安太近了。
  “或许能。”李善换了个舒服一点的姿势,“小弟自请回京,再加上定方兄泾州、原州两战均有功勋,若近日能破安乐,收复固原……”
  李楷接口笑道:“据说固原那边快撑不住了,张武安遣士卒射信箭入城,许诺不杀一俘,结果当夜梁军内乱……”
  “哈哈哈!”李善大笑道:“武安兄倒是促狭,借刀杀人用的熟练。”
  张士贵的确贼的很,许诺不杀一俘……自然是有前提的,谁都知道,唐军不可能放过梁洛仁,半年前天台山一战中,李渊、李世民以及半个朝廷,小半个天策府都在梁洛仁手中吃了大亏,更何况那厮还掳走了李渊的一个嫔妃。
  “对了,定方兄接任……只怕酂国公不悦。”李楷提醒道:“听父亲提及,定方兄节制北衙禁军,酂国公时为右千牛卫大将军,但闭门不出,不去官衙军中视事。”
  李善笑着这么说,“窦公若是不肯,那就让他换个位置好了。”
  “怀仁?”
  “放心。”李善摇头道:“窦公倨傲,但与小弟还算相善。”
  赶走窦轨,那是下策,给窦轨找个好位置,那才是上策。


第九百七十四章 风标向
  长安城内,正在进行中的这个新年算不上气氛多好,虽然已经罢衙,但关于陇州总管郭孝恪上书朝中,提及战事不利的奏折,在长安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李昭德、张文瓘都能看得出来的,其他人更看得清楚……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这实际上就是弹劾邯郸王李怀仁的奏折。
  风雪天出军,攻固原未能得手,无天时,无地利,亦无人和,却迟迟不肯撤兵,以至于损兵折将。
  实际上这份奏折并没有多少影响力,一方面在于郭孝恪只是陇州总管,地位身份都无法与灵州道行军总管相提并论,而李善在几个月前才取得一场大捷,另一方面在于因天台山一战,大半朝臣都与李善拉上了关系,至少抱有善意。
  关键是前后脚送入长安的报功奏折,正如李善、李客师父子预料的那样,邯郸王亲率锐士雪夜下箫关,苏定方雪地驻营不退,而郭孝恪遇小挫而退兵,还上书朝中甩锅甚至指责邯郸王,这样的对比太过鲜明了。
  往小里说,郭孝恪是蠢,肉都摆在嘴边了,非要扭过头去不肯吃。
  不仅蠢,而且坏,不肯吃就算了,还要去咬给他递肉的那只手。
  往大里说,郭孝恪这叫以下犯上,这倒不是指他只是个县公,远远低于李善这个郡王爵,而是李善是灵州道行军总管,奉命节制大军,从名义上来说,灵州、泾州、原州、会州、陇州、宁州都受其辖制。
  李善麾下的大军主要是直属的,只有一支偏师,就是驻扎陇州以及原州西南侧的郭孝恪、杨则率领的府兵。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善是郭孝恪正儿八经的上司。
  以下犯上那是说的好听点,说的严重点这叫不尊军令。
  而郭孝恪又恰巧是秦王李世民的爱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八百锐士下箫关,这样的传奇事迹虽然在坊间流传,但更多的人关注的是郭孝恪……或者说关注的是郭孝恪身后的秦王,以及太子。
  郭孝恪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今年的朝局……说的更直接点,决定会体现出李渊对于夺嫡态势的态度和偏向。
  说白了,这是个风标向。
  无数的人,包括天策府、东宫的属官都在看着,看李渊这次到底会怎么做。
  平阳公主府内,柴绍想起那两份奏折就忍不住笑,“当日还是陛下指定的呢,郭孝恪当年在秦王麾下,多有大功,这次……”
  “贪功冒进,战败推诿。”平阳公主冷哼了声,“活该如此!”
  “贪功冒进?”柴绍有些好奇,“怀仁来信了?”
  “是张稚圭给清河县公的信中提及,不过怀仁的确来信,刚刚到的。”平阳公主从袖子里摸出信递了过去,她也有自知之明,在权谋一道上自己没什么敏感度,远远比不上夫婿。
  柴绍接过信才看了几眼,就眉头微皱,诧异道:“怀仁要回京……”
  平阳公主没吭声,只是眉头皱的比丈夫还要紧。
  “接下来扫荡会州、灵州,何以此时回京?”柴绍往后看了几眼,不禁嘴角微翘,“负创带病……又负创带病?”
  这句话显然是意有所指,前年唐军三破突厥之后,李善就是以负创带病的理由自请回朝的,柴绍是在怀疑李善又在装模作样……
  这幅神态落在妻子眼中,这位女中英豪不禁双目圆瞪,“风雪大作,五步之外难以视人,三日两夜,八百锐士途中折损一成半,难道不应该负创带病?”
  也就是李善也姓李,而且还是祖籍陇西成纪,而且还是妻子的救命恩人,不然柴绍还真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想了想干巴巴的问:“陛下知道了?”
  平阳公主摇摇头,“明日入宫,说与父亲听。”
  刚从宫中回来的柴绍笑着说:“正巧今日陛下传令,明日临湖殿议事,约莫就是此战后续。”
  平阳公主呆了呆问道:“郭孝恪?”
  “谁知道……”柴绍咳嗽两声,“你准备劝陛下召怀仁回长安?”
  “呃……”平阳公主想了想,轻声道:“如今朝中局势复杂难言,怀仁若是回京……还不如领大军在外,至少自保无虞。”
  柴绍沉默了会儿,啧啧道:“若不是有李德武,还真以为怀仁是你嫡亲弟弟了……”
  “你……”平阳公主哭笑不得,“怀仁是回京好还是留在军中好?”
  “你管得了他吗?”柴绍打了个哈欠,“怀仁其人,心志坚毅,非他人劝说便易之辈,只怕他是打定主意要回京。”
  看妻子不吭声,柴绍笑道:“之前还是影影绰绰的猜测,现在能断定,怀仁必投秦王。”
  平阳公主眉头一挑,“何以见得?”
  “不留在军中而自请回朝,或是顾忌之前流言蜚语之故,但若说怀仁未被卷入夺嫡之争,你信吗?”柴绍笑吟吟道:“如今东宫衰弱,秦王有望,总不能是怀仁一力回朝,要替太子力挽狂澜吧?”
  “不可能,裴世钜和李德武都在东宫那边。”平阳公主琢磨了下,“所以怀仁回朝,是为了二弟?”
  “约莫是吧。”柴绍想了想,“说不定还是秦王召其回京的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1/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