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鱼就是红烧鱼,有油,有酱油,有葱蒜姜,香气入鼻,刘黑儿立时口中生唾,食指大动。
左右看看,每个人面前都一样,唐军的伙食这么好吗?
刘黑儿立即否决了这个可能,三万大军啊,邯郸王怎么可能供得起,也不太可能只是亲卫的标准,不然军中必然生怨,邯郸王不会那么不智。
迟疑了会儿,刘黑儿开口道:“郎君,若不撤军,属下愿为先锋,斩索周头颅。”
“如何?”李善笑了笑看向张仲坚,“当日孤便言,此人颇有韬略。”
张仲坚脸上也流露出一丝笑意,“无需试探,自有用你之时。”
“快吃吧,鱼冷了味道可要差得多。”李善拿起筷子,“每个人都必须吃完。”
刘黑儿也不多言,拿起个馍馍就吃,风卷残云一般扫荡干净,即使他原本是南关镇守将,平日的伙食也没这么好,更别说还有条红烧鱼。
恍恍惚惚间,在唐军中数日,刘黑儿已经察觉到了唐军与梁军的很多区别,稳定、持续、整肃,这些都是梁军难以做到或者不愿意去做的。
第九百五十四章 雪夜下箫关(一)
李善吃的也不慢,这是前世在急诊科轮转时候留下的习惯,拿着馍馍擦了擦鱼汤,李善的视线在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
除了段德操之外,其余的都是跟着自己一路搏杀的近人,张仲坚、王君昊、曲四郎、何方、侯洪涛、范十一、周二郎、齐老三,以及刚刚收复的刘黑儿。
李善并没有在史书中看见他们的名字,包括张仲坚在内,但这一世会发生改变,一定会,如果历史轨迹在两百年后回到原有的轨道上,不管是刘昫、赵莹,还是宋祁、欧阳修,都应该会给他们中一些人立传。
视线落在右侧一位正在狼吞虎咽的青年身上,李善笑着道:“正则勿急,还来得及。”
“是。”
倒是忘了,其他人在原有的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但刘仁轨不同,不过这位青年也提前几十年扬名,李善记得长安杨思谊来信,坊间提及邯郸王携中军大旗,都会提到刘仁轨的名字。
将最后一口馍馍塞进嘴,李善慢慢咀嚼,等着众人都吃完,才起身道:“此战行军进退,皆由张仲坚主持,王君昊、段德操佐之。”
三人起身接令,并没有多说什么。
“都安排好了?”李善看向身侧。
“不敢言万无一失,但均已安置妥当。”皇甫忠看起来很有信心,“请为先锋。”
李善往下首位看了眼,张仲坚上前一步,“足下与范十一为斥候查探前路。”
皇甫忠躬身应是,他很清楚,自己十有八九会与段德操为先锋,只是抢不到领军的资格。
李善双手摁住案子缓缓起身,“但请诸君奋力,此战功成,梁贼不日当灭,陛下何吝封赏?”
王君昊率先拜倒在地,“愿为郎君效死。”
刘黑儿随众人拜倒,心中还在想着,这位邯郸王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都准备吧,半个时辰后启程。”
刘黑儿随着人流走出大帐,却被朱八、赵大往边上扯去。
“我二人随郎君日久,每战必护佑左右。”朱八的口吻有些黯然,“但一个瘸脚,一个缺臂……”
赵大躬身行礼,“此战还望足下能护佑郎君。”
“甚么?”刘黑儿呆了呆,没忍住回头看了眼,从门帘被掀起放下的缝隙中,还能看见那位帐中来回踱步的身影,“殿下……郎君要亲自领军?”
面对这个问题,朱八和赵大都保持了沉默。
中军的北侧,十余个偌大的帐篷内,数以百计的士卒密密麻麻,段德操正在安排人将准备好的各式物具一一发放下去,不时高声叱骂几句,手中还拎着一条马鞭。
刘黑儿带着五个刚刚挑选出来的族人挤进帐篷,范十一吆喝了声,将一大堆东西塞来。
“这么穿。”范十一亲自给刘黑儿穿戴了一遍,嘴里还在牢骚,“阿黑你也太高了点,也太壮了点,可能有点紧,将就吧。”
的确有点紧,刘黑儿觉得身子都被绷紧了,但摸了把,触手柔软,再摁了摁,似乎里面镶嵌了硬物,“这是甲?”
“嗯,棉甲。”
今年在陇州汧源县种植的棉花全都送回了日月潭,基本上都用来制作棉甲了,少府那边不肯买,又恰好李善构思了这个计划,索性全都送到了军中。
棉甲能保暖,抵御力也不差,不仅能防箭,因为镶嵌了铁片对矛枪也有一定的防御力,除此之外,比起传统的铠甲,棉甲的重量要轻的多,能使士卒能尽量减轻负重,对行军速度、活动力都有不小的提升作用。
“脱鞋。”
刘黑儿也干脆,只看了眼范十一拎着的厚厚靴子,直接将自己的鞋子脱下,将厚靴子套上去,试了试小声道:“有点紧。”
“你个子高,长得壮,脚居然也大!”
范十一牢骚了句,惹得另五个稽胡人都忍不住咧嘴,刘黑儿哭笑不得,扭了扭脚腕看了眼,底子似乎不止一两层,靴子里面好像还铺了一层内衬,很是暖和。
将一个斗笠扣在刘黑儿脑袋上,再将长长的特制蓑衣披在棉甲上,范十一领着人往里走,“用刀还是用枪,你自个儿挑,另外那边有用油纸包裹的包裹,回头拿一个背上。”
“嗯。”刘黑儿摸了摸包裹,侧头看了眼一旁堆放的干燥木柴。
范十一那边拿了个大海碗从木桶里舀出一大碗的热汤,叮嘱道:“每个人都得喝,但别喝得太多。”
刘黑儿鼻子动了动,稽胡一族原本依附西突厥,常年与胡商打交道,立即分辨出热汤里夹杂了大量的胡椒。
真是豪奢啊!
刘黑儿不禁咋舌,胡椒算是胡商携带货物中最为珍贵的货物之一了,邯郸王可真舍得!
“都记住了?”
“记住了。”
范十一转头就走,刘黑儿开始给五个族人穿戴棉甲,一时间有些手忙脚乱,那边却突然传来高声呵斥声。
“都说了不准贪嘴!”段德操面目狰狞,手中鞭子毫不留情的落在正在地上翻滚的士卒身上,“被俘放回,此等羞辱,你不想报仇那就滚回去!”
“来人,将这厮赶回去,换个人来!”
段德操深吸了口气,怒吼道:“告诉尔等,邯郸王知吾等欲雪恨,方从你们中挑选锐士,又命吾领兵,若不能雪恨,此生有何颜面再返延州!”
刘黑儿眼角余光扫了扫,手中不停,鼻子却抽了下,正被拖走的那个士卒的脚边,有一个不小的竹筒,液体正潺潺流淌出来。
好一会儿之后,五个人都穿戴整齐,拿着海碗喝了好几碗胡椒汤,这种好东西自然是要多喝点。
那边王君昊疾步过来,“还有点,别喝了,别喝了。”
抢过海碗将最后一点舀出来,正好是一碗,王君昊小心翼翼端着递给走进帐篷的李善,“郎君,就这点了。”
“够了。”也已经披挂整齐的李善笑道:“一碗胡椒汤,身子发热,可抵御天寒地冻,但喝得太多……也不好啊。”
刘黑儿嘴角动了动,的确啊,喝得太多,行军途中好像的确不方便。
耐心等着李善喝完胡椒汤,刘黑儿小声问:“郎君,这是去……”
李善将海碗丢进空空的木桶,背起一个包裹,将长刀挂在腰间,又斜挎一具弩弓,另一侧腰间扣上箭筒,笑着道:“去箫关。”
刘黑儿瞳孔微缩,想说些什么,但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声音,居然是箫关,居然是箫关。
此时此刻,刘黑儿的脑子极为混沌,第一个冒出的念头居然是,刚才那地上的竹筒里流淌出的应该是玉壶春!
掀开门帘,李善第一个走出大帐,步伐坚定的向北而去,身后跟着的是段德操、张仲坚、刘黑儿,再往后是八百披挂整齐的士卒。
第九百五十五章 雪夜下箫关(二)
虽然是八百精锐,但在如此广阔的天地间行走,虽然身前身后都有着同僚,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却不由自主的滋生出淡淡的孤独感。
因为视线之内,只有一种颜色。
白色。
无论什么时候抬头,无论看向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
在没有狂风挂过的时候,一切都是静止的,似乎天地间只有这一行人才能证明这儿的生机。
张仲坚严令行军途中除却将校斥候外,不得嘈杂,天地间如此安静,除了偶尔的斥候回报声外,只有沙沙的踩踏雪地的脚步声连绵不绝,士卒们安静的向着看不到尽头的北方行去。
身为亲卫统领,刘黑儿就在李善身后半步,不快不慢的保持着节奏,时不时摸一摸身上的棉甲,间或打量着李善的侧脸,似乎看不到任何表情。
没有兴奋,没有激动。
没有惧怕,没有畏缩。
在这两日,刘黑儿想过很多种可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邯郸王肯定会用自己,他想过可能会遣派奇兵偷袭红河镇、平峰镇,再或许会让自己和李正宝一样回到梁军,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位大唐邯郸王的目标居然是箫关。
刘黑儿隐隐猜测,长途奔袭箫关的计划不会是李善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很可能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这也符合休战两月有余的事实,而此次猛攻固原却是虚晃一枪。
是的,刘黑儿没有猜错,李善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以重兵攻克固原的可能。
原因有二,其一是固原依六盘山而立,易守难攻,实在太难打了,他不愿意将这场战事拖的太长,一方面是因为时间长了,梁师都可能会在关内道扎下根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朝中夺嫡已经差不多到了关键时刻。
其二是因为出自战略方面的考虑,攻下固原,难度很高,但收益却并不大,之后还要攻打如石门关、箫关这样的重关,梁师都只要卡死箫关,就能稳稳拿下会州、灵州。
而陇右道那边的李神通……李善从来就没指望过,越过凉州来攻打灵州,需要的高明的指挥,对异族或有施恩的恩德,或有威慑的名望,这些李神通都没有。
虽然唐军之前有泾州大捷,但实际上梁师都还是占据了战场主动权的,原因就在于箫关。
所以,李善一开始的目标就是箫关,只要拿下箫关,就能卡死会州、灵州往原州的要道,割裂梁洛仁、梁师都之间的联系。
拿下箫关,锁死固原、石门关等地的梁军,只要能稳守箫关,固原那些绝望的梁军很可能会不战而降,如此一来,彻底扭转这场战事的局面。
可以以箫关为根基,遣派骑兵扫荡会州、灵州,能分兵延州,直捣梁军老巢统万城,不管做哪一种选择,梁师都在战略上再无回天之术。
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李善通过李正宝、辛獠儿以及众多梁军战俘探听箫关详情,也询问了段德操以及被放归的俘虏,甚至授意皇甫忠通过人脉打探驻军兵力,在综合考虑之后,才最终定下取箫关这步险棋。
在如今的局势下,箫关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一旦原州大战起,坐镇灵州的梁师都能迅速派遣兵力南下支援。
但其实箫关本身并不大,容驻兵也不多,因为实际上这是个通道,兵力不会超过两千,冒险一击的成功几率并不低。
但即使如此,李善也做了极为充分的准备,为了能隐秘行军,他让皇甫忠、范十一提前确定路线,寻找落脚点。
给士卒们准备好了棉甲、厚靴、玉壶春以及各式各样的装备,为了瞒天过海,李善与毫不知情的李正宝演了一出戏……为了将梁洛仁的注意力完全投在固原,李善授意苏定方猛攻不退,甚至命郭孝恪、杨则出兵北上。
一切的准备都完美无缺,除了一场完美的长途奔袭,李善略为掀了掀斗笠,刚刚抬起头,夹杂着雪花的狂风登时扑面而来。
前方有斥候回报,张仲坚亲自查探后,将几十根长枪分两侧深深的扎入雪中,形成一条略为狭窄的道路。
李善默不作声的等待,慢慢的通过那条路,侧头看了眼,一只体型不小的野兽正在雪窝里挣扎,但动作越来越无力,估摸着再过会儿就要被冻得硬邦邦了。
李善最早的计划中没有考虑到大雪带来的影响,最早的灵感来自于百多年后那场著名的雪夜取蔡州,当时天真的他以为,虽然距离箫关颇远,但以轻骑疾驰,就算有风雪,也能迅速抵达箫关。
但随后皇甫忠对原州本地的介绍让李善打消了这个念头,蔡州位于中原,李愬奇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寒冷,而原州在关中西北,连绵不断的大雪让地面积雪极厚,几乎遮蔽了所有的道路。
而且原州说起来东侧略为平坦,但下属的固原、平凉、静宁、同心四个县城都在西侧,依靠六盘山而立,唯一不背靠六盘山的百泉县也并不靠东,甚至在茹水河的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