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35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张文瓘去年在代州玩了两个多月,与温邦是旧识,而且都是明年李善迎亲的傧相。
  李楷也略略提了两句,陇西李氏丹阳房与太原温氏关系不错,而且李客师与温彦博当年在幽州也是同僚,李昭德这才住了嘴,随即又说起即将的新春佳节。
  “怎么可能!”李楷失笑道:“怀仁如今为一军统帅,何能入城赴宴,自当与将校士卒同守岁。”
  李善神色莫测,只笑着不说话。
  李昭德摸摸脑袋,诧异问:“那怀仁兄之前还让小弟去寻胡椒作甚?”
  “而且昨日还看到有大量玉壶春送来,是要与士卒同饮吗?”
  “虽是过年,但军中亦不可饮酒。”李楷耐心的解释道:“唯大胜之后,主帅方可赐酒于下,不过怀仁擅疡医,玉壶春是用来洗涤伤口的。”
  李善还只是笑着不吭色,一旁的张文瓘偷眼看了几眼,他如今在军中协助李善打理文书,整理资料,又心思缜密,隐隐察觉到,只怕这个年……不会那么安稳。
  李昭德不服气反驳道:“那胡椒呢?”
  “总不会是怀仁兄亲自动手吧?”
  “昭德,收集了多少?”李善终于开口。
  “约莫百来十斤吧。”李昭德啧啧道:“东西两市的胡椒价格昂贵,小弟还是去信陇西,请了姑臧房的六郎帮忙从陇右收集来的呢。”
  陇西如今就是秦州,不过世家子弟一般都是以郡望称呼,就比如崔信提起老家,称清河郡而不会是现在的贝州。
  最近两年突厥与大唐大战连连,虽然商路没有完全断绝,但也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胡商一般都会选择西突厥、吐谷浑、陇右道再入关中到长安这条路线,而陇西就在这条路线上。
  李楷也好奇的问:“那么多胡椒作甚?”
  李善避而不答,追问道:“花了多少钱?”
  “得一千多贯呢。”
  李善啧啧两声,他前世就听说过,唐时的胡椒贵比黄金,当然了那是盛世之时,如今还在战乱,但这样的价格也足以让绝大部分人望而止步了。
  “怀仁……”李楷狐疑问道:“不会真是用来烤肉的吧?”
  李楷记得好像几年前李善在自家用胡椒考羊肉……好像味道还不错呢。
  “自有妙用。”李善哈哈一笑,“再过几日,德谋兄就知晓了。”
  “那就等着见识一二了。”
  李善笑着嘱咐李昭德将胡椒送来,让张文瓘去找人手研磨成粉,小心保管,绝不可受潮。
  几人正在说笑间,外间有亲卫来报,窦轨、温彦博到了。
  风雪之中,温彦博站在前院中,不顾扑面而来的雪花,长鞠行礼。


第九百三十九章 预备(中)
  自从两个多月前李善使了个阴招,让温彦博弹劾自己之后,这位西河郡公对李善的态度……不阴不阳,时远时近,而今天突然行此大礼,众人自然知道其中缘由。
  李善疾步赶过去一把挽起,顺手接过赵大递来的油纸伞撑起,“彦博公,何至于此。”
  “无颜见殿下。”温彦博叹了口气。
  “哈哈,说起来是小侄有错在先。”李善挽着温彦博入屋,调侃道:“若得彦博公称一声怀仁……”
  温彦博苦笑两声,他虽然恼怒李善将自己当枪使,以至于自己名望大跌,但也知道这位年轻郡王的所作所为不完全是为私,更佩服对方为国不惜身的勇气和仁心,谁想得到长安居然有如此险恶的流言,更没想到两个儿子都掺和进去了。
  “蠢不可及!”
  听到温彦博如此评价自己两个儿子,饶是李善巧言善辩也实在无话可说……的确有点蠢。
  其实温振、温挺并没有附和罗寿叔侄的那些话,只是保持沉默而已,关键也不在这儿,而是在于,他们与东宫门下的罗家人坐在一起,这本身就是蠢。
  同样是有着香火情,为什么罗寿罗阳没有邀请李客师之子李嘉、李器赴宴?
  自然是因为李客师如今是秦王一脉,而罗艺早就投入东宫门下了。
  温家三杰,老三温大友早亡,老大温大雅早年出任黄门侍郎、工部侍郎,后得秦王举荐出任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是秦王嫡系。
  而温彦博入朝后很快出任中书侍郎,与其他世家一样,有个兄长投入秦王府,他自然会做出其他的选择,隐隐有向东宫靠拢的迹象……或者说,温彦博在朝中更多是以李渊嫡系的身份出现的。
  毕竟那时候,李渊、李建成父子关系融洽,共制秦王。
  说到底,温彦博不是太子门下,而是因为李渊而亲近东宫,这也是他坐稳中书侍郎这个位置的原因之一……因为两位中书令之一的封伦是天策府司马,两位中书侍郎之一的宇文士及也是天策府司马。
  但天台山一战后,形式大变,虽然李渊没有表现出易储的心思,但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李渊、李建成这对父子之间已经有了深深的隔阂,而且是很难化解的隔阂。
  在如今的局势下,温彦博没有必要明显的疏远太子,甚至他都庆幸自己以行军长史的身份远离长安,原本他就是因为李渊的立场而亲近东宫,现在只需要保持与李渊在同一立场就行了。
  但温彦博是躲开了漩涡,但谁想得到两个儿子却跳了进去……这还不蠢吗?
  事情都已经传开了,太原温氏子弟与东宫门下诋毁邯郸王……能一起诋毁邯郸王,他们之间的关系自然耐人寻味。
  温彦博咬咬牙,“老夫有意使二郎赶来百泉,向怀仁负荆请罪。”
  “过了过了。”李善笑着摇手,“不过若是从之愿风雪中赴百泉,当一共守岁。”
  温彦博打定了主意,回头就让人将次子押来,还能将温邦带上做个调解,可惜长子温振已经出仕。
  一旁的窦轨劝了几句,转而道:“京中流言蜚语……陛下断言乃突厥用计?”
  “嗯。”李善看上去对此不太在意,随口道:“三姐派人查过了,最早是东西两市胡商传开的,当是突厥离间。”
  窦轨狐疑的盯着若无其事的李善,他不会相信这位年轻郡王有拥兵自重的心思,但却有点怀疑那条传言的真实性,不会真是陛下早年……
  其实这条流言在座的众人都有点怀疑,也就知道内情的李楷在拼命忍笑,这事儿闹得……
  “咳咳,咳咳。”李楷刻意将话题转开,“怀仁数败突厥,威名远播,也难怪突厥意图离间,只是不知是都布可汗还是突利可汗?”
  “当然是阿史那·社尔那厮!”李善不假思索的如此回答,顿了顿解释道:“毕竟突利可汗可是与某义结金兰的结拜兄弟!”
  屋内安静了下来,气氛有些许古怪,众人都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太荒唐了啊,你是如何能如无其事的说出这等话的!
  李善眨眨眼,“不可能是突利可汗的。”
  “嗯,说的也是。”窦轨老脸抽抽,当然了,只要确认是突厥,那几乎所有人都会将目标放在都布可汗身上。
  因为散播在长安坊间的流言蜚语中,有一条是关于李善勾结突厥……勾结的就是突利可汗。
  邯郸王与突利可汗义结金兰,去年十余万突厥人都没能攻下顾集镇,就是因为突利可汗不肯出力,反而隐隐威胁颉利可汗,所以邯郸王感恩戴德,才会在泾州一战私自放归被俘的突利可汗。
  所以,这不可能是突利可汗放出的流言,那么,只能是阿史那·社尔了。
  不过,李善很早就知道这条流言是出自阿史那·社尔之手……在流言还没有出现在长安坊间之前。
  李善还知道其中有那位汉人赵德言的功劳,甚至他都知道最早散播流言的那几个胡商叫什么名字,卖什么货物,住在哪儿都一清二楚。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事儿就是突利可汗遣派了亲信告知的……这个人情李善算是记下的,不过李善也知道,堵是堵不住的,自己能将都布可汗派遣的奸细全都抓出来,那第二批,第三批呢?
  而且自己握着关内道绝大部分兵力,不可能不遭到朝中的猜忌,如果自己的谋划不能得手,那这场战事很难在短时间内落幕,自己长期手握重兵,距离长安还不远……李渊再如何信重,终究是个帝王,猜忌领兵大将,这是帝王的本能,而不由情绪的主导。
  堵不如疏啊,李善索性在后面推了一把,让这条流言蜚语在短时间内就传遍了长安,如果李渊有意召自己回朝,那也无所谓……说的阴暗一点,万一再闹出玄武门之变,李善再将李渊送到船上去吹风,心里也没什么愧疚感了。
  如果李渊给予信任,接下来的战事顺利的话,自己很快就摆脱这种猜忌,如果不顺利的话,再有人捣鬼……李渊很可能会思维逻辑定式的将目标放在突厥那边。
  而且,这也是日后自己回京的一个契机。


第九百四十章 预备(下)
  窦轨与温彦博还在批驳突厥的无耻,打不过就玩阴的,不过两人也在隐隐试探,旁敲侧击……李楷哭笑不得,那种鬼话你们也敢信?
  若是怀仁真是的皇子,如今夺嫡日烈,陛下怎么敢用怀仁领军呢?
  李善也不吭声,只在心里琢磨着,如今突厥内乱……都乱的不成样子了,据说突利可汗在阿史那族内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甚至都勾搭上了义成公主,这位前隋公主可能会换第五位丈夫。
  而都布可汗仿颉利可汗,正在竭力拉拢铁勒等其他部落以抗衡,不过阿史那·社尔在这方面的手段比颉利可汗高明的多,据说效果不错。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阿史那·社尔居然还有心思来找自己的麻烦,就凭这一点,李善觉得突利可汗的赢面不算大啊。
  不过能探听到阿史那·社尔意欲使用离间计这种消息,显然突利可汗在对手身边也是埋了眼线的,都能探听到具体的暗间的身份,显然眼线地位不低,很可能是阿史那·社尔的心腹。
  李善真心希望这对相爱相杀的堂兄弟最好能同归于尽。
  如果非要挑一个的话,李善希望留下的是突利可汗。
  并不是因为历史上突利可汗内附大唐,而是因为阿史那·社尔此人虽未必有着足够的能力和才干,但在眼界、格局上的确强于对手。
  在刘黑闼、高开道、苑君璋或死或降之后,梁师都成为了突厥扶持的最后一股中土军阀力量,他也是突厥与大唐之间最后一道缓冲带。
  阿史那·社尔年初就被放归五原郡,苦苦熬了那么久,却在梁师都几度求援,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出手弑杀颉利可汗,转头与突利可汗结盟,继而施计大溃任瑰,再次攻陷三州。
  显然,深通汉学的阿史那·社尔看得很远,一旦中土一统,他日必伐草原。
  想必这位都布可汗通过史书也能知道,几百年前中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称为“汉”,他们的开国帝王汉高祖刘邦也曾经受到匈奴的极度侮辱。
  当时的匈奴比如今的突厥更加强大,他们傲慢的对待这个新兴的帝国,但不久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对手中,先有大败匈奴,留名青史的卫青;逐敌漠北、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后有扬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几灭匈奴、勒石燕然的窦固。
  一度称霸草原的匈奴人在与汉人的对抗中维系了很多年,最后衰落、泯灭,被其他部落所取代。
  阿史那·社尔相信,一旦大唐强盛,别说草原了,大唐的府兵说不定都会站在西域的土地上,突厥人的下场不会比匈奴人好到哪儿去。
  所以,阿史那·社尔才会选择在那时候动手,以扶持梁师都来掣肘大唐,不管是他自己,还是突厥,都需要梁师都的存在。
  而突利可汗显然是没有这种思路的。
  李善隐隐感觉到,或许颉利可汗的死对大唐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一个比其更加强大,更有雄图大略的可汗正在崛起。
  李善在心里一边琢磨着,一边与温彦博、窦轨闲聊,没一会儿收到京中来信的李道玄也赶了过来。
  “放心,万贵妃明事理,知利害。”李道玄正色道:“待得回朝,为兄召道生与怀仁见一面就是。”
  窦轨身为外戚,倒是知道缘由,向李善解释道:“淮阳王少时于河东郡,得万贵妃抚养成人,情分非寻常。”
  李善笑着点头,“那就都拜托道玄兄了。”
  “已然去了封信。”李道玄对此还是有些把握的,他父亲李贽早亡,少时母亲也过世,一直是跟着堂叔李渊,由万贵妃抚养成人,与李智云、万宣道都非常熟悉。
  “对了,彦博公,少府那边还是不肯应下,棉甲都送过来了?”李善随口问道:“还有其他铠甲、羽箭、军械?”
  “军械、羽箭陆续由原州长史李乾佑清查入库。”温彦博应道:“但棉甲非军械,记得好像是王君昊收容,在百泉县城的库中。”
  “那就好,那就好……”李善笑着点头,但视线有些游离。
  窦轨微微蹙眉,“准备何时进军?”
  “进军?”李昭德失声重复了遍,但看看周围众人,不仅窦轨、温彦博,连李楷、李道玄都面不改色,甚至张文瓘都不意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5/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