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25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善站在屋檐下,漫无目的的盯着一片片雪花在眼前跳舞纵跃,突然想起了两年前的马邑十日,同样也是这么大的雪,自己在那个小小村落内下定决心返身一击,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自己跳出了圈套,第一次给了裴世钜那只老狐狸沉重一击。
  同时,那儿也是自己从声名鹊起到名扬海内的开端,李善想起了老而弥坚的刘世让,端谨却油滑的张公瑾,苑君璋旧部中后来叛变的郭子恒、杜士远,以及后来入朝也住在日月潭,此次也随军的何流,以及很多很多人……
  其实前世李善很少见到雪,这一世每年都能见到大雪纷飞的场景,而似乎雪成了李善的一个符号,也成了他的福兆。
  最早是在山东最后一场战事中,永济渠边,铺天盖地的大雪中,唐军终大溃敌军,生擒刘黑闼,之后在马邑,雪夜袭营,逼降苑君璋,雁门大捷同样是冒着大雪连夜追击,终再擒欲谷设。
  “怀仁久未有新作了,今日突降大雪,近日必有佳作。”
  “询问了本地老吏,只怕今年又是大雪连连。”李善回身苦笑道:“如此大雪,路滑难行,只怕今年是无计可施了,哪有心思吟诗作赋?”
  说话的是已经赴任百泉县令的李楷,一别年许,如今的李楷多了几丝风霜之色,言语行事,颇为干练。
  “十六弟也到了。”李楷笑着说:“可惜孝卿兄还在守孝,不然于此聚首,谈往事,望前路,岂不快哉。”
  李善忍不住笑了,“听说昭德还想学着稚圭随军?”
  “是啊,被四叔父狠狠训斥了一顿。”
  “昭德有任事之能,他日仕途必有进益,但与稚圭一般,军略非其所长。”李善摇摇头,“都道大唐邯郸王一时名将,数败突厥,但泾州大捷之前十日,小弟几乎夜夜难以入眠,即使入眠,也常被惊醒。”
  “战事未落幕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但每一次选择,都关于数以千计乃是万计的性命。”
  李楷叹了口气,眼前的好友一次次的力挽狂澜,一次又一次的名扬天下,但近日所见,好友常紧锁眉心,少有笑颜,再无初见时的挥洒快意。
  想了想,李楷换了个话题,“今年应在此地过年,可要预备一二?”
  “粮草无虞,突厥遗落的牛羊也足够多,其他的也无需预备了。”李善笑着说:“德谋兄在代地两载,他日回京,伯母必有训责。”
  “母亲训责?”
  “是训责小弟。”李善嘿嘿笑道:“吾家三郎建功立业得以封爵,惜仿怀仁,亦需敷粉。”
  李楷呆了呆,放声大笑,早年他第一次带着李善拜见母亲,长孙氏就让他带了几盒粉回赠,如此好二郎,却墨如黑熊。
  “说起来,德谋兄赴代县至今两载,婚事一直耽搁下来……”
  “母亲准备好了,明岁迎亲。”李楷笑道:“若是尚未卸任,那就在百泉县迎亲。”
  李楷是与博陵崔氏定了亲事,原本两年前就准备成亲了,临时出仕担任代县令才耽搁下来。
  “德谋兄,怀仁兄,都准备好了!”
  张文瓘小跑着过来,啧啧道:“良辰美景,赏雪小宴,正是好时节。”
  几个亲卫搬着桌子、铜锅、炭炉过来,就摆在屋檐下,张文瓘一点点指着,得意洋洋的说:“原州多山,盛产菇类,这都是山民采摘晒干的,加上大骨熬制的汤汁,鲜香无比,令人垂涎。”
  桌上摆的满满当当,除了泡开的菇类、木耳之外,还有各类丸子,牛肉丸、羊肉丸也就罢了,居然还有虾丸、鱼丸,毕竟不远处就是阳晋川、红水河,水产丰富。
  当然了,要吃火锅,最重要的还是牛羊肉,几个亲卫正从屋檐处取下被冻实的牛羊肉,用小刀一片片的削下,其中技术最好的是范十一,剖出来的牛羊肉薄如蝉翼,比后世机器做出来的还要薄。
  刚斟上酒,火锅还没滚呢,外间就传来气急败坏的声音,“六兄、怀仁兄好生不厚道,居然不叫上小弟!”
  “十六弟怎么来了。”李楷笑吟吟道:“这不是怕四叔不放你出门嘛。”
  来的是李昭德,李乾佑出任原州长史,这厮就兴冲冲的跑来了,毕竟如今只收复了百泉、平凉两地,原州刺史府只能设在百泉县。
  往年李善、李楷、王仁表与人聚宴,若是要用牛肉,都是让李昭德从长安县衙那边弄来的,民间耕牛宰杀都是要报官的。
  不过现在就不同了,李楷是百泉令,弄些牛肉还不容易。
  “今日大雪,父亲随南阳郡公出巡。”李昭德嘿嘿笑道:“若是父亲问起,还要怀仁兄遮掩一二。”
  “遮掩甚么?”李善送去个白眼,“叔父一再提及,昭德近年学业不进……为兄还准备送个叔父一件礼物,必能使昭德学业增进。”
  “甚么礼物?”李楷忍笑问。
  看着好奇的张文瓘、李昭德,李善慢悠悠的说:“泾州大捷,生擒突利可汗,虽然送归,但那日见其马鞭镶嵌宝石,颇为精美。”
  “哈哈哈!”张文瓘抚掌大笑,“昭德,昭德,你还是学某一般,索性明经。”
  李昭德悻悻道:“就是鞭挞,也写不出怀仁兄那般诗文,早就想考明经了,只是父亲不许。”
  “自《春江花月夜》问世,有几人胆敢赴考进士科?”
  李善摸了摸鼻子,真是对不住了……不过这也不能怪我啊,谁让李德武那个不要脸的当年逼着我只能考进士科?
  逼着我装十三啊,我也很无奈啊!
  张文瓘好奇的问:“那日姑父罚怀仁兄新作三篇,可有头绪?”
  李善摇摇头,“再说吧,如今忙于军务,实在无暇。”
  张文瓘撇撇嘴,他已经随军好些时日了,天天跟在李善身边,哪里不知道,原先营寨尚未完工,李善还忙着每天巡视,但自从完工后,李善就没什么事了。
  平时的军务都是窦轨、苏定方两人主持,后勤打点是温彦博主责,还有张士贵、李乾佑从旁辅佐,李善现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叫宅。


第九百一十八章 雪(中)
  还真以为我没事干啊!
  听张文瓘影影绰绰的牢骚了几句,连他自己都比李善忙。
  李善好笑的瞪了眼张文瓘,“适才便与德谋兄提及,军略非稚圭所长。”
  李楷正色道:“一军统帅,首重大局,次在谋略,何以分神于旁枝末节?”
  从雁门大捷到顾集镇、云州、苍头河三战,再到此次抵达百泉县后,向父亲、叔父细细询问了泾州一战的前后,先后在李善、李靖麾下的李楷很明显的发现,李善与李靖是类型完全不同的两种统帅。
  李靖自小熟悉军务,对兵种、阵型都有独到心得,平日打理军务熟练之际,几乎都不用考虑,随手就能处置,平日注重军中操练,阵型转换。
  而李善因为是半道出家,所以在这方面并不擅长,所以每战都以苏定方等大将为副,自身更关注战时细节,鼓舞士气、判断战机,更有胆气亲身冲阵。
  李楷只有个大略的思路,而李善心里是有数的,自己在军事天赋上远远不能与李药师相提并论,对方精通兵法,是古往今来乃至后世排名前十的名将,天赋点都快点满了……前十可能还有点低估,说不定能杀入前五甚至前三。
  而自己,不能说完全没有天赋,但更多是借助前世的记忆来判断大势,以此为根基来制定大略,不过李善觉得,正因为自己不熟悉具体的军务,可能在细节观察上略胜一筹。
  这时候火锅已经沸腾,李楷夹了一筷子牛肉片放进碗里,笑着说:“此次泾州大捷,军中将校尚未封赏,倒是四叔运气不错,即晋原州长史。”
  张文瓘打理文书,最是熟悉,补充道:“还有长安县尉李德武,晋长安令。”
  李楷神色一僵,眼角余光见李善神色如常,这才放下心来。
  如果李善是个土著,可能心里会五味杂陈,但现在的李善是个穿越者,只能拼命忍笑了。
  而张文瓘还在说呢,“听武安郡公提及,前几年李德武就有意长安令。”
  “真的?”李昭德有些惊讶,嘴里的冻豆腐都忘了嚼,好像当年自己建言父亲转长安令,正是得了李善隐约的提醒。
  如果说前几年,李昭德还觉得是巧合,但随着李善如此年少就一次次的名扬天下,李昭德觉得……这真的是巧合吗?
  记得前几日父亲在书房闲暇时候提及,邯郸王心计过人,通权谋之道,心思极深,此次泾州大捷,从头到尾将都布可汗、突利可汗耍的团团转。
  “说起来当日四叔出仕长安令,还是十六弟建言的呢。”李楷神色如常的说起旧事,“怀仁可还记得那年在孝卿家?”
  “甚么?”李善眨眨眼,他现在倒是无所谓李乾佑、李昭德知晓内情,因为李乾佑其实与齐王的关系并不近,远不如荣九思那般是李元吉的心腹,但也只能配合李楷演下去。
  “就是把炊具送到孝卿家那次,还是六兄请了将作监的匠人打制的。”李昭德接口道:“后来炊具都送到酒楼了,现在还在用呢。”
  李善恍然大悟,“就是送去琼瑶纱的那次!”
  “不错。”李楷笑着说:“怀仁初出茅庐,使克明公无功而返,实是怜悯村民。”
  张文瓘插口道:“就是那个闭口禅?”
  “哈哈哈……”
  “时任长安令王绪随秦王出征山东,怀仁恐其回京有所责罚,所以……”李昭德看了眼李楷,想起了什么,“似乎是六兄提及王绪立功,或有升迁?”
  “嗯。”李楷点点头。
  李昭德松了口气,暗骂自己多心,那时候的李善还无名无望,与自己、李楷还算不上至交,自然不太可能知道山东战事中王绪立功。
  李楷瞄了眼李善,其实这件事他事后查过,主要是知道李善与李德武关系后查过……不可能是巧合,李善肯定是知道李德武有意长安令,才会以话术引出了长安令,再通过李昭德转到了李乾佑,使得李乾佑提前出手,抢下了灯下黑的长安令。
  但有两点让李楷疑惑至今,其一是李善如何知晓李德武有意长安令,这件事还是李客师很偶尔的机会听李乾佑提及的。
  官场上有意转任,这种选好的位置不太可能泄露给别人。
  其二,李善如何知晓洛水大捷的细节……当日是长安令王绪率府兵堵住洛水上游,放水冲毁了刘黑闼的战阵,因此而立下大功。
  李楷很确定,那时候的李善与天策府没什么干系,毕竟那时候秦王与麾下的谋臣大将都还在山东呢。
  而李楷也很确定,那时候的李善与朝中官员也没什么来往……不然也没必要使李乾佑取长安令了,因为那时的李善正在研读经文,准备赴考明经科,这是需要得当日府州或县衙举荐的。
  这两个疑问一直在李楷的脑海中盘桓,不比李昭德,他与李善的来往更多,而且长时间在李善麾下,深知这位好友心思极深,当年巧妙的使长安令远离李德武,绝不可能是巧合。
  想来想去,李楷也留心过,或许有可能是宇文士及,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李善还有些隐秘并不被外界所知。
  这些年来,李楷隐隐约约觉得,当年与李善虽是一见如故,但对方那么快就将身世的前因后果和盘托出,以这几年对李善的行事风格来看,是不是太过轻易了?
  李楷甚至能察觉到,如果有问题,很可能是出在那位性情刚烈,看似村妇,实则内秀于心的朱氏身上。
  那位朱娘子烹茶手艺精妙,对前隋乃至北周、北齐诸事如数家珍,当年王仁表提及,只提到了句南安郡候,朱娘子立即就知道是何出身,将其父祖辈、母族、妻族娓娓道来,无一差错。
  一旁的李善瞄了眼这位一直皱眉苦思的好友,他其实能大体猜到李楷在想什么,但这是决不能泄露的……尔朱义琛曾经提及,夺嫡之争不管是太子还是秦王获胜,不管日后有什么样的遭遇,李善的这段身世都不会被揭露。
  也是啊,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不说崔信那边了,光是李楷、李昭德……尔朱义琛去年很确定的告诉李善,河阴之变中,受损最重的就是陇西李氏,有名有望的都死了好几十个。


第九百一十九章 雪(下)
  不过随着闲聊,李楷也将脑海中的烦心事都抛开了,不管那位朱娘子到底是什么来历,不管李善在朝中是不是还有不为人知的隐秘,这些都与眼下无关。
  李楷也信得过李善,两家相交至今,虽有二伯李药师,但自己和李善之间情谊不变……李善身为邯郸王,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不仅仅掌控数万大军,泾州、原州、陇州、宁州以及还没有收复的会州、灵州也在某种程度受其辖制。
  这样的威势,也就当年的秦王能压一头,而当日李楷赴任,李善率亲卫出迎五里,如此礼遇,即使是李客师都私下有些异议,以为太过。
  雪势越来越大,大朵的雪花随风狂舞,偶尔飞到各人的头上,却被下面沸腾的火锅升腾的雾气融化,李昭德打了个饱嗝,“怀仁兄,今日若无新作,唯恐父亲斥责……”
  “那昭德回程……把那条马鞭给表叔捎去,正好用得上。”张文瓘嘻嘻笑道。
  李楷也忍不住一阵笑,“怀仁来两句搪塞一二。”
  李善想了想,虽然存货不多了,但存货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词自己准备留到中晚年用,说不定后世还将自己视为词道大行于世的祖师呢,比如说很多名句自己只记得一两句,可以当做残诗用,不过要配得上场景,完整的诗句也可以抽出几句作为残诗。
  李善的视线落在院中,眼见漫天风雪,将白色的毛毯披在院中一根盘旋弯曲的古木上,缓缓吟诵道:“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盘虬似琼枝。”
  众人品味良久,都暗暗点头,虽不出奇,但也切景,李楷举杯道:“两句残诗足以让十六弟搪塞了,他日补完全诗,再共饮一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5/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