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1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加上前八日……”太子李建成显然心情不错,笑吟吟的补充道:“突厥此战折损应有四五万之众。”
  李世民面色平静,再看了眼手中的战报,顺手递给了杨恭仁,才道:“倒是有些意外。”
  “意外?”李建成皱眉道:“二弟以为怀仁无此能?”
  殿内气氛稍微有些凝滞,封伦笑着打圆场道:“想必秦王殿下是觉得此战斩首甚重,毕竟突厥人人带马,即使大捷也难以追击……不过泾州、原州边界处道路狭窄,想必突厥被追击导致大乱,邯郸王方能斩首甚多。”
  看了一遍的杨恭仁补充道:“而且此战折损不重,斩首三万,但折损不过千余……”
  “不错。”李世民点头道:“战事详情尚不知晓,但只有千余伤亡……不过想必怀仁不会谎报军情。”
  “哈哈哈!”李渊大笑道:“突厥欲退兵,诱敌深入,在原州设伏,不料酣战三刻,在突厥即将退兵之时,怀仁命数百壮士擂鼓,亲携中军大旗奋勇进击,突厥因此大乱。”
  “原州设伏?”杨恭仁眉头一皱,随即展开,“伤亡千余,想必邯郸王未中伏。”
  “的确如此,怀仁严令麾下,入原州后止步,不得追击。”李渊捋须道:“二郎,虽不及也,但亦不远矣。”
  李世民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如此将才,实是父亲慧眼。”
  李建成补充道:“不过听闻左武卫将军段志玄战场违令,执意追击,若非冯立援救,只怕全军覆没。”
  “怀仁处置公允,段志玄缴获汗旗立功,战场违令被罢骑兵副总管。”李渊看了眼面无表情的李世民,“二郎不可苛责。”
  人人都心里有数,邯郸王李怀仁此战大捷,又一次大败突厥,在天下一统的如今,将是对抗胡族的主将第一人选,李世民再也没有可能重返战场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李世民的战绩是胜过李善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李世民是没有真正与突厥对阵过的,武德五年李世民出兵河东,但还没有接战,颉利可汗就退兵了。
  就算李善功高,就算李善自行隐晦,但若到关键时刻,李渊肯定会将李善摆在李世民之前。
  李世民看起来倒是心平气和,呃,事实上他的的确确是心平气和,“父亲说的是,怀仁处置公允,何能怪责?”
  “倒是冯立率军援救,父亲当有所赏。”
  李渊微微颔首,笑道:“去岁顾集镇,张士贵、薛万彻携手,此战段志玄、冯立不分彼此,怀仁颇有心胸气量。”
  下面的几个宰辅纷纷点头,不是说李善平衡搞的好,不是说李善稀泥和的好,而是指在李善麾下,秦王爱将、太子心腹能够携手抗敌,而不至于出现当年史万宝、李道玄那等破事。
  “如此大捷,如此大捷!”李渊咳嗽两声,“当如何封赏?”
  这下子殿内又安静下来了,对李善感激莫名的太子李建成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与李善关系本就不错经过天台山一战更是亲密的陈叔达、杨恭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直做隐形人的裴世钜干脆垂头闭目,与他一样闭上眼睛的还有李世民。


第八百九十二章 难题(中)
  没办法,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李渊脸上的笑容渐渐转为苦笑,有些讪讪,“朕都不知该如何封赏怀仁……”
  其实远在原州的李善自己有时候想想也有点哭笑不得,最早是试图给自己这枚无足轻重的棋子增加一点分量,虽然经历了无数磨难,但结果不坏,一次次的往上怕,但到最后,这枚棋子越来越重,越来越重,重到如今这个地步。
  别说这次了,就是上一次天台山救驾,李善本人也没得到什么封赏……还欠了平阳公主、李道玄一大笔钱呢。
  只能说,世事之奇,莫过于此。
  但上一次李渊、李善还能自说自话,不是臣子救驾,而是侄儿援伯,但这一次却是堂堂正正的大战,功高至此,难道还不封赏吗?
  当然要封赏。
  但如何封赏,这是个大难题,非常考验李渊以及诸位宰辅的能力。
  关键还是太年轻了,而且已经爵封郡王,裴寂忍不住开口道:“陛下,当日册封郡王,实是孟浪了。”
  满朝也就裴寂能用这种口吻与李渊说话,后者苦笑连连摇头。
  陈叔达咳嗽两声,“当日为馆陶县公,雁门大捷生擒欲谷设当进爵郡公,三破突厥进爵国公,这一次正好列入宗室,册封郡王。”
  杨恭仁提醒了句,“勿要忘了天台山救驾……”
  陈叔达无语了,那位也太能折腾了,一旁的萧瑀补充道:“此战大败突厥,但尚未完结,待到收复三州之后……”
  是啊,如果如同李善在太极殿夸口的那样收复三州,擒梁师都、梁洛仁问罪于御前,到时候再如何封赏?
  不可能吗?
  当然有可能,那日李善还夸口败突厥呢,现在不是已经做到了吗?
  陈叔达想来想去,喃喃道:“当日若是不册封郡王就好了。”
  李渊干笑了几声,“当日与突利可汗签订盟约,那厮要与本朝郡王结拜……”
  不明白内情的几个人都无语了,所以您老就把李怀仁送去顶缸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渊也无可奈何,虽然李善出征前自己就想过类似的问题,但谁想得到那厮居然弄出这么一场大捷,斩首三万……对阵突厥的第一场大捷是雁门大捷,之后顾集镇、云州、苍头河三战刷新了记录,现在又一次刷新了他自己的数据。
  如果不封赏,或者大赏众将,却不封赏主将,这让满朝如何评说?
  安静了好一会儿,闭着眼睛的李世民都快要打瞌睡了,心里也替李渊累……的确不太好办啊,换成自己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思维发散开,李世民为了不打瞌睡,开始盘算……等自己登基之后,天策府内的张士贵、张公瑾均有帅才,程咬金、尉迟敬德有大将之才,此外还有依附自己的李世绩、李道玄,此外还有任城王李道宗、当世名将李药师。
  若有大战,倒不需要李怀仁总领大局,而对方也是个知进退的,君臣必然相济。
  沉默了好一会儿,杨恭仁破罐子破摔的说:“战报提及,都布可汗、突利可汗均已北返,不如以酂国公或赵国公领军,调邯郸王回朝,或可出任吏部侍郎,就算吏部尚书也行啊。”
  杨恭仁倒不是有什么恶意,他也知道别人不会这么认为,就算李善本人也能理解,大败突厥之后再收复三州,实在没办法封赏了……难不成让陛下再册封个天策上将?
  功高盖主……前几年的秦王被陛下、太子联手逼的那么惨,你李怀仁可没秦王那样的根基。
  再说了,吏部尚书如今还是杨恭仁兼任的,送出去也不心疼。
  殿内众人也知道杨恭仁的意思,不说其长子与李善交好,就算是天台山一战,他还欠着李善救命之恩呢。
  但这个主意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陈叔达迟疑道:“大胜之后调主将回朝,只怕离心……”
  李渊点头赞同,这个离心指的是君臣离心……虽然李渊有把握不至于此,但这种事不是贤明君主的做派。
  杨恭仁一摊手,“那如何处置?”
  “就算调其回朝,也要在收复三州之后。”裴寂咳嗽两声,“陛下,不如先遣派重臣劳军?”
  李渊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遣派重臣劳军以示意,就算没有封赏,也不至于起什么风波。
  杨恭仁补充道:“当另遣近臣怀柔。”
  李渊愣了下大笑道:“对对对,当遣近臣。”
  满朝官员,不论内侍、宰辅,李渊平日见得最多的就是中书舍人了,若要中书舍人,那除了崔信还能有谁呢?
  李渊一边笑着,一边扫视着众位宰辅,遣重臣劳军,最好是选一位宰辅,“可惜弘大不堪远行,否则最是合适……”
  裴世钜睁开眼睛,露出一个颇为难看的笑容,众人也能理解,毕竟独子惨死,而且还与邯郸王有所关联,不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当年几度举荐,李怀仁能有如今的地位,裴世钜功不可没啊。
  李世民也不由得睁开眼睛,看了眼裴世钜,又看了眼李渊,心想如果真让裴世钜去,说不定就是一去不回了,很可能会病逝途中……呃,也有可能一头撞上突厥残兵。
  只看裴仁吉死在华亭,李世民不觉得李善会心慈手软,毕竟一旦裴世钜死了,那真的是一了百了,裴仁吉已死,李德武、裴淑英能做什么?
  就算闻喜裴氏西眷房还有个裴寂,也难以掀起什么风浪,更何况裴寂八成现在还不知内情呢。
  李世民没猜错,裴寂虽然察觉到裴世钜对李善似乎并没有什么善意,但的确还不知情,还以为是裴仁吉之死的缘故。
  刚刚开始的时候,裴世钜是不想告知裴寂,毕竟李德武抛妻弃子,还几度试图加害,这不是什么有脸面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善一次次的死里逃生更身登高位,裴世钜发现靠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不得不投入东宫门下。
  这时候裴世钜更没办法告知裴寂了,难道自己告诉裴寂,自己鼓动太子,是有私人恩怨呢?
  说白了,这是把太子当枪使呢。
  更别说如今李善在朝中的分量这么重,在李渊心目中的地位未必比裴寂差多少,裴寂知道内情后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裴世钜都没有把握。
  毕竟与李善有仇的是裴世钜一大家子,即使太子夺嫡失败,秦王登基,李善难道还会将整个闻喜裴氏西眷房一网打尽吗?
  即使李善肯,李世民也不会允许,崔信也不会允许……但如果裴寂非要掺和进去,那就难说了。


第八百九十三章 难题(下)
  李渊沉吟片刻最终点了江国公陈叔达,诸位宰辅中,裴寂、裴世钜依附东宫,封伦兼任天策府司马,萧瑀、杨恭仁、陈叔达三人持身中立,其中陈叔达与李善最是交好。
  太子李建成突然插嘴道:“即使此次难言封赏,不如厚赏其父母?”
  李世民转头看了眼,视线与裴世钜撞了撞,前者眼神中带着好笑,后者抿紧了嘴……反正李善对外宣称其父早亡,长安县衙里的名册上都这么记的。
  人都死了,也是能厚赏的……追封嘛。
  杨恭仁补充道:“陛下,或可加恩清河崔氏?”
  李渊呆了呆,大笑着点头,萧瑀也赞同道:“怀仁虽册封郡王,但毕竟是与清河崔氏女定亲,陛下施恩崔家,正是时候。”
  说白了,杨恭仁这是提议李渊给李善撑腰呢,前日纳征,李家送去的礼单足够丰厚,多有异宝,但也受到了几人的鄙夷……主要是清河崔氏的族人,还是与李善不太对付的崔昊等几人。
  为什么鄙夷?
  人家清河崔氏海内望族,不在乎什么珍宝……在这种门阀世家的联姻中,礼单中最重要的是书籍。
  从汉末到如今数百年,天下零落,书籍的重要性,在士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后人难以想象的。
  而李家送上的礼单中只有孤零零的一本诗集……其实外人都并不觉得寒酸,诗集中无不是传世名篇,但崔家那边还是有点不太满意。
  而李善此次立下大功,难以封赏,李渊施恩崔家……意思很明显,因婿而加恩,这是在给李善撑腰。
  李渊在心里盘算了下,其他的赏赐也就罢了,最后给那位崔氏女添妆的是女眷,估计太子妃、秦王妃、平阳都会出面,倒时候让万贵妃去一趟就是,但此时却需要其他的加恩……很快,李渊就下定了决心,给崔信一份清河崔氏绝不会拒绝的加恩。
  “子聪劳军,赏赐诸将,以怀仁定功议定。”李渊顿了下,沉吟片刻后才道:“怀仁……其母封郑国夫人,待得收复三州,加其嗣王衔。”
  殿内安静了会儿,这个封赏对于李善这个被列入宗室的郡王来说,其实是有些逾越的。
  首先郑国夫人是一品命妇,而郡王本身是从一品,朱氏并没有这个资格,即使李善进爵嗣王,也只是从一品而已。
  真正的一品朝中只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以及本朝独有的天策上将,当然了,从爵位来说,亲王也是一品。
  朱氏获封郑国夫人,理论上,不需要向除了李渊之外的任何人行礼,下次齐王妃再大放厥词,朱氏抽她几个耳光,顶多是失礼,绝不是犯上。
  其次,加嗣王衔,嗣王虽然与郡王一样是从一品,但却仅仅低于亲王,而高于郡王。
  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嗣王是亲王之子的身份……李世民忍不住又看了眼裴世钜,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
  好吧,这是要追赠李善的父亲为亲王了!
  裴世钜也有点撑不住了,这叫什么事啊!
  太子李建成打破了沉默,“父亲,听闻战后论功,宁州刺史胡演以为怀仁不公……”
  对面的李世民面无表情,却在心里想,之前太子那么多年都没犯过错,虽然狼狈却也稳当,但最近半年内连连出错,难道是有其他原因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