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78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天台山一战后,很快就有大量府兵来援,但都在宫外或者外城,宫禁内的卫士大部分还是老人或者从京中北衙禁军调来的,之前苏定方从代州、朔州调来不少旧部,每一个都曾经跟着李善逐敌漠北,绝大部分都亲眼目睹李善单骑端槊冲阵。
  更何况在李善刚刚抵达仁寿宫的时候,因为将校士卒要么带伤要么疲惫,李渊授命李善接手防务,不少亲卫被其塞到了各处关隘……换句话说,李善如果想查些什么,基本上没有事能逃过他的眼睛。
  不过李善其实基本上每日除了给李渊亲自换药,以及日夜巡视伤兵营之外,其他什么事都不管……外围防务交给了张瑾,内城防务是由张仲坚负责。
  距离任瑰、钱九陇率兵北上也已经有一个月了,战报每日传递,基本上稳住了防线,梁师都亲自率军南下陇州,被任瑰拒之华亭以北,另一支梁军比较倒霉,南下泾州,遭到了宁州刺史胡演与泾州刺史钱九陇的夹击,大败而归。
  不过唐军也没有追击……已经是七月底了,包括突厥在内的草原部落随时都可能南下侵扰,只是不知道五原郡那边情形如何。
  看见正在巡视的张仲坚,李善停下脚步招呼了声,“三郎没心急吧?”
  “郎君说笑了。”张仲坚露出一个自以为谦和的笑容,“战后月余,不宜论功。”
  “也差不多到时日了。”李善随口道:“昨日听江国公提了几句,只是不知道三郎能不能封爵。”
  按道理来说,张仲坚等人虽有大功,但都不是在册军士,只是以李善亲卫身份随军,理应不会封爵,但一方面李善本人封无可封,已经是郡王了,亲卫是有资格分润的,去年王君昊就是以此封爵县男,另一方面张仲坚其人去年顾集镇、苍头河两战均有大功,其他人不好说,他应该是能封爵的。
  只不过这一次天台山一战,李渊实在太丢脸了,虽然梁洛仁奇兵偷袭是主要原因,但李渊处事不当,导致朝臣、将校甚至宗室后宫都有损伤……又不是什么平乱败敌的大捷,封赏自然是拖一拖的。
  来回转悠了一遍,李善一边想着已经会汧源县准备摘采棉花的亲卫,一边踱步去了伤兵营,如今全天下,就数这儿汇集的李唐显宦最多,光是三省正副长官就有中书令杨恭仁、中书侍郎宇文士及、温彦博、黄门侍郎唐俭。
  “怀仁来了。”躺在藤椅上的杨恭仁脸色微白,笑着招手道:“应该差不多了吧?”
  李善笑着查体,点头道:“杨公修养的不错,再过十天就能恢复如初。”
  杨恭仁叹道:“此次若非怀仁……大郎勿忘。”
  不等一旁的杨思谊开口,李善就笑道:“小侄与思谊兄既是同年,又是好友,日后当相互扶持。”
  “大郎资质中庸,又秉性忠厚。”杨恭仁摇头道:“只望怀仁日后提点一二。”
  李善熟练的先是谦虚,然后拍着胸脯保证……类似的话他已经听了很多很多了,不夸张的说,要知道这次救驾救的可不仅仅是李渊、李世民,还有大量的朝臣。
  而在这个时代,朝臣基本上是与世家门阀子弟挂钩的,换句话说,大量的世家门阀都是欠了李善一个大人情的。
  这可不比李善救驾之功来的轻。
  因为长子杨思谊与李善有些来往,所以杨恭仁对李善观感不差,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疏远的,但经过这一次事件,毫无疑问弘农杨氏至少是观王房这一支那是欠了李善大人情,日后那肯定是长相往来。
  更何况,李善有这次救驾大功,可以说此生无忧,与这样的人物走的再近也无妨……很多人都这么想,这一个月来,除了原本就比较熟悉河东薛氏、太原温氏、解县柳氏之外,赵郡李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等等世家门阀都想李善表达善意,就连因为当年商路与李善不太对付的太原郭氏也很是友善。
  闲叙几句后,李善又去宇文士及、温彦博那边转了转,再去看了看秦琼……这位在隋唐时期颇具传奇色彩的名将这次身受重伤,李善大着胆子下刀动了手术,最终勉强活了下来,但能挺几年实在不好说。
  “再看看吧。”李善对也是来探望同僚的凌敬小声说:“不过就算有名医妙手,日后只怕也难以再上阵了。”
  凌敬叹了口气,“尉迟恭、秦琼常伴殿下身侧,彰显勇武,但实则两人均乃将才。”
  李善咂咂嘴没再说什么,与凌敬转头去了苏定方的病房,心里还在想着呢,好像李世民麾下名将,就属秦琼死的最早,约莫与杜如晦差不多……也不知道后者这一世会不会还是早逝。
  “哎哟,定方兄脸色好多了。”李善一进屋就调笑道:“亏的让李家嫂嫂来了。”
  “拜见殿下。”李氏正儿八经的行礼,“拜见凌公。”
  李善虚虚一扶,“都说了多少次了,小弟与定方兄虽是异姓,却是生死之交,嫂嫂日后可别再如此了。”
  “的确不用客气。”凌敬嗤笑道:“若不是因为怀仁,定方何至于此次重伤?”
  李善哈哈一笑,笑声中带着鄙夷……这老头儿简直了,这个锅也能砸到我头上?
  凌敬瞥了眼李善,“若不是你,定方何以执掌宫禁?”
  李善与苏定方对视了一眼,前者翻着白眼,后者倒是微微颔首……有道理啊,如果不是因为李善,自己绝不可能节制北衙禁军执掌宫禁,也不会这么倒霉了。
  “凌公此言差矣。”李氏轻声道:“郎君既执掌宫禁,自当奋勇,何以责怪邯郸王。”
  李善大笑道:“还是嫂嫂明理啊!”
  苏定方虽然心思并不敏捷,但也不禁向妻子投去赞赏的视线……虽然李氏并不十分明白朝中局势,也不知道李善、苏定方这一伙人的真正立场,但却明白,苏定方与李善是近乎一体的。
  家里已经有个希望自己攀附东宫的母亲了,如果妻子也有权势之心,那苏定方日子还真不好过。
  而凌敬却瞪了眼李善……会不会说话啊,李氏明理,那就是老夫不明理了?


第八百一十四章 封赏(中)
  李氏嫁入苏家也快半年了,平日侍奉苏母,端庄有礼,少有外出,但毕竟出身陇西李氏,毕竟几个叔叔都在朝中出仕,仅仅姻亲走动就能了解到很多东西。
  早在出嫁之前,李氏就详细的查过苏定方的履历,很惊异的发现,自己这位夫婿的履历基本上是和邯郸王一致的。
  最重要的不是当年山东数场战事,也不是苏定方随柴绍西征吐谷浑立下大功,而是李善在执掌代地,苏定方立即北上……这说明不管是在邯郸王看来,还是夫婿看来,甚至在外人看来,两人是一体的。
  李客师的妻子长孙氏也隐隐提醒过侄女,苏定方执掌宫禁,很大程度是在于李善。
  为什么是因为李善?
  当然是李善不偏不倚的政治立场……而李氏却诧异的发现,虽然没有明言,但苏母对隔壁的那位邯郸王并没有多少好感,甚至与东宫还有些来往。
  不过李氏什么都没说,只将这些记在心里。
  笑谈一阵,李善查探苏定方伤势,“差不多了,一个月内不要妄动,进补药物,当无后患。”
  看苏定方虽然靠在床头,但精神不错,面色红润,李善笑着说:“嫂嫂这段时日功劳不小,回头定方兄可要好好相谢。”
  苏定方没好气的哼了声,看向李氏,“亏得是你来了,不然屋内三人,为夫想喝口水都没办法!”
  李善和凌敬两人都干笑几声,有些讪讪,李氏没来仁寿宫之前,这两货经常借探望苏定方的名义在这儿碰头。
  好几次,苏定方想喝口水,而两个人都心不在焉……凌敬说自己年纪大了耳背,李善非要解释受了伤最好不好喝水。
  不过李氏来了仁寿宫的时候,裴世钜已经滚回长安了,凌敬和李善要碰头也不一定就要在这儿……今日是碰巧了的。
  “对了,这次不少亲卫都临时入了左右千牛卫。”凌敬低声道:“可是要留下?”
  苏定方看了眼妻子,等李氏出了门,才道:“可是殿下的意思?”
  “秦王倒是没说甚么……”
  凌敬话还没说完,李善就懒洋洋的接口道:“八成是长孙无忌的主意。”
  “嗯。”凌敬倒是不意外李善目光敏锐,“只是怕惹得陛下心有疑窦……”
  李善在心里盘算了下,的确啊,现在李渊对自己是全盘信任,但如果日后万一自己和李世民的关系露出什么痕迹,八成会觉得李世民是刻意通过自己安插人手。
  “陛下至少还要半个月才会启程回京,到时候再说吧。”李善缓缓道:“就算留下,也不能留太多,最好挑些老人……最好是山东人氏。”
  凌敬了然点头,苏定方是山东冀州人氏,挑选同乡,理由相对充分一点……不过也管不了什么用,如果一旦李渊心生疑窦,苏定方八成会卸任。
  “砰砰砰。”
  敲门声响起,范十一的声音传来,“郎君。”
  “进来。”
  范十一推门进来,“凌公也在啊。”
  “你这皮猴又跑来做甚?”凌敬笑骂道:“想媳妇了?”
  范十一是年初娶了赵大的妹妹为妻,这次赵氏陪着李氏一起来仁寿宫……据说范母急着抱孙子。
  “凌公说笑了。”范十一目光游移不定,“郎君……”
  李善有些奇怪,自己和凌敬、苏定方一般无二,除了穿越者的身份之外,他们没什么不知道的,为什么范十一却欲言又止?
  李善心思急转,立即想起了一事,笑着问道:“可是发现齐王踪迹诡异?”
  苏定方还没想起来,而凌敬却回忆起当日苏定方被授执掌宫禁之权后,李善曾经交代过要留心齐王李元吉。
  范十一松了口气,点头道:“前几日夜里就有人窥探到什么,之后小人亲自蹲守,今日凌晨,齐王密会密国公。”
  “封伦?”凌敬低呼一声,神色大变,“他与齐王密会?”
  李善神色入场,“可看清了?”
  “绝无差错。”
  李善沉默了会儿挥手道:“你先下去吧,不得外泄。”
  “是。”
  看范十一退下,凌敬显得有些慌乱,“怎么会是封伦?”
  要知道封伦是如今天策府属官中不多的在朝任职的官员,而且还官居中书令,是正儿八经的宰辅,现在还兼任天策府司马,是秦王一脉势力的绝对中坚,极得李世民重视。
  毕竟虽然李世民出任尚书令,但实际上权柄被东宫侵夺,说封伦是秦王一脉的头面人物都不夸张,居然与齐王在夜间密会,也不奇怪凌敬有些慌乱。
  苏定方沉声道:“凌伯勿忧,怀仁当早已窥破。”
  “嗯。”李善点头道:“无意间发现的……一直让人盯着,最早负责的就是范十一。”
  李善几句话含糊带过,有的事情没办法解释,总不能说自己是将杜淹、杨文干、李元吉联系到一起,才起了疑心吧?
  “暂时不要告知殿下。”李善加重语气,“凌公自行留意便是。”
  凌敬回过神来,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的确,不管李善有什么样的理由,遣派人手盯梢一位亲王、一位宰辅的行迹,实在太犯忌讳了。
  李善视线无意识的扫着,“之前还好说,但现在……”
  “封伦不会那么傻……”
  李善实在想不通,如果说在此之前,李元吉还有可能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毕竟李渊一共就三个成年皇子,而且都是嫡子,如果李世民、李建成同归于尽,李元吉的确是有入主东宫的可能的……虽然可能性比较低。
  那时候封伦明面上是天策府司马,暗地里也在齐王那边下注……这也说得过去。
  但问题是这一次的天台山一战,齐王所言所行基本已经将不多的可能性全都丢了,是他力劝李渊迅速回京,最终导致了被梁军大败,多少人死在了仁寿宫外……虽然做主的是李渊,但显然李渊是不肯背这个锅的,很自然的丢到李元吉头上了。
  之后梁军猛攻天台山,别说李世民了,就连受伤的李渊、杨恭仁、宇文士及都负伤持剑,而李元吉第一时间溜上山,从头到尾都看不见影子。
  既蠢又怯……这段时日,李渊都不肯见这个儿子。
  呃,武德二年李元吉弄丢了太原也是既蠢又怯,但毕竟那次李渊本人还没遭受到什么直接威胁,而这次就不同了。
  简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李元吉已经没有任何投资价值了,而封伦却还要与李元吉密会……李善猜测,难道这厮有什么把柄落在了李元吉手中?
  就在李善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外面响起张仲坚压低声音却蕴含激动的话,“郎君,圣人下诏。”
  凌敬笑着说:“看来三郎得以封爵了。”


第八百一十五章 封赏(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8/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