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3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今儿吃火锅!”李善兴致勃勃,拍拍沮丧的张文瓘,“就当为你兄弟送行了,去了华亭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哦。”
  张文瓘气的一屁股坐下来,抓起一根瓜狠狠咬了一口。
  “黄瓜?”李昭德有些诧异,也抓了一根塞进嘴,嘴里一边吃还一边嘟嘟囔囔,“怀仁年节时候也不送些来。”
  李善打了个哈哈不吭声,他也是来了华清池才知道几个温泉监都在冬日种植蔬菜,不过这玩意不是用来吃的……至少名义上不是拿来吃的。
  诸温泉监,凡近汤所润瓜蔬,先时而熟者,均以荐陵庙。
  当然了,李善来了华清池,这儿的汤监、丞、录事全都是他正儿八经的属官,自然是要竭力奉承巴结的,这几天黄瓜什么的就没断过。
  不过李善也有些诧异,“不是胡瓜吗?”
  “前隋炀帝改胡瓜为白露黄瓜。”张文禧隐晦解释道:“前朝皇室颇讳胡。”
  虽然杨坚自称弘农杨氏出身,而且还颇为大方的提拔重用多位弘农杨氏子弟,甚至连宗正卿都送出去了,但实际上天下皆知,杨坚有鲜卑血脉……当年未掌权的时候,还姓普六茹呢。
  所以杨坚篡位建立隋朝之后,皇室颇为忌讳胡字,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改。
  李善饶有兴致的问:“但明明是绿色,为何改为黄瓜呢?”
  张文瓘、李昭德都才十来岁,自然不知道,张文禧都年近四旬了,沉吟片刻后才开口解释道:“自古色分正间,正色之中,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李善笑着点点头,没有再追问了,八成是隋炀帝为了宣示皇室正统性,才非要命名黄瓜而不是绿瓜。
  几人找了个池子泡了泡,才出来吃饭……可惜是没条件,不然李善还想一边泡一边吃呢。
  张文瓘和李昭德两人很有点同病相怜,两人年纪相仿,这两年都被家里严加管束读书,两家长辈都希望能科考入仕。
  事实上这两位还真有点像,后来的确都是科考入仕,不过都是明经科,但最终都做到了宰相。
  “明日就启程?”李善惋惜在这儿弄不到什么好的调料,随口道:“陇州又不远,如今雪势尚未停呢。”
  张文禧脸上颇有愁色,“如今长安……还是尽早启程的好。”
  李善有些愕然,他躲在华清池里逍遥自在,哪里知道长安里……李世民这几日过得那叫一个辛酸啊。
  正月十六,早朝时突然有朝臣放言,如今天下一统,当撤销陕东道大行台,分割为数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谁不知道陕东道大行台是秦王乃至天策府的根基所在,陕东道大行台上上下下基本上都是秦王的心腹,不同于遥领的益州道,陕东道大行台对天策府来说太重要了……实际上天策府刚开始就是在洛阳建立的。
  秦王李世民不得不亲自上阵,太子李建成很让人意外的附和了几句,却建言调蒋国公屈突通回朝出任正好出缺的刑部尚书……今年那部《武德律》终于问世了。
  听着李昭德、张文禧讲述京中局势,李善微微眯眼,他当年随齐王、李乾佑驻军黄河边,对陕东道大行台也知晓一二。
  蒋国公屈突通是以右仆射的身份实际掌控陕东道大行台的,一旦被调回京中,李世民虽然在中原还多的是腹心,但想挑出一个能压得住局面的人物就难了……谁给李建成出了个这么阴损的招数!
  东宫这压根就不是想向陕东道大行台伸手,而是试图乱之。
  这两日,双方斗得不亦乐乎,而李渊的态度……严厉训斥了那位建言撤销陕东道大行台的朝臣,但却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处罚。
  这样的态度已经说明很多东西了。
  在突厥的威胁暂时不需要考虑的情况下,双方几乎是针锋相对,仅仅这两日,双方真刀真枪斗了好几个来回,暗地里也是频频出手……无奈有李渊的偏袒,天策府这边很是吃了亏。
  李昭德低声道:“今日出京前,听说天策府属官车骑将军张亮被押送入京,圣人下令有司拷问。”
  张文瓘眼睛都瞪大了,“拷问什么?”
  “据说是有人举告,张亮于洛阳招收死士……”李昭德递了个眼色过去。
  张文瓘脱口而出,“难道是秦王……”
  “啪!”
  李善一巴掌扇在张文瓘的后脑勺上,一旁的张文禧也阴着脸道:“二郎慎言!”
  沉默半响后,李善叹道:“早些离京也好……”
  张亮下狱这件事李善前世就知道,史书中记载这位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招供,玄武门之变后因此爵封郡公。
  说不定这一世,李世民那厮还是要抢弟媳啊……或许苏定方真的要取代常何了。
  李善眼神闪烁,自己还是在华清池再留一段时日的好……不过或许要找个机会与马周见一面。
  “对了,怀仁兄。”李昭德说:“父亲昨日提及,东宫举荐襄邑郡王李神符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
  李善大是愕然,“他?”
  李神符倒是有这个资格,但他有这个能力吗?
  东宫是觉得如今的突厥已经一蹶不振,还是真的觉得李神符堪为名将?


第七百三十五章 难产
  长安,皇城。
  两仪殿内的气氛有些凝重,宰辅们人人眼观鼻,鼻观心,齐王李元吉一脸无所谓的表情,端坐在上首的圣人李渊眉头紧皱,不禁伸手轻轻揉着眉心。
  已经快两月份了,于关内道备兵已经是刻不容缓,也确定了是以灵州道为核心,但至今行军总管、副总管仍然没有出炉。
  这些时日,在李渊的默许甚至怂恿下,秦王一脉虽然不能说人心浮动,但势力有渐衰之态,东宫气焰嚣张,咄咄逼人。
  李渊也早有打算,不可能让二郎一脉掌控灵州道,但他没想到,太子李建成会举荐襄邑郡王李神符出任主将。
  李渊考虑的是和远在华清池的李善同一个疑问,李神符有这个资历,但他有这个能力吗?
  “襄邑……”李渊转头看向李世民,“二郎觉得呢?”
  李建成忍不住挪了挪身子,在父亲心目中,自己在这方面永远都比不上二弟。
  李世民面无表情,略一沉吟,“襄邑王叔曾出任河东道行军总管、并州总管,太子举荐,想必信其之能。”
  反正最近一段时日,太子紧逼,自己退避三舍,就等着看好戏……李世民突然想起,退避三舍那是怀仁的拿手好戏啊。
  李渊叹了口气,他听得出来次子的意思,不太看好李神符,但也不愿意与东宫那边争抢这个位置。
  李神符是以宗室将领的身份几度出任方面大将,但在武德五年到武德七年之间,不仅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反而因为陷害同僚,导致马邑几近失陷,最终被赶到灵州去。
  其中武德五年,代州总管李大恩谋取马邑,最终战死朔州,整个河东的唐军主力大都在太原府附近,也都在时任并州总管的李神符麾下。
  但李神符无胆北上,导致颉利可汗伙同苑君樟、高开道等部,十余万大军轻而易举的攻陷雁门关,劫掠河东。
  而且颉利可汗就驻足忻州,与太原府近在咫尺,遣派部将分道南下,几乎打穿了整个河东道,直到秦王李世民率军来源,突厥这才裹挟数千男女、大量财物回转,而李神符的战绩是……击杀五百人。
  战绩如此少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战场……汾东。
  汾州位于太原府的西南,换句话说,李神符都不敢顶在太原府,后撤到了汾州……也就是那时候,平阳公主不得已召集府兵在太原府与突厥交战,中箭落马,险些不治。
  李渊瞥了眼李建成,大郎怎么就举荐李神符呢?!
  身为上位者的李渊本能的希望看到东宫、秦王府之间的争斗,但他同时也是天下之主,不可能不去考虑实际情况。
  “此事押后再议。”李渊没好气的看了眼李建成,之前举荐李神符为副将,过了个年非要举荐其为主将!
  李建成跟吃了黄连似的,心里也憋屈的很,他也是无可奈何啊。
  襄邑王李神符其实并不是个胸怀大志,希望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人,甚至于军中少有威严,一切的变化源于前年末的那场变故。
  李善在马邑夜袭突厥,斩郁射设头颅,逼降苑君璋……这些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启用刘世让,关键在于将李高迁、李神符诬陷刘世让暗通突厥的事戳穿。
  这两点直接导致了李神符调任灵州总管,而时任灵州总管的任城王李道宗出任并州总管。
  名义上都是总管,但灵州总管无论在哪个方面都远远不能与并州总管相提并论……后者是天下排名前三的封疆大吏。
  换句话说,李神符是被发配到灵州的。
  就这么被人从河东赶走,再没什么胸无大志的人也受不了,丢脸丢到李神符现在都疑神疑鬼,感觉部将看自己的眼神都带着嘲讽意味。
  特别是之后不久就是雁门大捷,再之后顾集镇大捷、苍头河大捷,这都让李神符怀恨在心……如果自己留在河东,仍然是河东道行军总管,最大的一块肉应该是自己吃的。
  但是恨谁呢?
  第一个恨的当然是老仇人刘世让,第二个自然就是李善了。
  所以李建成从来没有考虑过举荐李善来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李神符非造反不可。
  但李建成也没有考虑到李神符的心理状态……不久前,李神符告知太子,要么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要么弃灵州总管,回朝修养。
  这下子李建成没辙了,他计划是让李神符出任副手,将其他的备选者全都刷下去,然后从江淮调任管国公任瑰为主将。
  虽然国公为主将,郡王为副手,有些不合适,但同为东宫门下,李建成觉得李神符是能接受的。
  现在好了,李神符不肯……不肯的理由也很恰当,自己毕竟是郡王爵,最终东宫商议良久,李建成才会硬着头皮举荐李神符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
  要知道,在武德四年洛阳虎牢大战之后,李神符是第一个投入东宫门下的方面大将,也是唯一投入东宫门下的宗室大将……为了东宫,并州总管都丢了,李建成以仁厚有度著称,怎么能寒了臣子之心呢?
  宰辅与三个儿子退下之后,李渊回了甘露殿,心里还在盘算着,宗室将领多了,但要挑一个能压得住李神符的……比较难。
  有战功加身的淮阳王李道玄太过年轻,而且是二郎嫡系;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其实挺合适的,但偏偏原来是灵州总管,就因为那一次对调,李神符对李道宗颇为不满。
  淮安王李神通也不行,一方面他是二郎的嫡系,另一方面如今正驻军陇西道,而且还是李神符的嫡亲兄长。
  邯郸王李善……李渊脚步一顿,微微摇头,如果真的要用李善,那只能将李神符调走,不然必然军心不稳。
  去年虽然李善是密报,但实际上宰辅、太子、秦王都是知道的,不说其他人,太子知道,那意味着李神符是肯定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赶到灵州去。
  李渊转念一想,或者以李神符为主将,再配上一个副手……就像攻灭萧梁一样,赵郡王李孝恭为主将,但实际上却是李靖全盘操纵。
  那这个副手的人选,需要好好挑挑。


第七百三十六章 回京
  甘露殿。
  刚刚回来的李渊笑着看向平阳公主,“如今还有雪,入宫作甚?”
  主管后宫的万贵妃点头赞同道:“陛下说的是,虽然身子康健,但毕竟雪日,就算乘坐马车,一个不好滑倒如何是好。”
  平阳公主笑吟吟的应是,“父亲,昨日巨鹿郡公登门,有事央求。”
  李渊换了件轻便的衣衫,“说来听听。”
  “月末苏定方要启程去雍州迎亲。”平阳公主笑着说:“不得已请假……因为定期早在去年十一月就定下了。”
  “噢噢,听怀仁提起过。”李渊点头道:“据说是药师的侄女?”
  “是,代国公早亡长兄的幼女。”平阳公主顿了顿,又道:“苏定方准备从代州军中调一批将校,充实北衙禁军。”
  “嗯?”李渊微微皱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