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2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看崔信又瞥了眼过来,李善幽幽道:“小侄也担心啊……”
  从政治立场来说,苏定方和凌敬是不同的。
  凌敬早在山东战事收尾阶段,就与李道玄、田留安、齐善行等秦王一脉的将领奔赴各处,平定叛乱,安抚民心,早就被视为秦王门下,之后更为天策府属官。
  而苏定方却不同,他直接参与了李善斩杀崔帛平定兵乱民心……这件事也直接导致了李善通过平定山东战事扇了东宫一个耳光,却没有被视为依附秦王的主要原因。
  所以,苏定方的政治立场是完全和李善一致的,这点所有明眼人都看得清楚。
  莫名其妙的晋爵,很多人都在猜测其中意味……毕竟李善组建代州军,苏定方一直是实际的主将。
  很多人都在猜测,或许和裴世钜建言于关内道备兵有所关联。
  这天晚上回到庄子,李善突然想到,如果说政治立场的话,苏定方是站在自己这边,而自己在明面上是站在李渊这边的,太子、秦王、齐王各有立场。
  但还有一个人也是站在李渊这边的,平阳公主。


第七百一十五章 君臣相得
  “臣李善拜见殿下。”
  端坐在上首的李世民抬手示意,这是李善第一次在其他人面前拜见秦王,和上一次密见一样,李善的第一句话让让李世民心有感触。
  上一次直呼“殿下”,这一次也是直呼“殿下”,但多了一个“臣”。
  上一次是因为立场,这一次是因为局势使然。
  分坐在两侧的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凌敬四人,前三人都是李世民绝对信任的幕僚,而凌敬今日在此,主要还是因为李善。
  房玄龄笑吟吟的看着李善,他是最早跟随李世民的心腹幕僚,秦王一脉多有郡王,比如李道玄、李神通,还有长期在秦王麾下的李道宗,但殿下这个称呼向来是秦王专属。
  “怀仁终于来了。”李世民笑着说:“凌公应该也分说过,毕竟如今怀仁得父亲赞誉,得朝臣称颂,当世名将,孤不敢妄交。”
  对于之前的李孝恭,后来的李神符,现在的李靖、李道宗,东宫那边是可以笼络的,甚至李渊都默许太子李建成将燕郡王罗艺招为心腹,但秦王李世民是不能的……有点犯忌讳。
  所以在李善回京数月之后,在李善连续赴宴东宫、武德殿之后,才来到这座承乾殿。
  “殿下谬赞了。”李善嘴角略微歪了歪,这个评价……反正不管自己愿不愿意,已经算是死死的扣在脑袋上了。
  “嗯,怀仁只是略懂而已。”李世民放声大笑,“文韬武略,出将入相,史书上必有怀仁之名。”
  房玄龄、长孙无忌出言附和了几句,杜如晦却是眉头一挑,“殿下,今日邯郸王来拜,当议正事。”
  “对对对!”李世民点头道:“去岁相见,怀仁纵论大势,令孤心折,今日当再聆听高见。”
  李世民脸上的神色肃穆,但李善总觉得对方“高见”两个字有重音……不得不承认,虽然这一世因为李善的出现导致太子李建成无军功加身,但目前东宫的地位还算稳固,李世民如今的局势比原时空实际上更加糟糕。
  李善脸上的笑容转为苦笑,“殿下……”
  屋内安静下来,李世民脸上也泛起苦笑,其他几位幕僚,杜如晦、凌敬面无表情,房玄龄微微垂首,而长孙无忌颇为不悦。
  实在是没法说啊,李善亲口纵论大势,然后……然后亲手将大势撕的粉碎。
  李善自己都觉得挺操蛋的,估摸着李世民、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也这么想……
  一年多前李善第一次拜见秦王,先明心志,绕着弯给李世民夺嫡的正统性,之后纵论天下局势,又阴险的建言将黑锅砸在东宫的头上……这一条事实上已经做到了。
  去年九月份开始,关于太子李建成意欲建言迁都洛阳的流言蜚语遍布长安,李建成心里也明镜儿似的知道是李世民的手段,但无奈无力辩驳……因为事实上他就是这么想的,一举数得啊。
  李建成在军中威望本来就低,割让朔方、榆林的举动让大量军中将校不满,再来这么一遭,东宫威望几乎是摇摇欲坠,然后……然后就是李善强行招抚苑君樟,又雁门大捷了。
  说到底,李善去年的献策,无论是哪一条,甚至李世民登基的正统性和合理性,都建立在突厥威胁太大,满朝唯有秦王才能捍边的基础上。
  但李善去了代地一年,都做了什么……以开拓商路、迁居民众的手段不动声色的将苑君樟逼入绝境,虽然最后是强行招抚,从此之后,大唐对阵突厥的局势为之一变。
  最重要的是,大唐与突厥之间在东侧战场再也没有缓冲带了,两国兵马开始针锋相对。
  之后李善还不肯罢休,先使计让突利可汗、颉利可汗爆发内斗,然后雁门大捷生擒欲谷设,顾集镇、苍头河三度破敌,杀的颉利可汗丧胆。
  可以说,在去年末秦王府渐渐占到上风的时候,是李善亲自一手一脚帮着东宫挽回了劣势……本朝自有名将捍边,也不是只有你天策上将!
  当李善一次又一次在代地立功的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一干幕僚刚开始还觉得此子果有才干,然后……然后都看麻了。
  将颉利可汗杀的丢盔弃甲之后,李世民都无语了……他觉得这几个月太子、齐王屡屡示好不一定是要笼络李善,而是在感激李善。
  对此,房玄龄、杜如晦还不怎么样,而长孙无忌私下已经颇有怨言……这货不会是东宫塞来的内应吧?!
  场面有些尴尬,凌敬正想自己出面打个圆场合不合适,李世民已经开口,正色道:“难道孤如此无量吗?”
  “殿下心宽似海,用人不疑,当年洛阳大战引尉迟恭入内即为明证。”房玄龄笑道:“怀仁不可妄自揣测。”
  “房公过虑了。”李善苦笑道:“只是归属殿下麾下,身无寸功,却有碍于殿下大业,实在惭愧。”
  “身无寸功?”李世民长身而起,朗声道:“怀仁兴代地,迁民众,夺马邑,乱突厥,已是功勋累累,此番三破突厥,更是于国有大功!”
  “孤有意承继大业,澄清宇内,即使薛万彻、尔朱义琛此等将,日后亦必有重用,难道却要今日惩戒怀仁吗?”
  呃,这个说法……有点牵强,毕竟现在的夺嫡之争中,李世民是处于下风的,居然已经将帝位视为囊中之物了。
  但也说得过去,至少在李善心里,有一定的可信度……毕竟魏征、薛万彻、王珪等东宫旧人都是贞观名臣名将。
  李善郑重其事行礼以拜,李世民笑着亲手挽起……不管怎么样,至少两人君臣相得的姿态摆的挺好的。
  甚至李善还在心里琢磨史书上说的……不管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将李世民描绘成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太子、齐王屡屡相逼,秦王始终不肯手足相残……最后迫不得已,小白兔才怯生生的伸出锋利的爪子。
  但事实上,李善心想,李世民或许至今还没有放弃以正常的手段入主东宫的企图,但同时也做好了第二套方案的准备。
  都已经将帝位视为囊中之物了……直接跳过东宫,目标直指太极殿。


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渊的决定
  就在李善与李世民君臣相得的时候,距离承乾殿并不算远的甘露殿内,李渊笑着说:“怀仁处事看似不偏不倚,但也略有偏向。”
  胡凳上的平阳公主听得一头雾水,眨着眼睛试探问:“父亲是说怀仁这么迟赴宴承乾殿?”
  李渊知道自己这个女儿其他的都好,但在这方面却不擅长,只笑着点点头却没解释什么。
  怀仁向来持身中正,回京数月,履新司农卿之后才陆续受邀拜访大郎、四郎,最后才去拜访二郎,显然是刻意的。
  李渊猜测,一方面是因为段志玄,另一方面是因为凌敬。
  段志玄因为被李善驱逐一事在长安城已经成了笑柄,天策府多位将领曾在公开场合对李善口出不逊,李渊听旧人段偃师提起,原本跳脱无赖的儿子如今沉默寡言,心性大变。
  而凌敬与李善关系太深,又是李世民的心腹幕僚……李善刻意迟缓,在去了武德殿之后才赴宴承乾殿,显然是在避嫌。
  这才是李渊说的“略有偏向”,不过这也是常事,毕竟太子是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某种程度上,李渊和李建成这对父子是站在一个立场上的。
  “平阳,说起来为父如今倒是有些悔意。”李渊叹道:“从馆陶县公一跃而为邯郸郡王,实在太速了!”
  平阳公主一声不吭,却投去古怪的眼神……父亲你贵为天子,怎么能这么不要脸?!
  别人不知道,平阳公主却是知晓内情的,年初李善回京,带来了突利可汗欲与秦王结拜的消息……最终李渊很无耻的将锅完美的丢在了李善脑袋上。
  “咳咳,咳咳。”李渊干笑几声,“为父倒不是舍不得一个郡王爵,只是怀仁太年轻了,若是下次再有顾集镇、苍头河一般的大捷,何以赏之?”
  平阳公主很无所谓的说:“父亲多赏些田地……不,比起良田,怀仁还是爱钱。”
  “父亲,不如赏怀仁自行铸钱?”
  武德四年,李渊改铸钱币,满朝文武只有裴寂一人得赐自行铸钱之权。
  李渊犹豫了下,摇头道:“怀仁都不肯索要良田,更不会铸钱以蓄财。”
  平阳公主想了想,赞同的点头,关于当日宫宴拒田地赏赐,李善后来也对其详加解释……有的观念说不清,但关键的地方却能说清楚,田地,是保证关中府兵战斗力的关键。
  “可惜怀仁册封郡王。”李渊啧啧两声,“不然倒是能入三省。”
  “那是因为怀仁太过年轻。”平阳公主蹙眉道:“难道郡王就不能入三省吗?”
  “前隋文帝异母弟卫王杨爽,三征突厥,功勋卓著,出任门下侍中,位列宰辅。”
  “明达啊。”李渊神情有些恍惚,明达是卫王杨爽的小字。
  杨爽比李渊大三岁,幼年父亲过世,是其嫂嫂独孤伽罗一手抚养成人的,独孤伽罗是李渊的姨母。
  因为这层关系,李渊幼年与杨爽长相往来,交情甚笃。
  回过神来,李渊摇头道:“平阳当慎言,此喻不详。”
  平阳公主这才想起来,卫王杨爽位列宰辅之后才两个月就病逝了,年仅二十五岁……的确不合适,李善明年才加冠呢。
  年初雁门大捷时候,就有李怀仁似冠军侯的流言蜚语了,再拿杨爽来对比……这是怕人不死啊。
  平阳公主想了想,又继续说:“前隋杨义臣也曾出任宰辅。”
  李渊忍不住笑了,真难为女儿找了个杨义臣来比较……这位的确比较合适,同样年纪轻轻就破突厥,胜吐谷浑,曾出任宗正卿,杨坚在位期间曾经出任门下省侍中,位列宰辅。
  平阳公主说起此人,最重要的是,杨义臣本姓尉迟,得杨坚信重,赐姓杨,列入宗室,视若堂孙。
  杨义臣可以,李善自然也应该可以……都不是皇家血脉。
  不过李渊嘴上没说,但心里是不太认同的……北齐、北周再到隋朝,宗室子弟多出任宰辅,手握大权,以至于常常君权旁落,甚至改朝换代。
  当年宇文泰病逝,嫡长子年幼,托付侄儿宇文护,结果呢,这位宇文护先后毒杀三帝。
  “日后再说吧。”李渊顿了顿,笑着说:“如今怀仁出任司农卿,应该不会再折腾了。”
  平阳公主微微颔首,“此事不急于一时,怀仁也不心急。”
  嘴里这么说着,平阳公主却觉得“不会再折腾了”这句话可能有问题……善口口声声说每次都是被逼的,事后大家也都认可。
  但问题是,从山东到长安,再从长安到代州、朔州,每次你都是被逼的?
  就算每次都是被逼得,那也是你的问题了。
  李渊斜斜靠在软榻上,笑问道:“怀仁真的不心急?”
  “真的。”平阳公主平静的说:“怀仁亲口所言,明年才加冠,而父亲虽年过五旬,但身强体健,尚能驱马骑射。”
  “哈哈哈!”李渊大笑起来。
  李渊对李善观感很好的原因很复杂,行事作风、政治立场各个方面都有,不愿涉入夺嫡之争……那是因为当今陛下春秋正隆。
  这如何不讨人喜欢呢?
  平阳公主心想,怀仁的话以后得留点神,口口声声不擅媚上……
  父女俩闲聊了好一阵,平阳公主起身拜别,李渊招招手,沉吟片刻后道:“便是苏定方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