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12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第六百八十二章 时也命也
  从春明门入了长安城,李善驱马缓行,漫步在道边,左顾右盼,左手边就是东市,似乎比以前繁荣了很多。
  其实当日返程,第一时间入城,李善就有类似的感觉,李唐建国七载,这一两年来,先后平定河北山东、江淮之乱,西征吐谷浑,北击突厥,战功赫赫,这似乎给长安带来了底气,使这座城市在当年隋炀帝迁都洛阳之后,再一次焕发勃勃生机。
  李善在心里想,都说唐人自信,这种自信很大程度上是李世民登基三年就覆灭DTZ导致的,而在这个时空,或许起点在自己三破突厥这一战。
  东市过去是是平康坊,门口有几个好像有点眼熟的……李善赶紧双腿一夹加速离开,那日宫宴时李渊和几个宰辅调笑一事,据张文瓘反应,你泰山大人脸比较黑。
  其实对于此事,李善真觉得挺委屈的,第一次去,是真的打探消息……小说里不都这么说嘛,消息最多最杂的地方就是青楼!
  之后每次去都不是我自愿的,都是被人拉着去的……比如张文瓘、李楷、房遗直,反正都是他们的错。
  平康坊再过去一点,道路右侧就是皇城了,这块儿是太常寺、太仆寺,背后是尚书省、门下省,再往北一点就是东宫了。
  李善不由得想起杨文干了,这厮如今是坊州刺史,历史上是哪一年谋反将李建成坑的那么惨的呢?
  今年已经是武德七年了,据说李渊当时是在行宫避暑,那也就是说应该是夏天,现在已经八月底了,那么是明年或者后年?
  但记得武德这个年号一共也就用了不到十年。
  沿着围墙一直往西,李善在朱雀门翻身下马,从腰间取出鱼袋给侍卫查看。
  所谓的鱼袋其实就是这个时代官员的身份证,里面装着用金属刻的鱼符,刻着官员的姓名、官职、爵位、俸禄、年岁、出行待遇等等。
  今年初李善回长安的时候也换过一次鱼符,呃,是两次,第一次是从代县令换成代州长史,第二次是从邯郸县候换成邯郸郡王。
  过了朱雀门,李善一路往里,瞄了眼左边的中书省,正好中书舍人卢赤松出来,笑着问:“怀仁这是觐见陛下?”
  “拜见范阳郡公。”李善行了一礼,笑着应道:“正是觐见陛下。”
  “此言差矣。”卢赤松摇头道:“老夫乃郡公,怀仁是郡王,何以行礼?”
  “晚辈行礼,理所应当。”李善正色道:“更何况本与承基兄为友,又出仕代州,襄助颇多。”
  “既然为友,何以爵位相称?”
  李善笑着重新行了一礼,“晚辈拜见伯父。”
  这个称呼倒是合适,一方面李善和卢承基是好友,另一方面崔信的原配是卢赤松的妹妹。
  卢赤松微微颔首,“适才陛下召见诸位宰辅在临湖殿议事,怀仁不如暂且在此歇脚?”
  李善立即摇头,“晚辈还有些许事……呃,先和平阳公主叙事。”
  “呵呵。”卢赤松笑道:“今日中书省事务繁多,崔舍人忙于公务……”
  “那晚辈更不能打扰了。”
  卢赤松和崔信既是姻亲,也是好友,昨日还听崔信愤愤叱骂呢……那小子沾花惹草倒是好手,据说平康坊一干名花都在翘首以盼!
  “那便罢了。”卢赤松想了想,道:“大郎前些时日抵京,遍观怀仁诗作,日夜手不释卷,他日有暇,可与之一叙。”
  李善嘴角动了动,勉强应下才快步离开。
  卢赤松的长子卢承庆,这个人李善前世就知道,高宗年间的宰辅,“宠辱不惊”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此人。
  但李善的反应不是因为卢承庆这个人,而是范阳卢氏……这个家族和陇西李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都不同,虽然也是以经史传家,刘备的老师卢植就是这家的。
  但除了经史之外,范阳卢氏是天下门阀内最善诗文的一个家族,出了名的诗人数不胜数。
  前有“八米卢郎”卢思道,后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边塞诗人卢纶,“仙宗十友”之一的卢藏用,“茶仙”卢仝……
  以后得躲着点,李善心想,别李鬼撞见李逵了。
  过了承天门进了皇宫,李善打探到平阳公主正在禁苑,索性寻了匹马往禁苑去,反正李渊正在临湖殿,距离禁苑也不远……呃,或者说,距离玄武门不远。
  “拜见邯郸王。”
  依稀觉得耳熟,正在抬头看着玄武门的李善低头瞄了眼,笑着说:“大来兄啊。”
  行礼的正是前左武卫右郎将,代州骑兵副总管,现任北衙禁军左监门卫中郎将常何。
  李善看似不在意,脸上犹有笑意,实则心头大动,暗骂马周这货怎么一点消息都没透过来!
  马周还在那疑神疑鬼呢,哪里敢去信李善啊……奉命守卫玄武门,这个位置太重要了。
  如今已经是武德七年了,常何在这时候出任左监门卫中郎将……这是太子的安排?
  还是李世民的暗中推动?
  后世都说常何是李世民的人,或者是李世民贿赂或笼络了常何……这两种说法,李善都觉得可信度不高。
  是巧合吗?
  李善深吸了口气,没再说什么,驱马驶出玄武门,往禁苑而去。
  玄武门边,常何默默的看着李善的背影,谁能想得到,自己被赶回长安后,这位邯郸王居然能三破突厥……他总觉得这几个月同僚看着自己的眼神有些怪异。
  同一批赴任代州的将官中,薛万彻晋郡公,马三宝晋县候,李楷爵封县候,尔朱义琛爵封县伯,而常何被赶回了长安,什么都没捞到。
  当日大赏代州诸将的消息传开之后,很多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看着常何……呃,可能还有同样被赶回来的段志玄。
  常何叹了口气,时也命也,时也命也。
  当日邯郸王大破突厥的消息传来之后,自己黯然神伤,而寄寓家中的好友马周更是面色铁青,双目赤红,跳脚破口大骂!
  马周是真的破口大骂啊,李怀仁你个王八蛋!
  连王君昊都捞到一个县男呢,如果我还在,怎么着也能得些好处吧,至少肯定能被你举荐入仕!
  现在呢,还只能窝在常何家里,也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


第六百八十三章 请罪
  用力拉满弓,闭上右眼,左眼瞄准,右手一松,耳边有轻微的弦响,然后是一片寂静。
  李善干笑着回头,“三姐,这弓不太好使……”
  平阳公主面无表情,身边的几个亲卫个个脸色古怪,这位就是传闻中射落汗旗的邯郸郡王啊……才二十步远。
  力气倒是挺大的,能射出百多步远,但就是不上靶,从八十步到六十步,再到四十步,二十步……一个亲卫心想,再近点,我扔都能把箭扔到靶子上了!
  平阳公主叹了口气,她在宗室中算是年纪相对比较大的,包括李世民在内,很多子弟都是她手把手教射箭的,李元吉、李道玄、李道宗……
  现在觉得,可能是那些弟弟、堂弟们有天赋,不是自己教得好。
  等平阳公主和李善回到临湖殿,前者已经完全放弃了,李渊听说之后忍不住一阵大笑,其实他听太子李建成提起过,薛万彻曾经来信,当日这位河北名将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并且在信中信誓旦旦的保证,邯郸王非善射,实不通射。
  别说箭法如神了,那货压根就不会射箭。
  平阳公主幽幽看着一脸尴尬的李善,“女儿只是听闻,怀仁略懂略懂。”
  李渊伸手点了点李善,笑道:“今岁酷热,你却不在关内,明年必要携你出巡。”
  好吧,李渊说的比较婉转,所谓的出巡就是避暑,所谓的酷热……那是指李善会制冰。
  “回头授与宫人便是。”李善对此倒是无所谓,自己也不在乎那点钱。
  “此等秘技,怎可轻易相授!”平阳公主立即反对,瞪了眼李善,“夏日用冰,一旦过量,身体不适。”
  李渊无语了,这个女儿……也就是早就嫁人,孩子都生了两个,胳膊肘一个劲儿的往外拐啊。
  又说笑了几句,李渊才问:“怀仁回京已有一旬,今日入宫,必有缘由,说来听听。”
  李善叹了口气,拜倒在地,“臣邯郸郡王李善,请陛下降罪。”
  李渊一时愕然,平阳公主思索片刻后转身离开,站在临湖殿门口。
  “卿何以请罪?”
  “臣年少无知,满腔愤慨,为报仇雪恨,虽击破突厥,但终究夺军,以下犯上。”李善坦然直言,“此等罪行,虽未公诸于众,但……”
  说到这李善顿了顿,“请陛下降罪。”
  李渊深深的看着面前的青年,半响后才轻声问:“怀仁仍深恨药师吗?”
  “此生不忘。”李善立即回道:“三千孤军,遭十余万突厥猛攻八日,生还者未过八百,其中近半残疾,皆拜李药师所赐!”
  “突厥先攻雁门关,后遣派奇兵由楼烦关前后夹击,却遇挫而归,粮草不济,更连攻顾集镇多日,死伤颇重,士气低迷。”李善愤然道:“他李药师只需遣派偏师出关,必能使突厥退兵……”
  “拖延日久,无非是他李药师欲取大捷,却将三千唐军视作弃子!”
  “此等仇怨,此生铭记不忘!”
  李渊看着面前愤慨的青年,目光闪烁不定。
  李世民、李建成甚至下面的一些宰辅如杨恭仁、陈叔达,以及和双方都有交情或姻亲的温彦博、宇文士及等人都有意做和事老,但李渊其实对此很是无所谓。
  大唐建国七载,出了不少名将,但绝大部分都依附于秦王李世民,这是没办法的事,关键的几场大战,全都是李世民打的。
  老一辈的几个有些名望的将领如管国公任瑰其实也依附东宫,这也是李渊默许的。
  真正只忠于李渊的方面大将其实不多,之前的李孝恭算一个,但可惜以后再也不能领兵了,李靖算一个,他是李渊亲自提拔授予重权的,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算一个,可惜这位的名头如今已经彻底被邯郸王李善压下了。
  所以,如今在李渊心目中,李靖和李善如今是他在军中最为倚重的嫡系将领,这两个人发生一些矛盾,李渊难道会去做和事老?
  作为上位者,其实李渊是隐隐愿意看到这一幕的。
  特别是在李善占尽上风之后干脆利索的将代州完整的交到李靖手上之后,李渊对李善的观感更上一层楼,虽然之前夺军,但进退有度,没有因私废公。
  面对李善的请罪,李渊起身,亲手将其扶起,“听闻你提议苏定方与李药王幼女定亲?”
  “是。”李善点头道:“伯父亦知,侄儿抵达长安后,多得陇西李氏丹阳房襄助。”
  李渊来回踱步,若有所思,突然发问:“当日是朕下诏,代州诸事均由药师自择之,怀仁会怪罪朕吗?”
  李善作势想了会儿才开口,“侄儿被困于顾集镇,伯父心忧,必有出兵相援之愿,但伯父乃大唐皇帝,乃天下之主,此等军国大事,不可全凭心意,不可为一己之私……”
  李渊长叹一声,“前隋炀帝,为一己之私,伐辽东,下江都,置国家于脑后,此为前车之鉴。”
  “其实陛下已然冒险。”李善低声道:“陛下远在长安,并不知晓塞外军情,许李药师自择,已然是轻率之举。”
  “侄儿如何不知伯父之难,臣如何不知陛下难以决断……”
  “只恨李药师……”
  李渊静静的听着,虽然一句话都没说,但脸色显然变得红润起来,面前这位青年郡王将所有的锅都扔到了李靖的头上,将所有的不得已送到自己头上。
  对于这场谈话,李善已经准备了很久很久,不说心中有没有怨怼,但即使有也不能表现出来,而且实话实说,李渊还真的没有准备放弃自己,至少没有下诏令李靖严守雁门关不得出塞。
  而且现在的局面,李善不能公然显示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那么将来一段时间,李渊会是自己最大的凭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2/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