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37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思虑良久,李渊在心里盘算,侧头看向李世民,“二郎?”
  李世民对面的李建成忍不住面容有些狰狞,在最关键的时刻,父亲永远信任的都是他……武德二年,自己和二弟同领军攻打洛阳,不胜而归,但第二年再攻洛阳,父亲却全数托付二弟,自己只能困坐长安。
  李世民神色从容,挺直身躯,朗声道:“突厥行军颇速,又设伏大败追军,只怕忻州难当一击。”
  李渊微微点头,并州追兵败北,忻州再无能抵达,突厥攻入代州几乎是必定的了。
  “任城王弟任并州总管,有统兵之能,行事稳健,此刻必然已经调兵遣将……”
  说到这,李世民突然住了嘴,看着李渊一言不发。
  李渊长长叹了口气,他知道次子的言外之意。
  之前李渊没有遣派大军北上,无非就是不想立即更改唐军在河东道的布置、攻防核心,毕竟之前那些年代州、忻州各地苦寒,很难给唐军太多资源上的支撑,只有河东道人口最密集、最富庶的太原府周边才有这个资格。
  虽然过程和细节有些许不同,并不是雁门关被正面攻破,但还好并州一带军容齐整……
  李渊定了定神,“二郎继续说。”
  李世民腹诽了几句,都明摆着的事了,非要我来背这个锅,他克制自己没去看平阳公主,轻声道:“突厥破关而入,并州军北上,只怕立足不稳……”
  所有人都听得懂这句话,雁门关破,已经两年没能劫掠的突厥大军必然攻势犀利,北上的并州军未必挡得住,还不如就在太原府严阵以待。
  换句话说,李世民是在建议放弃代州。
  突然耳边传来沉重的喘息声,李渊侧头不意外的看到平阳公主狠狠盯着李世民……放弃代州,即使只是暂时性的放弃代州,这一年多来李善所作的一切都将化为虚无,甚至自己也很难生返关内。
  放弃代州,和放弃李善没什么本质区别……苏定方、马三宝、李楷、张公瑾等人还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逃回长安,但留在顾集镇的李善、张士贵、薛万彻就难了。
  平阳公主狠狠盯着李世民,心中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数月之前的揣测……怀仁应该没有投入秦王麾下,不然以二弟广纳英杰的性情,应该不会置之不理。
  在这方面的名声,李世民非常响亮,武德五年初洛水大捷前一夜,刘黑闼夜袭李世绩,当时战场混乱,李世民亲率小股骑兵前去救援,要不是秦琼、尉迟恭,险些阵亡……李世绩也是因此彻底投入秦王门下。
  和平阳公主有着同样揣测的还有还一个人,但不同的是,冷眼旁观的裴世矩眯着眼打量着李世民,他不相信秦王会如此轻易放弃……别说李怀仁了,顾集镇那边还有个张士贵呢。
  李世民话题一转,继续说:“道玄王弟稳守并州,即使不低,突厥亦能攻破城池,当于关中召集府兵,筹集粮草,屯兵于蒲州、绛州,随时北上相援。”
  蒲州、绛州和京兆道直接接壤,一般来说,关内出兵河东,走的要么是蒲州的风凌关,要么是绛州的龙门关。
  放弃代州,暂时以并州总管李道宗领军固守,再以大军为其后盾,李世民的处置中规中矩,算不上出彩,也没什么漏洞。
  阴着脸的太子李建成突然发问,“当以何人领军?”
  李世民轻笑一声,“自当由父亲钦点……或大兄愿跃马扬鞭?”
  李建成脸色一变,武德五年,颉利可汗的兵锋都快杀到了黄河边……侧头看了眼的李渊暗骂了几句,两个不省油的灯!
  老大是怕老二领兵,而老二直接一句话将老大架的高高的……想压住我这个天策上将,也只有你这个东宫太子有资格!
  李渊有些犹豫,如今天下已定,非宗室不能为方面之将……这个规矩也是时候改一改了。
  这时候,裴寂轻叹一声,“只可惜了邯郸郡王……”
  殿内众人默然,都安静下来。
  李世民突然作势掐指一算,咦了一声,“父亲,永康县公应该入河东了吧?”
  平阳公主精神一震,“不错,李药师应该已经抵达河东,北上赴任代州总管!”
  裴世矩闭上了双眼,这次的局面不是自己操纵的,但却是那个青年最险的一次……即使有一代名将李药师,也未必能逃出生天。
  裴世矩当然知道,以公论,李靖出任代州总管,当北上赴任,即使是收拾残局也应该北上,以私论,若代州沦陷,李靖嫡亲的侄儿李楷,隔房的侄儿李义琰都在代州任职。


第六百零二章 希望渺茫
  一日之内,五份战报,突厥破关,肆虐河东,消息如闷雷一般在长安城上空炸响。
  突厥由楼烦关而入,这等消息倒是没有散播出去,但几条线都将相关消息送到了朱氏面前……意思是,雁门关未被攻破,李善安危一时无虞。
  但即使如此,向来身体强健,性情坚韧的朱氏再也支撑不住,就此病倒……她非寻常村妇,哪里不知道,内外夹击,代州失陷,意味着儿子后路断绝,生还中原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夕阳西下,日月潭村口处,凌敬不悦的掀开帘子,呵斥道:“此刻赶往代州就能将人抢回来吗?”
  连续几句喝问将手持兵刃的数十青壮问的哑口无言,凌敬定了定神,才继续道:“老夫知晓,怀仁于尔等有大恩,但于此时,均需听老夫号令。”
  朱玮率三百青壮北上之后,日月潭留下的青壮已经不多了,这些汉子大都是当年的河东、关中难民,以及河北依附而来的败军士卒……听闻李善被困于北地,生死难料,被鼓动而来欲北上。
  朱玮离开之前,将日月潭托付给了凌敬,这位河北名士如今考虑的已经不是李善,而是……如果李善难返,一定要护佑住其母朱氏。
  将人赶散后,凌敬招手叫来一个头上还是短寸的中年汉子,“可有妄动?”
  汉子轻轻摇了摇头。
  凌敬没有再说什么,他和李世民有着同样的担心,颉利可汗遣派数千偏师从楼烦关入河东,欲前后夹击攻破雁门关……其实是冒险之举,毕竟代州、并州距离不远,均驻有重兵。
  数千骑兵肯定能起到效果,至少能搅乱军心,但能不能完美的达到目的是很难说的……但如果颉利可汗还有其他的后手呢?
  比如被李善收容入雁门关以东的苑君璋旧部。
  如果事先有所勾结,那突厥攻破雁门关的可能性就高得多了,即使事先没有勾结,那些曾经长期依附突厥的将校会不会有异心,也很难说。
  凌敬远远看着李宅,想了想换了个一条小道,这是一条以碎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凌敬记得,李善每日清晨,都会沿着这条路绕一圈,一直绕到东山脚下才从另一条路绕回家。
  对于李世民的决策,不管是房玄龄、杜如晦,还是凌敬本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他很清楚,在目前的局势下,李世民能做的非常有限,就算摆明了立场……摆明了立场反而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如今有资格,也有可能领兵出征河东的将领其实并不多,其中淮阳王李道玄和李善最为交好,但他在能力上是不能和任城王李道宗相提并论的。
  前者能为战将,后者能为统帅,更有名将之姿,即使从履历上来看,李道宗独当一面的能力也远远超过了下博大败的李道玄。
  而其他几位宗室将领,李世民用了最直接的办法,将自己丢了出来……想压制李世民,只有东宫太子有这个资格。
  而李建成显然没有胆量去摸突厥这只老虎的尾巴,李世民将自己丢出去……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断绝了李神符这个对李善心存恶意的领兵可能。
  甚至于,李世民专门挑选出了一个有能力,有名义,对李善也必定心存善念的角色,李靖李药师。
  李靖赴任代州总管,是有名义掺和进这场战事的,率两千江淮兵北上,手上也不是一点筹码都没有。
  而李善早在长安期间,多次推崇李靖领兵之能,他和李靖的嫡亲弟弟李客师一家,堂弟李乾佑一家都有着撕扯不开的紧密联系。
  绕了一个圈,李宅已经近在眼前,凌敬叹了口气,但即使如此,即使李靖有胆量北上,能不能将李善捞出来,也是未知数。
  迈过门槛,通报后,凌敬在正屋落座,不多时,朱氏在崔十一娘和另一位侍女的搀扶下缓步而来。
  自从昨日战报入京,朱氏一病不起,崔十一娘不顾父母反对,搬入李宅,日夜照料……因为当年的婚事反复,凌敬对这位小娘子的观感不算太好,但如今也不得不感慨,怀仁实有择人之明。
  “先生……”
  “朱娘子安心休养便是。”凌敬轻声道:“今日得报,永康县公李靖已于三日前入河东,率两千江淮兵,怀仁昔日麾下大将临济县侯阚棱亦在军中。”
  看朱氏默然不语,凌敬继续道:“若雁门关不破,突厥粮草不济,必然退兵,怀仁坚守寨堡,理当无虞。”
  “若雁门关被攻破,突厥自前年十月之后,再无劫掠河东之举,只怕颉利可汗也难以管束,怀仁麾下骑兵千余,当能抢出一条路。”
  “朱娘子理应知晓,或其他人会退至太原府,但苏定方不会。”
  朱氏精神略振,开口道:“雁门关存,突厥退兵,但消息泄露,退兵途中会不会扫灭顾集镇,大郎能否守住营寨……”
  “若雁门关破,代州沦陷,突厥劫掠河东,吾儿必背重罪……”
  凌敬被这话堵的没话说,的确如此,代州沦陷,战局大衰,毕竟李靖没有到任,这个锅不是李善来背,还有谁有资格背呢?
  从某种角度来说,李善大败,以此归长安,或能避开夺嫡之争,但如果就此失去圣人李渊的宠信,对李善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毕竟和李善相交了这么久,凌敬很清楚,李善并不是不能接受失败,但他难以接受以这样的失败……一旦雁门关破,李善之前在代州的所有都将化为乌有。
  凌敬更清楚,如今李唐、突厥大战拉开了序幕,这是上至圣人李渊、太子李建成都不想看到的,甚至秦王李世民都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开战。
  而李善以一己之力,挑动突厥大举来犯……朝堂中已经有了些许议论,若李善失去了李渊的宠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或许会面对裴世矩紧接而来的手段。
  走出李宅,凌敬有些茫然,如今的北地,如今的代州,如今的顾集镇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第六百零三章 首战
  不得不说,有见识的英杰天下到处都是,也不是只有读书明理的人才有见识,草原部落在武器、装备上有极大差距的前提下,能与中原王朝抗衡千年之久,依仗的并不仅仅只是奔腾的战马,犀利的弓箭。
  他们从来不缺少狡诈、阴险的一面,他们更擅长用的是偷袭、急袭的手段,这和胡人以游猎为生有着很大的关系。
  颉利可汗舍出一个儿子,裹挟突利可汗以及那么多部落一同南下,怎么可能甘心在雁门关撞个头破血流呢?
  自古以来,胡人从塞外窥探中原,能走的路其实很多,但在长年累月的交战后,很快确定了只有不多的几个地方才有资格容纳大军的行进,比如雁门关,虽然道路狭窄,但关内关外都地势平坦,足以容纳十数万大军攻伐。
  相对来说,其他地方条件就比较差了,比如朔州西面,不是不能过人,但那块儿是黄土高坡,沟壑纵横,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地形显然不适合布阵作战,更别说草原部落大都是骑兵……过了黄土高坡还要过黄河,难道游过去?
  所以,草原部落和中原王朝的交战,大都发生在雁门关左右。
  但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宁武关,也就是楼烦关。
  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
  秦汉时期设楼烦县,置楼烦关。
  雁门以山为天险,骑兵难以突破,但胡人入侵往往还是走雁门关而不走楼烦关,自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楼烦关以河为天险,关北有一条恢河,不善水的胡人很难通过这道天险,只有等河水断流的时候,才有可能由此挥师南下,恢河河谷虽然不大,但也能容十骑并进。
  但河水断流往往是在春东两季,在胡人入侵的主要季节夏秋两季,河水往往充盈,这使得胡人的主要攻击方向还是在雁门关。
  也难怪很多人都记不得,最近几十年内,楼烦关唯一露脸还是大业三年,出塞巡视的隋炀帝杨广在朔州就是从楼烦关回程的。
  而之后的十多年内,先有启民可汗兵围雁门,随后天下大乱,刘武周、苑君璋先后起事,雁门关几乎像是不设防一般,突厥出入随意,简直像是进自家后花园一般。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无意间忽视了楼烦关。
  五月十八日,颉利可汗还在猛攻雁门关,暗遣阿史那·社尔率精锐骑兵南下,用羊皮筏子运送士卒渡过了恢河。
  其实唐军在楼烦关是有驻军的,只是不多而已,阿史那·社尔率数百骑兵夜袭,唐军大败,被突厥赶尽杀绝。
  随后阿史那·社尔立即以早就准备好的工匠搭建简略桥梁,五月二十日,近五千突厥骑兵从楼烦关进入了岚州。
  突厥行军极速,迅如雷霆,五月二十日破宜芳县,五月二十一日破静乐县,岚州刺史钟默兵败身死。
  五月二十二日,阿史那·社尔率突厥骑兵南下太原府,洗劫了两个镇子,补充给养,随后迅速北上。
  五月二十三日,忻州刺史房仁裕出兵迎敌,阿史那·社尔遣派小股兵力骚扰,返身设伏,当日黄昏时分,成功伏击并州总管李道宗遣派援军。
  五月二十四日,阿史那·社尔再度北上,于定襄县外大溃唐军,忻州刺史房仁裕仅以身免。
  就在这一日,阿史那·社尔率兵攻入代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3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