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36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他日新朝,不管是太子还是秦王登基,自己至少都能保住李善。
  结果呢,明明知道快要回朝了,非要新设寨堡,明明知道大战在即,非要出塞巡视……现在好了,陷入绝地。
  之前李善在河北山东两次陷入绝地,先是夜袭大捷,后以三寸不烂之舌从万军从中用欲谷设换回了李道玄,最后筹谋定计,大破叛军,擒杀刘黑闼。
  之后李善也曾经在马邑陷入绝地,最终雪夜袭营,擒杀郁射设,逼降苑君璋,盛名一时无二。
  但这一次,无论是平阳公主还是李世民,都没什么信心。
  如果是在雁门关内,怎么都好说,但如今是被困在顾集镇,麾下也不过千余士卒,兵力太过悬殊,而且依仗的也不是坚固的馆陶县城,而是才刚刚搭建的顾集镇寨堡。
  虽然突厥不擅攻城拔寨,但这种寨堡……投鞭断流,吐口水都能淹死了。
  平阳公主都不知道怎么跟朱氏说这件事……难道说,你儿子太能作死了,所以才会……
  沉默了半响后,太子李建成开口道:“父亲,或设河东道行军总管,以任城王道宗出任?”
  李渊有些犹豫,这倒是个不错的策略……呃,算是个顶级的和稀泥了。
  并不改变河东道的局势,但授任城王李道宗行军总管的职务,由其决定是否北上援救雁门关。
  平阳公主抢在前面开口,“大兄此策得当。”
  殿内一片寂静,谁都知道,东宫、亲王府夺嫡,平阳公主向来是不掺和的,从不在两者之间有任何偏袒,但今日却出了例外。


第五百九十四章 名正言顺
  平阳公主知道李善和李道宗虽然来往不算多,但却很是投缘,交情不错,甚至李道宗最早有意在突厥来犯之际领兵出塞,只不过后来复设代州总管府,导致越境出战……李渊才会否决此事。
  见平阳公主这么捧场,太子李建成难的扬眉吐气,笑着看向李世民,“二弟觉得如何?”
  “兄长高明。”李世民淡淡道:“不过,三姐,记得……左武卫中郎将苏定方乃李怀仁亲卫出身。”
  平阳公主微微颔首,“苏定方骁勇善战,精通兵法,西征吐谷浑立下大功。”
  “后雁门大捷,李怀仁便是以苏定方为主将。”李世民面无表情的说:“代州军中,以左武卫将军马三宝为首,但只是任雁门关守将,实际上李怀仁命苏定方总领代州军。”
  李建成听得懵懂,这不是什么秘密,毕竟东宫、亲王府都在代州塞了人,消息灵通的很,因为李善不擅亲自领军,以苏定方为主将,这并不过分。
  一旁的陈叔达听出了味道,双眉一挑,“听闻邯郸王与苏定方有大恩?”
  “若是如此,苏定方只怕会贸然出兵……雁门关……”
  众人脸色纷纷变了,如果苏定方为了就出李善贸然发兵,一旦兵败……那雁关就难守了。
  “道宗王弟为人谨慎,行军少剑走偏锋。”李世民继续说:“若是出任河东道行军总管,只怕要和苏定方起隙,上下不合,于战事不利。”
  封伦脱口而出,“可招苏定方回朝……”
  话说到一半封伦就住了嘴,脖子微微往后缩了缩,不远处的平阳公主正投来阴冷的视线。
  听到这儿,平阳公主当然听懂了,如果是李道宗出任行军总管,就算与李善有交情,也不可能发兵援救。
  但苏定方是只要有机会,一定会试一试的!
  如果将苏定方召回朝,那被困在顾集镇的李善那就真是寡妇死了儿子……没指望了。
  虽然知道李善被困在顾集镇的人并不多,但这世上就算傻子多,但也绝对不在这两仪殿内。
  看看平阳公主的姿态,再听听平阳公主适才的话,很容易判断出,李善八成是被困在了雁门关外。
  看封伦吃了排头,其他几个宰辅都不吭声了,顶多在心里腹诽几句……前汉的平阳公主也干政,但也不过是宫廷手段,本朝的平阳公主,实在是……令人难以言喻。
  看着下面唇枪舌战,李渊微闭双眼,往后靠在榻上,感觉太阳穴一股一股的……两个逆子!
  平阳公主看不出来,但李渊是看的真真切切,听得明明白白。
  大郎一力推荐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出任河东道行军总管,一方面是希望笼络这位实权人物,另一方面是为了阻止李世民。
  从洛水大捷之后,东宫将很大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上,如何不让秦王李世民重掌兵权。
  这件事东宫干的还不错,之后刘黑闼复起,虽然李善横空出世,但太子李建成不惜亲自出征也不肯让李世民重上战场。
  之后李善在代州搅风搅雨,收复马邑,逼降苑君璋,挑动突厥内斗,使得突厥去年未能侵袭河东,李世民更是无用武之地。
  将李道宗推上去,能相当程度的断绝李世民重掌兵权的希望,同时也能笼络李道宗,不能不承认,太子李建成这一手干的很漂亮。
  李渊瞄了眼李世民,现在二郎也聪明,以前只见犀利,如今洗却血气,手段婉转,很见功力。
  只不过三言两语,就将大郎的提议堵了回去,而且还用的是正大光明的借口,甚至还隐隐拉上了平阳为助力。
  召回苏定方,那是不可能的,不说平阳,李渊自己都不肯,断绝李善、刘世让、秦武通、张士贵以及万余唐军生机,这等于将之前一年多的努力全都拱手相让。
  更何况,身为开国帝王,李渊不缺乏狠辣的手段和心思,但他终究是要脸的。
  下面的李建成再无之前的从容,铁青着脸喝道:“那以二弟来看,如之奈何?”
  “可遣一员大将出镇雁门关,以其为首,以马三宝、苏定方为辅。”李世民似笑非笑道:“首要坚守雁门关,或可遣苏定方绕行小路出塞,援救邯郸王。”
  李建成冷冷道:“总不会是二弟要请缨吧?”
  一旁的裴寂添了句,“天策府内名将如云,殿下或可遣派大将北上。”
  李世民看向了李渊,“如今不知邯郸王详情,或可以代州别驾张公谨统领大局。”
  李渊不置可否,眼角余光扫了扫李建成。
  “张公谨于代州兴军屯,只怕不熟军情。”裴寂开口道:“或可以代州司马尔朱义琛总领代州军?”
  名义上,代州司马更合适,但谁都心里有数,论战功,论名气,论才干,尔朱义琛哪里够资格和张公谨相提并论。
  双方争辩了几句,李世民嘿嘿笑了笑,“若以天策府右二统军薛万均出战,或是最适宜的。”
  对面的李建成、裴寂呆了呆,李世民侧头看向门下省的江国公陈叔达,“上书代州属官,记得并无薛万彻之名吧?”
  上面的李渊好悬笑出来,的确,薛万彻并没有列名,除了李善之外,属官中只有朔州的刘世让、秦武通、张士贵没有列名。
  这说明,很大可能是薛万彻和李善在一起。
  又听了片刻后,李渊挥挥手,看向一直闭着嘴的裴世矩,“弘大可有教朕?”
  平阳公主眯着双眼,冷冷的寒光投射在裴世矩的脸上。
  “臣适才听太子、秦王各抒己见。”裴世矩在心里叹了口气,可惜不能加把力,自己怎么敢拿自己的子孙和平阳公主对赌?
  自己七十多岁了,还投入东宫门下,不就是为了子嗣考虑吗?
  “早在两个月前,陛下已有决断。”裴世矩正色道:“如今江南平定,当令永康县公李靖火速北上赴任代州。”
  李渊轻轻拍了拍坐榻,“弘大此言对极,此正所谓,名正言顺!”
  李渊表明了态度,李建成、李世民都不吭声,平阳公主低着头在考虑,李靖火速北上赴任代州总管,至少也要六七日路程。
  顾集镇能抵挡这么久吗?
  不过如今突厥大军正在猛攻雁门关,或许来得及。
  但李靖能不能将李善抢回来……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
  平阳公主清晰的记得李善曾经有过如此评价,纵论天下,善用兵者,无过药师。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天赐良机
  突厥大举南侵的消息很快就在长安城内散播开,对于这个初生的帝国来说,随随便便就能组织起十万大军的突厥,似乎永远是盘旋在头顶的阴云。
  其实事实上,李唐立国之后,突厥只在武德五年组织了一次大规模战事,同时攻入河北、河东、关内道三处,总兵力超过十五万人。
  但那种压抑甚至恐惧的气息依旧笼罩着这个如今全天下最为庞大的城市,坊间各种乱七八糟的,什么样的离谱消息都有。
  甚至都传出了突厥已经攻破雁门关,兵锋直逼太原府的消息,多有朝中“有识之士”认为圣人当遣秦王再出山。
  不过各种消息中,有一条是得到几乎所有人公认的。
  颉利可汗如此大动干戈,和邯郸王李善是有某种联系的。
  没办法,山东一次、代州一次,李善两次生擒欲谷设,颉利可汗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才将丢人现眼的儿子换回去,怎么可能不报复?
  甚至坊间还有人对李善颇有异议,比如近日的平康坊内,一个宽袍大袖的青年义正言辞,“李善此人,以商贾起家,看似怀仁,实则精于算计!”
  “若非其生擒欲谷设,还几度羞辱,甚至在太极宫内还大打出手,颉利可汗何至于起大军来攻?”
  “结果呢,他倒是得陛下信重,列入宗室,册封郡王,荣华富贵,何曾顾及民众?”
  旁边几个青年面面相觑,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倒不是对方条理清晰无法反驳,而是对方虽出身名门,但这番话实在有点无耻啊。
  这位无耻的青年,是李善不多的仇家,不同于裴世矩是因为前身的渊源,这位是李善穿越后实实在在结下的仇家。
  太原祁县王氏子弟,王仁佑。
  不得不承认,太原王氏子弟的名声还是挺好用的,不说别的,王仁佑来平康坊饮酒取乐,多得是捧臭脚的。
  但捧臭脚是为了能借助太原王氏的名声,也不都是心里没数的……邯郸王这两年名声鹊起,扶摇直上,无论文武,都堪称绝品,陛下都赞其世间第一流人物。
  王仁佑如此大加抨击,而且还以怜惜民众的角度……实在让人有点听不下去。
  一个略微年轻点的青年笑着说:“邯郸王赴任代州,先逼降苑君璋,后有雁门大捷,想必此次当能坚守雁门关……”
  “只怕未必。”王仁佑嗤笑道:“朝中屯重兵于并州,不发一兵一卒北上,如今突厥十余万大军猛攻雁门关,代州军独木难支……”
  周边几人都脸色微变,那个年轻点的青年甚至都没掩饰脸上的鄙夷……太不要脸了点吧!
  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没有代州军坚守雁门关,突厥大军破关后立即借道忻州,直袭太原府,你祁县王氏的陵墓都在突厥人马蹄下……而你却在背后说三道四,说出去那丢的是祁县王氏的脸面啊。
  王仁佑似乎没发现身边几人的沉默以及鄙夷,几大杯酒下腹,熏熏然之余,拍案笑道:“诸位还不知晓吧?!”
  “两个月前,李善于塞外建寨堡……”
  “倒是听说过。”一位年岁略长的青年点头道:“据说朝中颇多异议,还是陛下许之。”
  王仁佑突然放声大笑,猛地锤了下桌案,震的镀金酒盏叮叮当当摔在地上,“哈哈哈,李善此僚,被困于顾集镇……哈哈哈!”
  “什么?”
  “怎么会……”
  王仁佑得意的挥了挥手,“或许雁门得以幸存,但顾集镇必复为废墟!”
  “当日李善羞辱欲谷设,不知道欲谷设会如何讨回这笔债!”
  王仁佑还在那喋喋不休,周围几人交换了个眼神,都觉得这厮是不是疯了……在这种半公开场合如此大放厥词,还指名道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3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