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领军坐镇,李善是完全没有信心的,其他的不说,在顾集镇设寨,与马邑、雁门关成掎角之势来对抗突厥,最早的确是他提出来的,但将其效用一一描述,并且让他下定决心的就是苏定方。
如果突厥绕过了顾集镇,如果突厥同时攻打雁门关或者马邑,如何调配兵力,是否出击……这些都在李善能力范围之外,而他能信任的,也只有苏定方了。
李善的视线在众人脸上扫过,其他人都好说,马三宝来代州就是做个幌子,尔朱义琛不会搞事,张士贵驻守顾集镇,张公瑾管理军屯,唯一可能和苏定方发生冲突的只有薛万彻。
最要命的是薛万彻和苏定方本就有仇,而后者管束军中,有点周亚夫细柳营的味道,一旦发生冲突,只怕要坏事。
但若是将薛万彻调走……只怕这憨货当场就要闹起来,李善想了想先摁下不提,心中暗骂,本应该都是李靖的事,现在好了,全砸在自个儿身上了!
许久都无人言语,气氛有些压抑,新任录事参军事卢承基咳嗽两声,“殿下,听京中消息,陛下有意使应国公出镇江南?”
个个都是消息灵通的主儿,李善暗骂了句,自己最早接到的是李楷那边送来的消息,今日早上才接到凌敬的密信,显然,凌敬是要先和李世民那边商议完。
李世民也不确定会不会是武士彟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这需要视李孝恭会不会返京,以及江南会不会再起刀兵而定。
如果一切顺利,李孝恭返回长安接受问询,江南也没有再起战事,武士彟应该会南下以长史掌扬州大都督府,李靖再行北上……但至少半个月是肯定的。
想到这,李善面如寒霜,“若永康县公不能到任,子构兄觉得……朝中会另遣派大将赴任代州总管吗?”
卢承基哑口无言,李靖已经是天下数的出来的名将,而他本为太子舍人,很清楚东宫门下这样的名将少之又少,虽然不是没有,但若要出任代州总管,难道秦王会眼睁睁的看着吗?
论名将之流,难道不是秦王一脉占了绝对优势吗?
两边再撕掰起来,一时半会儿哪里能分得出胜负……而突厥很可能在半个月后就大举来袭了。
看卢承基不吭声了,李善和坐在最下面的李楷交换了个眼神,两人都松了口气……其实刚才这个理由只能算是勉强成立,还好卢承基不再追问了。
隋唐之交,名将如云,虽然能与李靖比肩的不多,但次一级,有资格出任代州总管的却不少,虽然大部分都要么依附东宫,要么归属秦王府,但如果李渊下令,是能压得下来的。
而李楷、李善都不看好朝中另遣派代州总管取代李靖……无非是因为裴世矩。
论与突厥开战……说起来好笑,唐朝上下,最有经验的居然是李善。
李唐立国至今,除了李善出塞大战之外,少有与突厥交战的将领,在这方面,李神符也比不上李善,更别说李善主导了唐朝和突利可汗的结盟。
即使李世民纵横南北,但这一世至今还没有和突厥有过正面交锋,武德五年那一次,颉利可汗几乎打穿了河东道,李世民奉命出征河东,驻守蒲州,但随后颉利可汗就北返,并没有发生正面交战。
李善相信,裴世矩能找得到理由……更何况,裴世矩是前隋老臣中对突厥最为了解的那个,关于对突厥的任何举措,李渊都很重视这老狐狸的意见。
经过一夜的思索,李善有着隐隐的猜测,自己会想方设法的在开战之前溜之大吉,但成功的希望并不大。
裴世矩、李德武每一次的陷害都让自己扶摇直上,但这种事,不可能始终如此。
第五百七十八章 准备(续二)
屋内气氛几乎凝滞,李善仰头望着头顶的房梁,似乎在发呆,下面的属官一个个闭气凝神,一丝声响都没有。
卢承基有些后悔刚才开口提起应国公一事,赴任录事参军事后,他虽然赞赏李善在代州的一系列手段和成就,但也觉得故人依旧。
直到此刻,卢承基才察觉到其他同僚在面对李善时候,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态度,也察觉到和自己一同纵情平康坊的这位好友,如今在代州有着怎样的权威。
张公瑾、薛万彻、张士贵、马三宝,哪个不是成名已久的世间英杰?
李善久久的凝视着头顶的房梁,心想即使有红砖,但搭建房屋,还是要用到大量木材……李孝恭谋反,这件事将他之后的各种谋划,各种算盘全都击的粉碎。
如果不能闯过这一关,万事皆休!
“怀仁?”
在这种场合,还能用这种称呼的,只有李楷一人。
回过神来的李善勉强笑了笑,“军粮不足,器械不足,车队牲畜不足,德谋兄需襄助一二。”
“分内之事。”李楷点头道:“霞市大仓五日前刚刚盘点。”
李善深吸了口气,扬声道:“诸将听令,若突厥大举来袭,必战于雁门关外,使代州不受侵袭,使河东休养生息。”
“遵殿下之命。”
“遵殿下之命。”
“张士贵。”李善起身道:“顾集镇建寨何日能完工?”
“大致完工。”张士贵答道:“三万男女,正要跋涉回乡。”
“之前已然登记造册,若能返乡那是最好不过,若不能返乡,由录事参军事卢承基收纳安置。”李善快刀斩乱麻。
卢承基出列应声,神情有些许迟疑。
李善瞥了眼过去,他知道卢承基接任录事参军事之后,虽然沉心,但毕竟少有历练,有些文人习气,下面的小吏有些不听使唤。
“回去告诉他们,若出了乱子,摸摸他们自己脖子上的脑袋还安不安稳。”李善哼了声,“张弘慎足迹遍及三州,由你从旁协理。”
张公瑾出列应是。
“马邑、顾集镇悬于塞外,其重在于粮草。”李善继续道:“如今备战突厥,自然先重粮草。”
这句话一出,张士贵、刘世让两人的神情都略有放松,正如李善所言,他们不惧怕突厥大举来犯,也不惧怕阵前骑战,唯独怕突厥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城。
去年苑君璋重兵攻打马邑,其实高满政并不怕和苑君璋对阵,但无奈两万突厥大军随之南下,先破李高迁,后围困马邑。
但即使如此,高满政也坚守马邑月余,直到最后粮草耗尽,无奈选择突围,最终部下反叛以至于兵败身死。
“先调用军粮,不足以霞市大仓补之。”李善缓缓道:“具体数目,由刘世让、张士贵与卢承基、司库参军合议,但先要报到某这儿用印。”
“另代州、忻州两地……”李善看向尔朱义琛,“正月即下令重建两州折冲府,迁居民众数以万计,可都登记造册?”
“均已登记。”尔朱义琛拱手道。
“五成本地,五成迁居,调用民夫。”李善嘱咐道:“即日起,运送粮草往马邑、顾集镇两地。”
“兵力调配由苏定方处置。”
“军械、战马若有不足,从塞内诸军调用,再有不足,某去信并州。”
张士贵在心里盘点,李善的处置有点纷乱,但也说到了点子上,如今最关键的,一是粮草,二是兵力。
只要粮草不缺,顾集镇、马邑不说固若金汤,但突厥基本不可能轻松攻破,只要兵力不缺,雁门关即使不能出兵塞外,但也能保证突厥难以破关侵袭河东道。
之前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滚蛋的李善基本处于懒散状态,但如今,自己忙的不可开交,手上还要拎着鞭子将下面的人也抽的团团转。
说起来简单,但哪里有那么容易,光是三万男女入关,征调数以千计的民夫,运送大量粮草、军械去马邑、顾集镇,就没那么容易。
就像两个月前的张士贵一样,如今的李善头痛于人手不足,倒不是民夫不足,而是基层的指挥人员实在不足,不得已他去信并州,从任城王李道宗那边借了不少文吏过来帮忙。
但让李善想不到的是,并州总管府的长史窦静亲自来了……当然了,李善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人家窦静也在并州行军屯,硬生生的“借”走了三百头耕牛。
但同时,窦静也被吓住了,被李善寄予厚望的霞市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吞吐量,除了看护大仓的人手和不多的知情人之外,谁都想不到,凭借着玉壶春、马引,霞市在之前的大半年内吞下了如此巨量的粮草储备。
从霞市往雁门关的路上,一队又一队的运送粮草的车队络绎不绝,路旁的窦静轻声问:“按例,朝中应遣派代州总管,甚至可能设河东道行军总管。”
疲惫的李善面容枯槁,嘴唇都打卷了,“至今已然五日,尚未有消息。”
李善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朝中要遣派大将代替李靖的话,这么长时间了,也应该出结果了。
此时此刻,长安城,皇城,临湖殿内。
站在李渊身边的平阳公主冷漠的盯着侃侃而谈的裴世矩,心想这老狗算是撕破脸了。
裴世矩和平阳公主两人都心知肚明,都知道对方知晓所有的内情,但裴世矩如此向李渊建言,只能说明他已经不将平阳公主放在眼中。
或者换一种说法更合适,裴世矩猜测李善已经投入秦王麾下,而因为李善的关系,平阳公主就算不站在秦王一边,很可能也不会站在东宫这边。
这也是裴世矩发出的一个信号,即使有你平阳公主在,我也要弄死李善。
听裴世矩长篇大论的分析之后,李渊有些犹豫不定,的确,李孝恭虽然已经抵达长安,初步问询并没有谋反的实际证据,已经卸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的李靖很快就能北上赴任,没有必要另选代州总管。
即使来不及,突厥大举来袭……如果只是坚守雁门关,代州军兵力是足够的。
更何况,邯郸王李怀仁在山东、朔州数度击败突厥,麾下尚有苏定方、马三宝、张士贵、张公瑾、薛万彻等名将,难道会守不住雁门关?
这种解释不能说没有道理,而且李渊心里也有数,已然和突利可汗结盟,颉利可汗今年不会全力来攻。
李世民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愤怒于裴世矩将军国大事作为手段,同时又好笑于长兄李建成被裴世矩玩弄于鼓掌之间。
第五百七十九章 白发人送黑发人
长时间思量后,李渊终于做出了决定。
赵郡王李孝恭暂时不作处理,工部尚书应国公武士彟南下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永康县公……李渊只表示,如果江南没什么问题,就尽快北上赴任。
换句话说,没有新任代州总管,这个锅,正如李善、李楷猜测的那样,还是实实在在的砸在了李善的头上。
平阳公主和李世民心里都有着同样的念头,扬州都督府属官密报李孝恭谋反,不会是裴世矩暗中出手吧?
按照裴世矩的行事风格,很有可能,他不会直接对李善出手,而是试图让其陷入险地借刀杀人,不管是赴任代县令,还是招抚苑君璋都是如此。
如果李靖一时半会儿不能北上,而今日李渊又听从裴世矩的建言不另外遣派代州总管,那总领战事的就只能是李善了。
之前颉利可汗数度侵袭河东,一为劫掠物资、人口,二是有其政治用意的,但如果是李善领兵,独子两度被生擒,被如此羞辱……颉利可汗会不会大怒如狂,疯狂攻打河东?
如今李唐在代州虽然驻有重兵,并将战线推到雁门关以西的朔州境内,但是不可能与全力出击的颉利可汗相抗衡的。
事实上,武德年间,李唐对突厥的局势,局限在河东一块的时候,并不拘泥于雁门关,而是以太原府为核心。
历史上武德五年,武德七年,武德八年,突厥都是占据代州、忻州,袭扰太原,李渊遣派秦王、齐王率大军出镇河东。
所以,别看代州这大半年来搅风搅雨,但事实上河东道的主要兵力是集中在太原府左右,是归属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的。
只要突厥没有破关,李道宗按理不可能越境北上,而突厥一旦破关,李善的下场,即使不战死也处境堪忧……裴世矩有的是手段来对付。
会是裴世矩暗中出手,密报李孝恭谋反吗?
平阳公主不敢确定,侧头看了眼,秦王李世民阴着脸盯着对面的太子李建成。
而李建成嘴角勾起一丝笑意,在他看来,裴世矩是在为他出力……如果坚守雁门关,那么秦王一脉不多的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张士贵很可能陨落塞外。
再等李靖到任,李善回朝,再将苏定方调离,军中当以薛万彻为首,代州司马、录事参军事都是东宫门下……以后代州很可能顺利的成为东宫的自留地。
从得益者角度来分析,太子、裴世矩出手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李世民很清楚,太子是不知内情,有可能的只是裴世矩。
和平阳公主一样,李世民也不确定是不是裴世矩的指使,但想确定这一点并不算太难,江南那边有其不少旧部,比如还没离开的齐州总管李世绩,李孝恭真的想谋反,李世绩事后不会一点痕迹都发现不了。
不过李世民猜测,李孝恭企图谋反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几近于无,毕竟人都回来了。
但和平阳公主不同的是,李世民已经不关心这是不是裴世矩谋划的了,事情已经成为事实,接下来一段时间,李善只可能独撑大局,或许李靖能尽快北上到任。
李世民瞥了眼裴世矩,这老东西有可能会阻止李靖北上,这方面得留点神……呃,自己不方便出面,可以找个由头,让三姐怼过去,反正现在三姐也知晓内情。
消息很快就散开了,裴世矩在侍者的扶持下走出承天门,还没进门下省,就一眼看见了大步而来的中书舍人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