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顾集镇还能守得住吗?
所谓在战术上讨个便宜,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其实作用很微弱。
其实众人也听得出来,张士贵也早就确定了,如果将顾集镇设寨堡的重任托付给自己,那将来驻守此地的将领必然是自己。
这是张士贵在问……如果突厥尽起大军,马邑、顾集镇真的能守得住吗?
到时候,你李怀仁只需要稳守雁门关,就能护佑代州不受侵袭……那我和刘世让、秦武通这些人那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问的好。”李善正色道:“若武安兄不询,某也不敢将重任托付。”
“颉利可汗号称控弦四十万,但实则呢……”李善搬着手指头一一分说,“上一次颉利可汗率军入寇河东乃是武德五年夏秋之际,麾下兵力多不过七八万,其中还有部分是苑君璋旧部……当时高满政尚未来投,苑君璋麾下士卒逾两万之数。”
“同年初,颉利可汗、苑君璋合力攻入代州,代州总管定襄王李大恩阵亡,当时敌军不过三万之数。”
“再往前数,武德四年,初登汗位的颉利可汗率嫡系与苑君璋合力攻打代州,虽遭定襄王李大恩所阻,但也由此入寇代州,汉阳公苏瑰、太常卿郑元璹、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均被俘,当时颉利可汗麾下不过万余骑兵。”
“号称控弦四十万,约莫是三国曹孟德号称八十万大军兵压江东。”李善轻声道:“欲谷设去年末、今岁处于朔州两场大败,损兵折将,丢的都是颉利可汗的嫡系麾下。”
“若是颉利可汗欲图谋朔州、代州,大举来犯,所率大军不过数万之间。”
一旁的李道宗笑道:“怀仁早就有心,自然细细查探,若无把握,何敢在此地设寨。”
顿了顿,李道宗补充道:“若非李药师即将赴任代州总管,原本应是孤驻守此地。”
张士贵大为震动,忍不住抬头看了眼李善,又瞄了眼李道宗……后者随李世民参与了浅水原、柏壁、洛阳虎牢诸战,又有灵州大捷,不是普通的战将。
李善也懒得分辨,按照计划,李道宗这个并州总管怎么可能会驻守顾集镇……李道宗原本是准备等突厥来犯才领兵出塞,步步为营,但既然有了顾集镇,那自然是遣派将领固守,如果没有张士贵,李善是准备从李道宗那儿借来张宝相的。
看了眼张士贵的脸色,温彦博忍不住插嘴道:“颉利可汗当不会以倾国之力来攻……”
李善迟疑了会儿,但想想这事儿在朔州、云州也不算是秘密,解释道:“武安兄有所不知,突利可汗去岁返回五原郡,与颉利可汗相争……如今突厥内乱,颉利可汗的确不会轻易大举出兵。”
“突厥内乱?”张士贵眼睛一亮。
李道宗点头道:“此事孤亦有耳闻,说起来还和怀仁颇有干系……欲谷设两度大败,两次被擒,声望大跌,连累其父颉利可汗。”
“但偏偏颉利可汗唯有此一子……”李善笑道:“这些先不提了,有突利可汗隐于身后,颉利可汗何敢全力来攻?”
温彦博补充道:“昨日在雁门关听闻,颉利可汗为人严苛,部落头领多有不满……正可谓人心向背。”
“其一,颉利可汗直属兵力并不算多,即使全力来攻,亦不过数万,其二,突厥内乱,颉利可汗只怕难以全力来攻。”李善竖起第三根指头,“其三,突厥人不擅攻城,难以破城,即使大举来犯,只要备足粮草,固守待援,突厥人难以持久。”
李道宗点头赞同,“怀仁与孤点评过代州多年战事,雁门关多番失守,或是守将不战而逃,或是刘武周、苑君璋血战攻城,再或是塞内叛军两相夹击。”
“如今代州军容整肃,马三宝、苏定方领兵有方,曾叛乱的高开道已然身死,苑君璋旧部更是烟消云散,突厥欲破关攻城,只怕难为。”
李善补充道:“去年苑君璋自云州南下攻打马邑,数万突厥大军盘踞左右,高满政竭力守城,兵力悬殊亦守城月余。”
顿了顿,看了眼想说什么的张士贵,李善笑道:“顾集镇复设寨堡,不敢与雁门关、马邑相较,但也不是突厥能轻易攻破的。”
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任(下)
随着李善的侃侃而谈,张士贵的神情变幻莫测,时而苦思,时而狐疑,时而点头。
因为毕竟是在雁门关外,众人在山丘上议事,但周边的人不少,都是李善的亲卫。
呃,大部分人眼神都有点古怪,特别是在李善信誓旦旦的说颉利可汗不会大举来犯,不会倾力来攻的时候,王君昊都有点绷不住了。
看张士贵的模样……这算是信了吧?
当年一路南下,郎君每次剖析局势,凌公也说不出反对意见……但最后呢?
王君昊觉得,颉利可汗大举来攻的可能性应该超过了半数……就凭郎君这张嘴。
嗯,张士贵的确是信了,因为李善分析的很有道理,对北地局势很了解的李道宗、温彦博也在帮腔。
但对于李善说顾集镇寨堡坚固,能抵御突厥大军围攻……张士贵还是有点怀疑的,马邑、雁门关均是军事重镇,城墙高耸,坚固异常,非经年修筑不能为之。
而顾集镇……算算时日,现在已经是三月了,五月中下旬,去年没来代州捞一把的突厥必然会来袭,两个月的时间,够修建一座能抵御突厥大军攻打的寨堡吗?
而且因为要驻守骑兵,规模还不能太小,至少要数百骑兵加上千余步卒,才能使顾集镇成为扎在此地让突厥首尾不能相顾的一颗铁钉。
李善笑着指了指下面,侧头问:“已然完工了?”
“是。”不知何时出现的周二郎回道,“前日午后动工,昨日午时之前完工,耗用民夫六十人。”
半个时辰后,张士贵、李道宗等人用失神的视线打量着面前这几十米的城墙,诧异的表情并不是因为这段城墙只用了六十人工在一天之内搭建完成,而是因为城墙本身。
“砰!”
趋马而来的骑士奋力刺出手中长枪,尖锐的枪头只给墙身留下一个不大的口子,骑士抽出长刀劈砍,这次只留下几道印记。
张士贵亲自上前查看,口子不大,不太看得清楚,他用手掰了下,居然没掰动。
“里面是平铺的红砖,外面裹着一层……”李善想了想,“裹了层泥浆。”
“泥浆?”张士贵低头看了看,一层灰白色的壳子,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但很是坚硬。
实话实说,不管是红砖,还是李善弄出来的水泥强度都不太够,但在这个时代也能用了,大不了横向多堆砌几层,弄的厚一点。
关键是,李善打听过,突厥那边绝对没有什么投石车之类的玩意……也是,突厥本就不擅攻城,能弄些爬墙的云梯那都算是技术活了。
张士贵还有点不放心,亲自趋马试验了一次,马槊的槊尾硬生生砸在墙面上,这次的口子比较大,能清晰的看见里面横向铺就的红砖……但整体墙面完全不受影响,这面墙是用三层红砖铺就的。
“真的只一日夜?”张士贵大为兴奋,“若有千余士卒,粮草充盈,数万突厥亦难破之!”
在这个时代,所谓的营寨是不太讲究的,除非是马邑这种下了决心要驻兵的重镇,否则的话,营寨基本都是木制结构,有的是随军运载,有的是就地取材。
这种营寨也就是靠步卒聚团为阵,在面对突厥骑兵的时候基本是挨打没有还手之力,即使是骑兵出击也没用……人家突厥人最擅长的就是骑兵聚散,压根就不给你冲阵的机会。
李高迁当日为什么要弃军而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心里明白,靠守是守不住的,粗略搭建的营寨到处都是漏洞,只要一点破,那就会全面溃散……木制的栅栏并不能阻拦突厥骑兵和唐军步卒的接触。
而且率军出击,不可能有长时间的粮草供应,一旦被突厥死死围住,过几日想突围……坐骑都要跑不动,所以李高迁才会弃军逃亡。
李道宗、苏定方等人都能理解张士贵为什么这么兴奋……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在这儿营造一处能容纳千余士卒,能抵御突厥来袭的寨堡,那之前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事实。
“于此设寨,力拒突厥,方能稳握朔州,遮蔽代州。”李善摸着城墙,“如今突厥内乱,河东、关中各处均需休养生息。”
“但他日大军出塞,必由此地而过。”
“武安兄可愿承此重任?”
顿了顿后,李善转身放声道:“亦不讳言,下博一战之后,某最恨坐视友军遭围攻者。”
“顾集镇若能抵御突厥,与雁门关、马邑成掎角之势,永康县公何能弃之?”
“宜阳县公、秦武通、定方兄分驻马邑、雁门,绝不会坐视。”
“若突厥来犯,不论永康县公,孤即率兵北上为雁门后援。”李道宗扬声道:“河东多年遭突厥劫掠,正要休养生息,决不许突厥入河东半步。”
李道宗说出了战略的关键,马邑对雁门关来说很重要,但如果突厥大举来犯,分出偏师盯着雁门关,遣主力攻打马邑……毕竟马邑孤悬塞外,除了雁门就没有其他的援军了。
如果马邑丢了,突厥再攻打雁门关……即使突厥人不擅攻城,但压力也大。
所以,李善和李道宗决定在这儿设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彻底将战线推到雁门关以西的朔州,不让代州遭兵祸。
刘世让、秦武通都是宿将,马邑又城墙高大,再加上之前李善着手清洗苑君璋旧部,问题不大,但顾集镇……这儿需要一员心志坚毅,在战术上、战略上都很牛的将领。
他需要率兵抵御突厥的第一波攻势,需要判断时机遣兵出击使突厥首尾难以相顾,需要安抚士卒,激励士气,需要盘点粮草军需,甚至还需要亲自着手筹建顾集镇……所以,李善特地向李世民提出了那个文武双全的要求。
李世民也没让李善失望,送来了天策府内,甚至是秦王一脉中少有能独当一面的张士贵。
在知晓这位白脸奸臣的履历之后,李善觉得张士贵比之前自己想象的如秦琼、李世绩等人更要合适。
处事不惊,有大将之风,性情端谨,但也不缺进取之心。
张士贵上前一步,行礼道:“下官愿承此任,但请代州拨……”
“要什么都可以。”李善打断道:“但两个月内必须完工,需驻守一千步卒,八百骑兵。”
第五百五十五章 坑
准备已非一日,李善引众人绕到山丘背面,一堆堆的红砖整整齐齐的堆放在那儿,早在年初,李善就让周二郎那边开始储砖,这段时日用货车一批批拉到这儿来,不过这也只够首批的,接下来周二郎、齐老三等人还要在这儿建窑烧砖……之前是没办法,地点一直到最近才最终确定下来。
千余民夫正忙的热火朝天,他们先需要搭建起能让民夫住宿的屋子和堆放粮食的粮仓。
“可依山而建。”张仲坚小声说:“居高临下看的清楚,而且若是骑兵出镇,一冲而下,数倍敌军亦难当锋芒。”
张士贵点点头,“不仅依山,还可靠水……”
“不错。”李道宗指着不远处的山丘旁的河水,“突厥人难以渡河,只需遣派士卒护佑,取水便捷,关键时刻,还能渡河袭敌。”
这些细节李善就不懂了,他也没掺和进去,只抓住张士贵……我可是把老底都交给你了!
选了一块草地,亲卫们搬来一堆石头,李善随意挑了一块略为平整的坐下,想了想迟疑问:“红砖泥浆建城墙既快且固,但毕竟不是以条石搭建,只怕难以登高……”
面对突厥人,城墙不仅仅能保护士卒,更重要的是能居高临下抛洒箭雨压制对方……李善原本还想弄点抛石器之类的守城器械,但想想还是算了。
虽然也上过战场,但李善在这方面不能和他们想比,在张士贵、李道宗等人看来,这都不是问题,本就是依山而建,居高临下,实在不行还能修建箭塔。
李善也不以为意,只提醒了要留下出兵的通道,最好是用泥浆铺就,此外要设置瓮城……他没想到,李道宗、张士贵、苏定方对所谓的瓮城非常感兴趣。
其实在唐军与突厥的战斗中,除非兵力相差太过悬殊,一般情况下,唐军是不会主动龟缩起来死守城池的,反而会主动寻求野战歼敌的机会,比如高满政孤守马邑月余,其实前半段还几度击败苑君璋……只不过很快突厥骑兵覆灭李高迁后就赶来围城了。
所以,在守城方面,唐朝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这和时代有关,也和唐朝历代君王更愿意开疆拓土的意愿有关。
事实上,历史上的瓮城是北宋年间才形成的……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北宋很难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所以往往会选择依城而战。
所谓的瓮城,与城墙相连,呈半圆形,敌人攻入瓮城时,主城门和瓮城门会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正好北宋是历史上弓箭工艺最强的一个朝代。
李道宗两眼放光,“若是侧面留出一道门,以泥浆铺路,五百骑兵侧击,必能血洗!”
“杀上几场,只怕城门大开,突厥也未必敢入内了!”
“怀仁奇思妙想。”温彦博饶有兴致的看了又看,“两个月……来得及吗?”
张士贵抬头看向李善,这也是他的疑问,需要大量的红砖、泥浆,需要大量的民夫,还需要大量粮食……简而言之,需要很多资源。
李道宗摸着下巴,“难怪怀仁迁居云州百姓,莫不是用在这儿?”
“迁居百姓都已然落户授田,免三年税赋。”李善轻笑道:“自然不能出尔反尔。”
一旁的温彦博脸色有些古怪,忍不住喃喃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恰巧,恰巧……”李善干笑几声。
张仲坚和苏定方还没明白过来,但张士贵已经想起来了,突厥使臣入朝请赎回欲谷设……好像就是邯郸王提出放还三万汉家男女的条件吧?
好像还将这些人都扣在手中,不惜放弃了另外敲诈来的骏马、耕牛……那时候就做好准备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