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敲得准,不过还真不是郁射设提供的情报,而是结社率……这厮遵从突利可汗之意,几乎将五原郡的老底都透露给李善了。
义成公主、萧后,数以万计的农奴,以及骏马、耕牛……李善首选第一,次选第二,不过第三他也没准备放弃。
“足下当知晓,欲谷设此僚正月攻打雁门关,驱使百姓攻城,所谓何来?”
面对李善的问题,阿史那·思摩无言以对……这是明摆的事,欲谷设就是去找你的麻烦的。
“当日擒获此僚,若不是社尔兄率军进逼,真想将其千刀万剐!”李善盯着阿史那·思摩,“此战代州损兵折将,光是战马就折损数千……”
要脸吗?
阿史那·思摩脸都扭曲了,他早就打听到雁门战事的战报了,斩首三千有余,俘战马两千,你居然还要来敲竹杠!
“赠千匹良驹。”
“适才不是还有耕牛吗?”
阿史那·思摩忍气吞声,“加五百头耕牛!”
李善这才罢休,朝上面的李渊递去一个眼色……这可是我自己敲来的,陛下您可不能贪了去。
李渊忍笑道:“思摩且坐。”
敲完竹杠,李善悄然退回到平阳公主身后,任由众人继续扯淡,扯两国之谊,阿史那·思摩居然还未欲谷设求娶公主,李渊还没表态,李世民就开口堵了回去……两国交好,以姻亲近之,也是常理,不过欲谷设……这位太废了点吧?
反倒是李渊有意授阿史那·思摩郡王之位……唬的对方连连推辞。
其实历史上就在今年,颉利可汗、突利可汗联手攻入河东,秦王李世民离间二人,最终突厥遣使者入长安,正是这位阿史那·思摩,而且被李渊授和顺郡王。
不过如今,局势大不一样,阿史那·思摩自然不敢应下。
好一会儿后,正事议完,阿史那·思摩和诸位宰辅都退下,前者还要赶紧遣派人手回五原郡报信……能不能完成交易,终究还是要看颉利可汗的意思。
李善悄无声息的跟在平阳公主身后也混了出去……关于突利可汗要和李世民结拜那件事还没个定论,他实在不想留在这儿。
李渊瞄了眼李善的背影,笑道:“今日怀仁又立功了。”
“放归四万百姓……”李建成赞道:“难怪代州民间皆言,此生未见如此父母。”
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没吭声,前者是因为刚刚接到消息,张公瑾被李善严加训责,后者自然是因为王妃杨氏那张碎嘴。
迟疑了会儿,李渊轻声道:“放归欲谷设,今岁颉利必然来犯,若马邑、雁门不能挡……”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坐在那儿,还是一声不吭。
而李建成却看向了李元吉,“三胡去岁屯兵太原以备突厥,今年亦可为之。”
李渊不置可否,挥手让三个儿子退下,嘴角挂起一丝笑意。
他早就确认,李善没有依附秦王,因为突利可汗与秦王结拜一事……对二郎来说,弊大于利。
要知道在如今的局势下,突利可汗不可能入京,若要结拜,二郎必然要去一趟代州。
但李渊不确定是,李善会不会通过崔信和东宫有所关联……毕竟清河崔氏多有族人依附东宫。
今日可以确认,没有。
如果大郎知晓此事,必然自请出征,只有太子出征,才能将二郎堵回去,而三胡是没有这等分量的。
李渊在心里想,也不知道突利可汗会不会答应自己的条件,算算日程,也差不多送到了。
第五百零九章 等待
日月潭,李善顺着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缓缓踱步,时不时驻足,或看着路旁引水渠内潺潺流动的清水,或盯着开始冒出头的野草发一会儿呆。
回京已经六日了,但至今一点消息都没有,朝中坊间有着各种猜测……李善雁门大捷后被传召回京,所有人都认为圣人必然厚赏,或代州总管,或晋爵国公,但六日来,一点相关的消息都没有。
反而李善还被陛下训责,罚俸三年……据说是苛待突厥使者,这理由找的实在是匪夷所思。
不过朝中的亲王、重臣宰辅都心里有数,有一点是肯定的,仅仅以两仪殿一事观之,李善依旧受圣人宠信。
但为什么至今尚未封赏……要知道雁门大捷的其他将校乃至士卒的赏赐都已经定下了。
诡异的气氛在长安城内渐渐弥漫……而心知肚明的李善,却在想,李渊还会不会放自己去代州?
昨日,一直缩在日月潭的李善难得入城,找了个机会去了平阳公主府。
平阳公主给了李善一个……和凌敬几乎一模一样的评价,太能折腾了!
但和凌敬不同,平阳公主因为时常伴随帝侧,对李渊的心思知之甚深,所以她很郑重的告诉李善,首先不要企望代州总管这个位置,其次,陛下未必会放你回代州。
经过平阳公主的解释,李善很快就明白过来了,和原时空不同,因为突厥的内乱,导致如今草原对李唐施加的压力并不让李渊感觉到恐惧……原本就是这一年,李渊都有迁都的念头了。
但与此同时,刚刚平定江淮之乱,使天下完全归于一统的李唐一朝,并不准备立即和突厥开战……虽然李善刚刚扬威塞外。
而李善执掌代州,很容易挑动突厥大举来袭……因为欲谷设,颉利可汗肯定恨死他了,而突利可汗那边也有郁射设那颗脑袋。
说白了,李渊实在也有点头疼李善搅风搅雨的能力,实在怕李善在代州继续折腾,导致李唐与突厥开启大战。
李善在长久的思索后,不得不认可平阳公主的分析很有道理,这也是他为难的地方……自己在代州策划良久,还有后手未毕,就这么撒手不管吗?
是不是有点可惜?
李善后悔那日自己在两仪殿太装了点,非要嚷嚷着让颉利可汗来攻,看看你比欲谷设强几分……八成就是这句话惹了祸。
如果就此回朝,李善相信李渊也能给出个不算差劲的位置,李善也不畏惧裴世矩的出招……就算他告知太子李善依附秦王,那也不能空口白牙。
但大半年的忙碌、充实之后,一下子无所事事,李善只觉得骨头都在发痒……这样的状态,是他前世今生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无聊的逛到黄昏时分,李善让厨子弄了个火锅,和凌敬就在侧厅饮酒闲聊。
凌敬哪里有心情闲聊,自从确认裴世矩投入东宫可能干什么之后,他全身都是紧绷绷的,坐下第一句话就是,“今日两仪殿议事,涉代州总管。”
李善抿了口酒,“还是这酒好,不辣不烈,入口软绵……反正代州总管轮不到我。”
这是肯定的,正是因为李善不可能升任代州总管,所以才被召回朝中。
“裴寂举荐管国公。”凌敬抬头看了眼李善,“殿下举荐曹国公。”
任瑰是东宫门下,曹国公就是李世绩,他入唐后先封莱国公,后改封曹国公,还授右武候大将军,可惜之后先后两次在河北大败,一次被俘,一次仅以身免,虽然受李世民看重,但在朝中地位已然不显。
李善想了想,“陛下未有决断。”
“嗯。”
“的确难以决断。”李善嗤笑一声,“如今代州东宫、天策府两方势均力敌,无论是任瑰还是李世绩,都不可能出任代州总管。”
凌敬点点头,“殿下私下提及,圣人有可能询你。”
李善立即反应过来了,必然是李世民的手段,如果再纠缠下去,一旦李善卸任代州长史,李渊即使不用东宫门下的任瑰,也必然偏向东宫一脉。
还不如乘这个机会将这事儿挑明,抢在前面将并没有明确政治立场的李靖推出去……而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执掌代州总管府的李善是有举荐的资格的。
李二玩起小手段一点都不逊色啊……李善在心里嘀咕了句,嘴上说:“还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放我回代州……”
“至今未有封赏,未许你回代州,也未命你卸任代州长史。”凌敬面无表情的说:“只有一种可能。”
“什么?”
“与突利可汗结盟一事。”凌敬详加解释道:“此事未定,所以陛下才会按兵不动。”
李善发了会儿呆,“结社率驻兵云州,往来信件渠道、人手都已经呈交陛下了……”
“此事与某还有什么干系?”
“就算签订盟约,也绝不会公开,与某回代州有什么干系?”
凌敬拿起酒盏,微微摇头道:“老夫亦不知晓,今日玄龄、克明反复思索,陛下按兵不动,只可能是为此。”
就算李善是个穿越者,面对这样的局面,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个究竟来。
“若是回朝,太仆寺可以考虑。”凌敬低声建议道:“将马引一事引入太仆寺,顺理成章。”
“嗯。”李善随口应了声,“不入六部,不入十二卫。”
“裴世矩那边还是没什么消息?”
李善苦笑道:“倒是安插了两个人进去,都是仆役之流,就算裴世矩有所动作,也难以察觉。”
最早被李善策反的吴忠早就被踪影全无了,这两个人手还是通过范十一族人绕着弯塞进去的。
现在只能等着了,不管是与突利可汗结盟,还是代州总管的归属,以及李善能不能回代州,都要等着李渊处置。
凌敬吃了几口菜,突然问:“对了,听说今日平阳公主府送了两车花种来?”
“花种?”李善呃了声,“算是花种吧,准备带到代州去的。”
棉花也勉强算是花吧,早在去年赴任代州之前,李善就拜托了平阳公主这件事,正好对方执掌宫禁,将皇宫、禁苑各地的棉花全都找了出来,并收集棉籽。
李善准备在代州试种棉花,如果能成功……李善怀念软绵绵的棉被、暖烘烘的棉衣棉裤已经很久很久了。
第五百一十章 齐王(上)
屈指一算,李善自正月末启程回京,二月初抵达长安,到如今已经离开代州半个月了,一直没有封赏的诡异,让朝中议论纷纷。
李善忧心忡忡的默默等待,还在琢磨自己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但没想到,一件事的发生让他措手不及。
“你便是范丰?”李善放下书卷,饶有兴致打量着面前的中年人。
这是个非常普通的中年人,从衣着打扮到相貌身高,再到言行举止都很普通,丢进人堆一点都不起眼。
“小人拜见馆陶县公。”
“起来吧。”李善略一沉吟,“以后换个称呼。”
范丰一怔,眼角余光瞄了眼一旁的范十一,随即深深拜下,“小人拜见郎君。”
称呼的更换,意味着投入李家门下。
早在去年初,李善有意召善于追踪之术的人手,范十一举荐族兄范丰,此人是河东绛州夏县人氏,前隋被募为骁果,为军中精锐斥候。
说起此人的坎坷经历,李善也心生不忍。
武德二年,刘武周侵袭河东,几乎打穿了河东道,裴寂率军出征,连连大败,宋金刚兵压绛州……这时候裴寂玩了个很骚的操作。
当时绛州已经没有兵力阻拦攻势极猛的宋金刚了,裴寂命翼城、绛县、曲沃等城池的百姓都南撤……南撤到哪儿呢?
夏县。
然后裴寂还命士卒将南撤的百姓携带的积蓄全都烧毁,直接导致了一片大乱,宋金刚势如破竹的杀入绛州后,衔尾追击,先后攻破翼城、绛县,而同时夏县的吕崇茂杀县令,举兵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