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64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裴世矩这一生经历了多少大事,但如此春风化雨,另辟蹊径的手段,还是第一次见到……其实这也是正常的,穿越者行事,往往会以商业这个角度作为切入口。
  但裴世矩越想越是心惊,他后悔于当日的下手,不仅没能安定家宅,反而很可能晚节不保……可以说,李德武抛妻弃子,数度下手的这个起源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是裴世矩和李善的正面交锋。
  不除去李善,裴世矩觉得不仅仅是自己的后人,说不定自己都未必能寿终正寝。
  前面说的热闹,裴世矩一直默默等候,一直等到苑孝政被打发出去,李渊开口询问招抚苑君璋一事。
  众人的视线落到了裴世矩的身上,殿内诸人中,只有裴世矩多次入草原,打过交道的出了突厥,还有高昌、吐谷浑、铁勒……
  “苑君璋一度为突厥附庸,如今遣派其子入朝觐见,有来投之意,又扼守要塞马邑,可遏突厥来袭。”裴世矩微眯双眼,缓缓道:“仿前朝旧事,陛下或可遣近臣前去招抚。”
  近臣招抚,以示隆重,这是说得过去的,殿内唯一知晓内情的李世民微微撇嘴,不就是见不得李善揽下此功嘛。
  李渊也有些犹疑,苑君璋来投,很大程度上在于李善,而李善谋划,是以污己身为代价的……如今却功劳旁落,这不是君君臣臣之道。
  更何况,不说自己对其的赏识,只怕平阳也不肯啊。
  这时候,裴世矩轻声补充道:“若陛下另择官员,或可并行之。”
  李渊微微点头,在心里琢磨了会儿,半响后才开口道:“遣中书舍人一名,并代县令李怀仁,携丝帛铁劵前往马邑,招抚苑君璋。”
  一方面考虑到李善,另一方面中书舍人虽然位不高,却是皇帝近臣。
  顿了顿,李渊看向杨恭仁,“遣何人……可有人选?”
  看着李渊满脸的笑意,杨恭仁忍笑拱手,“中书舍人崔信,望族出身,卓尔不凡,足以胜任。”
  殿内响起低低的哄笑声,李建成向父亲递去一个佩服的眼神……李善和崔小娘子的故事早就传的街头巷尾皆闻,但至今两人尚未定亲。
  有这个台阶,崔信就能借坡下驴,李渊这是刻意施恩李善。


第四百零五章 长安行(下)
  尽量保持平静的神态回到门下省,一直坐在桌案前,裴世矩才轻轻叹了口气,发了会儿楞才从最底下抽出那份李高迁的奏折。
  裴世矩目光闪烁不定,崔信出身清河崔氏大房,在族内地位颇高,姻亲故旧遍及顶级门阀……李善啊李善,我如何能允许你攀上清河崔氏!
  如今,五姓七家虽为天下望族,但在朝中并没有成型的势力,也挑不出什么冒尖的人物,如范阳郡公卢赤松和崔信一样都是中书舍人,赵郡李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的子弟好一点也不过御史、六部侍郎,唯独荥阳郡公郑善果因为出身太子妻族才出任民部尚书。
  朝中因为秦王自任尚书令,所以论宰辅,中书令、门下两位侍中加上尚书省左右仆射,一共也就五位宰辅,而闻喜裴氏西眷房就占了两个位置……多少门阀为此忿忿,裴世矩如何不清楚。
  如果李善攀上了清河崔氏这门亲事,他日闻喜裴氏西眷房会有什么样的遭遇……裴世矩都不敢去猜测。
  手持那份奏折,裴世矩目光幽幽,崔信,这件事怪不得我!
  裴世矩今日巧妙的利用了崔信之女与李善的风言风语的关系,成功的推出了崔信这位天子近臣,为何要如此?
  那就要问崔信本人了。
  在两度被羞辱之后,特别是在去岁李德武举荐李善北上入河北道的传言之后,裴世矩一直在琢磨……知晓这件事的人还有谁?
  可以确定,宇文士及和南阳公主是知情的,但裴世矩也隐隐猜得到,宇文士及的所作所为和他几年前抛妻弃子有关,并不涉朝政。
  裴世矩在猜测平阳公主夫妇会不会知道……这是李善在朝中最稳定,也是最直接的靠山。
  但观察许久之后,裴世矩没有察觉到平阳公主有异常,反而察觉到了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崔信有些异常。
  之前裴世矩并不觉得李善能攀得上清河崔氏这样的高门,直到他开始怀疑崔信知晓内情。
  为此,裴世矩辗转使了手段试探,崔信的次子娶赵郡李氏女为妻,今年六月病逝,闻喜裴氏西眷房有意许女为续弦……但崔信当场就以次子心伤为理由拒绝。
  这是个不太恰当的理由……闻喜裴氏西眷房两位宰辅,即使崔信的次子真的心伤欲绝,清河崔氏也不会拒绝这门亲事,至少崔信不会这么快的当面拒绝。
  裴世矩立即确认了,崔信不仅知晓内情,更有意将女儿许配给李善……否则崔信的反应不会这么迅速,这么果决。
  老子儿子都一个样,不要脸!
  哎,李善要知道裴世矩这么想,肯定跳脚吐这老货一脸的口水……李德武那才叫不要脸,我这叫天合之作!
  虽然最早时候李善也想过不和门阀望族联姻,但最终却发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娶个平民女子,母亲不会同意,朱玮、凌敬不会同意,平阳公主不会同意,甚至圣人李渊和李世民都不会同意。
  既然如此,那就要挑个好的……可惜姓李,出身成纪,无论如何也不能尚公主,不然李善觉得等等李世民的女儿也不错。
  选择崔小娘子,一方面是因为芙蓉园一事,天合之作嘛,一方面是因为崔小娘子在父母之前的决然,这让李善也不禁佩服。
  除此之外,天下顶级门阀中,唯一和李善起了重大冲突的就是清河崔氏……斩崔帛头颅一事,能让李善在这门婚事中提前划出一道线,尽量保证自身的独立性。
  至于十一岁的崔小娘子虽未长开也花容月貌……李善完全没考虑过。
  各种念头在裴世矩脑海中打转,他缓缓的将奏折塞到了最下面……自己过目的奏折,陈叔达是不会拿走的。
  慢慢踱步出了门下省,裴世矩径直回了家,心里反复在琢磨,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
  需要等等,再等等。
  而且,需要找一个人顶在前面……关于这一点,裴世矩已经有了人选。
  反正今日老夫只说了天子或能遣派近臣招抚,是陛下和中书令杨恭仁点了崔信的将……明面上和老夫可没甚干系。
  这一晚上,裴世矩这只老狐狸想了很多很多,但崔信却没想那么多,甚至正在大发雷霆。
  午后被中书令杨恭仁叫去交代,之后又入宫觐见李渊,后者频频赞誉李善,一旁的平阳公主和李建成尽述其功……崔信当时脸就黑了,这是逼我将女儿嫁给李善啊!
  出了宫,崔信送了信回家,自己找了几个同僚打听了下……脸更黑了。
  “父亲。”
  看着盈盈下拜的女儿,崔信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为了女儿,还真不能说出实情……说什么《陋室铭》叙其心志,那个小王八蛋压根就是在撒谎!
  “怎么会是郎君往边塞?”张氏皱着眉头让下人端来刚刚烹好的茶。
  崔信抿了口茶,脸上没有一丝表情……总不能说是陛下为施恩李善,两家联姻刻意为之吧。
  “六弟、七弟,还有小房那边在长安的随从亲卫都召集过来护佑郎君,约莫百多人,只是大都未曾上阵。”张氏迟疑道:“小房那边倒是提议,请东宫遣派卫士……”
  “不必了。”崔信端着茶盏摇头道:“此次赴马邑,尚有代县令李善。”
  “李善?”张氏呆住了,“他去作甚?”
  崔信瞥了眼妻子,“苑君璋来降,李善实有大功,圣人青眼,如何能坐视大功旁落?”
  张氏隐隐听出了点味道……丈夫此去,还是沾了李善的光,或者说是圣人刻意为之的。
  崔信继续说:“淮阳王如今率大军驻守代州,怀仁与其乃是至交,无需外借护卫。”
  张氏能听出点,而崔小娘子毕竟年纪太小,完全听不懂,只知道父亲此次前去,李善伴其左右。
  将女儿赶回去,张氏低声问:“圣人有意……”
  崔信知道妻子在问什么,犹豫片刻后微微点头……以今日李渊的态度来看,他日李善回京,李渊很有可能为两家赐婚。
  夫妻叙话半响后,崔信踱步去了后院女儿闺房,刚进门就看见桌案上摆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有出门用的百宝囊,有小巧精致的茶具,不由心中一暖……还是女儿贴心啊。
  “为国事赴边塞,还请父亲途中留意自身,勿使家人担忧。”
  “无妨无妨。”崔信刻意呵呵笑道:“更何况即使偶感风寒,尚有怀仁妙手。”
  其实崔信也知道这是扯淡,他一直刻意留心打探李善的消息……这位虽然救了平阳公主的性命,但实际上并不擅长寻常病症。
  崔信低头看着桌上女儿准备的行礼,忍不住摇头道:“其他也就罢了,此去北地,携带茶具作甚?”
  崔小娘子双颊微红,“听表兄提过,李郎君平日少饮茶,非精美茶具不饮,还请父亲……”
  崔信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抬起头看向天花板,眼神呆滞,觉得鼻子微微发酸。


第四百零六章 长安行(终)
  日月潭。
  苑孝政恭恭敬敬的向端坐在上首位的朱氏行礼,一旁的凌敬捋须微笑,心想怀仁倒是眼尖,挑中了这个没什么潜质,但很有用的棋子。
  李善在来信中专门提到了不要让苑孝政和东宫、秦王府来往,凌敬知道李善在担心什么,索性将苑孝政从鸿胪寺接到了日月潭……师徒名分,谁都挑不出理来。
  更何况,诸事议定,苑孝政这两日就要启程了。
  坐在旁边的除了苏定方之外,还有赶过来探问李善近况的李楷和王仁表,其他人或多或少带着派别,只有这两个人在李善成名之前就相交甚深,无需避讳。
  朱氏只问了几句就转去后院,王仁表、李楷拉着苑孝政坐下,细细问起雁门诸事。
  面对一个太原王氏子弟,一个陇西李氏子弟,苑孝政很是惶恐,几乎是人家问什么,他就说什么……可惜他虽然数度去代县雁门,但眼力不行,也看不出太多的东西。
  苑孝政入京只三日,已经深刻感受到自己这位便宜老师在长安的分量,从皇帝太子和名震天下的秦王到诸多宰辅,从来访的望族子弟以及王仁表、李楷说起的李善旧事,让苑孝政都目眩神迷。
  “怀仁所学驳杂,医道、算学、谋略、诗才均首屈一指。”凌敬慢悠悠的说:“孝政为首徒,当勉力进学。”
  苑孝政恭恭敬敬的应是,心里却直打鼓……自小文不成武不就的。
  “此次苑公来投,马邑归唐。”李楷皱眉道:“怀仁于代县大动干戈,但明岁只怕突厥复来。”
  王仁表对这方面不感兴趣,转头看向凌敬和苏定方。
  “突厥若大举来袭,必先攻马邑,后犯雁门。”凌敬也眉头微皱,“朔州……”
  苏定方脱口而出,“只怕马邑难收……”
  虽然凌敬的话没说完,但苑孝政也听得懂,若是突厥攻马邑,苑君璋首鼠两端,未必会死扛……高满政投唐,不仅斩苑君璋长子,而且尽杀军中突厥兵,所以才会死守马邑一个多月。
  王仁表笑着起身,“怀仁此番赴任,劳苦功高,不过听闻也囊中丰盈,更听闻此次孝政携良驹而来……”
  “自当奉上。”苑孝政赶紧带着王仁表出去挑马。
  看着两人出门,凌敬才继续道:“当挑选良将驻守马邑,再遣派重兵把守雁门,忻州、代州两地需兵力充足,一旦突厥来犯,出关设营,与马邑成掎角之势。”
  “圣人授苑君璋朔州都督……”李楷摇摇头,“若是苑君璋明年旋而复叛,突厥攻打雁门关,虽河东驻有重兵,但怀仁却是首当其冲。”
  凌敬如今是李世民的心腹,而李楷虽然尚未出仕,但其父在天策府任职,又精通兵法战略,两人都知道,河东重兵……如并州总管李神符,一般来说只会北上到忻州,不会入代州,他的主要防御区域在太原府,毕竟那儿是李唐皇室的老巢。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突厥攻破雁门关,李善就很可能……所以,李楷是婉转的劝说,乘着这次立下大功,正好调回朝中,或者换个地方任职。
  凌敬也考虑过这个路线,反正平阳公主已然知晓内情,而且有明确的态度……李善不管去哪儿,应该都不是问题。
  微微叹息一声,凌敬低声道:“怀仁如今好不容易有施展手脚的机会,哪里会轻言放弃……”
  凌敬很清楚李善在代县花费了多少心思,而在赴任之前,他也考虑过突厥可能破关而入这种最坏的情况……但问题在于,凌敬询问朱八等人之后得知,欲谷设正在打探李善近况。
  李楷也叹了口气,“建功立业,非雁门一地。”
  但北地也只有雁门,因为受战乱影响,全县上下无望族……凌敬在心里嘀咕了几句才说:“且看看吧,就算要迁职,也要等到招抚苑君璋一事尘埃落定之后。”
  李楷点头道:“也是,就算突厥欲攻马邑雁门,也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4/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