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3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马周想了会儿,“王君昊性情彪悍冲动,不宜领队……范十一、周二郎都行。”
  想打探消息,范十一这个军中斥候肯定是能派上用场,周二郎在被刘黑闼卷入叛军之前打理家中庶务,这半年也管理砖厂颇为得力。
  李善点点头,“周二郎为首,范十一为辅。”
  仔细打量着出身的李善,马周紧锁眉头,“怀仁,突厥真的有变?”
  李善漫不经心的回道:“或许吧……”
  从大半个月前中秋节之前听到李善关于代县未来的长篇大论之后,马周始终无法释怀一件事……李善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突厥无法攻破雁门。
  雁门不破,代县不遭突厥洗劫,李善才有施展手段的空间和时间……但突厥真的攻不破雁门吗?
  仅仅因为高满政举朔州投唐吗?
  在马周看来,李善的谋划犹如空中楼阁,缺了根基。
  直到现在,马周突然察觉到,似乎李善对突厥内部也有着不小的了解……如果突厥内乱,一时半会儿难以大举南犯,代县才有喘一口气的机会。
  这消息准确吗?
  或许准确吧……看李善的模样很有点信心。
  但问题的关键是,李善到底是哪里得来的消息呢?
  马周幽幽的想,自己和李善已经相处快两年了,几乎朝夕相处,但对方周边似乎总有着若隐若现的迷雾,让人看不透侧,摸不清楚。


第三百六十五章 定局
  “果然好酒!”
  “清如水,烈如火,不愧得圣人赐名!”
  坐在上首的李善淡然的看着赞不绝口的众人,眼角余光扫了扫坐在左首第三位的老者,这位是张家的家主,据说前些年即使刘武周肆虐河东,张家也能出塞行商,在朔州、云州都有人手甚至店铺。
  “早闻玉壶春之名哄传京兆关中,今日有幸。”贺娄善柱笑道:“明府今日赐酒……”
  “过了,过了。”李善温和的打断,“贺娄公及诸位均为前辈,在下年未弱冠,怎敢言赐。”
  众人有的赔笑,毕竟面前这位虽然只是个县令,但却爵封县公,也有人微微点头,尊老无论放在哪儿都是应该的……这位倒是懂礼。
  一个年岁略轻的老者扬声道:“听闻城外庄子设酒坊……”
  “咳咳,咳咳!”
  剧烈的咳嗽声将话打断,贺娄善柱转头扫了眼,心里暗骂几句,一群蠢货!
  李善脸上的笑意依旧温和,关注的问道:“贺娄公可有不适?”
  “多谢明府关心。”贺娄善柱正色道:“今日相召,还请明府示下。”
  “哈哈,既然贺娄公如此说,那在下就开门见山了。”李善似乎有些忸怩,断断续续的开口道:“在下生于岭南,早年困顿,不免……”
  贺娄善柱沉思片刻,试探问:“明府有意售酒?”
  李善扫了眼下去,有人皱眉,但更多的人眼射金光,“老仆偶得秘技……当然了,在下既然出仕,自然不行商贾事,只是门下亲卫甚多,耗费颇多……”
  有两个消息还算灵通的老者不免心里鄙夷……长安玉壶春酒肆的名声都传到代县了,你李怀仁爱阿堵物,这有什么不好说的,还拿这种借口搪塞。
  “明府所言甚是。”贺娄善柱点头道:“此不过小事,但……老朽颇有惑处,还请明府解惑。”
  “其一,半年前,圣人下禁酒诏。”
  “虽圣人下禁酒诏,但限于京兆、关中。”李善笑道:“在下赴任途中,见河东各府酒肆依存。”
  “其二,为何在代州,河东各府,唯代州最为凋零。”贺娄善柱苦笑道:“只怕让明府失望。”
  李善为代县令,并不一定就要在代州做生意……这是很明显的事。
  有个内奸帮忙就是好……李善一边想着,一边笑道:“但出塞,却是代县最为便捷。”
  “出塞行商?”贺娄善柱低呼一声,转头四顾,看见张家族长脸上颇有喜色。
  下面响起一阵议论声,众人交头接耳起来,李善低垂眼帘,沉默的坐在那。
  半响后,一个中年人起身道:“明府,去年圣人下诏,绝突厥互市。”
  李善眼皮子都没抬,“绝突厥互市……但出雁门,乃朔州、云州,皆为故土。”
  下面又是一阵议论声,这个理由有点牵强……虽然云州大都是汉人,甚至名义上还是苑君璋的地盘,但实际的主人却是突厥。
  片刻后陆续又有人提出异议,李善三言两语堵了回去,眼角余光扫了扫贺娄善柱……难道你就这么看着?
  贺娄善柱暗叹一声,起身道:“此非小事,但既然明府有意,吾等愿为明府效力,只是……”
  “贺娄公可坦言。”
  “其一,玉壶春乃天下名酒,听闻京中售价极为高昂。”贺娄善柱苦笑道:“代县人少地寡,少有出产,……”
  下面几个老人都暗暗点头……大家都是本地人,非常清楚玉壶春出塞售卖,必然利润丰厚,而且大家每一年都要出塞行商,反而是最近没去……刘世让是个铁面无情的人,早年为并州总管时候曾经辣手缉私。
  关键是,怎么分赃?
  想都不用想,走私这等事,明面上肯定不会和这位馆陶县公扯上干系,那么风险都是我们来承担……如果这位县令吃肉,我们只能分点汤的话,真没这必要啊。
  “许赎酒,售卖后回程补之。”李善干脆利索的说。
  下面哄一下声音响了起来,众人七嘴八舌的问着各种问题,李善一一作答。
  可以先赎酒,卖完了再给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是无本生意,只需要子弟走一趟就行了,而从代县去朔州,再北上云州,这条路是走熟了的,毕竟仅仅十多年前,云州还是中土。
  等渐渐安静下来,李善才补充道:“诸位亦知,朔、云两地少铜钱,便以牛马计价吧。”
  贺娄善柱点头道:“明府说的是,商队回程,亦要携物,牛马计价最为便捷。”
  张氏族长小心翼翼的问:“敢问明府,牛马计价,以代州……”
  一头牛,一匹马,在代州的价格和在云州的价格,相差虽然算不上太过悬殊,但也差了不少。
  贺娄善柱喝道:“明府已许赎酒,岂能得陇望蜀?!”
  “贺娄公,商贾事,自然要事先言明。”李善劝了句,想了想,笑道:“代州售价加一成如何?”
  “牛马补上酒价,其他货物不问。”
  “若有香料等其他货物,还能再组商队送入京兆,李家门下在长安东西两市均有店铺。”
  “有的香料,可以黄金计价。”
  “牛马若是送到京兆附近,售价更高,此举也是为补朝中牛马不足,于国有益。”
  李善倒是明明白白的把话说到明处,可惜除了内奸贺娄善柱之外,没人肯信……呃,其实贺娄善柱也是半信半疑,主要是李善描绘的太过了……
  组建商队出关,换回牛马,再送到京兆附近售卖……一趟下来,利润太高了。
  李善还特地问过……贺娄善柱倒是没说,只是在心里盘算过,怕是得翻个七八番。
  “明府,携酒出关,又携牛马回程,必过雁门。”贺娄善柱迟疑道:“如今雁门……”
  话刚出口,站在李善身后的范十一悄然退下,片刻后,左武卫大将军江夏郡公李高迁笑吟吟的出现在门口。
  李善笑着起身拱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郡公此来,正如东风。”
  接下来,李善和李高迁、贺娄善柱三人叙话,其他人在下面叙谈,周二郎、贺娄兴舒等人也掺和进去,很快,一条利润丰厚,利益分割清晰的走私方案火热出炉。
  李善回头看了眼,赴任一个多月了,自己终站稳了脚跟,将自己和代县最有权力的李高迁、代县最有基础的乡间势族,用利益编制的大网,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第三百六十六章 奉旨走私
  书房内。
  仆役端上茶盏,李善延手,“郡公请。”
  “你我无需客套。”李高迁哈哈笑道:“倒是怀仁前些时日自马邑回关,居然过雁门而不见……”
  “郡公难道不知为何?”李善苦笑道:“在下已然仁至义尽……”
  李高迁嘿嘿冷笑几声,柔声道:“某名策,字高迁,日后怀仁就以字相称霸。”
  李善拱手道:“高迁兄,请。”
  李高迁抬起茶盏抿了口,嘴角悠有笑意,心里却在琢磨着面前的少年郎……当日在马邑还在猜到底有何手段推功,没想到却是为刘世让扬名。
  虽然有些不悦于李善的油滑两不得罪,但李高迁也不得不承认李善有些手段……这是最合适的处置方式,几乎照顾到了方方面面,但很可惜,刘世让可不这么想。
  等听到消息,李善几乎是被刘世让驱逐出马邑后,李高迁笑得直打跌,心想刘世让这厮,就算被罢官削爵,但倨傲的性子,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如此,此事就此说定。”李高迁随口道:“只是宜阳县侯那边……”
  “那是自然。”李善笑容可掬,“不过宜阳县侯如今驻军崞县。”
  这个宜阳县侯指的是刘世让,这老头已经从马邑撤军,如今已是九月,苑君璋新败,理应今年不会再起兵了,刘世让率军驻扎代州南侧的崞县。
  说得简单点,商队从代县出发,经过雁门入朔州,再斜向西北方向的云州,崞县并不在途中,刘世让应该不会察觉。
  李高迁微微皱眉,“宜阳县侯任并州总管时,曾辣手缉私……”
  这是个问题,刘世让出身京兆,但最近十多年都在河东道打转,根深蒂固,人脉深广,一旦走私规模上来,刘世让不可能被蒙在鼓里。
  李善抬头看了眼,那淡然了然于心的眼神让李高迁心里一个咯噔。
  李善当然知道,刘世让去年曾经辣手缉私,但未必如今也那般辣手,李高迁话里话外其实是指的另一件事。
  即将复设的代州总管府。
  代州总管,辖代州、忻州、蔚州、朔州四地,总管政军两道,在河东道没有设行台的情况下,能与并州总管齐名。
  李高迁无非是怕刘世让上任代州总管……或者说他自己未必一定要这个位置,但决不能让刘世让上位。
  李善轻笑一声,“宜阳县侯,老而弥坚,性烈如火,但治大国如烹小鲜,代州乃河东门户,关系太原晋阳安危。”
  李高迁听得一头雾水,但也隐隐听得出李善对刘世让的不满,没有插口,耐心继续往下听。
  “在下赴任代县,眼见百废待兴,不知所措,直到一日读《管子》牧民篇,才幡然醒悟。”李善笑道:“我等以商队出塞,一为牛马,充实兵备,有利农耕,二为窥探突厥内情,以备他日战用。”
  “我等欲行管子旧事,不惜身染墨点,若宜阳县侯以此相责……”
  李高迁一拍桌案,厉声喝道:“此为私怨而坏国事!”
  李善连连点头,“高迁兄此言在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