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171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德武脸颊动了动,勉强拱手道:“仁人兄。”
  一旁的李乾佑都看不下去了,当年宇文士及的老子宇文述害的申国公全族都倒了大霉,李德武为此被流放岭南十余年,这都回长安两年多了,现在倒是记得是总角之交了。
  “破镜重圆,又喜诞麟儿。”宇文士及笑道:“为兄都未送上贺礼,实是愧疚于心。”
  李德武还没来得及开口,上首的李乾佑诧异的看着门外,招手道:“怀仁今日入城了?”
  李德武脸色大变,霍然转身,看见李善在门外笑吟吟的施礼,“叔父,今日郢国公相召,否则真不敢入城,腹中已然空空如也。”
  李乾佑大笑道:“谁让你一日扬名平康坊,数诗无不精妙。”
  这些时日,李善是真不敢进长安城,别说其他人了,就是李楷、王仁表都在逼他……存货虽然还有不少,但得留着用啊!
  当然了,最怕的是参加诗会,万一谁定个韵脚……自己推敲推敲,总不能一直推敲下去吧?
  李德武咬咬牙,李善什么时候和宇文士及勾搭上了……心思一转,立即想到了,记得那次去东山寺,正巧见着了南阳公主。
  难不成李善使了什么招数,怂恿宇文士及来找自己的麻烦……不对,若真是如此,毕竟是忤逆之行,这个逆子肯定不会现身。
  看着李善和李乾佑、宇文士及寒暄,李德武悄无声息的退到角落处,目光闪烁的盯着李善,偶尔瞥一眼宇文士及。
  虽然还不清楚怎么回事……但可以肯定,宇文士及将李善召来,很有可能是针对自己。
  难道宇文士及知道什么了?
  李善应该不会将实情相告,这对他来说,没什么好处。
  李德武在心里盘算,李善和自己年轻时候相貌颇为相似,难道是这个原因?
  在角落处听了片刻,李德武突然内心深处生出一股无力感,悲哀啊!
  听听他们聊的内容,听听他们提到的人名……我回到梦寐以求的长安,舍弃了妻子,舍弃了儿子,甚至舍弃了尊严,但至今也不过是个长安县尉,在裴家上不得裴世矩看重,下不得仆役尊重,在外间几乎对谁都要毕恭毕敬!
  而李善却能交好那么多人……陇西李氏子弟、太原王氏子弟、弘农杨氏子弟、范阳卢氏子弟、河东柳氏子弟、京兆杜氏子弟,还有魏征、韦挺、李道玄……
  换句话说,在李德武最重视的重建家门这件事上,李善能做到的,比他强太多太多。
  李善在长安城已经有了不轻的分量,而李德武还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卒。
  李德武感觉到了深深的悲哀。
  这时候,宇文士及转头看来,笑道:“还未介绍呢,这位是长安县尉李德武,门下省侍中裴相快婿。”
  李善神色自若,轻笑一声,“数月前随叔父入军南下陕东道,途中曾经见过,李县尉居然是裴相快婿,果然一表人才。”
  “不敢当。”李德武感觉自己的脸都僵住了。
  “德武乃前隋申国公之后,高门望族,文武双全,否则何以能被裴相挑中?”宇文士及大笑道:“今日还有一件小事,需德武成全。”
  李德武深吸了口气,“还请仁人兄吩咐。”
  目光转了转,李德武看到一脸莫名其妙的李乾佑,以及面露怜悯的李善。


第二百五十七章 别急
  “李怀仁奉养寡母,可谓孝;山东战事中,万军从中,说退突厥,可谓勇。”
  宇文士及摇头晃脑道:“设伤兵营,抚养军士,可谓仁;筹谋定计,魏县大捷,擒杀刘黑闼,于国有功,可谓智。”
  “如今又身登进士科榜首,《春江花月夜》必能名留青史,德武可曾耳闻?”
  虽然明面上是宇文士及在大赞李善,但很显然,厅内的火药味有点浓啊,李乾佑不想掺和进去,一个是宰相快婿,一个是中书侍郎,一个是东宫的千牛备身,一个隶属秦王一脉。
  李乾佑胡乱说了几句,转身就出了门,犹豫片刻后招手将李善叫了出去。
  嗯,李善也想出去……宇文士及吹得有点过,李善居然都脸红了!
  这种情况,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在李善身上都非常非常少见……可见宇文士及吹嘘的力度有多大。
  “你与郢国公相熟?”李乾佑劈头就问。
  “早在去年初就相熟,那时候还不知是郢国公。”李善老老实实的说:“直到去年末回长安,才知晓。”
  李乾佑犹豫了下,低声问:“可是父祖辈有交情?”
  这是个符合逻辑的判断,李善心里吐槽,当然有交情……这不都在里面嘛。
  “南阳公主在东山寺修行。”李善解释道:“去年侄儿在山东,母亲每日都要去东山寺上香祈福,因此与南阳公主相熟。”
  “回长安后拜谢南阳公主,遇见了郢国公。”
  李乾佑恍然大悟,原来的宇文士及的前妻南阳公主,想了想后又低声道:“郢国公与李德武先辈颇有恩怨……郢国公今日召你来作甚?”
  “前几日郢国公去东山寺,听闻侄儿为进士榜首,说以长安一宅为贺礼,原本以为是戏言,没想到一早让随从召侄儿入城,径直来了县衙。”
  “宅子为贺礼?”李乾佑没什么思路,索性懒得想了,原本还想着问一问玉壶春的事,现在也没这心思,只随口说了几句就转身离去。
  总算打发走了,李善松了口气,笑着迈过门槛,笑着走到宇文士及身侧,笑着看向李德武……那笑容暖如春风,落在李德武眼里,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世叔勿需多言,换了房契,侄儿还要回去呢。”
  听到“世叔”、“房契”两个词,李德武眼珠子都凸出来了,好似一柄大锤狠狠砸中了后脑勺,眼前都在冒金星。
  “你平日稳重,今日何以如此心急?”宇文士及捋须笑骂道:“你奋勇前行,名扬天下……此情此景,难道不多看看?”
  李德武摇摇欲坠,心神大乱,艰难的抬起手,指向李善的手指都在发抖,“你……你……你……”
  “李县尉这是?”李善诧异道:“在下通晓医道,可否容某问诊?”
  李德武涨的脸红,偏头瞪着宇文士及,“是延寿坊哪处老宅!”
  “那是当然。”宇文士及讥笑道:“物归原主,理所应当。”
  回到长安两年多了,李德武攀附河东裴氏,希望仕途进取,重振家门,具体来说……他最先想到的是,拿回那间老宅。
  先后托付了好几位说项,但宇文士及置之不理……现在却要送给李善,李德武只觉得天旋地转。
  最要命的是,从这件事可以确定,宇文士及是知道李善身世的……他什么都知道了。
  这对李德武来说,意味着老仇家手里握着自己一个致命的把柄,哪天宇文士及心情不好,将事情捅穿,自己很可能就会万劫不复。
  李德武猛地转头,凶神恶煞的盯着李善,“世叔?”
  “攀附仇家,数典忘祖!”
  李善大是吃惊,“李县尉此言何意?”
  “在下何时数典忘祖?”
  “难道李县尉知晓某祖辈何许人?”
  宇文士及笑道:“德武,这话太过偏颇,取回祖宅,如何能说是数典忘祖?”
  “就算是数典忘祖,也比抛妻弃子的美名要好吧?”
  李德武嗤笑道:“仁人兄是以此自责?”
  冷不丁被戳到痛处的宇文士及猛地起身,“虎毒不食子,你李德武之恶更甚恶虎!”
  李德武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目光闪烁不定,却没开口。
  宇文士及冷笑道:“他人不知,难道怀仁会不知?某会不知?”
  “只怕你也想不到,一手将怀仁推入死地,却能反败为胜,名声鹊起!”
  “一手将怀仁推入进士科,却能以《春江花月夜》力夺榜首,名扬天下!”
  “倒是有个好儿子,可惜,可惜啊……”
  李善在一边听得大是无聊……瞄了眼对面的李德武,心想这位其实也就是个工具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宇文士及怼的目标并不是李德武,而是当年同样抛妻弃子的自己。
  不过,前后受了宇文士及好几次提携之恩,李善不得不陪着对方走这一遭……实话实说,他还真没对着李德武这张脸的兴趣。
  不说前身被抛弃,仅仅是去年被逼着北上河北,这个仇……李善也是要报的,如今李德武身入东宫,总归是有机会的。
  到时候直接动手就好了……没到时候,光哔哔有什么意义?
  眼看宇文士及说的唾沫横飞,李德武也忍不住反驳……李善轻轻咳嗽两声,笑道:“世叔略微轻点。”
  宇文士及脸色一冷,但见李善继续说:“还请李县尉平心静气,勿要开口,否则招来闲杂人等,只怕……李县尉也不想吧?”
  宇文士及嘴一歪,险些笑场……这小子怕是被凌敬带坏了,都学会这等阴阳怪气的说话口吻了。
  李德武瞥了眼外间,稍微放下心来……至少,至少李善没有掀桌子的意图,这对自己来说是好事。
  于是,接下来宇文士及骂了个爽,而李德武一言不发只默默站在那挨骂。
  半个时辰后,宇文士及逼着李德武亲手将房契置换好,随手丢给了李善,“宅子已经空了,随时都能搬进去。”
  “到时候再说吧。”李善打了个哈欠,“还要谢过李县尉。”
  李德武脸色铁青,冷冷的盯着李善,后者报以一贯温和的笑容。
  别急,还远没有结束呢。


第二百五十八章 埋线
  在后院发了很长很长时间的呆,直到夕阳落下,夜幕降临,李德武才缓缓走出县衙……挫败、愤怒、仇恨各种负面情绪如毒蛇一般撕咬着他的心脏。
  宇文士及每一句赞扬李善的话,都似乎像一柄匕首在李德武身上割出一道口子。
  宇文士及一再强调,天下望族,之所以连绵不绝,关键就在于族内有源源不断的英杰……
  而李善带着冷意的笑容,就像在那些口子上撒上盐末。
  像一具僵尸一般回到裴府,直到进了夫妻俩的小院子,李德武才用力揉着脸上的肌肤,堆砌上温和的笑容……无论如何,自己只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后悔吗?
  夜半梦醒时分,李德武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但始终也没有答案。
  而今天宇文士及和李善联袂而至,李德武知道,答案已经没有意义了,后不后悔都无所谓了。
  如果说之前只是抛妻弃子,德行有亏,而今天宇文士及那句话已经撕破了脸。
  “虎毒不食子,你李德武更甚恶虎。”
  从明经科、明算科转到进士科,这算不上虎毒不食子,所以,对方指的肯定是在陕东道那件事……李德武可以肯定,对方不会有明显的证据来证明是自己使李善北上入河北道,但这种事,不需要证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1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