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154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多动多错,少动少错。”魏征在一旁解释道:“洛阳一战后,陛下亦忌惮秦王之威,殿下当坐而观之。”
  李建成呃了声,情绪有些复杂啊……两位心腹谋士的意思很明显,斗那是斗不过了,山东战事这么大的优势最后还是被李世民翻盘,索性咱们以后就不斗了,让你老子与李世民斗吧。
  “殿下当勤于政事,礼贤下士,招揽英杰。”王珪提醒道:“圣人春秋正健,不急于一时。”
  李渊虽然在称帝之后再也没领军出征了,但身体倍棒,趋马射箭,矫健不弱年少时……也是,身体不好能生那么多吗?
  李建成频频点头问道:“招揽英杰……王公有所指?”
  “扶风窦氏。”
  “舅家?”李建成有些犹豫,自己和二弟不管谁胜谁负,窦家都不在乎,怎么可能插手?
  “无需挑拨。”王珪笑道:“凭公心而断,十二卫大将军出缺,扶风郡公当能任之。”
  “噢噢……”李建成点头道:“窦琮……”
  其实窦琮如今并不是扶风郡公,他在五年前爵封扶风郡公,领右领军大将军,但因为诒误军机被一撸到底,后武德二年、武德四年两次洛阳大战,窦琮因功晋升,但还没爬回十二卫大将军序列。
  最重要的是,窦琮早年在太原,与李世民关系很恶劣。
  魏征轻声提醒,“殿下当凭公而断,择贤举荐,不可于人话柄。”
  “那是自然。”李建成眼珠子转了转,“去年陈国公过世,宗正卿也出缺……”


第二百三十章 东宫密谋(下)
  李唐一朝,李渊……呃,登基的时候,父祖辈早就没了,平辈的李神通、李神符等人都名望太低,所以,李渊选择了妻组的陈国公窦抗出任宗正卿。
  从这点上来说,李渊还真没有他姨父杨坚的气度大。
  杨坚自称弘农杨氏出身,呃,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他任命弘农杨氏的嫡系子弟杨雄出任宗正卿。
  李渊想扒上陇西李氏的门望,但却连个宗正卿都舍不得给……
  陈国公窦抗出任宗正卿四年,武德五年十一月病逝,李建成琢磨能不能让窦琮补上宗正卿。
  “补十二卫大将军,兼宗正卿……不妥。”王珪摇头道:“安丰郡公更合适。”
  李建成点头道:“窦诞如今任太常卿,兼国子祭酒,倒是合适。”
  安丰郡公窦诞是陈国公窦抗三子,性情柔弱,与李建成、李元吉关系很不错,而且李渊那么多儿子大都年幼,家事都是窦诞主持,接任宗正卿的确更合适。
  三人商议许久,差不多确定,接下来就是不动应万变,只要东宫自己不折腾自己,李建成只需勤于政事,太子之位不会动摇……毕竟李渊在背后撑腰。
  说到底,东宫是想缩起脑袋,将李渊推出去和李世民打擂台……我这个大哥赢不了你,但父亲总能压得住你吧!
  但李建成面容犹带着疑虑,低声道:“若有刀兵事?”
  王珪一怔,“秦王不至于此吧?”
  李建成默然无语,这态度已经说明一切了。
  后世史书上写的是,太子李建成没考虑到李世民会在绝境中拼死一搏,冷不丁才会被对手翻盘。
  李世民当时是不是陷入绝境先不说,但要说李建成没考虑到李世民以武力夺位……那就有点失之偏颇了,东宫麾下长林军就在长安城内,始终保持着数千的规模。
  要不是怕李世民突然动手,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在城内手握数千大军,那就太犯忌讳了。
  李建成身为太子,被李世民压制,其间的缘由有很多,但手中兵权才是关键。
  李建成曾经在心里盘算过,自己和父亲李渊手中的嫡系兵力加起来,也未必能敌得过二弟……这才是东宫之位摇摇欲坠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这也是李渊忌惮排斥李世民的主要原因。
  魏征轻声道:“臣此次巡视河北,北上至莫州,燕郡王有入朝之意。”
  所谓的燕郡王就是镇守幽州的李艺,去年和东宫信件来往频频,李建成与其约定共同出兵平定河北后召其入朝。
  李建成微微点头,起身推开窗户,看了几眼窗外的青松,低声道“适才两位先生均言,凭公而断,择贤举荐……”
  “殿下的意思是?”
  “宗室子弟中,论功,二弟为首。”李建成目光幽深,缓缓道:“但在父亲眼里,还有一人不弱二弟。”
  魏征和王珪对视了眼,都有些糊涂,宗室子弟中领兵上阵的不少,除了秦王之外,最为称道的是河间王李孝恭,但比起秦王还差得远呢。
  “宗室子弟,有男有女。”李建成轻声道:“三妹驻守并州数年,劳苦功高,理应调回关中。”
  魏征和王珪立即知道这是指谁了,圣人三女,平阳公主。
  从身份上来说,太穆皇后窦氏一共只有四子一女,其中李元霸早夭,剩下的太子、秦王、齐王之外,就是平阳公主了。
  从功勋上来说,李渊当年在太原起兵,渡河入关中,麾下不超过十万兵马,而被隋朝追捕的平阳公主聚集兵力,数次击败敌军,引七万大军来迎。
  在李渊心目中,从龙第一功,应该是平阳公主。
  “不错,不错……”王珪喃喃道:“在圣人看来,平阳不弱秦王。”
  魏征低声道:“驸马都尉柴绍于浅水原、洛阳、虎牢、洛水诸战均立功,领右骁卫大将军,爵封霍国公。”
  不能说柴绍是秦王一脉,毕竟朝中曾在李世民麾下作战的官员太多了,李建成和柴绍关系也不错。
  柴绍的立场……就算之前略略偏向秦王府,但平阳公主回京,立场只会是中立。
  因为对平阳公主来说,她在太子、秦王两个兄弟之间不会有所偏颇,都是嫡亲兄弟,谁登基都影响不了她的地位。
  “至少柴绍……”王珪喃喃道:“平阳公主回京,不可能始终闲置……当领军驻守京兆。”
  其实召平阳公主回京,对东宫是没有太多好处的,王珪在心里有些失望,但紧接着他听见李建成轻声道:“如此一来,父亲也能放心了。”
  魏征点头道:“陈国公两个月前过世,殿下请圣人召平阳公主回京,理所应当。”
  王珪突然猛烈咳嗽起来,“说的……是,说说……玄成说的对!”
  李建成扶着王珪坐下,亲手端了杯水过来,王珪要起身相谢,却被魏征摁下,君臣三人似乎完全忘了刚才那个话题。
  这是个不需要再讨论的话题。
  平阳公主不会偏向东宫,但也不会偏向秦王府,她只会忠于圣人。
  换句话说,圣人手中多了一支随时能调动的大军,即使平阳公主不在长安,但只要驻扎在京兆或者靠近长安的关内道,就能对秦王府形成制衡。
  之前李渊手中有个类似的人物,就是陈国公窦抗,此人深得李渊信任,又参与过数次大战,在军中颇有威望,几个儿子都手掌兵权身居高位。
  如今窦抗死了,如果李建成提议调平阳公主回京,李渊很可能将其作为窦抗的继任者。
  李建成不在乎平阳公主会不会襄助东宫,只需要她忠于父亲就行了。
  只要平阳公主回京,就能断绝秦王府以兵变上位的可能。
  如果李建成遵循历史轨迹,扫灭刘黑闼,平定山东,在军中有些威望倒也不在乎,但如今这不是有个穿越者捣乱嘛,于是,他想到了平阳公主。
  毕竟,自古以来,有女子揽权,无女子登基……武则天这时候还不会说话呢。
  这时候,呢喃声在不远处响起,韦挺揉着脑袋晕晕乎乎的爬起来,口中犹呼,“好酒,真是好酒!”
  看着韦挺晃晃悠悠的走了几步差点摔倒,李建成抓住这厮的肩膀,没好气问:“去哪儿喝酒?”
  “就算喝了几十碗,也不至如此大醉……”
  “殿下。”
  李建成回头看见魏征将一个盒子放在桌上。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王珪眨眨眼,“好像在哪儿听过……”
  “今日朱家沟之行,得李怀仁馈赠。”魏征有点脸红,心中给自己鼓劲,我不是在打广告,而是为太子举荐贤才!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东宫密谋(继)
  “如此说来,魏公今日也去了朱家沟?”
  魏征苦笑道:“大雪封路,恰巧碰到淮阳王……救命之恩,自当拜谢,难道某要厚颜?”
  这下李建成和王珪都没话说了,几个月前魏征被李善所救,之前还能说李善不在长安,如今人家都回来好久了,自然应该登门拜谢……当然了,还没入京就要登门,那是被李道玄挤兑的。
  王珪捋须道:“只怕玄成还不知,凌敬已入天策府……当日房玄龄、杜克明、长孙无忌出迎,秦王遍召文武幕僚,设宴款待……好大的架势!”
  秦王李世民以极为隆重的礼节,迎抚慰山东有功的凌敬入天策府,在东宫看来,这是秦王左一巴掌右一巴掌扇在太子脸上啊。
  “此事已知。”魏征看了眼李建成,“凌敬就住在朱家沟,原本并未出面,后因宇文仁人出迎。”
  “什么?”王珪神色微变,“他和李怀仁?”
  “他性命都是李怀仁所救。”魏征将事情说了一遍,才叹道:“凌敬此次抚慰山东各州,立功不小……”
  对于李善的凌敬的这种关系,秦王府那边除了李世民,几位心腹幕僚都是知情人,但并没有传播开……李善今日也是刻意将这层关系暴露出来。
  王珪微眯双眼,半响后才低声问:“这一个多月来,京中遍传李怀仁之名,有人言其暴虐好杀,有人言其仁义为先,有人为其夸功长安……坊间传闻,李怀仁筹谋定计,劝退突厥,力败敌军,擒杀刘黑闼……”
  “玄成巡视山东,可知几分真?几分假?”
  月余来,伴随着淮阳王李道玄先败后胜,擒杀刘黑闼,关于李善的传闻在长安城内……特别是清河一事后,传的已经有点变味了。
  连暴虐好杀的帽子都扣上了。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要么通过李楷,要么通过田留安、凌敬等人知晓内情,而东宫这边的信息渠道明显滞后很多。
  魏征略为整理了下思路,但还没等他开口,李建成就苦笑道:“暴虐好杀,仁义为先……不知真假,但其筹谋定计之功……却是十真无假。”
  看了眼王珪,李建成解释道:“适才淮阳王在父亲面前为李怀仁请功,父亲……等下月科举之后,再行召见。”
  “李怀仁要以科举入仕?”王珪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玄成,今日可谈到此事?”
  看魏征点头,王珪追问道:“应是明算科,或明经科吧?”
  魏征嘴角抽搐了下,“进士科。”
  “进士科?”
  “进士科?”
  李建成和王珪都大为意外,李善在京中名声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算盘,怎么会选进士科?
  “他回京太迟了,通过县衙考核后,只能选进士科……秀才科倒是缺,但长安令也不敢举荐。”魏征解释了几句,指了指桌上细长白瓷瓶,“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虽然浅显,但也别有意趣。”
  虽然李善自称只是略懂,而且这首诗是在岭南听别人吟诵的……但魏征压根就不信。
  这方面……李善的信誉度基本是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1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4/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