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141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目送宇文士及离去的身影,李善不禁微微摇头,他虽然感激对方的几次帮忙,但也知道,宇文士及这种心理状态很不稳定,说不定哪天就会莫名其妙的消失。
  所以,李善从没有将秦王夫妇知晓内情一事告知宇文士及。


第二百零七章 接风(上)
  穿越者能给时代带来什么变化?
  最大的变化无非是刘黑闼提前兵败身死,太子李建成不仅没能捞到战功稳固权位,反而被扇得眼冒金星。
  但李善其实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变化……这是自己冒脖子放在刀口下的风险才换来的。
  他更希望看到这样的变化。
  汉时的分餐制已经渐渐没落,虽然如今高门大户还在用分餐制,但长安酒楼都已经换成合餐制的模式。
  菜肴不再只是煮、烤、蒸,更能适应人类肠胃,改变人类菜谱的炒菜提前登上了历史舞台。
  还有很多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在一年内渐渐蔓延开……从东山酒楼遍及整个长安。
  凭借迥异于这个时代的装修风格、餐食风格,以及层出不穷的新式菜肴,如今的东山酒楼,已经成为长安东西两市,餐饮业的扛把子。
  踏足此地的均高门大户子弟,更需要提前预约,不过十二月十六日,东山酒楼闭门谢客,专为李善接风洗尘。
  “怀仁此去山东,劳苦功高,虽因尚未出仕,难得朝廷封赏,但日后必有公论。”最为年长的房遗直拾起酒盏,“诸位,共饮此酒,一贺怀仁平安归京,二贺怀仁大功于国,三提前贺怀仁高中。”
  众人轰然响应,举杯一饮而尽。
  最没正经的高履行笑着说:“前两贺理所应当,但第三贺……”
  李善要考进士科的事已经在小一辈的圈子里流传开了,吟诗作文这等风雅事……李善之前一直竭力婉拒。
  呃,主要是他不想去平康坊。
  “未必未必。”长孙冲饮的急了,脸颊一片红,“当日设宴,怀仁兄那句,我醉欲眠君且去……”
  房遗直当日不在场,听得眼睛一亮,“不如今日吟诵全文?”
  李善放下筷子,笑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房遗直品味良久,点头道:“隐士对坐,细饮慢酌,杯杯不停,直至大醉,尚念明朝素琴伴酒,真是好风采。”
  “可惜是他人之作,不然怀仁兄倒是能用。”说话的是杜如晦的次子杜荷。
  “难用难用。”王仁表笑着摇头,“进士科选诗赋,决计不会选这等诗文。”
  李楷插嘴道:“怀仁虽未露诗才,但也有旧作。”
  众人大为惊奇,每次拉李善去平康坊……呃,都说是去吟诗作赋,和其他没关系,但每次李善都是以不擅诗文拒绝,居然有旧作?
  “是听马先生提及的。”李楷好笑的看着脸色微变的李善,“二八佳人体似酥,腰中仗剑斩愚夫,明里不见人头落,暗地使君骨髓枯!”
  屋内安静了片刻,随后传出哄然大笑。
  “这首劝诫诗……”房遗直笑的喘不过气来,“怀仁是在劝诫自身吗?”
  高履行笑得都拿不稳酒盏,桌上满是酒迹,“昨日孝卿兄说……怀仁兄都被逼的取梯爬墙了!”
  王仁表躲躲闪闪李善投来的发狠眼神,“贪恋美色,人之常事,但寡妇……”
  好吧,李善从山东带了个小寡妇回来,被逼着爬墙……居然都知道了。
  才十三岁的杜荷已经是平康坊常客了,笑着说:“怀仁兄,明日再送你两个侍妾……”
  “不可不可!”高履行高呼道:“适才坐定,怀仁兄已言,今日之后,闭门谢客以备考,怎能乱其心境?”
  “送不送无所谓,反正怀仁身边已是左拥右抱。”
  杜荷年少,喝了几杯,有点把持不住,随口道:“怀仁兄还是收敛点好,他日婚事……”
  “咳咳,咳咳。”
  “咳咳……”
  连续几声咳嗽声响起,长孙冲都拉了把杜荷的胳膊,一个月内,即使是京兆杜氏、韦氏也有意联姻,因为均知李善与陇西李氏的李客师、李乾佑以叔侄相称,都找到李客师头上了。
  李客师有意等李善回京后商议,但清河一事传入长安后,之前那些世家纷纷缩手。
  李善倒是不以为意,前世单身日子也挺好,更别说如今还有小蛮和周氏两朵解语花。
  “今日多谢诸位设宴以待。”李善自斟一杯,一饮而尽,笑道:“只要不再提及取梯登墙事,但可随意。”
  长孙冲起身行了一礼,“还要谢过怀仁兄援手淮阳王。”
  “应有之义,与道玄兄一见如故,又是其命武卒护送南下……”李善嘴里应付,眯着眼看着长孙冲,在心里猜测这句道谢,是来自于长孙冲还是长孙无忌,再或者是李世民。
  李楷在一旁轻声道:“殿下当年久驻太原,身边亲族唯独淮阳王一人。”
  这是在解释,身为宗室子弟的李道玄不仅是秦王一脉,而且和李世民的私人关系非常好。
  房遗直笑着问道:“听闻怀仁生擒吉利可汗独子欲谷设?”
  “一时侥幸而已,那厮运道不好,正巧撞在铁板上。”李善叹道:“入贝州后,突厥不知从哪儿打探到消息,穷追不舍,还好道国公及时接应。”
  李楷在一边用温和的口吻一一解释,去过馆陶的他当然知道那些细节,更从凌敬、马周等人嘴里听到了无数次乌鸦嘴的埋怨。
  每次信誓旦旦,但每次都南辕北辙,听得众人连连发笑。
  高履行好奇的问:“来的那突厥首领何人?”
  “阿史那社尔,处罗可汗之子。”李楷解释道:“当日怀仁在万军阵前,镇定自若,请命上前,以欲谷设换回了淮阳王、薛长史等十余人。”
  李善感激的看了眼李楷……还算厚道,没把我在万军阵前两次摔下马的丢脸事拿出来说。
  “当日劝突厥北返,阿史那社尔言如今类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天下板荡,互相攻杀,以至于中原田地荒芜,人口锐减,虽司马一统天下,却难逃五胡之祸。”李善大致说起当日之事,“但实则不同,自东南末年至西晋,中原大战近百年,但前隋动荡,至刘黑闼兵败身死,未逾二十载。”
  “不错,中原元气未失。”房遗直点头道:“稚圭言,怀仁以草原大寒为由劝退突厥,其中缘由?”
  一个月前,张文瓘受李善之托急性入京,如今去了阳城父亲处。
  武城张氏,和清河房氏乃是同乡世家,向来交好。
  李善大笑道:“首在突厥近年频频饥荒,的确多有牛羊冻毙,其二在下言曾查阅京兆、关中、河东各地的地方志……”
  “阿史那社尔哪里想得到,你全是在扯谎!”李楷笑骂道:“不过邢州粮仓、贝州大营均被焚毁,粮草不济,突厥北返已是定局。”


第二百零八章 接风(下)
  长时间的闲聊中,房遗直频频问起山东战事的细节,他在秦王府子弟中年纪较长,父亲房玄龄虽地位不显,却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心腹,应邀而来显然不仅仅是为了给李善接风洗尘。
  不过河北战事的细节,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哪些可以渲染,哪些需要一笔带过……李善早就和李楷对过台词了,而李楷赴河北是秘密进行,房玄龄知晓,但房遗直肯定是不知道的。
  好一会儿后,房遗直叹道:“月余来,多有乡梓老人来信,家父赞怀仁之能,亦叹怀仁过刚。”
  毫无疑问,这是在指清河县斩杀崔帛一事。
  适才还吵吵嚷嚷的屋内登时安静下来,李善回京后,两日内遇到那么多故人,亲近如李楷、王仁表,位高如宇文士及,但这是第一次有人正面询问此事。
  略一思索,李善正色道:“玄龄公所言甚是,过刚易折。”
  “但若在下重历,还是会刀斩崔帛。”
  屋内一片寂静,片刻后,房遗直饶有兴致的问:“还请怀仁细言之。”
  “其一,看似道玄兄收复山东,已无战事,魏玄成巡视山东,于魏县外许诺,不问罪降卒,许其归乡,与家人团聚。”
  “自此之后,多有逃兵擒头目来降,山东局势立稳。”
  “方四郎家破人亡,崔帛身为望族子弟,夺其家产,掳掠其妻……更有甚者,方四郎上告,崔帛杀其妻灭口,此行令人发指。”
  清河一事虽然已经传入京中,但其中细节自然是一笔带过,含含糊糊,主要是点出李善斩杀清河崔氏子弟的恶行。
  在座众人都闻之变色,高履行喝道:“清河崔氏,天下望族,也太……太……”
  门阀世家,总是要脸面的,高履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就算想做些龌龊事,也要遮掩一二啊,这么直截了当的杀人夺产,也太不要脸了点。
  门阀世家作为一个集体,肯定是要脸的。
  但具体到各人,未必是要脸的。
  “清河令崔虔与方四郎讲和……”李善嘴唇微启,好一会儿后才继续道:“但随后搜捕方四郎下狱,严刑拷打,直至……直至贝州数地民乱,经城兵变,邢州、冀州亦有不稳之像。”
  房遗直紧紧皱眉,他发现自己从那些来信中得知的,和李善所说的,区别相当的大。
  当时居然有民乱兵变?
  “当时,淮阳王已经分兵往洛州、魏州、相州……”李善瞥了眼房遗直,“方四郎伤重不治,乱兵群情激奋,在下斩崔帛……”
  房遗直不由自主的追问:“民乱兵变立定?”
  李善微微颔首,“快马传讯,第二日即定。”
  久久的沉默后,李善补充道:“在下当日未想那么多,只见方四郎如此境遇……怒火中烧……”
  “刘黑闼两度席卷河北,唐军均先败后胜,若再起战事……”
  李善突然斟了杯酒,一饮而尽,微有醉意,苦笑道:“虽人有贵贱之别,但终究是父生母养,历经二十载成人……”
  “斩崔帛首级,自然得罪了清河崔氏……但目睹方四郎血肉模糊,在下不悔。”
  大醉被抬上马车送回朱家沟的李善在心里想,不知道自己这番话能不能得个及格分?
  当然了,房遗直是没有资格打分数的,李善想象中的考官是他的父亲,被后世称为最佳宰相的模板房玄龄。
  已然入夜,房遗直轻手轻脚的走到书房门外,躬身问安。
  老仆推开门,房遗直缓步入内,小心的关上门,低声将今日席间话简略明了的说了一遍,基本上都是平铺直叙,并不加上自己的评价。
  房玄龄手中不停,仍在挥毫,一心两用。
  “父亲,李怀仁所言,与清河乡人信中提及,区别甚大,也不知何为真,何为假。”
  房玄龄在外人面前向来温文儒雅,在家中倒是摆出严父的姿态,嗤笑道:“魏县大捷,擒杀刘黑闼,收复山东,多有旧友来信,赞李善之能,赞李善仁义之名。”
  “李善斩杀崔帛后,却频频来信,言此人残暴,如此自相矛盾……李怀仁此人,虽然尚未加冠,却很有些城府,难道不知道斩清河崔氏子弟的后果?”
  房遗直小心翼翼的问:“如此说来,今日李怀仁所言,理应不假?”
  房玄龄放下毛笔,叹息了一声,这件事秦王和几个麾下心腹谋士都是知情人,有人赞,有人贬,有人激言,有人沉默,态度不一。
  “清河崔氏,天下望族,根深蒂固,枝深叶茂,但也难免出几个不肖子孙。”房玄龄摇摇头,“大郎,可记得尔祖父之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1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1/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