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77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刘黑闼事先是有准备的,使亲信绕行入贝洲,在漳南、武城、历亭、青阳各处召集旧部,筹备粮草。
  但在下博一战后,刘黑闼审问俘虏,得知陕东道刚刚运送了一批粮草到刑洲……简直就是口渴了,就看见大河啊!
  所以刘黑闼才亲率主力急袭刑洲,还试图劝降刑洲总管齐善行……毕竟当年大家都是哥们,现在我老刘杀回来了,还不乖乖的来投!
  但最终,刘黑闼发现,自己的确口渴,但摆在自己面前的不是大河,而是一片梅林。
  刑洲总管齐善行在得知下博一战的战报之后,第一时间召集麾下千余唐兵,果断的南撤去了洛洲。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齐善行临走时候放了把火,将刚刚送来半个月的粮草全都烧了个干干净净,连渣都没留给老战友。
  这如何不让刘黑闼气急败坏……你齐善行入了秦王府,还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啊!
  “王爷,突厥人又在闹。”心腹将领王小胡低声对刘黑闼说:“只怕弹压不住了。”
  “弹压?”刘黑闼嗤笑道:“谁会去弹压那些突厥兵?”
  “那……”
  刘黑闼沉默片刻,无奈的挥挥手表示默许……突厥人也不傻,大批粮草被烧,怎么可能不知道?
  如今气候越来越冷了,突厥人南下可不是为刘黑闼打生打死的,而是来抢东西的,既然粮草被烧干净了,那倒霉的只能是民间百姓,以及那些县乡豪族了。
  缓缓打马回了府衙,刘黑闼很快重新振作起来,还好之前就使人联络贝洲旧部,还让范愿、董康两人去督办粮草。
  如今的河北道,北边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部、东西部只有两个地方还有大批粮草,一个是向来富饶的贝洲,另一个是齐善行刚刚南撤至的洛洲。
  隋文帝在位期间,于河北道修建了三个大型粮仓,一个在贝洲,一个在刑洲,还有个在卫洲的黎阳。
  换一句话说,刑洲粮仓被齐善行一把火烧了,而卫洲的黎阳仓……刘黑闼也指望不上。
  卫洲是河北道所有州府中最靠南的一个,和陕东道的滑洲接壤,就在黄河岸边……若是刘黑闼能杀到卫洲,陕东道能坐得住吗?
  而洛洲是因为水路便捷,又曾经是窦建德、刘黑闼两人的都城,才会大量储备粮草……不过刘黑闼对洛洲已经不太指望了。
  齐善行能一把火将刑洲粮仓烧个干干净净,如若他要坚守洛洲也就罢了,如若再次南撤,肯定会一把火将洛洲粮仓也烧了。
  所以,刘黑闼如今短时间内唯一的指望就是贝洲。
  没有粮草,刘黑闼所部必然不稳,就连突厥兵只怕也要惹出大乱子。
  虽然有从冀州缴获的粮草,但也撑不了多久。
  听见外间亲卫传报,刘黑闼揉着太阳穴喊了声,“进来说话。”
  亲卫身后是一个垂着头的中年将领,进了门就单膝跪在地上,口齿不清的说:“历亭遇袭……”
  “历亭遇袭?”刘黑闼重复了遍,猛地反应过来,“你说什么?!”
  “董康呢?!”
  “粮草可有损?”
  中年将领抬起头,脸上一片漆黑,不是因为他皮肤黑,而是被火灼烟熏的,甚至发角都被火撩而卷起。
  “唐军夜袭营地,放火烧粮,董将军阵亡,两千兵马全军覆没,末将跳进清河才侥幸逃生。”
  “唐军多少兵马?”
  中年将领羞愧难当,支支吾吾了会儿才说:“约莫数百骑兵。”
  刘黑闼脑子一晕,身子晃了晃,手撑着桌案强行保持冷静,“范愿呢?”
  “昨日范愿还遣人回报,贝洲无事,筹集粮草顺利……”
  中年将领嘴唇动了动,低声说:“途中得知,唐军连夜偷袭,武城被攻破……”
  刘黑闼终于支撑不住,一屁股坐在胡凳上,唯一的希望化为泡影,筹集的粮草化为乌有,而且大将董康阵亡,仆射范愿很可能也被擒杀。
  仅仅三日之前,击溃唐军主力,似乎席卷河北已是必然。
  而如今,看似势大,但粮草短缺,又损失重臣大将。
  刘黑闼咬着牙高声喝道:“召集众将,即刻启程,兵发洛洲!”
  这时候再去想贝洲那些粮草已经没有意义了,为今之计,只有攻下洛洲,而且必须缴获大批粮草。
  没有那些粮草,别说有奶就是娘的突厥兵,刘黑闼甚至都没把握能控制住手下嫡系。
  但还没等刘黑闼率兵出城,就听见一个让他大怒的消息。
  数千突厥兵突然拔营东去,突厥主将召集散乱的兵马,也准备东向。
  “弯刀?”
  “什么弯刀?”
  刘黑闼咬着牙破口大骂,这些突厥人真是胡闹!
  刑洲的东边是贝洲,刘黑闼执意让刘十善率偏师攻略贝洲,就是怕突厥人祸乱贝洲。
  一方面贝洲是刘黑闼的乡梓,也是窦建德的乡梓,军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是贝洲人,自然不希望突厥寇贝洲。
  另一方面贝洲多有世家大族,还不是那种郡中传名的世家,而是盛名遍传海内的大族,清河崔氏,清河张氏。
  如果清河崔氏被突厥人劫掠……刘黑闼都难以想象,突厥人可以无所谓,但自己能无所谓吗?
  但清河县恰恰位于贝洲中央,以突厥人的速度很快就能杀到城下,他们会放过崔氏吗?
  强忍住想把突厥主帅溺死在马桶里的冲动,刘黑闼趋马加速,高吼道:“去洛洲,去洛洲!”


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机会
  一个多月前,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在关内道、河东道抵御南犯突厥,小有斩获,以战迫和,使突厥退兵。
  后圣人诏令齐王以并州大总管讨伐刘黑闼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事。
  毕竟当时的刘黑闼还没攻陷定州,出身秦王府的定洲总管双士洛还在拼死抵抗。
  但谁也没想到,齐王李元吉没有选择东出太行山,直接杀入赵州、定州相援,而是选择南下陕东道,试图再领军北上。
  时间的耽搁让战局急转直下,齐王顿足不前,刘黑闼终于攻破定州,旧部纷起,并数万突厥兵大举南下。
  易洲、定州、莫洲、瀛洲、深州、赵州在短时间内被陆续攻破,窦建德、刘黑闼旧部举兵反叛,连下盐洲、沧州、观洲,河北道已然失陷大半。
  当下博大败的战报传入京中后,已然满城哗然,三万唐军精锐全军覆没,主帅河北道行军总管淮阳王李道玄、行军副总管原国公史万宝生死不知。
  这让无数人回忆起去年刘黑闼纵横河北山东的战绩。
  朝中官员中,也有在大骂李道玄、史万宝丧师失地的……这基本上属于珍稀动物了。
  半懂不懂的去看秦王李世民,毕竟李道玄向来和李世民亲近,甚至是后者一手带出来的。
  真正内行的去看太子李建成……毫无疑问,虽然战场在河北,但却是东宫、秦王府夺嫡之争的一部分。
  就在战报传来的当日,魏征风尘仆仆的赶回了长安,虽然也常历战场,但如此趋马急行,让魏征看起来颇为疲惫。
  “玄成此行辛苦了,不过也来的正好。”东宫太子之下第一人的王珪亲自出迎,扶着脚步蹒跚的魏征进了东宫。
  不仅仅是王珪,明德殿外,太子李建成亲自等候,礼贤下士的态度无可挑剔。
  “不急,不急,先上茶水。”韦挺扶着魏征在软榻坐下,让仆役端来茶盏,“玄成兄,慢点喝。”
  一番手忙脚乱后,韦挺将闲杂人等都赶出去,殿内只剩下太子、王珪、韦挺和魏征。
  “玄成兄,淮阳王兵败战报已传入京中,还有其他战报吗?”
  魏征舔了舔已然发裂的嘴唇,“临行前接到战报,贝洲总管许善护兵败身死。”
  王珪眉头一挑,“淮阳王、原国公可有消息?”
  魏征疲惫的摇摇头,“刘黑闼兵锋锐利,遣偏师破许善护,亲率主力攻刑洲,如今尚不知胜负。”
  “刑洲总管齐善行乃窦建德旧部……”韦挺突然补上一句,“若是他举城而降……”
  齐善行的确是窦建德旧部,但在出任刑洲总管之前,是秦王府左二护军,韦挺这句话显然是在幸灾乐祸。
  “咳咳。”太子瞥了眼过去,提醒道:“未必会败。”
  “呃?”
  王珪哼了声,“未闻庐江郡王长于军略。”
  如果齐善行兵败,那下一个倒霉的是洛洲,洛洲总管庐江郡王李瑗是太子好友,洛洲也是河北道唯一握在东宫手里的州府。
  韦挺吃了个排头,缩着脑袋不吭声了,李建成细细问了几句,沉吟片刻才问:“玄成,以你观之,出兵河北是否妥当?”
  “此乃太子建功立业之机,绝不可错过。”魏征的声音虽然沙哑,但激昂有力,“首要不可使秦王领兵,其次殿下不可即刻请战。”
  “这是为何?”
  魏征细细解释,“下博之战,有数万突厥骑兵参战……”
  李建成立即打消了马上请命出征的念头,这也是魏征急行回京的原因。
  李建成不傻,对兵事也不陌生,曾经数度领军上阵,也曾经独当一面,他很清楚,征伐河北,刘黑闼已然够棘手了,如果再加上数万突厥骑兵……败多胜少。
  “曾有人献策……”李建成轻声道:“若要十全把握,需待寒冬之日,突厥人终会北返。”
  王珪轻笑道:“玄成此行为观河北战事,为殿下召山东英杰,不料未入山东,便送来英杰……长安县尉李德武,此人颇有见识。”
  “是他?”魏征一愣,他在武陵县和李德武有过几次交谈,还真没看出来。
  东宫对河北战事关注不是一两日了,王珪早有算计,转头道:“殿下首要劝诫圣人,其次召集将领……”
  李建成还没听完就在点头,这一条和魏征说的一样,首要就是不能让二弟领军。
  这一点李建成是有信心的,二弟战功盖世,即使是父皇也不愿意再看到其再立新功……年初以二弟征伐河北,那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即使如此,二弟洛水大捷,父皇立召其回京。
  王珪继续说:“河北道连年征战,田地荒芜,粮草不济,下博一战,尽损三万大军,殿下当建言调陕东道粮草、兵力。”
  “王师说的极是!”李建成轻轻拍了拍桌案,语气颇为雀跃。
  王珪的提议看起来是顺理成章,事实上去年、今年河北战事,陕东道一直出粮出兵,但实际上是在说……殿下,现在是对陕东道下手的好机会。
  李建成眼睛都在放光,忍不住起身来回踱步,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时机。
  秦王李世民任职颇多,在朝中任天策上将、尚书令,封上柱国等等,但在长安之外,还有不少职务,比如雍州牧,凉州总管。
  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职务,一个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一个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也就是说,益州道、陕东道这两个区域,他李世民都是一把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