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15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在这种情况下,一战击溃刘黑闼的秦王李世民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是自汉末之后天下长期分裂动荡而导致的结果。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大郎,你听!”朱八好奇的指着一处。
  粗豪的歌声在坊间隐隐传开,李善低声道:“秦王破阵乐。”
  李善在心里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世民登基称帝是一种必然。
  比起李建成,军功加身的李世民更能捍卫这个国家的臣民不受侵扰,对于百姓来说,这比什么都强。
  特地去东市转了圈,距离东山琼瑶的匾额还好远的地方,李善就看见一条粗狂的大汉操起酒曩仰头就喝,倾泄而下的居然是豆浆!
  另一侧的青年书生手里捧着一个油纸包正在啃油条,吃的满嘴是油。
  李善打了个寒颤,往边上让了让,听王仁表说过一次叫酥油,也不知道是哪一种植物提炼而成的,但不管什么油,都是用了再用,算得上千锤百炼了。
  放在前世,铁铁的去举报,但在如今,呃,只要不吃死人就行。
  早听说东山琼瑶在东市卖的挺好,但李善没想到居然这么火爆,排队都要排好一会儿……没办法,唐朝的餐饮业,别说和二十一世纪比,和宋朝都没法比。
  伸长脖子看了看油锅,黑油翻腾,李善啧啧两声,“一碗琼瑶浆。”
  小二愣了下,“客官,一碗琼瑶浆一钱,配一根油条也是一钱……”
  “不要油条,只要琼瑶浆。”
  周围人都诧异的看着李善,这傻子嘛。
  李善却在心里嘀咕,这时代称呼客人为客官?
  实际上客官最早是汉朝对外地官员的尊称,渐渐演化而成。
  李善端着琼瑶浆加了点酱汁、小菜调味,找了个位置坐下,左右看了看,相当的满意,基本都是喝琼瑶浆的,而且都是咸党。
  朱八一手端着琼瑶浆,一手捏着油条挤过来,惋惜的说:“早知道应该从十七那拿两块饴糖来。”
  李善懒得理会这厮,他心里也明白,越是高门大族越是喜甜,中下层民众不是不喜糖而是买不起,因为糖在唐朝还是奢饰品,十七手里的那几块饴糖还是朱氏买给他的。
  隐隐记得甘蔗汁制糖就是唐朝开始发展起来的,好像还是从印度引进的,李善琢磨了下,玄奘还没出发呢,要不要让他帮帮忙?
  下一刻,李善就把这个念头丢开,引进制糖法,养出那么多甜党给自己添堵?
  丢下两枚铜钱,李善带着朱八离开,从另一头绕了圈出了东市,去西市转了圈,没想到刚进去就看见“东山琼瑶”的匾额。
  “来两碗琼瑶浆。”李善拉了把忍不住要问个仔细的朱八。
  片刻后,两碗琼瑶浆端上来,李善尝了尝,不对,应该不是从东山寺运来的。
  李善叫过小二,笑着问:“只听说东市有琼瑶浆,没想到西市也有,是一个东家?”
  小二只赔笑却不肯说话,李善也没追问,拉着朱八离开。
  “大郎,是李家偷了秘方?”
  李善无所谓的说:“可能吧,上次买石膏你不是偷懒,让李家送黄豆的帮忙买的嘛。”
  朱八懊恼的一拍脑袋,“找他们算账去!”
  “算个屁。”李善一扯这憨货的胳膊,“跟我走。”
  朱八闷声跟在李善屁股后面,一直到了王仁表家门口才恍然醒悟,“对,应该找他算账!”
  “闭嘴!”
  李善倒是不相信是王仁表捣的鬼,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而李复虽是王仁表的岳父,但事事都要遵从其女婿之意,也没有必要捣鬼。
  最有可能的是,泄密了。
  以石膏制豆腐脑,在这个时代说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一点即破,很难保密。
  李善对此并不在乎,如果真的是王仁表、李复捣鬼,那只能说是他们目光短浅,对穿越者来说,类似的生意太多了……而且李善还会在小本本上记上一笔。
  再说了,将近两个月,李善已经从这门生意里捞了不少银钱,朱家沟村民也得惠良多,第一桶金的回报率已经足够高了。
  但如果真的是王仁表捣鬼,李善对今天之行就不报什么希望了……他是想探听长安令的相关消息。
  “没人?”
  李善嘀咕了声,敲门好一会儿了都没响动。
  这时候里面传来怯生生的女声,“外间何人?”
  “嫂夫人,东山寺李善,王兄不在家吗?”
  听见门栓落地的声音,片刻后李氏打开了门,行礼道:“李家叔叔,郎君恰巧出门。”
  自从李善馈赠五十贯钱后,王仁表几次携妻去朱家沟,两家为通家之好,李氏称李善为叔叔,这是唐朝妇人对丈夫弟弟的称呼。
  “打扰嫂夫人了,那午后再……”
  “呕,呕……”
  李善的话还没说完,一手扶着们的李氏突然弯腰呕吐,身子摇摇欲坠。
  “嫂夫人?”
  李氏勉强直起身,只觉得头晕眼花,一急之下,腿一软就倒了下去。
  “嫂夫人?”李善那埋藏心底的该死的责任感又发作了,毫不犹豫上前两步扶住李氏,“朱八,去请大夫来!”
  李善是骨科医生,在急诊科轮过班,面对呕吐晕倒的李氏并没什么有效措施……难不成还能在唐朝拉个心电图?
  赶紧去请大夫才是正经的!
  左右看看,已经有路人看过来了,李善想了想,扶着李氏进了门。
  还想着找个地方安置了李氏再回去关门……已经用不着了,一声爆喝在李善身后响起。
  “好贼子!”
  李善愕然半转身回头看去,一个青衫少年郎怒发冲冠,呛一声拔出腰间佩刀指着自己。
  “贼子,放开我家嫂嫂!”
  “误会,误会。”
  “贼子看刀!”青衫少年看样子脾气火爆,抡起腰刀就砍向李善的左胳膊。
  “十二弟,且慢动手。”跟着进门的红衣青年喝了声,关上门才说:“小心伤了王家嫂嫂。”
  红衣青年倒是彬彬有礼,“阁下何人,为何在此,若有误会,请放开女眷再详谈。”
  话说的倒是好听,李善却看见一旁的青衫少年悄无声息的往前走了两步,佩刀微微扬起。
  呃,李氏浑身无力,昏睡不醒,全靠着李善搂着才没倒下去……这姿态难免有点唐突,这真不能怪李善啊,谁让他在急诊室轮过班呢。
  就在这时候,门突然被打开了,王仁表愕然的看着两位好友拔刀相向另一位好友,而后者紧紧搂住自己的娇妻,还一脸的无辜。
  “王兄,真的是误会。”


第二十三章 人的名树的影
  看着王仁表将妻子送去内室,外面三人……李善问心无愧的站在那,红衣青年和青衫少年一前一后将李善堵在中间,手中的佩刀都没归鞘。
  “七哥,这贼子倒是有几分面熟!”青衫少年突然说:“也不知道在哪儿见过。”
  正准备解释清楚的李善立即闭上了嘴,几次入长安城,唯一有可能接触这些世家子弟的……是第一次入城去平康坊。
  “这也寻常。”红衣青年淡淡道:“趋炎附势而已,往日殷勤,如今王兄一时不济,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者多。”
  “可恨这三月你我兄弟不在长安,否则定要……”青衫少年扬了扬手中的佩刀,“姓甚名谁,报上名来,就算是太原王氏子弟,今日也要你好看!”
  看李善不吭声,青衫少年怒目而视,挥舞佩刀,雪亮的刀锋就在李善面前划过。
  李善索性闭上了双眼,心里琢磨这两人连太原王氏都不怕,说不定也是五姓七家的子弟。
  “德模兄。”王仁表终于出来了,看了眼李善,半响才开口,“昭德。”
  青衫少年不情不愿的收起佩刀,“孝卿兄。”
  孝卿是王仁表的字。
  “这位是李善,祖籍陇西郡成纪县。”
  “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
  红衣青年和青衫少年异口同声,对视了眼都摇摇头。
  “陇西李氏,以狄道县为基,后补之成纪县。”红衣青年朗声道:“阁下是安邑房、武阳房还是镇远房、平凉房,总不会是丹阳房吧?”
  一旁的青衫少年冷笑道:“前四房未必,但绝不会是丹阳房子弟!”
  李善苦笑着向王仁表拱手,“王兄抬举了,祖籍陇西成纪,但不敢攀附陇西李氏。”
  不等王仁表开口,李善接着说:“前几日在下读《孟子》离娄章句上。”
  “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李善神色平静,轻声道:“今日来访,嫂夫人言王兄外出,在下正要改日登门,却见嫂夫人呕吐不止,晕眩到地。”
  “嫂夫人称在下李家叔叔,难道在下要为一己名声不管不顾离去吗?”
  “王兄可记得半个月前去朱家沟,一孩童送了只野鸡来,他的父亲去年末重伤濒死,是在下一手救活。”
  环顾四周,李善摊手道:“门外路人窥探,在下扶嫂夫人入府,两位恰巧赶到……”
  红衣青年有点尴尬,瞥了眼脸色缓和下来的王仁表,心想这也不能怪我们……谁让那厮搂着你妻子那般亲热呢。
  青衫少年却嘀咕道:“自说自话,谁知道真假?”
  “一则,待嫂夫人醒后,可以问询,呕吐痕迹还在大门处,可以查验。”
  “二则……”李善说到这,眼睛一亮,指着背着个老者冲进门的朱八,“嫂夫人晕眩昏迷,在下立即让随从去请大夫。”
  被颠的七荤八素的大夫被放下后,两腿还颤颤巍巍抖个不停,脸色苍白,“太无礼了,简直就是强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