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243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案下坐着同样在处理公文的新任山东布政使周远翼实在是忍不住了,出言劝慰道。
  案首坐着的李新,手中公务依旧不停,闻言却是不屑一笑
  “他能干什么?手里是有兵马怎地?还能反了天?”
  “只怕届时大人士林清誉……恐有小人传播流言啊。”
  李新头都不抬,纸笔不停,就直接断言道
  “士林清誉?看着吧,最多五日之内,这厮就蹦跶不起来了,还清誉?他项上人头能不能保住都还两说呢!”
  周远翼是原隆武朝的官员录用,江浙出身,还是有些迟疑
  “不至于吧?”
  李新这才抬头看了对方一眼,又摇头叹道
  “平羽啊,虽说为官者,不应揣摩圣心,但起码也应该对当今天子的行事风格有所了解,否则,以后不小心很容易犯错误的。”
  “就以眼下状况而言,你知道为什么宁宇都督见都不见这厮吗?难道他真的一点时间没有?我要是开着大门对他礼遇有加,那才是昏了头!”
  一番训诫,让周远翼有些迷糊,李新见对方尚未明悟,也不再多言
  “不必理会,先与我把青州府那边几个人事任免敲定批复了再说。”
  -------------------------------------
  李新猜测得果然不错,就在孔兴燮大闹一番无果,最后被一队卫兵乱棍打出后,总算是暂时消停,打算先回府想办法,他已经打听清楚了,圣驾此时在徐州,不日便要北上兖州府,他打算干脆直接跑到徐州见驾,届时在驾前痛哭流涕一番,按照老朱家爱面子的风格,怎么也会表示表示。
  结果还没等他车马出济南,一名形色仓皇、满面尘土的家仆就已经找上门来了。
  “公爷,大事不好啊!”
  “怎么了?慌慌张张地作甚!”
  孔兴燮心中忽然有些莫名忐忑,口中训斥道
  “曲……曲阜那边,府上被兵丁给封了!”
  “什么!”
  孔兴燮闻言,只觉得怒发冲冠,火气升腾
  “谁?谁敢!说!哪个官带头的?看本公不去御前告他的状!”
  曲阜孔家几百年,只有欺负别人的份,何曾受过如此委屈?
  “似是说,是什么,什么大理寺,还有锦衣卫!”
  孔兴燮闻言更是仰天长啸
  “锦衣卫的奸佞都欺负到至圣传人头上了!朝有奸佞!朝有奸佞啊!”
  “这必是那些锦衣刽子手和地方丘八合流,想谋夺我家家产!本公这便去找李新!让他调兵平叛!否则本公就去徐州告御状!”
  怒气勃发的衍圣公二话不说,直接又带着几个家仆冲回府衙门口,边击鼓边大喊
  “至圣传人蒙冤!至圣传人蒙冤啊!”
  半条街都能听到,许多百姓士民围观,议论纷纷。
  就当孔兴燮做好再次吃瘪准备之时,却见那门口竟是走出一队卫士,看向自己,打量良久,直至孔兴燮心中毛躁,才说道。
  “孔兴燮是吧?抚台有召。”
  孔兴燮听闻对方一个丘八居然敢直呼自己大名,本是意欲发作,但想到此时另有要事,不好多耽搁,便冷哼一声,昂首大步踏进衙门。
  就在他心中还在思索,等会儿该如何向李新哭诉之时,却见自己才刚走进大门,两名身着禽袍乌纱的官员就已经站立在门后等着自己了。
  其中,明显为首的一个,身着绯袍、长翅乌纱,明显就是李新本人,旁边一位面色沉静的年轻官员,只是五品以下的青袍,孔兴变只当是李新属官,倒也没在意,连忙行礼。
  “至圣后人孔兴燮见过抚台!”
  可行礼之后,对方却良久没有声音传来,孔兴燮不解抬头,却见到李新打量了自己一番,而后便转头向那年轻官员,口中所言,却是如同晴天霹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徐主事,这边是嫌犯孔兴变了。”
  原来,那官员正是朝廷派到山东解决孔府之事的刑部主事
  “多谢抚台,下官就不打扰了。”
  随后只见其人一挥手,门前一队卫兵忽得如狼似虎冲上来,将孔兴燮按倒在地!
  “李抚台,这是何故啊!还有这位……”
  孔兴燮还没说完,嘴巴就被人堵上了,两百多斤的身体,不断在地上挣扎扭动,颇有些喜感。
  李新看都没看,便打道回府了
  那年轻官员半蹲着身子,颇为冷漠地看着地上挣扎到面色涨红的“衍圣公”。
  “孔兴燮是吧?陛下已经降旨,追夺你父生前全部封号,废为庶人,至于你,等着待审吧!”
  -------------------------------------
  就在数日之间,曲阜孔府周边所有嫡系族人都被抓捕,关禁于孔庙后院内。
  同时,大理寺、刑部派出的官吏,领着两哨数百甲士,在地方府县配合下,检点孔府全部资产。
  在孔府中,抄点出了孔家父子主动献表降清,以及受封清廷太子太傅、弘文馆大学士的文书、旨意等等证据。
  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这位“至圣传人”的府上,竟然查抄出白银五十八万两,金三万四千两,其余古玩、珍宝,数百箱,难以估量价值。
  这还是孔兴燮作为嫡传而已,孔府除了一个衍圣公以外,还有数十个祭祀官,同样是族内出身的大地主。
  当负责审理的官员走进孔府之内,都被震惊了
  这哪里是孔庙,分别是皇宫啊!
  重光门两侧的东西廊房,东厢分别挂有知印厅、典籍厅、管勾厅,西厢挂有掌书厅、司乐厅、百户厅的门匾,这里便是孔府的“六厅”。六厅,是孔府的管理机构。可别小看六厅,这可是仿照朝廷六部而设立的。它们各司其职,不同的事务分别由不同的厅处理。各厅的长官官阶正四品到七品不等,人员配备也不相同。
  除却这些“官员”以外,还有若干祭祀、司仪、司礼等等。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哪个藩王敢这么干,早就被皇帝砍头了!
  事实上,孔府还配有自己专属的武装卫队,多达近千,平时间主要用于弹压佃农,和维持孔家在曲阜的“小朝廷”。
  好在,这些人肯定是不敢和专门从左军调来的精锐甲士叫板的,屁都不敢放一个,就全部缴械了。
  “之前听说宗子先生(张岱)抱怨孔氏在山东只手遮天,还道不信,如今看来,未必是虚言啊。”
  负责主审的刑部主事徐青见到这番状况,不禁感叹。


第81章 遗臭万年
  对于曲阜孔府的清算,远超乎了之前一众官员的想象。
  因为孔氏在此扎根上千年,实在是太过庞大,该县人口,孔姓者,占二三之数,林林总总,恐怕不下数万。
  但事实上,大多数也和普通百姓毫无差别,一样被上层的宗族长老们压迫,变为佃农、长工,残喘求生。
  就像当初李自成农民军席卷中原时,不少明朝宗室出身的朱家人居然响应跟随,这些普通孔氏族人对于衍圣公府被清算的消息,可谓欢欣鼓舞。
  因为按照光烈朝廷在南方的既定政策,在清算一些地方大族时,于五世以外,非嫡系出身的普通成员,只要没有参与宗族事务,便不在范围之内。
  甚至,大部分平时备受压迫的庶出、旁支子弟,还会因此而得到分配田产。
  以孔氏为例,在山东巡抚、布政使司衙门的协助下,刑部官员丈量清楚曲阜孔府全部土地所有。
  相较于那些浮财,土地才是孔府的根本,初步统计出来的数字,令众人咂舌,曲阜县,皇册在记全部田土,不过一百一十五万亩,孔府一家就独占五十四万亩,将近一半。
  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字,明中期以后,隐田、假田成风,根据走访调查,和审讯得知,除了这些明面登记的土地外孔氏至少还有将近二十万亩隐匿田土,有的挂在其他人头上,有的干脆自万历以来,就没有登记过。
  为了清点这些财产,刑部、大理寺、巡抚、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五个衙门合作,十多名官员,带着近百吏员,花了十余日,才勉强清点出一个大概。
  其中,亦不乏孔府在过去百年内,于地方上种种劣迹证据。
  至于这么多土地是怎么来的?孔氏和许多豪绅地主一样,通过灾年释放高利贷,再借用官府关系,强行逼债,而后吞并土地。
  仅崇祯二年山东大旱后,就一次吞入土地近四万亩。
  相较于一般的南方豪族,孔氏在曲阜地方的威势更厉害。
  自唐晚期,唐懿宗下旨让孔家第40代孙孔续为曲阜县县令以来,直至后世的乾隆时期,上千年间,曲阜一地的县令、知县一职,都是由孔家世袭罔替。
  一般而言,孔家嫡长子担任衍圣公,另一人便出任曲阜知县,以至于许多孔家先辈的墓碑上,直接就明晃晃的刻上身前官职是“世袭曲阜知县”。
  毫不夸张的说,曲阜就是千年来,山东境内的“国中之国”,其声势威权,比起什么狗屁藩王、沐国公之流要强得多,毕竟宗室、勋贵虽然坐享富贵,却是不能干预国政的!
  而孔家坐拥一县百里之田,有私人武装,有行政权力,免税免赋,国法不及,还世袭罔替,哪里能叫“孔府”?叫“孔国”恐怕还恰当些!
  为此,不同于对山东其他府县的既定政策,即当地的府县衙门机构,只要不负隅顽抗,可以先维持地方秩序,等待北伐军接管安排。负责主审此案的刑部主事徐嘉,来到曲阜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左军将士,剥夺曲阜县衙一干官吏的职权,全县进入军管状态。
  巡抚李新专门特批,从左军方面要来了一个厢近千军士,参与查抄和稳定秩序。
  -------------------------------------
  孔庙,弘道门前
  左孔庙,右孔府
  曲阜有孔庙、孔府、孔林三个建筑群,称为“三孔”,其中孔府就是衍圣公嫡系一族居住之所,而孔林则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
  至于孔庙,顾名思义,便是祭祀孔子之所。
  一名六十多岁,须发苍白的老朽手持拐杖,带着十余个族人挡在门前。
  而弘道门前的璧水桥上,上百左军甲士已经严阵以待,为首军官按刀横视对方,眼神中颇为冷漠。
  不得不说,两千年礼教熏陶之下,这个时代很少有能够蔑视孔庙门外牌坊的人,哪怕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平头百姓,也会对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尊贵事物,产生某种恐慌与畏惧。
  在大多数人眼中,尤其恰恰是不读书,且被压迫得最深,最苦难的农民们,恰恰最吃这一套。
  反倒是那些那些上位者,最终念念有词“君臣父子”,其实反而在内心深处,并没有把这些东西当做一回事。
  当上面有令要查封孔庙时,几位刑部、大理寺的官员都还没什么反应,下边的普通士卒倒是议论纷纷。
  汉代以前,有儒家,但没有儒教,而之后,随着其意识形态和统治阶级的深度捆绑,儒家也就变成了儒教,儒教的经典、人物、文化,被神圣化,尤其是在宋、明、清三代,理学成熟后,达到顶峰。
  对于这些普通士卒而言,孔庙,那是“文曲星”、“文昌帝君”呆的地方啊!自己这般手持刀兵冲进去,难道不会遭报应吗?
  这事儿,倒是让几位主事官员麻烦了好一阵。
  好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且左军毕竟是农民军底子,还是有不少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兵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2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3/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