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186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砰砰砰”
  一阵弹雨越过两军之间数十步的距离,窜入彼此的队伍当中。
  “啊!”
  “噗呲!”
  不断有人中弹后哀嚎倒地,被射中手脚四肢的还好,有些倒霉蛋,直接被击中面门,脑浆迸射一地,还来不及惨叫,就已经鲜血四溅。
  身侧的战友,只能死死压抑住自己恐慌的情绪和呕吐、逃跑的**,继续不断缓慢迈步向前,同时装填弹药。
  从个人而言,这种只能将自己的性命,寄托于运气的战斗方式,远比正面的冷兵器搏杀来得可怕,毕竟正面搏杀,如果你武艺精湛,或是身体素质出众,存活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但这种“排队枪毙”的战斗中,任凭你再怎么勇冠三军,再怎么力大无穷,面对冷洞洞的枪口,和滚烫的弹丸,都没有屁用。
  一样要寄期望于那虚无缥缈的运气。
  但这,就是近两百年来,最先进的战术。
  紧密的队列,弥补了早期火铳糟糕的准确率,虽然同时期,无论是西方,还是武备局下辖的兵工公司,都在攻研线膛火枪。
  但还是面临巨大困难——钢材。
  缺乏可靠的钢材,所制作出的线膛枪,几乎是一次性用品,二十发就能把膛线磨平。
  任何花里胡哨的技术,归根到底,还是基础科学的延伸。
  比如材料学,应用力学,化学等等,大名翰林院两年前成立了材料所,但探索还是相当缓慢。
  而这样以密集队形互相对射的战斗方式,最为考验的,便是士卒的勇气和纪律,尤其是纪律,必须要让士兵害怕逃跑所造成的惩罚,胜过害怕死亡,他们才能无惧对面泼来的弹雨。
  过去,明军虽然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毕竟,在此之前,明军还从未遇到过可以在火力输出上与自己相当的对手。
  所以都是单方面的射击,并未经受过真正残酷的挑战。
  有时候,胜仗打多了,尤其是实力悬殊的胜仗打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前进中,队列里一名清军士卒亲眼目睹身侧战友的脑浆、血液溅了自己一脸后,再也经受不住,丢下武器往后逃窜。
  “锃!”
  血液飚溅而过,身后军官直接冲过来就是一刀,还将其首级砍下。
  事实上不仅仅是清军,如果是明军陆军师方阵里发生同样的事情,明军军官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近代化,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
  两百年后,英军击败虎门、广州清军时,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比起清军有多先进,燧发枪的射击速度与威力,比起火绳枪并没有强太多。
  而是因为组织度和纪律。
  这种纪律是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提到的,“虽畎亩之夫,十万之众一鼓而就列者,人见其教成之易,而知其功出于编伍者,鲜矣。”
  “砰砰砰”
  距离在此起彼伏的射击声和升腾的硝烟中,不断缩紧,直到双方都能朦胧看到对方的脸庞。
  同样的黄色面孔,同样都是十六到二十多岁的年纪,同样都是这个民族最具行动力的青年人。
  面对彼此的,却是正在装配刺刀的火铳。
  正如朱由榔北伐前对瞿式耜等人说的那样,为什么这么着急北伐?
  “自天启、崇祯以来,数十年乱世,这个民族,已经不能再流更多血了,能在这一代解决的事情,绝不留给下一代。”
  “杀鞑子!”
  “杀贼!”
  同样制式的刺刀步枪,互相拼搏在一起。
  还会溅起些许火花,和刺耳的金属碰撞声。
  锋利的刀刃绞入人体,半刻之间能将血液放干,或是刺中心腹,五脏六腑被搅碎之后,在极为痛苦的挣扎中失去意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战斗持续到傍晚,最终以清军的胜利告终,施琅负伤被两三百残余亲信,拖着逃亡山林。
  图海面无表情,行走在打扫过的战场中。
  身侧张勇喜道
  “这可是自光烈三年以来,我军为数不多,对明军取得的大捷啊,如此以来,必能振奋全军士气,都是总督神机妙算之功。”
  图海却是高兴不起来
  “我刚才审问过俘虏了,这只不过是郑成功的一路海军偏师,并非明军主力,距离真正的明军步师还差得远,别沾沾自喜了。”
  “无非只是趁着明军骄军轻敌,沾了点便宜”
  “此战之后,再想要从李定国手里讨到好,可就难了。”
  -------------------------------------
  “蓬!”
  李定国一拳击在桌案上,竟是激起许多木屑,将桌案都锤得变形。
  “甘辉和施琅为什么不向我上报!”
  “孤军深入,还奔袭沭阳?本帅允了吗!”
  李定国是真的被气到了。
  东路明军这才开战几天啊,就吃了个五千兵马覆没的败仗,虽说损失的人马严格来说和李定国关系不大,但归根到底是他从海军借调而来的。
  就在前几日,中路李过、堵胤锡也开始了北伐,第一战,便夺下了德安府治安陆县,还在其间围点打援,全歼包含一千多八旗在内的六千清军。
  虽说李定国和李过、堵胤锡私交都不错,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身为军人,要是没点竞争心、好胜心,那才是不对劲。
  可这没想到这次施琅一下子就给他泼了盆冷水。
  发泄过后,李定国深吸口气,才慢慢缓和坐下。
  一旁的王夫之劝道
  “所谓骄军必败,自光烈三年以来,我军打得太顺了,浙西、江淮、川陕、辽东,都没吃过亏,这次泼盆冷水,也是好事。”
  李定国思忖片刻,而后道
  “其实也是我轻敌了,还幻想着凭靠海军侧后登岸,就能从后方包抄清军。”
  “说到底,瓦克达不是废物,岳乐、图海这些人,年轻是年轻了些,但也不是省油的灯。”
  “优势在我军这边,唯有正面步步为营,才是正道。”
  接着站起身来
  “传令,明日上午饭后,全军准备渡河!”
  “胡一青部为先锋,先行在北岸构建阵地,随后白文选、马宝率军跟上。”
  “三日之内,必须拿下清河、安东两镇!”


第5章 节节胜利
  此番朱由榔御驾亲征,不同于以往,主要还是在前线后方窝着。
  随行有御前兵卫司的三千多人马,外加光复中军抽调的一个精锐营负责护卫工作。
  七部、都察院、理藩院等部门,都派有官员随行。
  海州方面明军失利后,剩下的海军残部三千多人收缩到海州城中,凭借舰炮对岸火力,暂时守住了城池,也算坏消息里的好消息了。
  对于这样的全面战争而言,双方将帅在一线的定夺反而没那么重要,关键还是人力物力的比拼。
  而在这个层面上,明廷方面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浙直总督陈邦彦、湖广总督堵胤锡、川陕总督文安之,先后征发民夫超过五十万人,参与前线补给。
  其中东线的压力最小,毕竟有许多现成的水系可以进行转运,但中路和西路明军就没这么简单了。
  中路先后调用湖广民夫十七万,西路调用民夫二十万。
  尤其是西面的川陕,本来户口就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出力。
  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可不懂什么国家、民族大义,他们只知道,被朝廷征调当民夫,又要吃苦卖力,说不得还有生命危险。
  这年头即使是农闲时节,壮劳力也是家庭的支柱,如此大规模的征调,这毫无疑问是对川陕本就薄弱的经济,加以严重考验。
  可不征调也没办法,从川陕往潼关以东运粮,途中地形复杂,需要大量人手。
  文安之的工作压力极大。
  好在此时的明廷最大优势,就是经济宽裕。
  针对参与征调的支前民夫,予以减税补贴,按照每天五升的量,二十天为一石。
  按照这个数量,一户普通人家,支前三个月,基本上就能免除一年税务。
  当然,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比如,对于士绅家庭,怎么办?
  原本这些人是不用服徭役的,但朱由榔将免役待遇折合成了银两发放补贴,所以从法理上来说,他们也有服徭役的义务。
  可这些人当然是不愿意的,宁愿花钱请别人帮自己服徭役,这在律法上倒也说得过去。
  不过朱由榔当然不愿意如此放过。
  命陈子壮等人新修订了规定,如果不愿服徭役的也可以,但必须要拿出征调补贴的三倍,作为补偿交给当地府衙。
  这条律法,只针对名下个人田亩超过一百亩,或身有功名者。
  算得上是一种“直接税”了。
  这个政令一出,虽然引发不少非议,但还是在接受范围内,于绝大多数士绅而言,这大概就是朝廷为了北伐下发的一笔“摊派”,数量也不算多,对于绝大多数地主而言,无关紧要,最多埋怨几句,当初强力度田以后,众人还不敢因为这点小事,和朝廷打擂台。
  但任何政策,上面制定时,总是面面俱到的,可下面执行的时候,恐怕就没这么简单了,当然,这是后话。
  至少在此时,明廷出色的后勤动员,直接体现在战场上,就是战线的扩张和推移,几乎毫不间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1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6/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