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141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都督,南京的旨意到了。”
  文安之一身绯色绣孔雀官袍,已经有些泛白的长须衬托下,格外庄重。
  虽说从名义上,文安之地位是要比高一功低的,但高一功不敢在这位老臣面前拿大,连忙起身道
  “先生来了,可是陛下决议开战了?”
  四川战役的筹备,早在年初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刘文秀所部更是一直都在云贵驻防,蚕食播州、川南。
  至于武器装备调配,则是从佛山、大冶临时积储的。
  川东,甚至可以说是四川最重要的战略关口,瞿塘关,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夔门,三峡关节所在,第五套十元人民币的背面所印图案。
  此时却在明军手中,只此一点,就已经解决了入川最麻烦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顺流而下,攻取重庆。
  “枢密院方面在怎么说?”
  “枢密院希望我们先拿下万县、开县,并与石砫方面一同,会师涪州,播州刘都督方面,会先行拿下江津,届时重庆南北两路俱封堵,川东全线就算基本平定,成都平原无险可守。”
  高一功颔首
  “那就让袁宗第先前出万县,之前湖广运过来的船也用上,把野炮装上去,到时候攻城可以用上。”
  -------------------------------------
  “通通通……”
  二十门荷兰东印度公司造的九磅炮,不断朝着高大的大同城墙射击。
  想要凭借九磅炮轰塌十几米城墙,当然是异想天开,不过却可以压制城头明军聚集的士卒和摧毁城防设施。
  炮兵当中,有着几十张白种人面孔,其中一名“奇装异服”的荷兰军官更是显眼。
  荷兰是继西班牙之后,第二个世界性的“日不落帝国”。
  后世很多人认为,西方人对于东亚的殖民,是从清代开始的,但事实上,早从明朝中期就已经初现端倪。
  可以说,中国和欧洲殖民者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这跟中国的强弱、开放毫无关系,哪怕中国不闭关锁国,人家也要侵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是一个经济问题。
  因为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纯出口国,而中国人对于欧洲商品毫无兴趣,常年出超,导致世界各地所开采的贵金属都往中国汇集。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后世那种主权货币体系还遥遥不及,贵金属资源对于刺激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无法替代的,而西方殖民者从美洲、从非洲所掠夺的贵金属资源,却只能源源不断流入东方,而不会有半点回流。
  这种经济形势维持时间一久,整个欧洲的消费市场逐渐萎缩,进入恶性循环,欧洲人会发现,自己满世界打劫,但最后积累出的财富全部都进了东方人的口袋,而茶叶、丝绸等物,本身就是消费品,是无底洞。
  最后便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强行平衡对华进出口,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鸦片贸易,如果中国拒绝,那就只有开战。
  现在,荷兰人发现另一个机遇,那就是维持中国的分裂,唯有如此,双方谁也消灭不了谁,欧洲殖民者才可以介入其中,寻找突破口。
  得到多尔衮递来的橄榄枝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欣喜若狂,先后从台湾、雅加达等地调动了超过三百名工匠、炮手、军士,可谓相当重视了,为了给满清凑足二十门新式火炮练手,甚至专门从舰队甲板上拆卸下来一批。
  当然,这些并不是免费的,清廷至少付出了八十万两白银。
  炮火已经持续了十二天了,几乎每天都是,先让炮火延伸,压制明军城防力量,随后以步兵反复冲击,但依旧没去取得太大进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阿济格现在相当恼火,三镇新军,三万五千多士卒,反复攻城十余日,只夺下了了一此迎恩门,结果第四天夜里就被明军突袭夺回。
  而后清军又想切断东面小城和瓮城间的吊桥,见过被明军隐藏起来的前后火力袭击,仓皇退却。
  反而清军先后在城墙前留下超过两千具尸体。
  大同这城防实在是太特么邪乎了,外层套内层,大门套小门,仅以东面而论,就有四道城门,两层瓮城。城墙上,每隔不到百米就是一座望楼,城池四角的控军楼更是与之互相呼应,无论清兵进攻哪个方向,都会遭到交叉火力打击。
  赵良佐所部最精锐的第二镇伤亡过两千,被轮换下去休整,其余两镇接替进攻,但效果还不如前者,迟迟无法突破,最后只能将目标转移,先对付城池四角的控军台。
  大同城中,姜镶召诸将会晤
  “诸位弟兄,咱们坚守得差不多了,山西各地义军已经占据大部分府县,鞑子又从直隶增派三万绿营和四千镶黄旗过来,锦衣卫那边来信,可以准备转移了!”
  “届时只要一入关中,便如鸟上青天,龙入大海,再也不受羁绊了。”
  “届时,在座弟兄,具有封侯之赏!”
  姜镶先是说明问题,而后又一番画大饼。
  下首胡国鼎直接问道
  “都督你直接说吧,我等该当如何?”
  众将纷纷附议
  姜镶这才道
  “吾弟姜瑄,已经率骑兵屯驻于雷公山侧,届时我会令他于白登山清军侧后佯攻,令清军阵型动摇,而后南面的刘迁将发兵北上,做出威胁清军后路的样子,我军便可趁机迅速弃城西走,先进驻大同左卫,再延长城内侧诸多堡寨,与万练汇合。”
  有将佐迟疑问道
  “纵使能够退入陕西,可依旧为鞑子所困啊,而且我听说,陕西早已赤地千里,能供养这几万大军吗?”
  姜镶笑道
  “诸位不必担心,我不妨向大家透露一二,此时南边,朝廷官军已经开始收复四川了!”
  “届时川陕一体,咱们就可以直接从南面朝廷得到支援。”
  这话才算稳住军心,如此一来,即便守不住,也有后路可循,更何况此时山西遍地烽火,清军根本无暇它顾。
  只要能打出一个突破口,便可西走陕西。


第31章 西走
  光烈三年,六月九日,大同城外。
  经过近二十日鏖战,新军三镇付出数千伤亡,士气低迷,阿济格终于将八旗精锐推了上去,围攻城池四角的控军台。
  满达海亲领一个甲喇,三千余八旗甲士,强攻东南角控军台。
  所谓控军台,其实就是独立于城墙之外的堡垒,比城墙略高,用于呼应城墙防守,形成交叉火力。
  姜镶在四座控军台分别布置了八门大佛郎机火炮,但在清军优势火力轰击下,损失颇重,只以东南面而言,已经只剩下三门火炮。
  战斗打到最激烈时,满达海亲自着甲提刀,入城下二十步内督战,令精锐甲士反复冲击。
  战斗持续了一天,直到傍晚时分,守备在台上的五百多士卒伤亡过半,最后主动投降。
  大同城这边几次想派兵出城支援,但阿济格早已命新军面向城门严阵以待,此时出城无异于正中清军下怀。
  随后,西南、东北角的控军台也先后沦陷。
  但到六月十一日,情势发生了变化。
  姜镶之弟,新任光复右军都督佥事姜瑄率两千骑兵已经迂回至清军侧后。
  阿济格不得不将抽出一个甲喇调往监视堵截。
  与此同时,榆林卫的姜让,已经派军直抵黄河畔,隔河相望。
  山西、陕西之间,黄河湍急,但自古以来也形成了几个历史悠久的渡口。比如龙门渡、风陵渡、茅津渡、扎陵渡等等。
  而靠近榆林方向的,就只有位于吴堡之侧的孟门渡。
  经由孟门渡,就可以北上抵达李自成老家米脂,从而退居陕北。
  由于一直以来并非前线,也不是腹地,清军在陕西的守备力量非常薄弱,合计不过三四万绿营而已,主要兵力都紧守关中,尤其是潼关、风陵渡。
  故而,榆林的姜让一起兵,整个陕北几乎都望风而降,没有遇到太多抵抗,
  而更为广阔的陕北地区则陷入空虚当中,对于“打通川陕,断虏一臂”的战略,明军当中诸多将帅都鼎力支持,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作为顺、西等众多农民军的首义之地,陕西可谓是军中一半以上将佐的故乡。
  原本在偏头关的万练所部,也急速向东运动,接应即将后退的明军。
  -------------------------------------
  天色刚明,尚在拂晓之时,整个大同城的明军将士已经准备好了。
  经过二十多天的鏖战,清军伤亡不小,士气渐落,将卒疲敝。
  明军分为两部,一部分聚集在南门瓮城中,另一部分集中在西门内的钟楼周围。
  随着数声炮响,南门首先动作,千余骑兵主动出城袭击清军营寨,但很快就被清军防备力量发现,组织反击。
  骑兵一击未得手,也不继续消耗,而是迅速回城。
  被惊动的清军反攻南门,但凭借着层层瓮城和城门,难以快速突破。
  而且侧后白登山数十里外的姜瑄所部骑兵,也无法忽略,大部分骑兵都在那边和姜瑄周旋呢。
  姜镶立刻把剩下三千骑兵全部拿了出来,集结在西门瓮城之内,只待南城外清军开始攻城,这边就立刻发动,开门奔袭而出。
  通过各方牵制,明军在西门外形成了骑兵数量对清军的压制,清军在北线战场一共也就一万多八旗士卒,其中骑兵约占六千余,为了应对万练、姜瑄、刘迁等人的逼近,不得不分出大量人马打援,这下子居然在骑兵数量上,输给了姜镶所部。
  不仅如此,锦衣卫还特意联系了正在长城外侧反清的蒙古二楚虎尔部,对方直接从张家口直接威胁到了清军大后方宣府。
  “杀出去!”
  骑兵带头冲锋在最前,其次是甲士护持侧翼,最后其余大军跟在后面。
  他们并不需要走太远,只需抵达距离大同城不远的大同左卫即可,届时万练的人马便会过来接应。
  阿济格这才反应过来对方的意图,连忙让赵良栋率军前出缠住对方。
  但这一次,清军也体会到了缺乏骑兵的窘境。
  曾经在江南战场上,明军所遇到的尴尬,又在清军身上重演,并且这地方可比水网密布的江南更适合骑兵奔驰。
  “围射!”
  骑兵将领正是胡国鼎,他带着三千多骑兵分为数队,以弓马、火器袭扰对方阵型,令其不得不就地结阵,难以快速进展,而且此时天刚拂晓,明军本就是突然出城,清军大营反应不及,临时动员过来的部队散乱不堪,被轻易击退。
  快一个时辰后,清军大营才算重新整顿,派出八旗骑兵追击。
  可阿济格也是慌了头脑,他目前麾下可用骑兵不过两千,除了哨骑、护卫以外,一共也就一千五百骑可用,大同镇骑兵虽说不如八旗,但也并不平庸,哪里会如此不堪一击?
  大军行出数里外,就发现了身后跟来的骑兵,姜镶一个骑令,胡国鼎所率的明军大队骑兵便折返回去。
  到了明清之际,骑兵之间的交锋已经不再是纯冷兵器的搏杀了,三眼铳、掌心雷、火枪,也成为了战斗中的常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八旗铁骑以雁形阵相迎,马蹄轰隆作响,各色正白、镶黄的三角绘龙旗猎猎作响,骑矛、弯弓、火铳、短斧,以及精良的甲胄在朝霞下闪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1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1/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