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江宁府城,也就是原来大明的南京城中,多铎火冒三丈。
  “浙江、福建、江西,都不安生!很明显了,伪明就是打算此时反攻,如果再不做出应对,就都玩完了!”
  多铎看着一份份战报,光秃秃脑门上青筋跳动,咬牙切齿一字一句。
  这厮年纪轻轻就是主政一方的军政首脑,满清朝廷中排名前五的存在,脾气相当暴躁,不然也不会在江南掀起一片片血雨腥风,威名可止小儿夜啼。
  一旁的洪承畴却是皱眉
  “不对啊,无论如何,就算岭南秋收比江南要早,但眼下连夏收都还没开始,明军去年打了一年的仗,他们不怕饿死吗?恐怕背后另有阴谋啊啊”
  多铎却只是冷笑,皮笑肉不笑的道
  “洪学士不会是怕了吧?”
  洪承畴顿时张红了脸
  “豫亲王此言是何意?在下有些听不明白?”
  “姓洪的少给我叽叽歪歪,摄政王给你个督抚江南,那是抬举你,可你给我记住,奴才就是奴才!这江南半壁,归根到底,是我这个亲王说了算!”
  自从傅勒赫那事以后,两人的关系就进入了冰点,多铎一向对这些个汉臣不加颜色,乃至于厌恶,再加上狂躁的脾气,暴虐十足,当年对范文程做的那事就可见一斑。
  阿济格和多铎的关系非同一般,阿济格是三人当中的大哥,比多铎年长得多,再加上努尔哈赤对他们三兄弟又实在不关心,故而二人的关系堪称“如兄如父”,当初皇太极整治阿济格的理由便是他擅自给多铎主持婚礼,可见兄弟感情之深。
  洪承畴也是识大体的人,他连番稳住自己的情绪,也不和多铎争辩,淡淡道
  “江南军政,确实以豫亲王为主,但是与明廷开战,如此大事,绝非王爷可以一人决之,微臣有权向摄政王反应!”
  多铎冷哼一声
  “随便你吧,届时看看摄政王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无论如何,江南大军必须要调动起来,新征的几万人先不动,但原先的人马先往江西方向压过去,江西是江浙门户,绝对不能出事!”
  “博洛那边我已经通知了,浙江的乱子得迅速解决,至于福建,巡抚陈锦已经开始准备反攻闽南了。”
  洪承畴再难忍受
  “现在还是春耕时节,王爷如此用兵,不怕届时兵断粮绝吗!”
  多铎冷声回应
  “江南这么大,掘地三尺,总是能找到粮食的。”


第39章 条件成熟
  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
  吉安府会庐陵县城下,四万多黑压压的难民武装将城外十几里内的区域全部塞满 。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江西境内,伴随着满清沉重剥削与摊牌的同时,是致命的春荒,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民而言,比起夏季乃至于秋季的水旱灾害,春旱更为可怕。
  因为春季是农业种植中青黄不接的季节,这时候往往新的庄稼才刚刚播种,去年秋收的粮食快要耗尽,壮劳力还要忙于春耕,是农民一年中经济最为薄弱之时。
  若是寻常年份,老百姓无论如何都会提前储备一部分粮食用于应对春荒,或者找乡中地主士绅借高利贷,也能勉强维持。
  但今年的情况却大不相同,清廷突然加征的巨额摊派,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常年经营关外,满洲贵族们对于关内小农经济规律认识并不深刻,否则他们不会不知道,自古以来的中原王朝都不会在春季征发赋税、徭役,甚至会尽量避免战争。当然,也许他们意识到了,只是不在乎罢了。
  依据往年经验,春旱一般都是发生在北方,南方很少发生,但也许是小冰河期的气候变迁还在逞威风,今年江西、湖广、浙江和南直都发生了不同程度春旱。
  湖广这边还好,光烈元年大修水利的农业运动取得了不错结果,再加上湖广的地理条件本就不错,春旱也不严重,只是官府对一些受灾偏重的县采取援助和减征夏粮政策后,便可基本应对。
  相比而言,江西的老百姓就苦不堪言了。
  不仅要面对天灾,还要面临清廷将自己一家老小的最后一口吊命粮食收走,简直是把人往死里逼。
  吉安作为首义之地,民变最为集中,短短一月之内,携家带口参与民变的百姓已经超过了八万人,吉安府城庐陵之下就聚集了一半。
  “乞活”二字大旗在空中猎猎作响,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没有一定组织当然是不可能的。
  纵观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浪淘沙之后,总是会有野心之辈脱颖而出,这既是它的局限性,同时也是它的必然。
  万安的刘靖西行湖广后,整个赣南的民变形势就变得百花齐放了起来,来自泰和县,矿工出身的李天保、龙泉县当地的一名卫所总旗出身的陈庆成了吉安乞活军的主要领袖。
  四万人看起来人山人海,但实际上大多数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难民,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青壮满打满算不过万余。
  清军守将刘一鹏原本是弘光朝江北四镇中黄得功手下部将,黄得功是明末为数不多品行和能力都在线的名将,可惜被汉奸刘良佐设计杀害,余部大多也被兼并殆尽。
  刘一鹏被收编入清军后就被谭泰带着征战江西各地,现在已经升到副将,负责镇守吉安府。
  万安民变以后,吉安四处火起,兵力分散,眼下退守府城庐陵,也就寥寥三四千而已。
  “此事就全权拜托使者了。”
  李天保和陈庆面对一名看起来朴实寻常的青年人道
  “二位将军请放心,那刘一鹏投清不过两三载,且备受排挤,本就大不如意,此间加以言辞,必能说动反正。”
  年轻人淡淡应许
  起事后,李天保自封平清将军,陈庆自封定清将军,肇庆方面也看出来了,这二位恐怕没有那位刘靖单纯,未必没有封疆裂土乃至趁乱自创基业的野心。
  故而朱由榔虽然许诺了两人一个总兵位置,却也不急着收编,毕竟从人家的样子看来也没打算投奔清廷,等以后再说吧。
  但对于从事情报和间谍工作的锦衣卫而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只要能够破坏满清的统治秩序,任何有利因素都应当利用起来。
  他们的目标,是策反庐陵城中的刘一鹏,将吉安全府彻底从满清手中挖出来,成为明清双方暂时的缓冲地。
  虽然直接进行总攻不太科学,但这场大规模民变也给明军带来了契机,锦衣卫打算利用民变牵制住清军,尽可能的支持策应民变,从而让清军疲于应对,等明军总攻后,面对的就将是被民变折磨成强弩之末的敌人。
  这样的策略说起来简单,但事实上相当残忍,一次次“消耗清军”的背后,是成千上万江西百姓的尸体……
  可惜,慈不掌兵,在这样两国之间,数十上百万人的战争中,一切可能的牺牲都是必要且无法避免的。
  “将军原本就是黄侯部下,备受器重,黄侯死于叛逆之手,将军投清虽有无奈,但就真的死心塌地为清虏效命吗?”
  青年化妆成商贾的样子,潜入庐陵后,凭借锦衣卫探马司搭建的关系网,和刘一鹏见了面。
  刘一鹏长叹一声,
  “你们想要我干什么?”
  他只要一听对方说出的话,便明白对方是从哪边过来的了,说实话,他本来也就没有什么抵抗意志,打到这份上,对谭泰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他知道明廷对待反正将领的“三必杀、三不究“政策,所以自己沾过血债,投降反正也没有什么顾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唯一有些迟疑的便是
  “你们打算如何解决城外的三四万人?如今整个赣南都是遍地烽火,这些个领头的可未必都像万安那个刘靖一般只求活路,其中不少是野心之辈。”
  青年解释道
  “将军请放心,将军起事后不必与他们同流,可带着兵马向西前往永宁即可,那边与湖广相接,乃是吉安西通要道,我军随时能够支援,至于江西民变,可以不予理会。”
  “我已与城外义军打好招呼,将军率军出城,他们不会阻拦,事成之后,陛下许诺,绝不会让将军低于副将之职。”
  刘一鹏思虑良久,终于咬牙道
  “一鹏本就节义有愧,不敢奢求天子青睐,只求能够宽恕以往罪过,明日午后,只要城外人马让出西门,我自会领剩下四千多将士出城,辎重补给和粮草,我会带走三分之一。”
  得到刘一鹏的确切许诺,青年连忙回到城外,向李天保、陈庆等人说明以后,次日午时,几万围城民变大军在驱赶之下,慢吞吞让出西门空缺。
  守将刘一鹏、李士元率领四千多守军集体割辫后鱼龙而出,奔西面而去。
  于是乎,吉安成为了江西第一个全部沦陷于民变的府,庐陵成为了第一个被攻破的府城。
  而明军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永宁和永新两个由湖广出入江西中部的通道,朱由榔收到刘一鹏反正的消息后,当即将其部就地改编为光复中军第八师,刘一鹏为总兵,李士元为副将。
  之前从桂东入湖广的刘靖“乞活军”则被另行安置,携老扶幼,不愿从军的被安排在湖广就地屯田。
  光烈朝廷的民屯和开荒政策相当优厚,被朝廷分配给土地屯垦的,前两年免税免租,后三年半税半租,再交上三年官租并且照章纳税后就可以拥有这片土地,以后只用交税就行。
  和江西一比,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故而大部分乞活军成员都选择去屯田务农,不过依旧有三千多愿意留下来入伍的青壮,大多都是家中有不少兄弟的年轻人。
  对于这些,朱由榔便收入光复中军,掺杂新从两广征募的青壮一起编练为中军第八师。
  如此一来,经过扩编的光复军已经有前军八师、中军八师、左军七师,超过二十万人。
  东征江南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眼下只是等待一个时机。


第40章 暴雨将至
  烈日的映射下,八旗镶白旗的绣龙三角旗在阳光下仿佛在发亮,三千多披甲骑兵嗷嗷叫向远处的乞活军阵列冲去。
  “稳住!先别急着放!”
  陈庆连忙下令让手下的弓弩和火铳稳住,等对面放近些再发起攻击,但这些个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青壮哪里有这纪律性?清军离着还有百来步呢,火铳弓弩就已经稀稀拉拉的响了起来。
  “嗖嗖”
  “砰砰”
  软绵绵的箭矢和弹雨根本无法对全副武装的八旗铁骑造成杀伤,除了两三个倒霉蛋,三千骑兵毫发无伤。
  他们凭借高超骑术,紧紧伏在马背上,任凭对方的射击,纵马一往无前。
  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边是放下农具,拿起武器不到三个月的农民,另一边是身经百战从关外杀到江南的悍卒。
  纵使双方人数差距是一比五,但胜负也早已注定。
  不过瞬息之间,骑兵冲到了三十步左右时,前排八旗兵从马鞍之下抽出强弓,撘上箭头占了箭身近四分之一的重箭,对着乞活军阵列就是一轮抛射。
  箭法刁钻毒辣,瞬时间整个战场都是乞活军士卒中箭倒地的惨叫声,本就混乱的阵型犹如被泼入冷水的热油,哗啦一声开始解体。
  陈庆原本是卫所里的小军官,对于打仗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但眼前这种状况他实在是没见过,乱糟糟的队列里无论怎么大喊大叫都无济于事。
  彪悍的清军收起弓箭,抽出弯刀和花骨朵,嗷嗷乱叫,重新组成一个锋矢状阵型,从乞活军混乱的薄弱处狠狠凿了进去!
  站在前排的乞活军当场被如浪潮般轰隆作响的马蹄踏成肉泥,后排的将士也被带着强大惯性的骑兵手中刀、锤碰上,死伤大片。
  本就混乱的乞活军阵列被这样一凿,轰然溃散,所有人都丢下武器,争先恐后的往后方跑去,也没有队列可言,漫山遍野都是溃兵。
  如果说结阵的步兵面对骑兵时,还有鱼死网破的可能,那么溃散的步兵对于骑兵而言,便是等待收割的稻草。
  三千铁骑以牛录为单位,分做多股,追杀而去,两条腿哪里能跑过四个蹄子?无数乞活军被连驱带赶,往不远处的吉水岸边而去。
  八旗兵边赶边杀,也不接受对方投降,上万人被驱赶到吉水岸边,要么反身抵抗被杀,要么只能只身过河,大概率被淹死,于是乎,绝大部分士卒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反抗,而是企图游过吉水。
  此时已经步入夏季,吉水宽阔汹涌,哪里是能游过去的样子,上千士卒淹死在河中,浮尸在波涛上起伏飘动,犹如死鱼。
  反抗和来不及逃走,企图投降的士卒也被清军屠杀在了吉水岸边,一时间江水都被血液染的鲜红,向下游飘去。
  主将陈庆见大势已去,无法挽回,率领身边仅剩的十几员亲信骑兵,朝清军大部冲去,最终还没碰到八旗兵的队列,就被数十箭矢插成了刺猬,死在马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