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54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大明晚期的农民负担极重,其中的税务负担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其一是朝廷正税,洪武时规定民田每亩征收3升3合5勺粮,张居正变法后改为直接按市价收银子。
  其二是加饷,即后来农民起义、建虏南侵,所加的辽饷、剿饷、练饷,合称三饷,合计每亩加征五钱银子左右。
  其三是各地衙门派捐,这个数字就各不相同了,全看本地督抚老爷和县老爷心情。
  除此之外,张居正改革之后,其实农民还要受另一层压迫,那就是衙门收税只收现银,于是每当收获纳税时节,地方官吏便会和豪绅奸商联手,打压粮价,于是原本值一两的粮食可能压到只有五钱,而农民为了缴税,还不得不将粮食低价售卖……
  所以,陈子壮和瞿式耜、吕大器三人商议之后,定下三条对策
  首先,三饷不能再加派了!至少剿饷和练饷不能再收了,毕竟农民军都已经集体“诏安”了,你还剿个屁。
  其次,张居正定下的一条鞭法中,农业税收银子这一条必须废掉!张居正当时执行这个政策是为了统一财税,毕竟朝廷做事是要花银子的,而粮食又不能当钱用。
  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正当战乱,粮食比银子有用多了,收银子实在是舍本逐末,而且还会直接导致官商勾结、谷贱伤农!
  至于缺银子怎么办?那么大一个广州港,这么大一片海,还怕弄不到银子?
  最后,陈子壮提议推广番薯种植,以解决燃眉之急。
  这一点倒是让朱由榔惊讶,这些古人怎么这么有见识?他还想亲自提出来装逼呢。
  其实是朱由榔自己孤陋寡闻而已,早在嘉靖年间,福建商人陈振龙偷偷从西班牙人控制的吕宋岛引进番薯,为了挽救闽中旱灾饥荒,其子便将这玩意献给了当时的福建巡抚,最后在福建推广种植。
  所以,曾经在福建游学过的陈子壮对此并不陌生。
  对此,经过朱由榔的追问之后,才明白,此时各种西方传来的高产作物都已经有所种植了,只不过没有被广泛推广而已。
  比如说玉米,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已经有所记载,“玉蜀黍 ,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也就是在湖广地区种植不少。
  而土豆则在万历年间作为一种“珍贵食物”传入中国,还被作为贡品上供北京,所以那些个关心庶务的官员并非一无所知。
  顿感自己才是小丑的朱由榔,接着向众臣询问如何推广种植这些高产作物。
  作为被朱由榔硬生生从一个传统儒家士大夫逼成了“大明财经专家”的张同敞,专门从广州回到肇庆来亲自参加这场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
  他建言到
  “臣以为可以从三方面下手。”
  “其一,百姓没有广泛种植这些作物的经验,可以重金从湖广、福建聘请善于种植的老农教授技巧。”
  “其二,可以下旨,凡是百姓种植这三种作物的田亩,一律减征两成赋税。”
  “其三,自从陛下废除了卫所之后,空出不少官田,可以低价租给无地百姓耕种,但要求必须广泛种植这三种作物,以作示范。”
  朱由榔连连点头,说到底,这满朝大臣哪一个不是从两榜进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杀出来的?哪一个不是从七八品微末小官一级一级爬上来的?
  你要说他们是坏人,那确实有可能,但要是说他们是蠢人,那未免太瞧得起自己了……
  瞿式耜在旁补充道
  “张侍郎所言甚是,不过对于这第一点,臣想有所补充。”
  “陛下可曾听闻过徐光启?”
  “略有耳闻。”
  朱由榔当然知道徐光启是谁,教科书上都专门提及的明代大科学家嘛。
  听瞿式耜突然提到徐光启,朱由榔似乎有所悟。
  瞿式耜接着说道
  “正是前万历朝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徐阁老,臣刚刚及第之时,那时徐阁老尚在人世,曾经拜访过他,听闻其从万历年间便开始着作农书。”
  “后来徐阁老辞世后,这部农书由其弟子陈子龙刊印,当时我正好在金陵,便得到一本,或可有指导农桑之用。”
  朱由榔脑中犹如炸雷霹雳
  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啊!
  “瞿卿手中此书可还尚在?”
  瞿式耜点头,然后朱由榔连忙吩咐人去取,好在衙门办公地离这里很近,不一会儿朱由榔就见到了这一本刚刚问世十余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集大成之作。
  仅仅只是翻开目录,朱由榔就被深深震撼了。
  全书共十二目、六十卷,五十多万字,从田制、水利、农器到蚕桑、种植、牧养等等方面,不同于之前各朝各代主要关注农业技术细节的农书,这本《农政全书》真正第一次将农业上升到国家政策和系统科学的层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书中详细论述了作为地方政府官员,应当如何引导农业生产,如何兴修水利,如何防备饥荒,还有常见作物的习性和种植方法,各种农具的制作流程。
  为了应对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徐光启还专门在书中设立“荒政”单独一目,对各种水旱灾害做统计,列出各种可以应对的救灾和防范手段,乃至于列出了荒年时,可以用做临时充饥的植物414种。
  其中就包括了对于番薯的全套详细种植、贮存、加工方法……
  这本农业着作,别说是在明朝,就特么放在全世界,和同时期的欧洲比较,都算是遥遥领先!
  从万历到崇祯几十年间,满朝君臣就这样捧着金饭碗要饭……
  党争,说到底还是特么的党争!
  大明朝缺聪明人吗?从来不缺!可这些聪明人的聪明劲不是用在研究农业、工商业发展上,不是用在研究民生、军事问题上。
  而是都在钻研怎么互相拆台,怎么口诛笔伐,怎么置政敌于死地!
  论起对人事、政治等等事务的敏感性,论聪明,论才学,一百个朱由榔绑一块,也比不上一个朝中大臣!
  朱由榔要做的不是像个先知一样手把手教他们造枪造炮,教他们治国理政,大明朝又不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用得着你教?
  能站在这个大殿里的人,脑子都不比后世那些个清北毕业生差!
  朱由榔的任务是必须强制他们把自己的聪明劲用在正道上,用在民政军事上,别特么给我搞什么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几朝党同伐异,只看屁股不论对错,一天天除了吵架屁事不干的风气。
  谁敢再搞党争,朕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
  “传朕旨意,这本书必须大规模刊印!每一个知府、县令都必须通读!”
  “今日朝会所议诸多政策,从下月起全面实行!吏部、户部和都察院抽调人手,组成五个巡视组,不定期在各省府县巡视农业生产工作,一旦发现欺上瞒下、乱搞摊派、官商勾结罪行,一律严惩。”
  “不知情者一撸到底,知情者直接斩首示众!”
  “当然,有奖有罚,今年农业为地方官员首要考核目标,只要干的好的,成绩优异的,无需拘泥于资历和京察年限,可直接越级擢拔,如军功例!”


第2章 五方会谈
  在朱由榔“一手刀子,一手银子”的鞭策之下,整个南明的官僚系统都飞速运转起来。
  首先是农业税的问题,从这次夏粮征收开始,便统一征收实物,不再收银子,如果哪个府县再敢搞官商勾结压价,你看都察院那帮等业绩等疯了的不手撕了他。
  其次是种子问题,朝廷专门拨出八万两专款向闽南、湖广高价收购番薯、土豆、玉米。结果搞得许多在湖广北部和福建北部,清廷统治下的老百姓都偷偷将自家种的东西卖到这边来。
  最后朱由榔还咨询了一下张同敞,能不能直接通过海贸向东南亚购粮。
  张同敞主持市舶司也有大半年了,对于东亚这块地界上的各路势力也算门清,对于天子的要求,他表示如今东南亚到南亚这地界上的海贸,主要受西洋人控制。
  目前已经是十七世纪了,西洋几个殖民大国对东南亚和东亚的势力渗透已然很深了。
  如果要在海贸上做文章,不如干脆趁此机会和几个洋人势力好好谈判一下,毕竟接下来的海贸工作还多得很,是时候要搞一个双边会谈,定下基调了。
  说干就干,张同敞先是和朱由榔商议了各种问题和谈判的原则、底线等等,而后又交给与西洋传教士交往颇深的瞿式耜参议,确认下来后,张同敞边被授予“判洋务院”的差事回到广州。
  这当然是朱由榔新搞出来的单位,考虑到张同敞的工作既涉及到归户部管的财政问题,又涉及到归鸿胪寺和礼部管的外交问题,太过复杂。
  朱由榔干脆设立一个洋务院,专门负责海外贸易和外交问题,算是正部级单位,洋务院判院位同尚书。反正此时肇庆朝廷的鸿胪寺一个人都没有,所以干脆废了鸿胪寺,全权职责交给洋务院,户部的关税这一块也交给洋务院。
  张同敞又一路跑回广州,通过到广州港贸易的商人传消息给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大不列颠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几家总督。
  十几日之后,四家总督都派出使者,参与贸易谈判。
  -------------------------------------
  “各位代表先生,请坐吧。”
  张同敞坐在首位,招呼四名代表入座。
  此时欧洲的通用语言为拉丁语,故而张同敞只配备了一名拉丁语翻译,便能和众人交流。
  “首先,我代陛下和朝廷向葡萄牙王国表达谢意,之前那支雇佣军对我们帮助很大。”
  “不敢,这是我们应做的。”
  葡萄牙代表连忙表示。
  此时的东亚地面上,葡萄牙虽然是最早进入马六甲海峡的,但却已经日薄西山,而十六到十七世纪的海洋霸主是西班牙,以及目前正在高歌猛进的新兴海洋强国荷兰,和刚刚起步不久的英国。
  故而呈现出两强两弱的态势。
  之前张同敞给四方下请帖,何尝没有起过“分而治之”的念头,可这帮子老奸巨滑的殖民头子,无师自通,悟出了“列强一致”的道理,当即表示,必须要其他三家都参与的情况下才愿意来。
  “大家既然愿意到这里来商量,自然都是有所求的,我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大明朝廷要加大对外海贸的开放,并且会全面开海,在漳州厦门港、潮州澄海港(今汕头)、新安平海港(今香港)相继开海,设立市舶司。”
  四人均眼前一亮,在明廷今年开海之前,其实西方对中国的走私贸易早就开始了,但走私毕竟是走私,往往需要各种中转,也不能直接在中国本土上进行贸易,规模被严重限制。
  如今明廷虽然开海,但主要是针对那些明朝海商,对于西洋商船而言,只能临时在广州港停泊,而不能上岸贸易。
  如今明廷愿意继续开港,而且还不止广州一港,而是四港齐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欧洲与中国的贸易量将会迎来一波大增长。
  “大臣阁下,我知道,眼前贵国陛下和贵国政府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你们北方的鞑靼人已经占领了你们的首都和绝大部分领土,所以你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对吗?”
  荷兰代表非常精明地委婉说道
  这就是在开价码了,你们明朝不就是需要我们的帆船、火炮、火枪和技术来帮你们打满清吗?可以,荷兰和其它三个国家甚至可以免费给明廷提供这些,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请代表先生明言。”
  “那在下就明说了。”
  “我们愿意为伟大的大明皇帝陛下提供一切支持,但是,大明政府必须要接受我们的条件。”
  “我们需要在广东或者福建建立一两个用于远洋航海的据点,并且允许我们在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开发。”
  “澳门也必须变成真正属于我们的港口。”
  荷兰代表这算是图穷匕见了,其实欧洲殖民者一开始就想在中国大陆上建立一个殖民据点,但大明朝廷就是不同意,葡萄牙还因此和明朝爆发了好几次武装冲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最后各让一步,葡萄牙人可以住在澳门,但必须接受明朝方面的管辖和交付租金。
  如今见到明朝已然日薄西山,殖民者们就打起了“趁你病,要你命”的算盘,趁机将自己在中国大陆的殖民据点确定下来。
  张同敞之前温和的脸一下子就阴云密布了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