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49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一众人脱下甲胄,一齐跳下水中,却见那孔有德看着河水有些呆滞。
  “王爷勿怕,我等扶你过河。”
  两名亲卫携着孔有德一点点涉入水中,然而,随着双脚踩入深水区,脖子没入水中,清澈的河水之中仿佛隐藏着杀机,孔有德居然心生恐惧,不敢再往前行。
  孔有德是北人,并不会水,但其实在几名亲卫护着下,他是能过去的。可那种对于失控和死亡的害怕却牢牢抓住他的心脏。
  一次不行,第二次依旧如此。
  亲卫们终于着急,打算从周边砍下木材让孔有德扶住,尝试第三次。但身后的喊杀声已经清晰可闻了……
  孔有德终于哈哈大笑出声
  “想我孔有德征战一生,临到头来居然怕死!哈哈,怕死!”
  随后鼓起全身的勇气,从身旁甲胄堆中抽出刀刃,对目瞪口呆的亲卫道
  “我死后,尔等可持我首级降明。”
  随后狠心想朝脖子一拉,临到头来却动不了手,不禁泪流满面
  接着道
  “谁人可帮我一忙?”
  ……
  一代枭雄,明清之际最着名的大汉奸之一,满清恭顺王,平南大将军就此死在桂北。


第71章 决战(下)全面击溃
  孔有德授首的消息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战场,在无数明军将士震天欢呼声中,明军的全面反攻很快到来。
  持续了两个多时辰的风雨逐渐消停了下来,在犹如沼泽般泥泞的河谷与山林之间,开始重新找回建制的明军在李定国之麾下,左右两翼分别包围清军主力。
  指挥中枢被摧毁成为压倒清军本就绷紧的心弦上,最后一根稻草。
  从被打击压迫最严重的左翼开始,王复臣率先杀入阵中,在与王夫之麾下的联军配合后,前后夹击清军左翼,将其分割为好几个部分,最终一一吃掉。
  左翼的清军总兵孙龙当即战死,脑袋和孔有德一般被明军用旗杆挑起示众,更加增加了清军溃散规模。
  负责左翼指挥的尚可喜倒是比孔有德硬气些,他先是带着本部兵马直插王复臣所在军阵,打算一击制敌,挽回局势,但被王夫之手下的各族联军死死缠住。
  这些来自彝族、壮族和瑶族的山民对于泥泞复杂的雨后山区,如鱼得水,往往能依靠各种地势掩护阻击清军。
  虽然他们组织度很差,一旦发生大规模正面冲突,便会一窝蜂作鸟兽散,但与纪律性和装备较好的明军相配合,便能互补起来。
  一方中途迟滞阻击,一方正面压迫歼灭,没过多久尚可喜的本部人马就成为了左翼清军中仅剩的反抗力量了。
  李定国让人在高处大喊
  “降者不杀!放下兵器!降者不杀!”
  越来越多来不及逃散的清兵干脆丢弃武器,向明军投降。
  而中军这边,随着郝摇旗、袁宗第、李景兴等人带着仅剩的五千预备队穿插至清军东逃道路上,整个清军中军部分都陷入了明军包围之中。
  中军清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最为强悍,故而打起来并不如左翼那般顺畅。
  好在明军已然形成了人数优势,将近一半的兵力都被用于对付中军孔有德所部的清兵,包围圈在重新排列起来的刀盾、枪矛阵列中慢慢缩小。
  尤其是雨停之后,山坡上的炮兵再次获得攻击能力,重新校准炮口,进行火力输出。
  这种被炮击的印象对于清军来说实在是太深刻了,虽然受限于地形因素,大炮能覆盖到的范围其实不大,杀伤人数就更少了,但那种心理上的压迫实在能把人逼疯。
  很快,中军的崩溃也进入了倒计时……
  至于耿仲明的右翼,原本在孔有德的加强之下,取得了不少突破,一度将对面的白文选(左军后师总兵)压着打,逼退了数里地。
  但紧接着孔有德身死,左翼崩溃,中军被围,眼花缭乱的变化之下,原本节节胜利的右翼一下子成了孤儿,被隔断在主体战场之外。
  耿仲明这才意识到,对面那个白文选还有一直咬着自己与中军连接处不放的高文贵(左军中师总兵),根本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对付自己,而是为了切断右翼与中军、左翼联系。不让右翼能够支援中军!一旦中军和左翼那边的清兵被人家吃干抹净,下一个必然就是自己。
  想清楚之后,耿仲明几乎毫不迟疑,趁中军还没有全面崩溃,还能再拖一阵子,直接带着部队直接往东北面的崇顺里方向跑路。
  反正孔有德都死了,清军必败无疑,老子犯得着给尚可喜、尼堪他们火中取栗嘛?还好自己的本部兵马损失不重,而如今整个战场的注意力都在中军那边,北面留出一个巨大豁口,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不过还是那个道理,在古代战争中,撤退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己方处于劣势时撤退,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溃败。
  耿仲明一路狂奔,等他到了崇顺里北面时,身边已经只剩下三四千铁杆部队了……
  而在左翼大崩溃,明军搜山抓俘虏,中军快崩溃,清兵开始成片投降,右翼直接趁机跑路时,在战场的正北方数十里外,一场残酷的厮杀也正在进行。
  从战役开始之前,孔有德就将尼堪放了出去,因为他知道明军还有一支精锐部队游离在外,搞不好就会在自己这边陷入苦战时,跑到自己侧翼来一下狠的。
  故而双方统帅都很有默契地把自家精锐机动兵力放了出去,在战场外围寻机歼敌,并捕捉对方的机动部队。
  但战场形势变化得很快,没过多久孔有德这边直接被打崩,左翼跟着完蛋,尼堪这边就不是歼敌的问题了,而是必须去救场了!
  此时已经运动到白石潭东侧,抓住了李过步兵尾巴的尼堪不得不放弃追击,掉头东进,想通过冲击正在歼灭清军左翼的王复臣、张胜和王夫之等部来给清军开辟北逃路线,顺便把尚可喜给救出来。
  倒不是说尼堪对尚可喜这个汉奸有什么好感,而是他知道,孔有德、尚可喜对清军的火炮部队发展建设很重要,现在孔有德已经死了,尚可喜怎么说也得带走。
  可惜同样收到消息的李过不愿意了,之前他在突袭清兵侧后的过程中被尼堪的骑兵撵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双方摆开阵势一顿搏杀,具有两倍人数优势的明军居然不敌,八旗强悍可见一斑……
  无奈之下,李过只得带人朝白石潭方向退,想利用这边胡一青部的“游击队”拖一下。
  结果这会儿便传来清军大部崩溃的消息,看到尼堪要跑路,李过二话不说,下令全军,必须把他们死死缠住!不能放跑一个八旗兵!
  说起来李过麾下的原闯军老营将士们和八旗兵乃是多年宿敌了,当初被清兵一路从北京追到这,可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在尼堪看来,李过行为实在是找死!数千精骑,仅仅只是掉了个头,又向李过的明军冲来!
  面对明军阵列近一人高的大盾和那锋芒毕露的长矛,那些个八旗精骑竟浑然不惧,顶着各式火铳、弓弩冲杀到距离军阵仅有二三十步的距离,依旧毫无退散迹象,甚至还能保持骑兵冲锋的阵型!
  他们身上的甲胄极其精良,有些中了两三箭依旧如同没事人般,有的则被火铳击中后即使血流不止却毫无反应,一声不吭,勒马目视前方。
  前排骑兵掏出马鞍下的短火铳,向着明军阵列就是“噼里啪啦”一阵弹雨,而后排骑兵则弯弓搭箭,瞬间掀起一阵重箭构成的飙风。
  “顶住!顶住!”
  明军将佐在队伍中不断嘶吼,可惜随着数百名士卒的突然倒下,依旧留出了一个巨大缺口。
  尼堪一声令下,众多骑兵发出各种怪叫声,抽出近战武器,向那缺口涌入!
  真正的近身搏斗这才开始,残肢断臂时不时飞溅开来,八旗兵标志性的短柄花骨朵不断在军阵中飞舞,不少明军士卒被那凶横的兵器与骑兵巨大的冲击力砸成碎肉。
  尼堪并未参与到作战一线,明军光步兵就是清兵的两倍,还有一支三千人的骑兵,目前他们突破的不过是其中一半步兵的阵列而已。
  李过手中马缰已经被汗水打湿,面色涨红,他知道在这支强悍到可怕的骑兵面前,自己是真的可能全军崩溃,但没有办法,一旦放尼堪回到主战场,后果不堪设想。
  他只能奋力一搏!好在,也不是全无希望。
  若是在江南、中原乃至于湖广等地,面对尼堪大部骑兵冲击,他最多也就是等死而已,可惜,这里是广西啊……
  见前方战事陷入胶着,他立马让人击鼓传令,顶在最前面的五千明军步兵听到象征撤退的命令,毫无悬念的迅速崩溃了。
  按事前的说明,他们大多都是往西面逃去,已然杀红眼的八旗兵们一路追砍,就这样,双方撞进了,白石潭西侧,山腰下的一大片水田当中……


第72章 歼敌十万,两蹶名王
  当尼堪看到自己麾下骑兵跟着溃散明军钻到山腰处时就暗道不妙,连忙让人传令,命骑兵大队停下来。可骑兵冲锋这玩意儿,哪有说停就停的?
  明军那边说撤就撤,那是因为这些步兵本来就快顶不住了!可清军这边正追得起劲,冲杀在前,眼见至少能吞下三四千步卒,等尼堪的命令传过去,两军已经进入山腰下的水田地带了……
  广西这地方相当离谱,至少对于东北出身的八旗兵们来说是这样的。
  比如他们马蹄下的这片水田,从岸上看去,只是薄薄的一层,撑死不过一两尺深而已,可当你一旦踏入进去,下面的田土非常松软,马蹄立刻就陷入其中。
  倒不是说完全不能动,但马掌本来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就小,而连人带马加起来却至少有五六百斤,一个简单的物理知识,这些骑兵自然就越陷越深……
  眼见清军骑兵逐渐丧失了行动能力,明军步兵大部马上又缠了过来,他们受了当地老百姓指点,进入水田前,将自己身上甲胄脱掉,并且光着双脚,行动能力大大增强。
  才经过暴雨积蓄的水田,越往深处越深,因为广西地势崎岖,田地也不可能完全平坦,之间是有一定斜度的,暴雨之后,自然也就有深有浅。
  而更让清兵绝望的是,那山腰后面,出现了一众穿着各式奇装异服,包着黑色头巾的山民冲了下来。
  这些人同样光着脚,有些干脆就没穿上衣,手上拿着的耥耙和柴刀,还有用藤条编织的盾牌,他们很少有弓箭,但使用一种投石索,可以将尖锐的石块投掷十来丈远……
  这些正是胡一青麾下的壮族山民武装。
  一开始,清兵见自己这边难以行动,便干脆就地停下,朝对面放箭。
  八旗兵箭术相当精准,而且此时明军又脱下了甲胄,不一会儿居然就死伤过百,将水塘都染成了红色。
  但清军难以行动,明兵能动啊,随着两军近身肉搏,弓箭没了卵用,就连枪矛这种长兵器都很难在泥浆混杂的水田中施展开来,只有身上的短兵器可以使用。
  清兵不得不丢弃战马,但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沉重的甲胄也是妨碍。而等到那些个壮民也加入战场后,他们才发现这一点……
  壮民们不用长矛,他们手中的耥耙看似只是农具,但由于比清兵手中的枪矛要短得多,却又比刀剑和短锤要长,大约刚好四五尺的样子,在水田里既施展得开,又对清兵有长度优势,实在刁钻得很。
  两广山多田少,为了争夺各种农业资源,宗族、地域之间械斗不断,对于这些壮民而言,最为擅长的便是这种毫无阵型组织可言的“群殴式”械斗。
  他们相当狡猾,面对战力强悍的八旗兵,往往不直接与其交战。而是拿着武器,在水田里和清兵周旋,待对方在泥浆中深一脚浅一脚折腾得气喘吁吁时,寻机用耥耙将对方钩倒。只要清兵一旦摔倒在水田当中,麻烦的铠甲让他们很难动作,而上身**的壮民们则拿着柴刀扑上去,狠狠压住。
  要么被刀捅死,要么被活活淹死。
  明军士卒也有样学样,而且他们战斗力更强些,还能替壮民们吸引清兵注意力,让对方偷袭得手。
  水田岸上,尼堪目瞪口呆,他发现自己的骑兵陷入明军陷阱后,他没有第一时间下去支援,因为他知道这于事无补。
  紧急思忖一番后,尼堪迅速瞄向了山腰上李过所在的地方,只有先把对方指挥中枢先摧毁掉,才有可能全身而退。
  而李过早就等着他了,此时尼堪身边还有约计千名八旗精骑,李过这边则有三千骑兵。
  双方主将一声令下,两支骑兵在半山腰的一片小开阔地碰撞到了一起。
  尼堪那边虽是八旗精锐,但李过手下却也不凡,这些都是当年从陕北一路辗转剩下的闯军老卒,不仅身经百战,对满清也是咬牙切齿。
  双方没有什么多余的花哨动作,只是以最直接,最野蛮的方式冲撞在一起,短柄战锤和刀剑交错碰撞,入肉切割声、惨叫声、尸体落地声接连不断,这就是骑兵的对决。
  李过远远便盯住了被白甲兵扈从在内的尼堪,这些满洲巴牙喇勇士,是每旗当中最为凶悍的将士,他们从小就被作为最优秀的猎人培养,长大之后跟随父兄征战四方,历经重重选拔,最终成为八旗当中的佼佼者。
  他咬牙喝道
  “刘体纯主持战局,来亨,带着亲卫跟我来!”
  李来亨是李过的养子,年方二十,在闯军当中一向以勇力闻名,虽不如郝摇旗那般威名大,但也是一员骁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