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47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思忖一二后,朱由榔咬牙道
  “李景兴!朕的龙纛可还在?打起来!随朕前往就日门!”
  他的打算很简单,既然一个一个的通知各处调兵太消耗时间,那干脆打出自己皇帝的旗号,全城军民看到象征天子的龙纛,自然知道往哪去!
  当然,这会将他自己陷入暴露在清军兵锋之下的险地,但此时顾不了这许多了。
  高大的龙纛在城墙上实在是太过显眼,金黄色丝绸迎风飘动,几乎半城军民都能看见。
  正在组织民夫上城的周邦见状,几乎目眦俱裂,对于这个年代有理想的读书人而言,陷君父于险地而不救,那是何等不忠不孝?他立马疾声高呼,将所有能调动的民夫全部带着向就日门方向而去。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各个城墙段,而为了填补防守空缺,许多原本负责后勤工作的妇女也毅然拿上武器,投入一线!
  孔有德,尼堪见状大喜,更是招呼清军不必在乎其他目标,但一定要拿下那杆龙纛!
  无数大明军民和清军士卒向就日门涌去,汇集成一个巨大的绞肉机……
  朱由榔身着山文甲,高举天子剑,在一众盾牌、甲士护卫下,汇集着越来越多的民夫、士卒,向登上城墙的八旗军士发起冲击,双方战斗继续升温。
  “皇帝陛下,您是一位勇士!”
  佩德罗对朱由榔郑重称赞到,令朱由榔心中宽慰的是,刚刚还在城西压制清军的两百多名葡萄牙火枪手,在翻译陈筱的解释下也跟着往这边靠拢,利用他们犀利的火绳枪,明军算是逐渐挽回局面。
  但清军登城据点虽然没有扩大,但也没有减小,双方进入了残酷拉锯。接下来的近身搏斗,便不是这些火绳枪的用武之地了……(欧洲此时刺刀还没有成熟应用)
  最终,还是一名已经负伤的明军老营士卒,抱着两大罐原是火炮发射药的火药罐,趁乱冲进城墙边,向城下云梯处用力掷去!
  在轰然巨响当中,为此战画上句号,当然他在那一瞬间,也暴露在了清军弓箭之下,瞬间就身中数支箭矢,扑然倒地。
  清军又一次进攻被击退了,天色逐渐暗淡,在满城军民万众一心下,桂林又坚守了一日。
  -------------------------------------
  第二天的朝阳升出地面,朱由榔紧紧目视远方,和所有疲惫的军民一样,等待着清军下一次更猛烈的进攻。
  虽然他们这次恐怕很难再守下去了……
  一个时辰过去,什么都没有发生
  正当众人疑惑时,远处号角声渐渐传来,清军似乎已经撤离了城外大营。
  莫非……
  朱由榔心中突然泛起狂喜,看向身旁同样惊喜的众将。
  “李都督援军恐怕已至桂北!”
  反攻的号角,即将吹响!


第68章 四面合围
  兴安县北,一个叫做唐家铺的乡镇中
  李定国正在听询各路人马的汇报,收复长沙之后,李定国只待堵胤锡一到,便将湖广事务交付与他,并且留下五千兵马、本来是打算留下一万人的,但堵胤锡觉得此时南下救急最重要,故而只要了五千人。
  此时李过也没闲着,继续南下直扑衡州,衡州守军不足一万,且都为绿营,见到被俘的上司沈志祥和屯泰首级后,二话不说,次日便献城投降了。
  这些降军被交给了堵胤锡处置,他手里正是缺人的时候。
  于是,李定国手中尚有光复左军、前军各部共计约七万人。
  其中,李过率领的前军一万五千人,包括数千骑兵,已经在收复了全州时分兵赶往灌阳,沿灌水河南下,切断清军东进退路。
  原本在北面袭击清军后勤补给的胡一青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看,衡阳收复后,清军后勤大动脉已然被掐断,不再需要对付清军辎重部队了。
  胡一青便干脆举兵南下,准备收复灵川,堵住漓江水道和河谷地带。
  而南线的王夫之,也派人和李定国这边取得了联系,向桂林南部的两江口和铜鼓市靠拢,向北逼迫驻守在桂林南部的耿仲明所部。
  一个针对清军的巨大包围网,正在逐渐展开。
  而李定国自己本部,还保留有六万左军士卒,他并不打算直接赶往桂林,与孔有德在那里决战。
  一方面孔有德现在围城不克,腹背受敌,能走的线路只有两条。其一是西走义宁,从桑江口、古泥关北上湖广。另一条则是干脆东进经尧山,绕过海阳山,从永明岭和海阳山之间的崇顺进入已然空虚的广东腹地。
  李定国估计,孔有德一定会选第二条,因为胡一青多次截断清军粮道,此时孔有德恐怕没有十日之粮了,从西边走,至少也有个**天,而清军士气低迷,又有王夫之率军在西边阻击,他绝对不敢赌。
  故而,李定国打算直接率军南下尧山,在尧山到海阳山之间几十里的河谷、丘陵地带与清军决战!
  -------------------------------------
  孔有德是真的慌了,从最新情报上看,李定国已然抵达兴安,这边攻城依旧没有取得突破,再打下去,自己这家底和性命就得交代在此处。
  对于孔有德、吴三桂这种投降清军的军头而言,自己的本部兵马那就是安家立命的本钱,要是都丢在了此处,那自己就算能够回到北面,又有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地盘可以不要,兵马必须尽量保全,尤其是本部兵马。
  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东进尧山,一方面是因为粮草将尽,只有到富庶的广东腹地去才能获得足够补给,并且此时广东也没有什么明军驻守了,不必担心被半途阻击,说不得还能趁机拿下肇庆。
  不过,从明军的布置来看,似乎也是打算在东面和自己决战的。
  决战就决战呗,孔有德也没有想过能一战不打就跳出明军包围圈。
  说到底,此时的清军上下将领对于明军战斗力依旧没有正眼瞧过。
  在他们看来,攻打桂林失策,完全就是因为明军占了守城便利,并且又有大炮助阵,而且军民齐上而已。
  这跟野战可是两码事当年江阴八十一日,比桂林难啃多了,也没见着明军能守住江南啊?
  因为江阴难啃那是因为江阴百姓不怕死,跟明军战斗力没关系。同样的道理,桂林能守住,是因为桂林军民不怕死,再加上有个皇帝的精神buff加成,这不意味着野战明军就能打得过清军。
  在两方默契地“双向奔赴”之下,清军准备拔营东进,而明军这边,李定国、李过两军也快速南下奔赴尧山战场。
  至于王夫之,在获悉清军没有西进或继续南下意图后,也紧接着北上义宁,而后过阳江回师桂林城。
  胡一青算是意气风发,一路剿灭了百丈山、千秋峡、灵川清军剩下的三瓜两枣。胆子极大的他居然带着自己那万余各族联军,跑到之前歼灭了清兵辎重部队的白石潭,而后重新回到自己当年打游击的尧山山区。
  自从清军拔营退军后,整个桂林城都算彻底放松了下来,长达二十七日的守城战,实在是快要把大家的神经都绷断了。
  许多物资从南面的平乐等地重新运入桂林,整个城市都再次焕发出生机。城墙上的血迹被洗净,街道上的店铺又重新开业,妇孺们开始回到自己家中,继续料理家务。
  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战前。
  但一众君臣知道,战争还没有结束。
  辛苦了这么久,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要是不能将孔有德留在广西,岂非功亏一篑?
  北面,李定国派来奏报的信使一到,便被朱由榔招来觐见。
  李定国将自己的战略意图全部写进奏折,希望得到桂北方面各部的配合。
  面对李定国设下,“四面围逼,尧山决战”的战略方针,高一功、赵印选等人讨论后觉得切实可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言罢,朱由榔直接任命李定国为此战明军总指挥,包括胡一青、王夫之乃至于桂林这边的明军都听从他调度。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来,先是胡一青收复灵川,算是堵上了桂林北面大门,而后就是王夫之率军归来。
  说实话,此战中,胡一青和王夫之的表现是远远超出了朱由榔预计的。
  原本他只是希望二人能够牵制部分清军,在外围打打边鼓。
  没想到这两人居然无师自通,搞起了“抗清民族统一战线”,硬是将桂北、桂东、桂中的广大少数民族山民们发动了起来,拉出好几万的队伍,跑到清周围四面开花。
  尤其是王夫之,他知道以胡一青那脑袋恐怕是很难想到这些的,从二人上的奏折来看,这应当大都是王夫之的主意。
  朱由榔出城相迎,王夫之这次算是立下大功,之前他越级将王夫之从一个庶吉士擢拔中书舍人,再到兵部郎中,虽然是事急从权,可恐怕也难免被戴上“宠臣”的标签。
  此次夜出桂林,北上尧山,收服夷民,东复平乐,西征义宁。
  他走时不过带走十来个护卫,胡一青那也不过几千残卒,如今却硬生生凑出了三四万大军,可以说让人不得不服了。
  如今王夫之和胡一青已经分兵,再挂上一个监军的名号也有些不伦不类,故而朱由榔干脆拿掉他的监军帽子,改为都察院系统的佥都御史,也算是升官了。
  王夫之本欲将自己麾下两万多各族联军重新交给军方指挥,但朱由榔却让他依旧以“桂北安抚使”的名义领着。
  他之前只是抱着一种猎奇心理,将王夫之后世思想大家当做一个历史名人看待,现在却发现王夫之居然还有带兵的潜能没被挖出来,不如趁机培养一下,日后自己手下也能多出一个能文能武的方面之才。
  “胡一青!又是胡一青这个狗贼!”
  孔有德快要气炸了,清军才刚刚步入尧山地域,早就在这边山区以逸待劳的胡一青部就冒了出来。
  有了当地夷民帮助的明军打起游击更厉害了,在深山老林任意穿梭,东边放一铳,西边射一箭的,虽然没能造成多大伤亡,但却实实在在拖住清军前进脚步。
  “报!王爷,北边,北边……”
  “李定国已经到海阳山北边了!”
  海阳山北麓不远,明军已然开始整顿队伍,两军相距不足三十里,大战一触即发……


第69章 决战(上)正面碰撞
  五月的天空,分外阴沉
  再过三天就是小满,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也就是说,整个南方地区的大规模降雨即将来临,这对于刚熬过春季少雨期的农民们是一件天大的喜讯,因为这些降雨对于多年来渐重的旱情而言十分重要。
  但在广西北部,一场席卷十几万人的巨大风暴即将爆发。
  海阳山后是一般被叫做海洋山,风景优美,盛产杉树、松树,是湖广和广西的天然界线之一。
  而尧山则是桂林周边最大的山峰,因唐时在山上建有尧帝庙而得名。
  两军生死抉择的战场,就设在这风景如画的两山之间。
  第一场正面冲突,是在一个叫做岭阳的小山庄旁进行的。两军的前锋在此偶遇,爆发了一场遭遇战,清军虽然连日作战,疲惫不堪,而且士气低迷,但如今乃是为了求活路,所以垂死挣扎的意志力也不可忽视。
  明军前锋稍微受挫,也不气急,只是回师禀报。
  明军将六万大军分为十二阵,各有参将统领,以两个雁形排列,自东北方向清军逼来。
  孔有德既为突破,便让大军集结为一字长蛇状,摆开决战架势,桂北山区地势狭窄,只能依靠稍微开阔的河谷地带,依据而守,并将兵力向两侧铺开。
  除了本阵之外,两军还各有一支游离在外的机动兵力,孔有德这里,是敬谨郡王尼堪所率的四千多八旗劲旅(在平乐、胡一青那折了几百,又在桂林攻城时被朱由榔坑了不少,原本六千骑如今只剩下三分之二了)。
  而在李定国手中,便是李过的三千骑兵以及一万精锐。
  这次对决相当公平,李定国这边本部也就是六万多人马,而孔有德在桂林城下消耗这么久后,手中能用的也不到七万。
  当然,公平是相对而言的,在战场外围,胡一青的“游击队”还在到处活跃,而王夫之抵达桂林后,两万联军与城内守军合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