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坐在军帐案前,仔细端详着地图,随口对进来汇报情况的总兵问道。
“王爷,明军壕沟约有三千士卒驻守,难以分开守备各处,只能在我大军的主攻方向聚集顽抗。”
“三千人?这取得了什么用?”
孔有德皱眉
“末将观察那壕沟之后尚有羊马墙与第二道壕沟,许是存了层层抵抗,拖延时间打算。”
孔有德微微颔首
“拖延时间,还是想等那西军残部从北面过来么?”
“不必管了,所谓一力降十会!我军乃敌五倍,去传令李养性、王允成、马雄,再加上你那五千人,再通知耿、尚二王,让他们各出一万兵马,明日分作三路一同进攻!我看他们怎么防!”
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这三个早期就降了满清的汉将麾下兵力结构比较奇怪。
他们本身有亲自统辖大约万人的直属精锐部队,这些部队是直接属于八旗汉军编制的,可以类比为八旗部队中的“独立师”。
而除了直属部队外,又各自管辖有数量不等的绿营。这些人大多是清军入关后投降而来的明朝官军和农民军,分给各个绿营总兵统领。
诸如他吩咐的李养性、王允成、马雄均为明朝降将,而他自己的亲信部队此时并未出动。
-------------------------------------
桂林府衙之内,烛光映照正堂,一众君臣聚集议事。
朱由榔今天算是松了一口气,本来他一见清军还没扎完营就要发动进攻还大为惊骇,没想到只是试探而已。
“诸卿,接下来明日防务作何安排?”
高一功首先出列,他是此次桂林保卫战的总指挥,而赵印选只是协理,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高一功级别更高,乃是都督,同时也是考虑到忠贞营旧部和孔有德等人交战日久,更为熟悉。
“据臣对孔贼一贯了解,今日既已试探完,估计明日便不会继续轮战,而是直接集结数万大军企图一举突破三道防线。”
言毕,身旁的赵印选也出言道
“既如此,陛下,我军当加强壕沟兵力,至少要有万人以上,方能抵御清虏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陛下,外围壕沟太长,就算投入万人也难以面面俱到,臣以为不如直接放弃壕沟,收缩至羊马城防守。”
高一功身后的袁宗第如此说道
赵印选闻言皱眉
“这才守城第二日,便弃了外围壕沟,以后又当如何?”
朱由榔也颇为踟蹰
高一功倒是不顾两人争辩,接着道
“除此之外,还需防范孔贼所部炮队,其人乃是辽东出身,尤善使炮兵,当初投降鞑虏时也带走了不少炮卒和工匠,之前我军于岩关一带防守时,便遭清虏红夷大炮所创,据之前所查,其军中约有红夷大炮二十门,能射数里,恐怕就算我军缩到羊马墙内,也讨不到便宜啊。”
一众君臣陷入了沉默,难道羊马墙也不要了么?这才过两天,城外阵地就基本易手,那最多再过三四天就得进入残酷的城墙攻防战了……
突然,朱由榔像是想到了些什么,转头对站在众人末尾的工部郎中陈筱问道
“陈卿,那佛郎机军官在哪?”
“回禀陛下,正在城内休整。”
“嗯,去把他叫来。”
不一会儿,在众臣疑惑的目光下,那名葡萄牙上尉军官佩德罗走进府衙,单膝跪地向皇帝致敬。
这年头的洋人可没一百多年后那么嚣张,此时工业革命还没爆发,地理大发现虽然已经取得辉煌成果,但殖民运动才刚刚上路没多久,面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欧洲人普遍还是相当敬畏的。
“佩德罗上尉,你手下的大炮从城墙上能打多远?可以够得着城外最外围的壕沟吗?”
在陈筱的翻译下,朱由榔轻声询问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带来的这十八门火炮,乃是三年前才刚铸成的海军制式的最新型长身管火炮,完全可以超越您说的那个距离,当然您的士兵不能站在那附近,否则会伤到自己人的。”
“那清军的红夷大炮能打这么远吗?”
朱由榔接着好奇问
佩德罗有些茫然,什么红夷大炮?
朱由榔见他迷茫,于是让陈筱给他解释了一下红夷大炮的来历。
听完佩德罗不屑地笑了笑
“陛下,那不过是荷兰人半个世纪前的技术而已,怎么可能与几年前才铸成的新锐大炮相比?”
听到这里,朱由榔若有所思,而一旁的赵印选却依旧完全反应过来了,马上出声赞到。
“陛下此策甚妙!也当让这孔贼尝尝火炮的滋味!”
第57章 以炮制炮
次日上午,清军埋锅造饭,饱餐一顿后,数万大军如潮水般开始涌动起来。
在鼓号和旌旗的指挥下,先是城东、城西两个方向的耿仲明和尚可喜部各自聚集了上万人马,以一两千人为一个冲击集群,摆出雁形阵的架势出来。
而在作为主攻方向的孔有德所在城北大营,清军李养性、王允成、马雄三个总兵各自率领数千人马,合计近两万前出,聚为一道长长的黑色“地平线”。
孔有德站在临时修建的高台上,远远眺望整个大军阵列,十分满意。
在古代战争中,不同于一般人的认识,虽然我们从历史上动不动就能看到十万大军乃至几十万大军的记载,但其实这些军队在真正作战的时候,是很难同时将如此多的军队投入一线的。
倒不是说不能投入,而是因为信息沟通困难,如果只有几千上万人,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传达命令,但一旦多到好几万,极容易顾此失彼,乱作一团。
而且封建时代的军队纪律性都很差,一旦没有军官和亲兵弹压,溃散只是时间问题,故而指挥官必须随时保证部队在自己的监控之下。至于真正能够让十几万大军同时投入一个狭小地域厮杀,在上级指挥系统难以联系时,还能继续按既定目标战斗的军队,那就得等到拿破仑时代才有了……
所以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要么会分兵多路,要么则是分作几个部分,只将其一部投入战场,尤其是现在这种攻城的情况下,纵使你有十万大军,可也只能从那城墙周围十几二十里的地方才能攻进去,兵力很难完全展开,所以要是把十万大军同时砸进去,除了会让一众清军乱作一团,指挥失灵外,并不会取到什么好效果。
故而此次孔有德同时投入近四万大军,已经快到极限了。
明军这边也不含糊,今天拂晓时候,驻守在羊马墙和第二道壕沟的八千明军抽调出五千,全部进入第一道壕沟加强防守。
而剩下的三千人也被集中到了羊马墙后,城内还抽调出两千人出城,也集中在羊马墙,形成一个双防线的纵深。
清军总兵李养性亲自带领八百家丁,披甲持盾,挥刀冲锋在前。
这厮以前乃是大明辽东边军一个千总,后来投了满清后,被分给孔有德部下,因为作战悍勇,一路升到了总兵。
对于他们这种很早就投了清兵的人,往往比一般绿营更加死心塌地和敢战。
“第一个冲破壕沟的赏银百两!”
在赏银的刺激,清兵离明军阵前越来越近。
“预备!”
郝摇旗看着汹涌而来的清军不屑一笑,今天明军不仅仅只是加强了壕沟内兵力,朱由榔还把明军目前现存的所有火铳拿了一半分配给他,足足两千多支鸟铳,另有两千多支三眼铳等简易火器。
六十步,五十步
清兵中的弓手和火铳已经开火了
“嗖嗖!砰砰……”
由于清兵正在冲锋路上,射击显得很散乱,打在明军的掩体上,基本没造成什么太大杀伤。
四十步
“放铳!”
这回火器十分充足,郝摇旗采取了三段击的战术,一千只鸟铳分配在北面对付孔有德部,剩下一千支则是各自应对耿仲明、尚可喜部,三眼铳等简易火铳大体也是如此。
如炒豆般的鸟铳射击声此起彼伏,间断时间很短。
硝烟腾腾很快就把整个阵地前方笼罩在内。
按理说,三段击这个战术动作虽然简单,却也不是一般训练程度低的军队能完成的,不过郝摇旗麾下主要都是忠贞营的老兵,却是十分熟练。
短短四十步的距离,已经足以让明军打出三轮射击,清军队形密集,即使火绳枪准头极差,但也能随便打中。
“顶住!冲进去他们的火铳就没用啦!”
清军士卒如同被镰刀收割的稻草,不断扑地倒下,前面的受伤的士卒一旦倒地,就会被后方汹涌密集的人潮踩踏,最后只能在哼哼唧唧的绝望呻吟中变成一堆烂肉。
顷刻之间,三面战场至少让清军付出了千余伤亡,如果是昨天那种情况,估计郝摇旗都会开始组织反冲锋了。
但可惜,四万人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把视角换到天空上俯视,清军潮水般的冲锋只不过稍稍迟钝了一下而已,接着又携带着磅礴的惯性,狠狠扑来。
但郝摇旗却也不急,见清军大队已快冲到阵前
大呼传令
“其余火铳也跟着放铳!把铳子全打出去!然后按计划马上后撤!”
李养性擎着长刀,面色狰狞,离壕沟已经不到二十步见对面明兵又要放铳,赶忙令家丁们举盾,这些家丁手中盾牌和一般士卒不同,乃是皮质镶铁,铳子难以洞穿。
两千多各式简易火铳和最后一批装好药的鸟铳一齐发射,火光迸发无数。
“砰砰砰!”
清军又倒下数百人,气势稍稍一滞。
而明兵们却毫不迟疑,立马翻出壕沟,往后面羊马墙撤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刀盾手!长矛手!阻敌!”
刀盾手和长矛手最后殿敌,他们利用清军翻过壕沟时行动上的不便,站在壕沟后方结成长阵,一顿捅刺,又杀伤了不少。
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要直面清军兵锋,仅仅相交不到一刻钟,就有数百明军伤亡。
眼见部下快顶不住了,郝摇旗带着亲卫先是反冲一番,亲自手刃了数名清兵,吸引注意力,而后便让所有明兵全部撤退。
守城方就是有这点好处,那就是不怕士兵溃退,在封建时代的战争中,士兵溃散是常事,但守城方由于身后就是城池,即使往后溃败,也是进入到自己人的防线内,而不像野战时那般四处乱跑。
李养性也已经带着亲卫突破了壕沟,刚刚才用长刀砍了两个明兵的他此时十分亢奋,紧咬着往后溃散的明兵不放。
两军交战的战线很快就从壕沟后移到了羊马墙前,退入羊马墙的明军利用墙体优势,又多出了几千人的生力军,袁宗第、张承宗也加入了战局。并且退入内圈后,明军所需防守的战线长度也大大缩短了。
于是很快明军便利用地利艰难的将大队清兵阻击在了羊马墙前难以进展。
后方正在观察形势的孔有德却毫不在意,轻松的对传令兵招手吩咐一二。
“让全节把大炮拉出来!限他一个时辰,把那羊马墙给我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