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965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周元朗默默走到了父亲面前,在老父亲耳边低声道:“乱世将起,父亲手里有一些兵马,咱们一家人将来,也能多一些倚仗……”
  听到前面的话,周世忠都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猛然抬头,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惊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不知道多久,周大将军才缓缓吐出一口气,喃喃道:“事态竟严重到了这种地步了么,偏安江南的南陈……”
  周元朗微微摇头:“爹,您还想不明白,事到如今,战事跟南陈,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他目光闪动,幽幽的说道:“毫不夸张的说,沈七凭借山东一省,绝对能供养的起淮安军,撇开南陈朝廷不谈,沈七一个人,就能给大齐,带来天大的麻烦了。”
  “即便沈七后劲不足,但绝对能够重创大齐的社稷,咱们大齐,南北都是敌人,可不止一个沈七……”
  “如果是六七十年前,乃至于四五十年前,还有很多能征善战的朱里真人在朝,不管是沈七还是鞑靼,都得老老实实的低头服软,但是现在……”
  他苦笑道:“朱里真人里,哪里还有什么人物?”
  “力气,都用在女人肚皮上了。”
  说到这里,周元朗微微低头,压低了声音:“陛下弄的那支所谓的朱里真大军,父亲等着看就是,上了战场,一定会立现原形。”
  “会被淮安军,打的找不着北。”
  周世忠皱眉道:“朱里真人满万不可敌,怎么到你嘴里,竟这么不堪?”
  周元朗冷笑道:“那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朱里真人,想要恢复从前的战力,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周世忠问道:“哪一条路?”
  周元朗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被撵回关外去,苦个两代人。”
  周大将军勃然变色,左右看了看。
  “慎言!”
  周元朗不慌不忙的低头道:“爹,这一次孩儿跟您一起随同出征,咱们父子,再去会一会沈七。”
  说到这里,他语气幽幽。
  “沈七这厮,近来一直在燕都传孩儿的谣言,意图以时谤杀我,如今孩儿也礼尚往来,用同样的法子,回敬了他。”
  周世忠若有所思:“我儿的意思是?”
  周元朗笑眯眯的说道:“他在燕都说我私通南陈。”
  “我自然也能在建康,说他拥兵自重,意图自立。”
  说到这里,周元朗轻声道:“毕竟,淮安军将领,人人称他为沈公,山东军政,俱在他一人之手,淮安军几乎不受建康任何衙门统掌,这里面每一条,都是沈七意图不臣的证据。”
  说到这里,周元朗轻声道:“如果南朝皇帝是个多疑的性子,此时即便我不说,南朝皇帝也该对沈七动手了。”
  “我与沈七相比,最大的弱点,大约就是……”
  说到这里,周元朗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话里的意思已经不难猜了。
  在周元朗看来,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老板差距。
  南朝那位洪德帝……
  胆量气魄,格局眼界,似乎都要远胜大齐的这位新主子……
  ……
  四月。
  苏定的左路军,兵进河间府,与河间守军,展开激战。
  相比较来说,凌肃的进度就要慢一些,因为去年大名府的齐军并没有清理干净,如今他还在大名府,还没有来得及兵进真定府。
  不过,河南那边的战事,倒是出奇的顺利。
  在薛威的帮助下,一个多月时间,汝宁府已经被打下了大半,西路军与薛威,在三里铺会师,兵围了汝宁府的府城,也就是汝阳城。
  就在战事一片顺利的时候,千里之外的建康,谣言四起。
  最大的谣言就是,靖安侯沈毅,之所以主张朝廷免去山东三年赋税,并不是为了要替百姓说话,而是要把这三年的赋税收为己有。
  有了这三年的赋税,淮安军便不再需要依靠朝廷的钱粮,完全可以自主作战。
  沈侯,有不臣之心。
  建康,是除了燕都以外内卫最多的地方。
  因此这些消息,很快传入了洪德皇帝耳中,当高太监,一五一十的向皇帝说这些传闻的时候,正在看着皇长子写字的洪德帝,只是哑然一笑,不以为然。
  “多半是胡齐清净司所为,派人去顺藤摸瓜,捉几个胡齐探子出来。”
  高太监低头应命。
  次日,高太监再一次来到甘露殿中,对着皇帝低头,面色古怪。
  “陛下,知道有人造沈侯爷的谣,建康百姓群情激愤,一天一夜时间,建康百姓自发的,捉到了十几个恶意造谣之人,内卫详查了,其中大部分是拿钱办事,只有一个,是出身清净司。”
  皇帝陛下闻言,终于微微变了脸色。
  不是因为有人造谣,而是因为,沈毅的声望……
  他皱着眉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闭上眼睛,开口道。
  “禁绝此类消息。”
  “让内卫密控建康,将清净司的人……”
  皇帝面沉如水。
  “统统揪出来!”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沈家的新宅
  当初沈毅在东南差点被一把火烧死之后,他的身边就开始跟着内卫了,而且数量不少。
  一直到现在,内卫都没有断过。
  这么些年跟下来,沈毅身边的不少事情,洪德皇帝可能比沈毅自己都要清楚,再加上两个人相识多年,皇帝心里非常清楚,沈毅没有造反的心思。
  但是如今,沈侯爷一路北上,如同战神一般,在民间的声望,已经几乎快要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
  民间很多草台班子,说书的茶馆,都在唱说沈侯爷北伐的故事,说的有鼻子有眼。
  如今有关于沈毅的谣言刚传到建康,根本还没有传开,就让城中的百姓自发扑灭了。
  这才让洪德帝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让高太监发布了命令之后,这位皇帝陛下自己坐在甘露殿沉思了很久,又把高太监喊了进来。
  “高明,你说……”
  “建康城里的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
  高太监低着头,沉默了许久,开口道:“奴婢以为,不是什么好事。”
  皇帝笑了笑,开口道:“何以见得?”
  高太监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沈侯爷名声太大,将来有一天,如果有了二心,哪怕淮安军不能用,他在民间振臂一呼,也可以拉起不少人,这对于陛下来说,是一层隐患。”
  皇帝陛下笑了笑,开口道:“朕记得,你跟沈七关系不错,怎么不替他说话了?”
  高明低着头,开口道:“奴婢是天家私仆,永远都是替陛下您考虑,不会替他人说话。”
  皇帝眯着眼睛,轻声笑道:“你有一点好,说话永远合朕的心意,这一点比起孙谨,要强出不少。”
  皇帝摸着下巴,想了想,开口道:“去把沈恒叫来见朕。”
  高明立刻低头,出去传唤中书舍人沈恒去了。
  沈恒就在甘露殿不远,很快就到了甘露殿中,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低头叩首道:“臣沈恒,叩见陛下。”
  皇帝抬了抬手,哑然一笑:“没有外人,不必如此大礼。”
  沈恒这才爬了起来,恭恭敬敬的站着。
  皇帝看了看他,笑着说道:“沈卿听说了没有,近几天有人在建康四下传谣,说你兄长沈毅,在山东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
  沈恒被吓得一个哆嗦,连忙又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大兄他一心为国,绝没有二心!”
  “值此两国交战之时,这种谣言,定是齐人在背后所为!”
  “朕也是这么觉得的。”
  皇帝笑呵呵的说道:“朕已经派内卫去清查这件事了,好在你大兄在建康,声望很高,这些谣言根本没有人相信,还没有来得及传开,传谣的人就被百姓们拿送建康府衙问罪了。”
  “其中,大半是收钱办事,不过的确有一个北齐清净司的人。”
  皇帝轻声笑道:“这件事,足可以证明,邪不胜正。”
  沈恒有些疑惑的抬头,看了看皇帝,有些弄不清楚,皇帝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皇帝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这事情可大可小,本来朕应当知会你兄长的,但是公文过去又太过隆重,怕他多想。”
  “沈卿你书文双绝,给你大兄写家信的时候,顺便把这件事写进去,告知你兄长。”
  沈恒虽然想不明白皇帝这么做的用意,不过他还是连忙低头,开口道:“微臣遵命。”
  “好了。”
  皇帝挥了挥手:“别的就没有什么事情了,沈卿没事的话,就先退下罢。”
  沈恒连忙起身,弯腰离开甘露殿。
  回到了中书舍人科之后,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愣神了许久,随即似乎想明白了什么,猛地打了个寒颤,提起桌子上的纸笔,开始给沈毅写信。
  第一封信写完,整篇都是关于谣言的事情,沈恒看了一会儿,觉得不太对,撕碎了之后又重新写了一份。
  第二封信,更像一份家信,大多都是家里孩子们的事情,只在信的末尾,用简短两三句话,提了一嘴这件事情。
  写完这封信之后,沈恒特意没有用邸报司的路子,而是用官驿,把这封信给寄了出去。
  这封信从建康,一路北上,四天之后,送到了正在山东巡抚衙门的沈毅手里,此时的沈老爷,正在与张简讨论是否应该对归顺的朱里真平民一视同仁。
  两个人辩论了好一会儿,沈老爷抛下一句:“朱里真人享福七十多年了,如今天翻地覆,怎么也该他们吃点苦头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9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65/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