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拆开这封信之后,先是扫了一遍,然后微微皱眉。
过了许久,他才舒缓了一下眉头,无奈摇头:“胆大包天。”
“高明。”
高太监立刻低头:“奴婢在。”
“去把赵相公喊来,朕有事情跟他商议。”
高太监连忙低头,亲自去了一趟中书,在中书没有找到赵昌平,便又去了一趟户部,这才把这位赵相公,请到了甘露殿里。
甘露殿中,皇帝把沈毅的密信交给赵昌平看了一遍,然后静静的看着赵昌平的表情,笑着说道:“不管是均田还是免赋,都是户部的事情,户部如今还是赵相在兼着,对于沈毅的意见,赵相怎么看?”
“断不可行!”
他面色严肃至极,甚至有些生气。
“陛下,淮河以北被齐人强占了三世,所有的土地,都是北齐朝廷划分的,如今我王师恢复故土,钧田并没有什么问题。”
“七十年来,朝廷第一回收复故土,陛下加恩山东,免赋三年,也是陛下天恩下降,同样没有问题。”
“但是,张贴皇榜布恩,是决计不成的。”
赵昌平低头道。
“陛下是天子,应当天下一心,九州一体才对。”
“绝不能厚此薄彼。”
皇帝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赵相的意思是,这些事情沈七可以去做,却不能挂朕的名义去做。”
赵昌平低头道:“陛下,不患寡而患不均。”
皇帝想了想,随即低头笑了笑:“赵相的话,朕明白了。”
他看向赵昌平,开口道:“赵相就先回去罢,也不必回急着户部去,可以先在中书待着,朕稍晚一些,可能还有事情请教赵相。”
赵昌平起身,低头行礼,转身离开。
皇帝看着赵昌平离开的背影,用手捋着下颌的胡须,轻声道:“这沈毅,多半也能想得到,这件事朕不宜出面。”
“但是如果是他出面,朝廷里那些文官,又饶他不得。”
“于是乎,只好让朕,来替他处理这件事。”
皇帝说到这里,自嘲一笑:“这厮,既胆大又胆小。”
“高明。”
高太监低头:“陛下吩咐。”
“给沈七写回信,跟他说,让他放手去做。”
“朝廷这里的风浪,朕会替他抹平。”
高太监低头应是,转身正准备离开,忽然又被皇帝叫住。
皇帝凝眉想了想。
“高明,你说沈七是不是早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所以给朕写信,让朕再把事情踢回到他手里。”
高太监想了想,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奴婢以为,是因为沈大人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做成这件事了。”
“因此,才想让陛下出手……”
皇帝伸了个懒腰,打折呵欠说道:“罢了罢了,想这些没有用处。”
“反正,他即便是动了心思也是替朕办差。”
“给他回信罢。”
“另外……”
皇帝眯了眯眼睛,轻声道:“多注意注意建康这里,要是之后有人真的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
“好好处理处理。”
高太监低头。
“奴婢明白。”
……
两日之后,皇帝的回信到了沈毅手里。
在那之后,又过了半个月时间,时间来到了洪德十五年的九月,兖州的秋收正式开始。
也是在这个时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山东均田令》,由山东巡抚衙门正式公布张贴。
而且传播速度很快,三天时间,贴满了山东除济南东昌府两府之外的,几乎所有地方。都张贴了这份均田免赋令。
数日时间之内,庞大的舆论席卷整个山东,包括了济南府城里。
此时,山东秋意正浓,庄稼到了收获的季节。
而沈毅今年年初的布置,也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一场人心与人性碰撞在一起的济南之战,也随之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总攻
九月中,左路军苏定,攻下新泰,莱芜两城。
右路军在东昌府打的很艰难,不过在更西边的大名府,打的还算顺利,张猛领兵,几乎推到了大名府城城下。
与此同时,薛威领着近三万先锋军,一路向西,开往济南正东的青石关,准备兵进济南。
而此时,沈毅的均田免赋令,已经张榜出去十天,在山东各地,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尤其是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这三个地方,有许多百姓顶着齐人的封锁,硬生生闯进了这三个州,然后等待着大陈朝廷给他们分地。
为了办妥这件事情,张简亲自带着朝廷新派下来的五六十个官员,到这三州主持分地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沈毅给了张府尊足足五个千户营,交给他调用,以防这件事情中间,出什么岔子。
就在张简离开兖州,奔赴青,莱,登三州的时候,右路军凌肃,左路军苏定,以及骑马赶路过来的先锋军薛威,在九月二十四,齐聚兖州府。
当天上午,三个人在巡抚衙门门口,正好碰见。
凌肃与苏定离得近,在前一天就到了兖州,因此都是步行赶过来,而薛威是赶路过来的,骑马奔行过来,显得有些狼狈。
不过三个人,还是在巡抚衙门正门口碰到了头。
互相见礼之后,凌肃看了看两个人,笑着说道:“苏将军取下青州府,并且已经兵进济南府。”
“薛将军更是连下两府。”
他微微摇头,感慨道:“着实让人艳羡。”
苏定看了看正在擦汗的薛威,摇头道:“凌将军以一己之力,顶住大名府与济南府的兵力夹击,并且不落下风,牵制住了山东齐军的主力,我左路军才得以建功。”
“要说功劳,还是凌将军的功劳更大一些。”
一旁刚刚赶到的薛威,终于缓了过来,他在巡抚衙门门口的马槽上拴好了坐骑,大步走来,咧嘴一笑:“二位兄长怎么这般客气?”
“沈公都说了,淮安军的所有战功,都是咱们淮安军整体的功劳,用不着分的那么清楚。”
“真要细分。”
他大咧咧的说道:“二位兄长替我,牵制住了济南府所有的兵力,我先锋军才得以在莱州登州建功。”
“功劳,都在二位兄长身上。”
凌肃摇了摇头,忽然闻到:“薛贤弟领了多少军队到济南府?”
薛威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一共三万人。”
凌肃摇头感慨:“没有记错的话,贤弟当初领先锋军的时候,先锋军总数不过两万五千人,打下两州之后,不仅没有损耗,人数还多了。”
“据我所知,贤弟应该还留了人手,驻守莱州登州罢?”
“主要是登州,留了不少人。”
薛威也不隐瞒,开口笑道:“莱州并没有留太多人,两府加在一起,也就留了一万多人。”
“至于小弟领到济南的三万人,等到了济南之后,就按照沈公先前的吩咐,分给二位兄长各一万人,我只留一万。”
他笑着说道:“这样算起来,先锋军的人数,并没有比从前多多少。”
凌肃与苏定对视了一眼。
苏定想了想,开口道:“既然是先锋军的兵力,薛将军自家留下就是,反正马上就要总攻济南,薛将军也会参战,这三万人在谁那里,都没有区别。”
凌肃也跟着微笑道:“是这个道理,既然上下一体,在谁那里都没有分别,既然是贤弟拉起来的军队,贤弟自领着就是。”
薛威摇了摇头。
“沈公说了,先锋军既然有先锋之名,人数就不宜太多,如果太多了,便显得臃肿,不太能够替淮安军打先锋了。”
“而且,前段时间沾了两位哥哥的光,先锋军已经立了不少功劳,虽然这功劳在沈公那里与二位哥哥没有什么分别,但是在朝廷那里,便不太一样了。”
“沈公已经交代了,这一次总攻济南,以二位哥哥为主。”
他笑着说道:“本来先锋军本部的一万人,也应该暂时交给二位兄长,不过沈公说,还是需要先锋军在济南周边给二位兄长打打下手,便让我自己留下一些。”
“我那三万人,估计还有二十天左右,抵达青石关,到时候二位兄长各自派个副将去领人就是了。”
凌肃与苏定也不再矫情,都笑着答应了下来。
苏定想了想,问道:“薛将军,这一次应该只增人,不增编制罢?”
“不增。”
薛威微微摇头,低声道:“在莱州登州新增的兵力,一部分是降卒,一部分是山东本地的青壮。”
“这些人本就不能单独成军,需要打乱整编进咱们淮安军中。”
“而且这些人数,朝廷那里是不认的,要靠咱们自己供吃供喝供银钱。”
“自然不可能再扩编了。”
凌肃闻言,摸了摸下巴,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