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711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恭喜袁宪台。”
  袁檀连连摆手,苦笑道:“都御使才是宪台,沈侍郎莫要乱说,传出去要惹人非议的。”
  沈老爷笑呵呵的说道:“一般官员说错话,最怕的就是御史台御史弹劾,袁兄现在已经是御史台的宪台,怕个什么?”
  袁檀苦笑摇头:“我一直在大理寺,刚进御史台没有多久,哪里管得了御史台的事?”
  他顿了顿,对沈毅说道:“沈侍郎,袁某表字香庭,今后恐怕要共事一段时间,沈侍郎称呼表字就是。”
  沈毅也微笑点头:“小弟也没有实任侍郎,今后香庭兄称呼我,也称呼表字就是。”
  袁檀点头,微笑道:“今天贸然登门拜访子恒,是有些事情,要提前与子恒说一说。”
  沈毅微笑:“小弟洗耳恭听。”
  袁檀微微拱手,开口道:“不瞒子恒,我昨天刚见过陛下,陛下也跟我说明了,这一次去淮安,究竟是去做什么。”
  “陛下交代,让我去淮安之后,多听多看,但是尽量不要说话。”
  袁檀笑着说道:“说白了,我这个监军,就是给中书的几位相公看一看,让几位相公放心,不会影响子恒你在淮安做任何事情。”
  “这一点,子恒大可以放宽心。”
  沈毅脸上带着笑容,开口道:“香庭兄既然是监军,那么就该怎么来怎么来,在淮安,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的,便立刻跟小弟说就是了。”
  “实在是看不过眼,该给朝廷上书,便给朝廷上书。”
  这位袁副宪连连摇头:“子恒千万不能这么想,愚兄从来没有从过军,对于军中的事情也不懂,陛下派我去,只是为了让淮安军名正言顺的扩军。”
  “到了淮安,子恒只当我不存在就是。”
  袁檀在五六年时间里,从正五品大理寺丞,完成二段跳,成为现在的正三品袁副宪。
  这个过程,都是在洪德皇帝亲政之后完成的,也就是说,他一定是毫无疑问的皇帝死忠,是绝对忠心于皇帝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派他到淮安去,也合情合理。
  两个人客套了好几句话之后,袁副宪才看着沈毅,问道:“未知子恒什么时候动身去淮安,愚兄回去之后,也好有所准备。”
  “估计就这几天时间了。”
  沈毅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微笑道:“等个大晴天,不再下雨下雪,咱们便动身启程,香庭兄以为如何?”
  袁檀站了起来,对着沈毅拱手,笑着说道:“子恒才是主事之人,自然都听子恒的。”
  “如此,愚兄这就告辞了。”
  沈毅起身,拉着他的衣袖,微笑道:“来都来了,还走什么?在寒舍吃一顿饭再走。”
  袁檀四下看了看,笑着说道:“子恒家里,可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寒舍二字。”
  沈毅笑了笑,没有接话。
  不过他还真的留这位袁副宪在家吃了一顿中午饭,等吃完午饭之后,他把袁檀送出家门,拱手笑道:“过些日子,就要在淮安共事了,香庭兄多多照顾。”
  “不敢当。”
  袁檀拱手还礼。
  “是子恒多多照顾我才是……”



第九百五十八章 是,沈公!
  正月二十五,沈毅完成了在建康的一切准备,在当天早上告别家里人,坐上了北上的马车。
  前来送别的人不少,甚至户部尚书赵昌平亲自把沈毅送到了城外,话别许久,才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
  身为大九卿,赵尚书一言一行都会被建康城里的其他人瞧在眼里,他现在出来送沈毅,毫无疑问,是为沈毅站台。
  或者说,是为淮安军站台。
  因为送别的人很多,一直到正午,沈毅的马车才得以离开建康十里,好在这个时候不热,中午不用歇息,可以一直赶路。
  御史台的袁檀袁副宪,与沈毅同行,不过他受不了马车的颠簸,是坐轿子出的门。
  事实上,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文官出门,不管是走多远的路,大多都是坐轿子出门的多,除非是那种特别穷,雇不起轿夫的官员。
  像沈毅这种,出门不是骑马就是坐车的文官,反倒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异类。
  虽然沈毅对于坐轿子不太感兴趣,但是这种出行方式在这个时代,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
  最起码,可以让一大批轿夫,养活家里。
  马车奔走的速度虽然不快,但是比起轿子还是多少要快上一些的,因此两个人一起走了一会之后,沈毅就有点嫌弃袁檀走的慢了。
  趁着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跟这位袁副宪打了声招呼,到了下午的时候,便带着自己的随从先行上路,不再等这位监军大人。
  袁檀虽然想跟着沈毅,但是毕竟轿夫不允许,一下午的时间就被沈毅甩在了身后。
  到了第二天,沈毅见甩掉了袁檀,干脆也就不坐马车了,直接骑上马匹,奔向淮安府。
  四百里的距离,哪怕骑马的速度不快,只两三天时间,到正月二十九上午,沈毅就赶到了淮安府,进驻到了钦差行辕。
  因为提前给淮安军打过招呼,当沈毅到达钦差行辕的时候,淮安军的几个主要将领,已经在钦差行辕门口等候。
  等到沈毅的马停在钦差行辕门口的时候,众人分列两边,对着沈毅恭恭敬敬的抱拳行礼:“末将凌肃,拜见沈公!”
  “末将薛威……”
  “苏定……”
  一共六个将领,凌肃那边带着刘明远跟张猛,苏定这边则是薛威还有一个万钟。
  万钟因为在东海之战立功不小,现在虽然职位级别还没有上来,但是在淮安军的地位,已经抬升了许多。
  沈老爷跳下坐骑,舒缓了一下筋骨,开口道:“不必多礼,咱们进去说话。”
  很快,众人就到了钦差行辕的正堂,沈毅自己径自在主位上坐下,然后各个将领在他左右手落座。
  左边是凌肃三人,右边是苏定三人。
  落座之后,沈毅喝了口茶水,看了众人一眼,淡淡的说道:“一个多月未见,诸位好啊。”
  即位将领纷纷低头抱拳:“问沈公好。”
  沈毅脸上露出笑容。
  “好了,诸位今天在心里,估计也不是来听我问候的,知道你们想听什么,我也就不卖关子了,直接开门见山。”
  沈老爷放下茶盏,淡淡的说道:“去年年底报功的文书,朝廷已经批下来了,只不过兵部那边还在走流程,本来我是想在建康等着,带着兵部的文书和朝廷的圣旨一并回来,但是等了些天,实在是等不及了,便提前赶了回来。”
  他看向众人,微笑道:“诸位,还有淮安军上下,朝廷与兵部都会论功行赏。”
  六个人闻言,都是神情一振,纷纷起身,对着沈毅低头道:“多谢沈公!”
  “不必谢我。”
  沈毅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来,然后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去年我就跟你们提过,今年淮安军要增兵两万左右,这件事情,朝廷也批下来了。”
  沈老爷停顿了一下,然后淡淡的说道:“除了这两万人的新兵名额之外,上元节之后,我又去兵部奔走,最终兵部点头同意。”
  “这两万新兵,是计入兵部编制的,也就是说……”
  沈毅面色平静:“会增加四卫的将官。”
  淮安军的前身是沿海都司,沿海都司五卫的编制,一共有五个指挥使。
  这五个指挥使的名额,一直固定住,哪怕后来淮安军扩军一万人,变成了三万人,五个指挥使的名额依旧没有变动。
  而现在,新增四卫的编制,也就是说,淮安军整编之后,会新增四个指挥使的名额!
  四个指挥使,四个指挥同知,八个指挥佥事还有整整二十个千户的位置!
  这是实打实的好处,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在坐六个人,都不免心神激荡。
  他们这些人,虽然大多领了指挥使的差事,但是是以低品级领高职位,比如说张猛还有刘明远,现在都是指挥佥事的品级。
  万钟更是千户的品级!
  如今,淮安军一下子空出来这么多将官的名额,不仅下面那些老资历的百户千户有了出路,他们这六个人,也大概率会往上抬一抬。
  尤其是万钟,呼吸都急促了。
  因为这样一来,他千户的位置,大概率是会往上动一动了!
  众人再次起身,对着沈毅躬身行礼。
  “拜谢沈公!”
  “不必谢我。”
  沈老爷微微摇头。笑着说道:“要谢也应该是谢朝廷。”
  说到这里,沈老爷再一次示意众人坐下,然后看向凌肃,开口道:“凌将军,这两万新兵的征募,不是一件小事,依我看,还是按照东西线的分配,你与苏将军,各领一万人的名额,尽快募齐,然后投入训练之中。”
  凌肃立刻低头道:“末将遵命!”
  苏定也低头行礼:“末将遵命!”
  沈老爷“嗯”了一声,开口道:“事先说好了,可以在淮安本地,或者是涟水县,响水县募兵,也可以去浙江募兵,但是这一次兵部有规定。”
  沈毅沉声道:“不许去台州府,温州府两地募兵。”
  说完这句话,他看着凌肃,笑着说道:“凌将军有意见么?”
  凌肃与薛威,都是台州府人,确切来说是台州府临海县人,一直到现在,淮安军中很多将领,都是临海人。
  毕竟,当初抗倭军的底子,其实是台州府的临海卫。
  凌肃连忙挤出一个笑容,微微低头道:“既是兵部要求,末将自然没有什么意见,沈公您放心,西线的一万新兵,三个月之内一定征募齐全。”
  沈毅又看向苏定。
  苏定是明州卫出身,同时也是明州府人。
  明州府……也在浙江!
  听沈毅说可以去浙江募兵,这位苏将军目光转动,恭敬低头道:“沈公,东线也是三个月之内,征募齐全。”
  沈毅点头,然后伸了个懒腰,开口道:“好了,正事暂时就这些,剩下的就是好生练兵,不过除了正事之外,还有一件闲事,要告知诸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7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1/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