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我军伤亡,应该在五百人左右。”
“因为咱们人多,因此不管是重伤,还是尸体,此时都已经带回了南岸。”
沈毅闻言,有些诧异。
他整个人都精神了一些。
“这个数目,倒是很少,我原以为……”
“我军伤亡应该在千人左右的。”
凌肃犹豫了一下,微微低头,咬牙道:“沈公,末将实话实说,宿迁的这些齐人……”
“战斗力极差。”
他看向沈毅,开口道:“与先前进攻淮安的那些齐人,差距不小,一些齐人见我们登上了城墙,便吓得作鸟兽散,整个城墙上立时就会空出很大一片缺口。”
“如果不是他们的督战官下手狠辣,临阵斩杀了十几个逃卒,恐怕一天时间,这些宿迁的齐军就溃逃了!”
沈毅再一次闭上眼睛,揉着自己的太阳穴:“烂成了这个样子么……”
初到淮安的时候,沈毅第一次面对齐人,北齐的先锋军只两千多人,在被沈毅埋伏的情况下,不仅逃回去了一半,还杀伤了沈毅手下数百人!
这种战斗力,当初是让沈老爷心里有些绝望的。
如果北齐军队人人都是这种战力,那么这仗……
暂时就是没法打的。
想打,也最起码需要十年时间强兵,才有机会。
不过大半年时间过去,沈毅对于齐人的了解,越来越深了。
而齐人……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弱。
原本他上一次带领东线将士北进的时候,对于齐人的评价是,单兵略胜己方一筹。
但是,根据宿迁守军的情况来看,这种评价……
似乎又有些不合时宜了。
也就是说,上一次他跟薛威他们北上,遇到的齐人,也不是常规战力。
或者说,不完全是常规战力。
沈毅想到这里,默默点头,开口道:“好,大概的情况我知道了,诸位将军此时也都累了,我不多留你们,你们回去罢。”
三个人站了起来,对着沈毅抱拳告辞。
沈老爷静静的说道:“明天,把具体的战损报给我,我写文书向兵部,向朝廷报功。”
听到这句话,三人精神一振,抱拳行礼。
“是!”
众人都离开之后,帅帐里只剩下了沈毅和蒋胜两个人,蒋胜打了盆水,放在沈毅面前,开口道:“公子一时没有热水,您洗洗脸,便休息罢。”
沈毅点头,坐起来洗了把脸,把毛巾放在一边之后,他脱靴躺在床上,忽的扭头看了一眼西边,然后笑了笑。
“淮安又立一功。”
“赵禄听说之后,该不会发疯罢……”
沈老爷微微眯着眼睛,有些困了。
“淮河水师安逸太久了,是时候发发疯了……”
……
次日,涂山大营。
此时,淮河两岸,涂山大营的将士正在与北岸的齐人激战,河边上船只密布,几乎把淮河变了颜色。
而安平侯赵禄,稳坐中军大帐。
防御齐人,是他们老赵家三代祖传的手艺,到了他这里,已经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了,因此他并不担心北岸的怀远军真的会打过来。
就在这位安平侯爷看地图的时候,赵涿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对着老父亲躬身抱拳:“爹。”
赵禄的目光依旧放在地图上,头也不抬:“说事。”
赵涿咽了口口水,小声道:“据情报,淮安的沈七,趁齐人攻我涂山大营的时候,再一次领兵越过淮河,歼敌数千……”
短短的一句话。
伤害却那么大。
赵大将军脸皮子都抽了抽,他缓缓抬头,看着赵涿。
“出去。”
赵涿如获大赦,缩着头退了出去。
赵大将军的目光,从地图上的涂山,移到了淮安,忽然,他愤怒的拍了拍桌子。
“沈七!”
就在安平侯爷发出这一声怒吼的同时,涂山大营北岸的征南军大营帅帐之中,周世忠周大将军看着眼前的情报,也气的浑身发抖。
他把情报狠狠地摔在地上,愤怒低吼。
“沈七!”
第八百八十六章 两个皇帝
由不得这两位守淮河的守将心里不恼。
对于周世忠来说,他在沈毅手里吃了亏没有办法报复不说,这会儿他把重心从淮安放开,不去跟沈毅“一般见识”了,准备想从其他地方,找补一些面子回来!
这种时候,在周世忠看来,沈毅就应该老老实实的缩起头来,然后小心翼翼的得到喘息。
但是没想到,他的目光刚从淮安离开,淮安的沈毅就这么不老实,再一次领兵越过淮河!
而这种再一次越过淮河的行为,其政治影响力要远远大过其实际影响力。
毕竟,懦弱了几十年的南人,突然胆子大了,竟越过淮河北上,而且不止一次!
这种事情传到燕都,那些不明所以的人,一定会戳他周世忠的脊梁骨。
而对于赵禄来说,心里就更加恼怒了。
他的淮河水师,跟沈毅的沿海都司,现在处于竞争状态,如果大家都老老实实的挨打,那么淮河水师守淮的能力,不会比任何军队逊色。
而现在,那个姓沈的年轻人,已经两次越过淮河了!
等这些事情传回建康……
不会有人觉得,淮河千里防线,要以稳妥为第一要务。
大家只会想,人家沈七能够越过淮河,把齐人打的“落花流水”,为什么你们赵家就不行?
尤其是现在,两边正在对比的过程之中,这件事传到建康之后,很容易就会逼得皇帝“下决心”。
皇帝的决心一下,赵阀那就真的是家破人亡了。
不过不管这两位大将军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件事还是会往外传播,没有人能够捂得住。
事实上,因为距离建康很近的关系,就在这二位收到消息之后没有多久,沈毅沈老爷的密信,还有内卫的密信,就跟着送到了建康,送到了皇帝陛下的书案上。
相比较先前,此时的皇帝陛下,对于这种“惊喜”,已经相当有免疫力了,不过收到消息之后,皇帝陛下,依旧高兴不已,下令让高明给自己准备了一桌子酒菜,一个人坐在甘露殿里自斟自酌。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身为天子,这位大陈的皇帝陛下,已经没有什么能够一起喝酒的人了。
孤独,是上位者的标签。
……
在南陈的皇帝陛下收到前线消息之后的两天之后,远在千里之外的燕都皇城里,大齐的永安皇帝,也收到了来自于淮河沿岸的消息。
收到这份消息的时候,这位北齐的皇帝陛下,正裹着个被子,在书房里批阅奏书。
因为生病,从前几年开始,这位永安皇帝就有些畏冷,哪怕现在已经是春天,甚至渐渐快要入夏,这位皇帝陛下还是觉得阴冷无比,寝宫还有平日里办公的地方,炉子不断,有时候还得像现在这样,裹个厚被子。
看完了清净司关于淮河的奏报之后,这位皇帝陛下紧了紧身上的被子,似乎觉得更冷了,他缩了缩头,整个身子都微微颤了颤。
“去……”
皇帝陛下身体抖了抖,开口道:“去请严相进宫。”
今年,是永安三十三年。
这位皇帝陛下,已经在位三十多年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里,宫里随身伺候的人都已经换了好几批,能够跟在皇帝身边的人,自然都是伶俐的,听到他这句话之后,立刻有太监走了过来,先是往炉子里添了块碳,然后擦了擦额头上因为太热而渗出来的汗珠,低头道:“是……”
这会儿已经是三月暖春,皇帝陛下畏冷点炉子,但是整个寝殿里的这些太监可不畏冷,基本上是人人冒汗了。
有两个小太监飞快的去到中书省,找到了已经白胡子一大把的严相爷,微微低着头,神态恭谨:“严相,陛下请您进宫。”
胡人,是没有自己的官制的。
即便有,也相当粗糙,在北边渔猎的时候,管管手下人倒还罢了,入关之后便不合时宜了,因此这些朱里真人入关之后,基本上是照搬的大陈的官制,在燕都重新构造了一个跟陈国一模一样的朝廷出来。
这里也有中书,也有六部。
基本上与陈国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因为朱里真人是统治者的关系,中书里掌事的一般是朱里真人,六部尚书,有时候也有两个尚书,由朱里真人当“大尚书”。
不过朱里真人这些年贪图享乐,已经没有什么特别有本事的人物了,这也导致,中书省这几年,事实上大部分是这位身为汉人的严相爷在管事。
严老头点了点头,站了起来,跟着几个小太监一起,一路进了宫里,见到了正在炉子旁边烤火的皇帝陛下。
这会儿,这位已经五十多岁的皇帝陛下,已经把裹在身子上的棉被去掉,穿了一身厚一些的常服。
毕竟要见大臣,这会儿再裹着一身被子,有些不成体统。
因为去掉了被子,这会儿终于能见到他的庐山真面目了,这位大齐的皇帝陛下,模样已经非常瘦弱,而且脸上没有什么血色,胡须都有一些稀疏。
两只眼睛,有着大大的黑眼圈。
看起来,似乎风一吹就倒,很是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