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这就是您想岔了。”
“子恒二十岁出头,便是正四品的品级,将来的前途何等远大?”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咱们沈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帮他的了。”
沈陵伸手,毕恭毕敬的给老父亲倒满了茶,继续说道:“既然这样,沈家要做的,就是不给老七拖后腿。”
“就他这个薄凉性子,当了宰相又如何?”
沈徽有些不悦的说道:“安排家里的孩童进书院的事情不肯帮忙也就罢了,爹也没再跟他提过,现下他职分之中的事情也不愿意帮忙。”
沈徽恼怒道。
“他再如何前程远大,也跟咱们无关!”
“爹……”
沈陵劝说道:“老七将来,要是拜相了呢?”
“那咱们家就是相门了。”
“后世子孙,做什么都会顺畅许多,何必在乎眼前这些蝇头小利?”
沈徽终于沉默了。
小老头默默喝了会茶之后,叹了口气,看向沈陵,开口道:“那你说,应当怎么办?”
“爹如果信儿子,这件事就交给儿子去处理。”
沈徽问道:“你准备如何处理?”
“昨天来家里参加家宴的,儿子准备一户一户去问,问出来了之后,该退人家的钱退给人家。”
“之后……”
“沈家就要从严治家了。”
“坚决不允许再有这种事情发生。”
沈陵低声道:“再有这种事情发生,直接开革出族谱,将来不许进祖坟!”
见沈徽不说话,沈陵又劝道:“爹,您要想清楚,即便老七他即便一点忙不帮家里,只要他继续当官,对于咱们沈家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最起码地方官不会再敢欺负咱们家。”
良久之后,沈徽才闭上眼睛,长叹了一口气。
“罢罢罢。”
他睁开眼睛看了看沈陵,叹了口气。
“那这件事,就陵儿你去办罢,办好了之后,你去知会老七一声,毕竟家里,也只有你跟他关系不错了。”
“是!”
沈陵恭敬拱手:“儿子一定办妥这件事!”
从这句话落地开始计算。
沈家的“家主”之权,终于开始慢慢向沈陵倾斜了。
而这种倾斜,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沈陵跟沈毅的关系最好。
……
在祖宅闹了一顿之后,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父子三个人就没有回到祖宅去住,而是回到了自家的小院子里。
在小院子里住了两天之后,沈毅才动身回到了甘泉书院,过了两天清闲日子。
这天下午,沈老爷正在书院后面的小院子里,翻看一本杂书,在他附近不远处,丫鬟莲儿,正带着沈渊玩耍。
而在附近的亭子下面,陆安世父女俩,正围着一张纵横十九道棋盘下围棋。
下了两三局之后,陆夫子便不愿意跟陆青雀继续下下去了,他对着沈毅招了招手,笑道:“子恒快来,陪老夫手谈几局。”
沈毅放下手里的杂书,笑呵呵的走了过去,微笑道:“岳父,围棋我下不过您,咱们来下象棋罢。”
陆夫子微笑点头,应了下来,他从桌子底下翻出了一副象棋,开始跟沈毅两个人一起摆棋。
其实两个人的象棋水平都不怎么样,可以说是棋逢对手了。
下了两三局棋之后,沈毅正想动车吃掉炮的时候,蒋胜喘着粗气,一路跑到沈毅面前,在沈毅耳边说了句什么。
沈老爷闻言一愣,然后皱眉道:“真的假的?”
蒋胜低头道:“建康邸报司寄来的,应该不至于有假。”
沈毅默默点头,长出了几口气之后,注意力重新回到了棋盘上,深思熟虑。
陆夫子见状,有些好奇,问道:“什么消息,让七郎这样失魂落魄?”
沈毅动了动自己的卒子,往前拱了一步,然后他抬头看了陆安世一眼,忽然笑了笑:“岳父,建康最新消息……”
“有数位御史上书朝廷,弹劾工部侍郎杨蕃,贪污枉法……”
听到这句话,陆夫子也微微变了脸色。
要知道,杨蕃是谁?那可是宰相杨敬宗的儿子!
他看向沈毅,缓缓说道:“看来,陛下是准备对……”
“对那父子俩动手了……”
第七百四十三章 洪德朝第一进士
老相国杨敬宗,是洪德六年卸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时间了。
这五年时间,杨敬宗一直住在建康城里,除了偶尔出城去游玩,或者是去寺庙道观烧香之外,基本上没有出过建康城。
因为皇帝不许他回乡。
这等同于是变相的软禁了。
不过杨老头前些年在朝廷里积攒的“势”太大,导致他这碗茶热的离谱,整整五年时间都没有凉透。
到现在,有些旧日“杨派”的官员进了建康,去了吏部之后,还会再在去一趟杨家,拜会拜会这位老相国。
尤其是前段时间,老相国的儿子杨蕃,被从工部员外郎的位置上,直接拔擢为工部侍郎,这种破格提拔,更是让人觉得,皇帝依旧没有放弃“杨派”。
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杨家的“香火”又旺了一些。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位老相国能够晚年安详。
而现在,御史台的御史,竟然突然对杨蕃发难。
听到了老丈人的感慨之后,沈毅默默看了一眼手里的文书,他心里没有多少喜意。
而是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虽然他跟杨敬宗,或者说是杨敬宗那一派的人,属于是“政敌”,但是这件事,他觉得不太对劲。
因为,这不太可能是皇帝干出来的事情。
皇帝当初放了张敬回家,却不肯放杨敬宗回家,就代表他已经在北伐与否这件事情上做出了选择。
皇帝……一定是会北伐的。
不管能不能打得赢,打到什么程度,肯定要跟北边人碰一碰,打一打。
到时候战事将起的时候,朝廷里肯定有很多原先那些“龟派”的人反对,而到了那个时候,皇帝才会对杨老头下手,借着这个机会,彻底统一朝廷上下的口径,北伐的事情就不会再有任何人有异议了。
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杀了杨敬宗祭旗!
而现在,皇帝才刚刚下了决心,准备处理赵阀,距离北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个当口,皇帝不可能干这种事情。
而如果御史台的御史参奏杨蕃的事情,不是皇帝授意的,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沈毅盯着这份文书看了许久,然后对着陆夫子微微低头,叹息道:“岳父,小婿可能要赶回建康了。”
陆夫子对于沈毅的离开,并不觉得意外,他只是“嗯”了一声,开口道:“其实前两日,老夫就想跟你提这件事,你现在是兵部的司官,还是四大郎中之首,回来探望宗族,祭扫亡母是应该的,不过也不能在江都待得太久,误了身上的重任。”
小老头顿了顿,问道:“你什么时候走?”
沈毅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开口道:“明天罢。”
“建康那里,可能会有一些变故,小婿要回去看一看。”
陆夫子再一次点头,然后开口说道:“你回去可以,不过青雀母子……”
“还是在江都多留一些日子罢。”
小老头捋了捋胡须,开口道:“正好那渊儿孩子现在是学说话的年纪,在江都也能学学江都话,免得将来长大了,连江都话都不会说。”
陆夫子这句话,就有些偏颇了,沈渊虽然一直在建康长大,但是沈宅上下,基本上都是说江都话的,这都能教他。
不过这种话,沈毅自然是不能拆穿的。
他笑着说道:“岳父不舍得她们,就让她们在江都多待一些日子就是。”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提了棋盘上的马,往前跳了一步。
“将军。”
陆夫子一愣神的功夫,再看向棋盘,已经是无可挽回的死棋。
他只能无奈投子认负,笑骂道:“一时出神,让你小子给占了便宜。”
沈老爷也不生气,笑呵呵的收拾棋盘。
“侥幸,侥幸……”
……
次日清晨,沈老爷告别了家里人,带着蒋胜还有几个随从,骑马赶回建康。
两百里的路程,坐马车可能需要几天时间,但是骑马,哪怕不是骑的特别快,如果日夜兼程,最多也就一天就赶到了。
当天傍晚,沈毅等人就已经进到了建康府境内,不过因为黑天闭了城门,他们没有办法进城,因此只能在城外的客栈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沈老爷一行人才进了建康。
进了城里之后,沈毅等人先是在路边吃了顿饭,然后才骑马回了沈宅。
刚回到沈宅,就又有邸报司的情报送到了沈毅手里。
情报上的内容是,只昨天一天的时间,御史台就又有五六个御史上书参奏杨蕃,而且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