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328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哈哈。”
  赵尚书笑了笑,开口道:“贤弟在江都府做书院的山长,一年到头,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上门给自家孩子求名字,贤弟都应付自如,怎么到了自家孩子头上,却把贤弟难住了?”
  陆夫子低头抿了口酒,颇为感慨的摇了摇头:“人大抵都是如此,关心则乱。”
  赵尚书微微低头,想了想之后,笑着说道:“便取一个渊字如何?”
  “渊……”
  陆夫子低头想了想,然后喃喃念叨了一句:“沈渊……”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旁的沈毅,问道:“子恒以为如何?”
  沈毅也低头想了想,然后便笑着说道:“小婿没有什么问题,问过青雀,青雀没意见的话,便就取这个名字。”
  于是,大家又把目光看向一旁正在抱孩子的陆青雀,这位沈夫人先是低头想了想,然后也应下了这个名字。
  沈家长子的姓名,便这么定了下来。
  名字取完之后,大家便继续吃饭,陆安世酒量不如赵昌平,酒宴过半之后,他便有些喝的多了,赵尚书亲自把他扶了起来,准备送到赵家的客房里歇息。
  可能是年纪大了,赵昌平架起陆安世的时候有些吃力,他的女婿宋应很有眼色,立刻上前帮忙,赵尚书微微摇头:“你陪着易安多喝几杯。”
  说着,他看向沈毅:“子恒来搭把手。”
  沈毅这才连忙站了起来,与赵尚书一左一右,把陆夫子架回了后院歇息。
  安顿好陆安世之后,赵尚书与沈毅先后离开了客房,两个人一前一后,行走在赵家的后院里,见赵昌平不说话,沈毅微微低着头,开口问道:“师伯有事情找我罢?”
  “嗯。”
  赵尚书点了点头,然后微微叹了口气:“早就想找你了,只是怕对你的差事有什么影响,便没有叫你过来。”
  他打了个酒嗝,然后紧了紧衣服,说道:“外面天冷,咱们去书房说话。”
  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书房里,沈毅进去之后,先是给赵尚书点了炉子,然后坐在了下首,赵昌平先是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沈毅说道:“前两天,宫里似乎出了点事情……”
  他看着沈毅,若有所思:“子恒你就在现场,是不是?”
  沈毅微微低头道:“师伯,天家私事,您要听么?”
  赵昌平微微摇头:“既然是天家私事,那便不要说了,说出来对你对我,都不是好事。”
  说到这里,他看向沈毅,犹豫了一下之后,问道:“子恒在南边办的抗倭军,现在已经有一卫兵马了罢?”
  一卫就是五千人。
  “是有一卫了。”
  沈毅答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陛下还要扩建抗倭军,到时候可能会新立一个都司。”
  赵昌平低头,默默盘算了一下,问道:“缺钱罢?”
  沈毅一愣,然后连忙说道:“师伯,不管抗倭军缺钱不缺钱,户部都不能给抗倭军拨钱,更不能主动给抗倭军拨钱,如果户部那边松了口,陛下估计要对咱们书院起疑心了……”
  “放心。”
  赵尚书微微一笑道:“这种事情,师伯用不着你教,不管什么时候,户部都要坚定的反对给抗倭军拨款,除非陛下亲自下明诏,中书省宰相盖印,不然户部一文钱都不会下发给抗倭军。”
  沈毅松了口气,微微低头道:“师伯英明。”
  “少拍马屁。”
  赵尚书微微低头道:“不过子恒那里如果确实没有钱用了,户部这里可以想些办法,让陛下下诏……”
  赵昌平的意思是,他可以明面上反对,然后使手段让皇帝给户部下诏,强行让户部拨款。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还是摇头,他抬头看向赵昌平,面色带了一点严肃:“师伯,咱们这位陛下……”
  “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沈老爷酒意都散了七七八八,他沉声道:“现在的他,虽然不能说洞见人心,但帝王心术已经非常熟稔,师伯只安安心心的办差就是,万一弄巧成拙……”
  赵昌平若有所思,然后点头,叹了口气,低声道:“既然如此,师伯便不干涉这件事了,不过抗倭军能不能办成,对于朝廷来说非常重要,子恒你肩膀上的担子也非常重。”
  “而且要注意安全。”
  抗倭军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替代淮河水师,或者是在淮河水师发生动荡的那段时间里,短时间内替代淮河水师拱卫边防的作用。
  这件事,虽然皇帝只跟沈毅两个人商量过,但是现在朝廷里的明眼人,已经瞧出了一点端倪。
  甚至就连赵阀本身,也对东南的抗倭军,产生了一些怀疑。
  赵昌平,自然也隐约感觉到了一些。
  而如果能“平替”淮河水师,扳倒赵阀,对于朝廷来说,自然是有益处的。
  而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更是莫大的喜事。
  因为赵阀,是武将集团里唯一一个可以与文官集团叫板的存在,如果赵阀倒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文官彻底压过武官……
  而且……
  甘泉书院也会在这件事情里扮演重要角色,将来很有可能在新朝大兴。
  赵昌平既是文官,又是甘泉书院的话事人,他自然也十分看中这件事。
  两个人说了一会话之后,赵尚书似乎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事,他看向沈毅,静静的说道:“对了子恒。”
  “陛下这几天,心情可能不是很好,你便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莫要进宫了。”
  沈毅有些好奇,问道:“师伯怎么知道的?”
  “因为齐人的使者昨天又来了。”
  这位户部尚书的语气里,满是无奈:“来要明年的钱粮布匹。”
  沈毅皱眉:“该给他们的‘聘礼’,今年不是已经给完了么?”
  年初皇帝陛下大婚,娶了北齐的公主为妃,为此朝廷付出了数十万两银子,以及不少布匹丝绸等等,说好听点是聘礼,说难听点就是岁贡。
  “这就是陛下生气之处。”
  赵尚书吐出了一口浊气,缓缓说道:“那些齐人说,北齐每年要花费大量军饷钱粮,替咱们大陈挡住了北边异族入侵,因此我大陈也要负责一部分花销……”
  “这帮胡蛮。”
  赵尚书愤愤不平的骂了一句。
  “明明他们也是异族!”



第五百零五章 制怒
  齐人这个要钱的理由,虽然奇葩,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因为六十年前的齐人,的确是正儿八经的关外游猎的异族,但是六十年后的今天,这些关外胡人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全面汉化。
  这种汉化,不止是语言文字上的汉化,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从马背上下来,放下手里的弓箭弯刀,去住进城里的大房子,经营北方广袤的土地,从一个游猎的民族摇身一变,成为官僚,成为地主,乃至于成为最高层的统治阶级。
  而当初六十年前入关的胡人,连带着老幼妇孺,也仅仅三十万人而已。
  虽然这三十万胡人经历六十年时间之后,人数早已经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过惯了关内富饶舒坦的地主日子,没有多少人愿意再回到马背上,去跟东北的风霜雪雨搏斗。
  所以,北齐的骑兵,也远远没有了当年横扫天下的战力。
  而北边的草原雪地,总是会有新人出来占据的。
  胡人入关之后,对于东北老家虽然依旧有经营,但是与正北方的鞑靼人却屡有冲突,在入关的早期,凭借关内充足的资源以及北齐骑兵凶悍的战斗力,在北齐建国的最初二十年,一直是压着鞑靼人打的,甚至可以打的鞑靼人还不了手。
  但是……
  二十年后,第一代北齐骑兵老去,后续的骑兵,一部分是胡人,另一部分是汉人,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是没有怎么吃过苦的后辈,这些后辈在关内欺压百姓惯了,享了福,便握不动刀了。
  到后来的第三代第四代人,北齐骑兵的战斗力便越来越差,到现在面对鞑靼人的时候,便已经只能呈守势了。
  与汉人王朝面对北疆边患的态度,已经没有了什么分别。
  事实上,也正是北齐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人的时候,才彻底失去了马踏江南,一统天下的战斗力。
  当然了,尽管齐人现在变弱了,但是军队的战斗力,但是陈国的军队也没有强到哪里去,只能说是更弱,所以去年淮河水师面对北齐进攻的时候,即便是一味固守,依旧死伤惨重。
  见赵昌平这么说,沈毅低着头琢磨了一番,然后默默低眉道:“北齐占了神州半壁,境内物产丰有,而且这些年,齐商也慢慢学会了做生意,他们与咱们大陈相比,虽然稍穷了一些,但是也穷不到哪里去。”
  “除了丝绸布匹之类,他们可能缺一些,但是真正的银钱粮食,北齐其实并不是特别缺。”
  沈毅长长的叹了口气:“之所以一要再要,无非是想要挫了陛下,以及咱们大陈朝廷的心气,让陛下绝了北伐的念头。”
  听到“北伐”这两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赵尚书神色复杂,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子恒……我们还能北伐么?”
  赵昌平今年五十岁出头,约莫五十二三岁的样子。
  他这个年纪,可以说是陈国的至暗一代。
  他们出生的时候,陈国已经败逃南方,偏安一隅了,而在他们少年时期,宪宗皇帝数次击败北齐,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希望的曙光,而随后先帝接连数次大败,又把他们的希望击的粉碎。
  到现在,一转眼他们这一代人已经年过半百了。
  即便是陆夫子那种少年时满腔热血的愤青,也很难再燃起北伐的希望,更不要说赵昌平这种在朝廷里身居要职,对于朝廷状况了然于胸的高官了。
  沈毅抬头看向赵昌平,笑了笑:“师伯,齐人给出这个可笑的理由,不止是他们想要跟咱们要钱粮要布匹,更说明他们在北边的压力的确不小。”
  “不然,齐人也不会把这种理由给搬出来。”
  “他们搬出这个理由,一方面是为了打压我朝天子的心气,另一方面对内,也是提振士气,甚至是要用来给北疆的将士们犒赏……”
  “这就说明……”
  沈老爷语气幽幽:“说明齐人已经提不动刀了。”
  赵昌平微微摇头:“子恒莫要忘了,去年他们还在两淮,几乎是大败淮河水师……”
  “那是因为赵阀形迹可疑!”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师伯且看着罢,只要咱们支撑得住,齐人会一天比一天弱下去,他们未必能比得过我朝,现在他们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替咱们扛住北边的异族……”
  “只要陛下那里能下决心。”
  沈毅缓缓说道:“北伐……只是时间问题。”
  向来沉稳的赵尚书,脸色罕见的有些激动。
  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声音中带了一些颤抖:“有一天朝廷要是北伐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3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8/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