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爷呵呵一笑:“多谢师兄夸奖。”
两兄弟对视了一眼,都是哈哈大笑。
正在兄弟俩吃饭喝酒的时候,雅间的房门被人敲响。
门外,是张家的家仆。
张简被扰了兴致,皱了皱眉,问道:“什么事?”
门外,很快传来回应。
“公子,宫里来人了,说是……”
“说是来找沈公子……”
第四百九十六章 身败名裂
宫里这两个字,有时候就可以指代皇帝陛下。
因此沈毅没有过多犹豫,便起身对着张简拱了拱手,自己一个人来到了翠云楼的一楼,在一楼见到了宫里的两个人。
一男一女。
确切来说,是一个宫里的女官和一位太监。
见到这位女官,沈毅就隐隐觉得不太对劲。
毕竟他也接触过不少宫里的人了,还是第一次见宫里派宫女出宫的。
果然,初一接触之后,沈毅的神色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因为并不是皇帝找他,而是太后娘娘找他。
沈毅见皇帝的次数已经不少了,但是见太后到现在,只见过一次,而且那会儿也就是说了一些场面话,并没有过多接触,而现在……
这位宫里的太后娘娘,竟然特意派人请自己进宫见面?
这让沈毅觉得有点不对劲。
他甚至觉得,太后娘娘是不是想保养自己做个面首……
不过很快他就把这个念头抛之脑后。
因为他是两榜进士,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而且是颇有些身份的文官,太后娘娘就算耐不住寂寞,真的想找几个面首进宫伺候,也不会找沈毅这种文官。
一是不太可能同意,二是可能会被自觉受辱的读书人写文章狂喷一顿。
沈毅的想法,只是在脑海里飞快的转了一圈,然后就对两个宫人应了一声,说自己明天一定拜见太后云云。
送走了两个宫人之后,沈毅又重新回到雅间里喝酒,雅间里,张简笑呵呵的看了他一眼,问道:“怎么?陛下有事情找你?”
沈毅微微摇头,神色有些复杂:“是坤德宫有事情找我。”
“坤德宫……”
听到这三个字,张简不禁皱了皱眉头,他先是看了一眼沈毅,然后开口问道:“太后娘娘怎么会突然召见一个外臣……”
沈毅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他端起酒杯,跟张简碰了一杯,微微叹了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明天我去一趟就是了。”
张简也只能点了点头,跟沈毅碰杯之后,轻声说道:“有事记得招呼。”
沈毅微笑点头。
……
次日清晨,已经好几天没有上班的沈老爷,重新穿上了自己的六品官服,在家人整理好穿戴之后,他就一路进了皇城,然后在皇宫门口,报的是太后召见。
皇宫守卫很快确定了消息,把沈毅放了进去,沈老爷在几个太监的带领下,一路到了坤德宫门口,只待召了一柱香时间,就被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官请了进去。
进入了坤德宫之后,沈毅很快见到了还很年轻的“小寡妇”,他规规矩矩的跪了下来,微微低头道:“臣兵部沈毅,叩见太后娘娘。”
孙太后点了点头,挥手吩咐赐座。
沈毅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垂首不语。
太后娘娘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听说沈主事在福建又打了两个大胜仗,可以说是大败倭贼。”
“哀家知道了之后,心里也是高兴得很。”
沈毅连忙开口道:“娘娘误会了,臣只是负责督造战船火器,抗倭军的战事,跟臣没有关系……”
太后娘娘微笑着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这些说辞是瞒瞒外人的,不用在哀家面前说出来,这一路南下,哀家那个大侄子,肯定没有你沈主事出力多。”
沈毅微微低头,沉默不语。
“东南抗倭的事情,办的很好,皇帝很高兴,哀家知道了也很高兴。”
“经过这几场战事,明年再清理清理,以后东南沿海,当再无倭患,朝廷应对齐人的时候,也不至于南北两顾,左支右绌。”
孙太后先是肯定了沈毅的功劳,然后她话锋一转,淡淡的说道:“不过抗倭军毕竟新建,听说是脱胎于台州府的临海卫,临海卫只剩下了千余人,组建了一个五千人的抗倭军……”
孙太后静静的看着沈毅,问道:“想来,应当是很缺人手罢?”
听到这里,沈毅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因为他总算明白太后找自己来是干什么的了。
知道了对方的具体意图,应对起来,自然就心里有底,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恭敬低头道:“回娘娘,这一次南下,臣是代兵部武库司督造军器,至于抗倭军内部缺不缺人,臣委实是不知道的,这马上就要到年关了,晋世子应该会回建康过年,到时候臣见到晋世子了,一定让他进宫来给娘娘请安。”
太后娘娘微微蹙眉,有些不太高兴了。
“哀家刚才已经跟你说了,知道你在抗倭军中主事,哀家现在问你抗倭军缺不缺人,你却左拉右扯,顾左右而言他。”
孙太后瞪了沈毅一眼:“不把哀家的话当回事么?”
沈毅默默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抬头看了太后一眼,然后吐出一口浊气,再一次低下了头:“娘娘是想在抗倭军里安排些人?”
见沈毅把话说明白了,太后娘娘也没我快藏着掖着,直接点头道:“不错,哀家有几个外甥,现下都是十几二十岁,正是为国家出力的时候。”
沈毅点头,然后继续说道:“娘娘,抗倭军将士五千人已经满额,不过娘娘若是非要把两个公子放进去,臣到时候去疏通疏通关系,多塞几个人进去,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
孙太后再一次蹙眉:“沈主事的意思是,让哀家的外甥,去抗倭军中当一个小卒?”
沈毅终于按不住心中的火气,他抬头看了一眼太后,然后低头道:“娘娘,抗倭军中的将领,都是以战功得职,几位公子如果能英勇杀敌,替朝廷清剿倭寇,自然可以成为将领。”
孙太后面无表情:“沈主事便一点人情世故也不通?”
“这种人情世故,臣的确不通。”
沈毅一肚子火气,对着太后躬身作揖,直接开口道:“太后若是非要这么做,臣稍后便去跟陛下请辞,明年说什么也不会再南下了,若陛下不允,臣便上书辞官,回江都老家教书去!”
“好一个文人风骨。”
孙太后也不生气,只是脸上露出了一个略带嘲讽的笑容,她淡淡的看了看沈毅,轻声道:“如果哀家不知道沈主事的事例,倒真的以为沈主事是个刚烈正直之人了。”
孙太后说到这里,挥手屏退了身边的宫人,等到这个偏殿里所有的宫人都退了下去,太后娘娘才站了起来,走到了沈毅旁边,然后面色平静,淡淡的说道:“天下读书人,为官出仕,逃不出名利二字。”
“你沈七今日这般刚直,无非就是为了名声。”
孙太后淡淡的看向沈毅。
“但不知,若天下人知晓了,你沈子恒为了邀宠而替天子蓄妓,又当如何看你?”
“到时候……”
孙太后面色平静。
“恐怕你连回江都教书,都教不成了罢?”
第四百九十七章 去你娘的吧!
沈毅此时,心中无名火暴起。
他虽然强忍住没有在脸上露出什么表情,但是心里恨不能把眼前这个小寡妇吊起来暴打一顿。
他可没有这个世界所谓天地君亲师的概念,也没有任何愚忠的忠君思想。
老实说,如果他在皇帝那里干的不顺心,他都会想办法跑路,更不要说眼前这个“老板娘”了。
让沈毅感到气愤的是,孙太后的这个提法,对于他来说,是非常恶毒的。
因为在外面包养顾横波的事情,对于皇帝来说,虽然可能会引发外界的一些诟病,但是却并不怎么会伤到陛下的名声,因为在这个时代,男人金屋藏娇,传出去是会让人羡慕的,而且可以被传成一件雅事。
但是身为读书人,替皇帝在外面蓄妓,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道德问题了。
传出去,别人是要戳沈毅脊梁骨的。
这对于沈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痛处,真传了出去,以后不管他在朝廷里的仕途如何如何顺畅,事业干的如何如何顺利,将来都会有人在背后指着他的脊梁骨,骂上一句幸臣。
要是那种嘴巴毒的,说不定还会骂上几句“龟公”之类的话来恶心人。
更要命的是,这种名声上的污点,会伴随沈毅一生,如孙太后所说,即便他辞官挂印,回家里教书,这种道德问题会让他在老家教书都教不了。
但是真正让沈毅气愤的,并不是有人拿着这件事情说事,而是孙太后拿着这件事情来威胁沈毅。
他娘的!
明明是你儿子非要去包养人家,我迫于皇威没有办法,才从中搭了把手,甚至没有亲自去操办这件事!
不仅如此,为了顾忌你儿子的名声,我还想方设法替他遮掩,准备让顾大家假死脱身,把这件事情做的天衣无缝。
到头来,你这个做娘的不仅没点表示,还要拿这件事来拿捏我?
以上这些,就是沈毅现在的想法。
沈毅默默的站在坤德宫里,他深呼吸了好几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然后他默默抬头,看向孙太后,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臣请问太后娘娘,需要臣做什么?”
孙太后显然早已经想好了事情的流程,见沈毅“低头服软”,她脸上露出了笑意,淡淡的说道:“哀家有两个外甥,身上都有五品散官衔,沈主事主管抗倭军,不妨把他们带到抗倭军中去,任个千户职。”
说到这里,太后娘娘顿了顿,继续说道:“哀家这两个晚辈,虽然是武散官,但是并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有带过兵,因此到了抗倭军中后,沈主事不一定非要让他们实领其兵,让他们跟着大军,替朝廷尽尽菲薄之力就是了。”
这话的意思是,这两个孙家的公子哥,虽然跟着大军一起活动,但是只领功劳不干活。
虽然他们不干活对抗倭军来说可能更好一些,但是抗倭军将士在战场上奋力厮杀的功劳,到时候可能便不是自己的功劳了,可能要被这两个后族给分去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