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遥控办公了。
邸报司情报处刚组建的时候只有三十个人,分成七组之后,每组也就能分到五个人,而现在几个月时间过去,虽然依旧是七个小组,但是每一个小组的人数都已经在四十个人左右,也就是说人数几乎翻了十倍。
但是这个人数,对于广袤的国土,对于整个朝廷来说,还太少了。
之所以人数扩张的这样慢,是因为这个行业比较特殊,沈毅对每一个情报人员的要求都是家世清白,并且在进入情报处之前干干净净,没有接触过权贵阶层里,尽量保证他们不是其他人派进来的卧底。
当然了,这种审查的过程,在初期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只要情报处慢慢扩张,人数一天比一天多了之后,将来难免会有别人的人偷摸混进来。
现在的沈毅,之所以审查的严格,是为了保证将来的邸报司高层,乃至于中层保持纯净。
至于底层,其实无关痛痒。
本来到现在为止,邸报司的第一轮扩张布局,已经基本上结束了,但是随着刚才跟皇帝的碰面,沈毅知道,邸报司的第二轮扩张要来了。
到了邸报司公房之后,沈毅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了许久,然后让人把情报处还在建康的二组跟四组的两个组长,叫到了邸报司。
到现在为止,邸报司这七个组的组长,除了六组组长已经换成邸报司自己的人之外,其他的六个人都还是内卫派来的“教头”。
其中四组人已经派了出去,在建康的只剩下三个组。
邸报司的信息传递能力还是很快的,沈毅下午要见人,还没有到日落,两个组长就到了他的书房里,对着沈毅恭敬拱手:“司正。”
二组组长姓段名冲,四组组长姓郑名虎。
这两个人都是原内卫的人,不过现在,都已经彻底转到了邸报司,成为了邸报司的情报组长。
因为邸报司的基础待遇,就是内卫的两倍以上,再加上后来邸报司通过广告业务开始挣钱了,又给这几个人提了待遇,到现在,这些人的俸禄,已经是他们在内卫时候的四倍有余。
在哪干活不是报效朝廷?
除了六组的那个组长死脑筋,回了内卫之外,其他的几个人都留了下来,成为了沈毅的手下。
这两个组长,都是三十二岁的模样,在建康也都有家有小的,见到了沈毅这个领导之后,表现的非常恭敬,不敢说错一句话。
沈毅在甘露殿装了半天的孙子,这会儿也终于当起了领导,他咳嗽了一声,指着自己对面的椅子,开口道:“都坐下来说话罢。”
两个人点了点头,都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
坐下来之后,沈毅咳嗽了一声,开口道:“二位应该也知道,当初咱们弄出来的七组人,现在已经有四组人离开了建康,常驻外地去了,我准备派二位出公差到外地去常驻几年,没有问题罢?”
二人对视了一眼,都纷纷低头道:“司正吩咐就是,我们没有问题。”
沈毅微笑道:“这趟公差不会让你们一直在外地,估摸着也就三五年时间就能让你们回建康,回来之后,我保你们一个官身。”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个差事如果办好了,整个邸报司的品级都能跟着往上抬一抬。”
两个人直接站了起来,开口道:“听凭司正吩咐!”
沈毅不再废话,在桌子上拿了两张已经提前准备好的纸条,放在手里,开口道:“一个台州府,一个广州府,你们自己抓阄,全凭天意。”
台州府距离建康很近,但是广州府嘛……
两个人都紧张了起来。
如果是在台州府,说不定还能时常回来见一见家人,如果是广州府,差事结束之前都休想回来!
段冲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郑虎拱手道:“兄弟,我先来罢!”
他上前,拿了其中一个阄。
沈毅把另一个递到了郑虎手里,淡然道:“两个纸条不一样,你也看一看,免得背后说我偏向。”
郑虎接过去之后,打开一看,顿时喜笑颜开。
而旁边的段冲,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
“抓完了,就继续听我说话。”
沈老爷淡淡的说道:“你们这两个地方,跟其他派出去的人不太一样,到了地方上之后,这两个地方邸报司的收入,在你们俩差事结束之前,都归你们调用,我需要你们在今年年底之前,把各自的人数发展到一百到三百人,也就是说,要大量招揽他们的本地人。”
“钱不够,就给我递话。”
“有没有问题?”
两个人都纷纷低头,沉声道:“回司正,没有问题!”
“好。”
沈毅淡淡的说道:“你们回去之后,各自留下一个副手,以及三成的人手,到时候留在建康的一组也会抽出三成的人手,我要组建八组了。”
按照沈毅的构想,今后这一组跟八组,就常驻建康,不会再挪窝了。
尤其是这个新建的八组。
这是邸报司自己弄起来的建制,没有内卫的参与,在沈毅的构想中,这个八组将来也会是邸报司情报处最强力的一个小组。
段冲与郑虎恭敬行礼。
“卑职遵命!”
两个人说完话之后,便都躬身告退,离开了沈毅的书房。
两个人走了之后,沈老爷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边看着自己桌子上的舆图,一边揉太阳穴。
“本来在邸报司,每天可以快快活活的摸鱼,但是现在看来,要忙活一阵子了……”
邸报司这一次,要进行第二轮扩张,除了大规模扩张之外,沈毅还要亲自组建一个八组,这些工作量,足够他忙活好一阵子了。
从前那样,上午到邸报司喝茶,睡完午觉就下班的生活,恐怕要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想要在朝廷里往上爬,就不能天天混日子,总是要努力做点事情的。
这天,沈老爷在邸报司,罕见的加了个班,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后,他才离开了自己的书房,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然后他看着外面的漆黑的夜色,微微一笑。
“建康的晚上,以后说不定是我邸报司说了算……”
第四百零七章 问一个问题
只两三天的时间,邸报司的二组跟四组就陆续从建康离开,朝着台州府和广州府而去。
这两个地方,都是倭患比较严重的沿海城市之一,也比较具有代表性,只要邸报司在这两个地方立足,将来就可以从这两个地方,陆续辐射其他区域。
当然了,前期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在当地站稳脚跟,然后才能陆续替邸报司做其他的事情。
两个邸报司的小组离开,再加上要新建八组,沈毅着实忙活了一段时间,基本上每天都是早上去邸报司上班,然后见一批人,有时候还要出门去情报处的驻地看看实际情况,每天都要搞到天黑才能回家。
忙活了四五天时间之后,八组的组建开始走上日程,让邸报司内部人员感到意外的是,八组组长的人选并不是另外两组的副组长,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名叫林生。
林生这个人,是去年邸报司招人的时候,沈毅亲自招进来的。
这个人是个读书人,建康本地的,只不过科考不顺,只过了县试,勉强算是个童生,后来家里生了变故,二老都没了,也就没有人再供他读书,听说邸报司招人,便来报名了。
当时,他以为邸报司是招文职,干的给邸报写写文章之类的活,事实上邸报司的情报人员在外活动的时候,大部分也是用的这个名义,按照沈毅的说法,就是“记者”。
不过当时邸报司写东西的人已经招满了,他就被安排进了邸报司一组遴选,因为身子瘦弱,体力不行,当时一组的内卫教头,差点就把他筛了出去,还是沈毅亲自考校了他几句,把他招进了邸报司。
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一直在邸报司的一组,也没有担任什么职位,不过这个林生,这几个月时间里,一个人在建康城里瞎转悠,就发现了不少情报。
而且这个人,读过书,相比较于邸报司其他人来说,他很有文化。
他甚至给沈毅写过信,信里主要是一些文章,其中两篇文章被刊印在了邸报里。
忙活了五天时间之后,沈老爷终于把手头的事情忙活了七七八八,他伸着懒腰,走出了书房门口。
在他的身后,跟着一个稍稍有些瘦弱的年轻人,正微微弯着身子,满脸堆笑:“司正,您让我去组建八组,得给钱啊,今天下午属下去司里的账房支钱了,他们说没有您的条子,一文钱都不给……”
沈毅两只手拢在袖子里,没好气的瞥了一眼身后这个其实比他还要年长几岁的下属,开口道:“不是给你支了一千两银子了么?八组刚开始建,人都是从另外三个组各调了一些人,这才几天时间,就花完了?”
林生是个模样俊俏的读书人,看起来卖相非常不错,他愁眉苦脸的说道:“大老爷,不是您说让我尽量多招点人,填补二组跟四组留下来的空缺嘛,这几天时间,属下废寝忘食的选人,腿都跑断了,才找到二十个合适的人手。”
沈毅回头瞥了他一眼,闷声道:“二十多个人,怎么花掉一千两银子的?”
林生低着头,开口道:“司正,属下想,咱们既然是要搞情报,就不能太过死板,当初几个师父们教我们的时候,曾经也说过这个,因此我就想把八组的一些人,安排到各行各业,乃至于一些王侯贵族家里去,让他们先在里面藏着……”
“您也知道,一些行业想要进去不容易,一些大家族想要进去当家丁,都得跟管事使银子……”
“况且,咱们让人藏在那些大家族里,月钱总不能比那些大家族给的低,不然谁还会给咱们做事……”
说到这里,他对着沈毅低头道:“还有,就是秦淮河畔的那些个青楼楚馆,属下也在安排人进去。”
“您也知道,这些地方的人手,月钱不能给少了,给的少了,他们就干脆跟别人去干活了……”
“好了好了。”
沈毅停下脚步,回头瞥了一眼这个胆子有点大的读书人,低眉道:“今天天色晚了,你回去写一份开销的单子,明天送到我书房来,再有……”
沈老爷面色严肃,他看向林生,开口道:“你派人藏别人家可以,但是要聪明一些,上面没有差事,就让他们踏踏实实的在人家家里做事,不要有什么动作。”
他面色冷了下来:“还有,五品以上的官员府第,需要报到我这里来,经过我同意。”
林生嬉皮笑脸的说道:“司正放心,属下都明白的。”
“明天属下就给您写详细的开销……”
……
次日,沈毅又给八组批了一千两银子的开支。
到这会儿,邸报司第二轮扩张已经布局出去了,沈毅花了一上午时间,在邸报司看了几份下一期邸报的稿子,到了中午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
在邸报司书房的小床上睡了个午觉之后,沈老爷便久违的早退了一次,打卡下班了。
嗯……不用打卡。
下班之后,他去东市街逛了一圈,特意去笔筒巷里转了一下,路过黄石斋的时候,他往里面瞅了一眼,黄石斋里除了吴掌柜之外,多了几个生面孔,但是并没有看到许复。
这并不奇怪,许复马上就要成为皇商了,估计有很多事情要忙,一个黄石斋,不足以让他每天泡在这里了。
不过黄石斋里,又多了个熟悉的面孔。
姓张名义,是许复的五个小伙伴之中的老二。
张义发现沈毅之后,很是热情的把他请了进去,一口一个公子的叫着,沈毅进店随便看了看,发现黄石斋已经不光卖砚台,还开始一些纸张和毛笔了。
沈毅用成本价买了一刀浣溪笺,又选了两支毛笔,然后提在手上,晃晃悠悠的朝着城北的张家走去。
因为没有什么事情,而且沈毅有整整一下午的时间,他就全靠步行,慢悠悠的走到了张家门口。
到了张家之后,他给门房报上了名字,很快就有张家的后生把他请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