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165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两个小丫鬟,红着脸从被窝里钻了出来。
  萍儿还有些不服气,站在沈毅面前,挺了挺她已经略显规模的胸脯,对着沈毅开口道:“公子,我们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年前家里寄信过来说,邻居家比我还小几个月的小姑娘,今年都生了第二个儿子了……”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又一个特色了。
  早婚早育。
  这种特色,不是人为导致的,也不是文化影响的,而是时代,或者是社会需要。
  在人均寿命不高的情况下,必须要缩短生育年龄,才能让一个民族建康的顺延下去,而且在这种小农经济的时代,生一个儿子就是生出来一个生产力,也不需要太多抚养成本,大家自然热衷于生孩子。
  而占据了社会资源的世家大族,为了有更多的家庭成员来继续控制社会资源,也会能生就生,多子多福。
  而在沈毅看来,二十岁以前的姑娘,心智都是不成熟的,因此即便这两个小丫鬟准备这辈子都跟着他了,沈毅也希望她们能在二十岁之后再做决定。
  不过因为这个时代的时代背景所影响,二十岁就已经是“老姑娘”了,这两个小丫鬟,未必有耐心能在沈毅身边待到二十岁。
  听到了萍儿的话之后,沈毅没好气的瞥了她一眼,开口道:“旁人是旁人,你是你,与旁人争什么?”
  见沈毅似乎不高兴了,两个小丫鬟都吐了吐舌头,灰溜溜的离开了沈毅的房间,结伴去睡觉去了。
  两个小丫鬟走了之后,沈毅犹豫了一下,还是进了自己的被窝睡觉。
  这会儿,被窝里的少女体温尚未散去,在这个寒冷的正月,倒也给了沈老爷几分温暖。
  这一觉睡得,格外香甜。
  而大陈洪德七年的正月十六,在沈毅的睡梦之中,悄然到来。
  正月十六,朝廷半个月时间的休假正式结束,一大早,德庆殿门口就响起了钟声。
  今天是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因此也是朝廷新年第一次大朝会的日子。
  一大早,建康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就等在了德庆殿门口,等到第一缕太阳照在德庆殿殿前的时候,大太监高明才踱步走了出来,他站在德庆殿门口,环顾了一眼殿门外的文武百官,尤其是深深地看了一眼已经垂垂老矣的杨敬宗,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之后,高太监高声唱道。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新岁伊始,百官入朝……”
  两声唱毕之后,高太监自己先进了德庆殿,然后众人的目光纷纷放在了杨敬宗杨相身上。
  杨相这会儿已经拄起了拐棍,步履也已经有些蹒跚。
  不过他现在依旧是文官魁首,因此这位杨相公还是第一个一瘸一拐的进了德庆殿。
  其他的文武官员跟在杨老头身后,也按照班次进了德庆殿。
  很快,众人在德庆殿里按照各自的位置站好。
  随着百官站定,大太监高明再一次高声吟唱。
  “陛下驾到!”
  小皇帝默默走上丹陛,坐在了自己的龙椅上,他先是扫视了一眼自己的这些大臣们,等看了一眼之后,皇帝陛下才缓缓开口:“新年肇始,诸卿休沐了半个月,眼下又回到了朝堂上,可还习惯?”
  诸位大臣连忙低头,纷纷表示自己热爱工作,不存在不习惯的问题。
  小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户部尚书刘纪章,面色平静:“刘尚书,新年开始了,户部去年没有烂账罢?”
  刘纪章面露为难之色,扭头看了一眼赵昌平。
  赵侍郎也很懂老上司的心思,立刻出班上前,将户部的情况大致跟皇帝说了一遍。
  户部去年,总体的情况还是向好的,虽然难免会有一些衙门,报上来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烂账,坏账,但是户部去年收入情况还不错,收支两抵的情况下,去年一整年国库还结余了近一百多万两银子,以及大量粮米。
  这就是会当家的好处了,从赵昌平执掌钱库以来,朝廷这几年的财政都是总体向好的,尤其是国库里,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积存的金银和铜板了。
  小皇帝微微点头,吩咐各部对去年开支有疑义的,在这里当面向户部说清楚,问清楚。
  解决完户部的问题之后,小皇帝又说了几句关于春闱的事情,紧接着高太监就宣布今年春闱,由现任礼部侍郎吴勘,担任春闱主考。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给小皇帝面子,对于皇帝的这个春闱主考的任命,大家并没有多说什么。
  提春闱主考的人选的时候,小皇帝坐在龙椅上,一直在观望自己麾下众臣对这件事的态度。
  不过并没有人站出来跳脚。
  小皇帝清了清嗓门,看向底下的大臣们,尤其是看着杨敬宗杨相。
  朝堂上,陷入了片刻的莫名寂静之中。
  寂静之后,小皇帝打了个哈欠,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他看着这些人,然后缓缓说道:“诸卿还有事情么?没有的话,今日朝会就到这里。”
  终于,站在第一排一直装哑巴装聋子的杨相国,默默站了出来。
  因为是朝会,杨相国手捧朝笏,然后从袖子里摸出一本厚厚的奏章,双手捧着,递在了皇帝面前。
  “陛下,老臣有本奏……”



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塌不了
  杨相这句话一出,整个朝堂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位中书相公的身上,包括中书的另外几位宰相,也都不约而同的看向杨敬宗。
  先帝在位后期,也就是吃了败仗之后,因为意志消沉,朝堂上的事情便不太愿意过问了,大多数事情都丢给了几位中书宰相处理,从那个时候开始,杨敬宗就已经在主持朝政了。
  算算时间,到今年的洪德七年,这位中书宰相已经执掌了国家十年有余。
  而现在,这个局面很可能要改变了!
  皇帝陛下看着底下的杨敬宗,目光微微变动,但是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只是淡淡的说道:“杨相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杨敬宗从袖子里取出奏章,两只手捧在手里,恭敬低头道:“陛下,老臣在去年春天,便上书要乞骸骨归乡,只是陛下念旧,没有允准,老臣才在朝廷里勉强又做了一年的官……”
  杨老头叹了口气,语气颇有些凄凉:“老臣年纪已经大了,这一年来,老臣经常两眼模糊,头脑昏沉,在中书也是浑浑噩噩,只不过勉强苟且,尸位素餐而已……”
  他颤巍巍跪了下来,以头触地,几乎做出了五体投地的大礼:“老臣……恳请陛下念老臣年迈,俯允老臣乞骸骨归乡……”
  见到杨敬宗下跪,小皇帝心里也有些发慌。
  毕竟他从十岁当上皇帝之后,就是杨老头在朝中主事,他对杨老头的感情,可以说是又爱又恨,见到他这个模样,小皇帝眉头跳了跳,叹了口气:“高明,去把老相国扶起来,给老相国搬一把椅子。”
  高太监连忙应了一声,亲自走到殿陛之下,将杨老头扶了起来,然后让人给杨老头搬了把椅子坐下。
  帝座上的天子沉默了片刻之后,看向底下的文武群臣,默默说道:“诸卿,从去年以来,杨相数次上书告老,今年又旧事重提,诸卿有什么看法?”
  小皇帝话音刚落,左侧文官第一列之中的宰相张敬,便默默出班,张老头先是看了一眼杨敬宗,然后又飞快的看了一眼皇帝,接着手捧朝笏,恭敬低头:“陛下,老臣只比杨相小了一岁,身体比杨相还要差一些,今年在中书省,也自觉尸位素餐,愧对陛下重任,愧对中书重责。”
  “臣……亦请求乞骸骨……”
  中书五位宰相,一下子辞职了两个人。
  虽然这件事情早已经在建康城里传开了,但是事到临头,众人心里难免还是会觉得震惊。
  德庆殿里所有人都噤声不语,落针可闻。
  小皇帝看了一眼两位要辞职的宰相,沉默了许久之后,才低眉道:“两位相国,不愿意再帮扶朕几年?”
  两个老头对视了一眼,齐齐叹息。
  “陛下,臣等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逼退杨敬宗,本来就是小皇帝的政治目的,只不过逼退老相国这种事情,必须要在场面上过得去,不能让人觉得他这个皇帝刻薄寡恩。
  因此,才有了刚才那句场面话。
  至于张敬……
  如果中书省没有了杨敬宗,张敬便会成为中书省里的“首相”,到时候朝堂里的势力便不太好平衡,因此对于皇帝来说,两位宰相一起辞职,就是最好的结果。
  虽然有些突然,但是小皇帝心里还是有些激动的。
  他坐在龙椅上,装出一副恋恋不舍的模样,跟两个宰相说了许久的话之后,才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既然二位相国执意告老,朕也不好再逼迫二位,不过……”
  小皇帝看了两个人一眼,微笑道:“不过两位相国在中书多年,对于政事经验丰富,依朕的意思,你们辞任之后,还是不要急着归乡,再在京城住上几年,这样朕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问政于两位相国。”
  皇帝陛下看向两位宰相,笑着说道:“二位相国以为如何?”
  把两个老头留在京城,有很多好处,其中一个就是可以把他们就下来当顾问,万一真碰到什么不好解决的事情了,还可以把两个老家伙请到宫里来当工具人。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小皇帝不放心这两个老家伙离自己太远。
  这两个老家伙手里,掌握着巨量的政治资源,如果他们不在建康,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天高皇帝远,想要做什么事情,小皇帝都不得而知。
  而如果把他们留在建康,那遍布建康的内卫,就可以替皇帝好好的看住他们了。
  也不用看一辈子,看个两三年三五年,两个老家伙差不多也就“人走茶凉”了。
  一般只要不在其位,茶凉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
  当然了,这种手段也只有小皇帝这种年轻,刚刚亲政的小皇帝需要用,那种年富力强,正当壮年的皇帝,不需要去忌惮区区两个宰相。
  听到了皇帝的话之后,两个老头自然不敢拒绝,都纷纷跪在地上,对着皇帝陛下磕头谢恩。
  处理完了两个老头的事情之后,皇帝陛下又看了中书省剩下的三个宰相,然后缓缓说道:“今日大陈有两位宰相辞任,但是中书省的位置不好空缺,今天是正月十六,正月二十,六部九卿以及所有从三品以上官员,进宫议事,廷推出新的宰相人选,送到朕这里来。”
  他缓缓说道:“诸卿有异议否?”
  两个老牌宰相都不干了,也就意味着接下来小皇帝将会正式接掌朝廷,成为一言九鼎,名副其实的天子。
  这种时候,自然没有人会跟他唱反调。
  文武百官纷纷跪在地上,对着皇帝叩首,口称陛下英明。
  英明的皇帝陛下,并没有理会这些马屁声,或者是早已经听得免疫了,他挥了挥手,示意百官平身,然后他也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懒洋洋的说道:“好了,诸卿无要事的话,今日朝会就到这里。”
  他看了看中书的另外三个宰相,微笑道:“最近一段时间,三位宰辅多辛苦一些。”
  三个宰相的资历都不深,或者说都是洪德朝拜相的宰相,尤其是其中一位宰相,乃是去年皇帝罢了宰相崔煜之后刚补进中书省的,三个人都连忙低头,声音齐整。
  “臣等分内之事……”
  “嗯。”
  皇帝背负双手,走下了殿陛:“今日就到这里,都散了吧。”
  说罢,皇帝陛下径自离去。
  皇帝一走之后,德庆殿里瞬间炸开了锅。
  许多文武大臣聚拢在两位辞官的宰相面前,扼腕叹息。
  还有人留下了几滴辛酸泪,嚷嚷着要与恩相共进退云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1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5/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