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了一眼高明已经在滴血的额头,然后目光撇向一边,淡淡的说道:“就都交给你处理,怎么说你也做了六年大太监了,宫里的人如果不懂事,你就要交他们懂事。”
前六年,小皇帝并没有亲政,因此高明虽然坐在大太监的位置上,并不能在宫里随心所欲,尤其是有些太监,背后是太后娘娘的关系,得了太后娘娘的欢心,那就更动不得了。
可眼下得了皇帝这句话,高明就算是得了尚方宝剑,可以在宫里随意施为了。
他再一次叩首道:“奴婢遵旨……”
小皇帝又看了看高明,问道:“去江都见沈毅的人,派出去了么?”
高明低头:“两天前就出发了。”
“嗯。”
皇帝低头想了想,开口道:“既然邸报司的确有内鬼,就说明沈毅上报的消息很准确,他写的邸报朕也看了,写得……”
“十分不错。”
小皇帝懒洋洋的说道:“这人是个人才,可堪一用,你再让人送一封消息去江都,告诉沈毅明年春闱的主考官是谁。”
春闱主考,一般是礼部侍郎,或者是大学士担任,因为这是朝廷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每一届春闱,主考官都是皇帝钦点的。
此时,春闱主考的人选其实还没有定下来,只是中书送了几个名单上来,交给皇帝定夺。
小皇帝说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他希望沈毅明年来考春闱,并且希望沈毅能够中试。
高明愣了愣,然后低头道:“陛下,如果您想要沈毅中进士,那他……就能够中进士……”
皇帝皱了皱眉头,摇头道:“朕说过,这是朕亲政之后的第一场春闱,朕要给新朝储才,选拔一些真正的人才出来,因此朕不想干涉,也不会干涉,沈毅能考中是他的本事,如果考不中……”
皇帝淡淡的说道:“如果考不中进士,也可以留在建康做事情嘛,这一科不中,还可以考下一科。”
举人,就已经有做官的资格了。
听皇帝的意思是,即便明年沈毅的春闱不中,也会给沈毅安排差事去办。
办好了,皇帝可以直接用恩赏给他加官。
这是什么?
这就是圣眷!
高明不顾额头上的疼痛,他抬头看了看小皇帝,开口道:“陛下,这会儿奴婢派出去的人应该已经到江都了,奴婢以为,等问清楚了沈毅是如何知道邸报司情形之后,陛下再做决断不迟。”
小皇帝打了个哈欠。
“那就按你说的办,邸报司的事情你多上心,半个月之后,朕要看到一个崭新的,干净的邸报司。”
高太监一边擦了擦从额头滴到脸上的一滴鲜血,一边低着头:“奴婢明白,这一次奴婢如果办不好差事,便再无颜来见陛下了……”
……
就在建康德庆殿主仆二人琢磨邸报司的时候,江都城沈老爷家门口,来了一个面色严肃的年轻人。
青儿一眼就看了出来,这个年轻人,也是一个太监。
沈毅满脸笑容,把年轻人迎进了自己家门。
“公公请进……”
第二百三十七章 春礼左?
眼前的这个太监,并非是孙谨,而是一个生面孔,面色非常严肃。
他进了沈毅家中之后,就要求与沈毅单独对话,沈毅很痛快的点头,让两个小丫鬟离场,与这位宫里来的太监一起进了他的书房,然后还关上了房门。
书房里,小太监问沈毅,是如何知道邸报司不干净的。
沈老爷笑呵呵的看着这个年轻的太监,微笑道:“公公,既然邸报司这种新衙门里都不太干净,宫里想必也不会太干净,请问公公姓名?”
这个年轻的太监没有犹豫,直接开口道:“回沈老爷,奴婢姓唐,唐丰。”
说要这句话,这个姓唐的太监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在沈毅手上,开口道:“沈老爷请看,这是高公公手书,上面盖了内府的公印。”
内府,全名叫做内侍省,也就是内廷管理太监以及宫女们的衙门,是一个建制庞大而且成熟的机构,收官叫做“内侍监”。
高明就是内侍监。
不过内侍省除了他这个内侍监之外,还有内侍,内常侍等宦官,分掌内侍监的各个职能。
沈毅接过这封信,拆开之后,取出其中的纸条,纸条上是两行清秀的字迹,大意是唐丰是可信之人,可以知无不言。
这张信纸的右下角,除了高太监的落款之外,还有着内侍省的官印。
显然,高太监也猜想到了沈毅可能会有疑心,特意给沈毅写了一份公文,而这份公文对于沈毅来说,也算是一个凭证,将来沈毅如果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了什么刁难或者污蔑,这份公文便可以给他作证。
沈毅看完之后,便默默把这封信收在了怀里,然后抬头看向唐丰,拱手笑道:“唐公公,久仰久仰。”
唐丰对着沈毅勉强一笑,然后又板起脸,对着沈毅微微低头道:“沈老爷,奴婢还要回宫复命,有什么话您快说罢。”
沈毅点了点头,也不隐瞒,把陈裕知道他给邸报司写邸报的事情,给唐丰说了一遍,这个小太监认真听完之后,又怕记不住,找了张纸记下了个大概,便把这张纸揣进怀里,直接与沈毅告辞离开。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江都城风平浪静,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这个时候,沈毅中举的“热度”也差不多散去了,他总算是真正得了几天空闲日子,闲下来不是与沈陵喝酒,就是去书院找陆夫子打打秋风,要不然就是跟陈长明这些新晋的举人一起出去耍子,日子过得倒也快活。
唯一不太顺利的就是,这一次回江都之后,陆师妹对他的态度,似乎冷淡了不少,上一次虽然见了面,陆师妹也收下了沈毅送的吃食,但是在那之后沈毅数次上门邀约,陆姑娘都没有同意跟他一起出门。
这天,沈毅得了明天江都西城五德先生家里,将会举办菊花会的消息,他便准备去书院寻陆师妹,约陆师妹一起去五德先生家里赏菊。
所谓五德,是指温良恭俭让五德。
五德先生,是老先生的号。
老先生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朝廷里做到大理寺少卿,告老还乡之后,便回到了江都老家居住,因为酷爱菊花,在江都起了座占地近二百亩左右的园子,取名秋园。
秋园里有近半的地方栽满了菊花,每年秋天,老先生就会在这座秋园里办赏菊文会,只要是读书人,都有资格与会,如果在文会上写出了什么传世的咏菊诗文,好老先生也不会吝啬,不仅给钱,有时候还会给介绍前程。
时间久了,每年秋天的江都秋园赏菊,便成了江都读书人,乃至于附近州府读书人的盛会,甚至有些外地人闻名之后,会不远千里的赶来参会。
毕竟得了老先生欣赏,就立刻可以在赏菊文会上扬名立万。
不过沈毅准备去赏菊,倒不是为了什么扬名立万,他是今年江都府乡试成绩最好的举人,本身名气就已经不小,不需要再去参加这什么劳什子文会,只不过他想约陆姑娘出来“约会”,自然要有一个由头才成。
这天早上,沈毅把自己简单收拾了一通,准备去书院邀请陆师妹去秋园赏菊,而他刚刚走出自己家门口,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朝着自己家大门迎面走来。
沈毅一愣之后,才上前看向这个年轻人,很是诧异的笑了笑:“孙公公不是回建康去了么?怎么还在江都府?”
来人正是孙谨,再内侍省里已经爬到了中高层的潜力股宦官!
孙谨上前,对着沈毅拱了拱手,开口道:“沈老爷,奴婢奉圣命来见您!”
听到圣命这两个字,沈毅不敢怠慢,只能把约陆师妹的念头暂且放一放,他把孙谨请到了自家正堂,正准备摆开阵仗迎接圣旨,就听到一旁的孙谨摇头笑道:“公子不必这么隆重,陛下说了,让奴婢转告您几句话就成。”
沈毅本也不想下跪磕头,闻言自然借坡下驴,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沈某就大着胆子,坐着听了?”
“嗯。”
孙谨微笑道:“沈老爷坐着听就是。”
这就是跟这些公公打好关系的好处了,打好了关系,碰到这些可跪可不跪的地方,便不用跪了。
要是碰到那种关系不好的太监过来,说不定还要为难沈毅一朵,在卡要一些钱财回去。
两个人都坐下来之后,孙谨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沈老爷,奴婢临来之前,陛下说,说沈老爷您写的文章很不错,那篇文章一定会被邸报收录,并且很快就会在邸报上印出来了。”
因为没有“稿费”,沈毅对自己写的东西能不能上报纸并不关心,他现在需要关心的是“客户满意度”。
于是乎,他看向孙谨,微笑着问道:“孙公公,陛下对拙作满意否?”
孙谨先是愣了愣,然后看向沈毅的眼睛,开口道:“沈老爷,陛下很喜欢您写的文章,听说这几天拿着这篇文章爱不释手,就放在手边,内侍就拿出来看一看。”
沈毅心里暗叫了一声好家伙!
这是把自己写的文章,当作卧薪尝胆的故事里那一小块苦胆了!
话说到这里,孙谨又跟沈毅说了几句闲话,等话说的差不多了之后,孙太监才起身告辞,临别之前,他看向沈毅,问道:“沈老爷明年参加春闱否?”
沈毅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点头道:“是准备去建康碰一碰运气。”
孙谨就不再说话了,他默默将自己手里的茶碗弄翻,然后用手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了三个字。
第一个是“春”字,第二个是“礼”字。
第三个字是个“左”字。
虽然短时间内有些云里雾里,但是沈毅只想了一小会,就弄明白了孙谨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明年春闱主考……
礼部……
左侍郎?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改商人习气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明示。
之所以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茶水写在桌子上,是因为事关科考的事情都比较敏感,如果被人知道了,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知道了,可能会有些麻烦。
礼部左侍郎……
沈毅低头想了想之后,便想到了这个人的名字。
吴勘吴穷理。
当初因为沈毅向出云公主泼茶一事,皇帝陛下借题发挥,在朝廷里发了一次火,革了中书省的一位宰相,礼部的两位侍郎,而这位吴侍郎,就是那个时候借光,由御史台调任礼部,做了礼部的左侍郎。
算是借着沈毅,或者是借着皇帝的光,高升了。
而这种高升,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
用屁股想也可以想到,这位吴侍郎在升职之前,肯定是去过宫里,向皇帝表过忠心的。
甚至可以臆测,当初小皇帝之所以大发雷霆,一口气革了礼部的两个堂官,说不定就是为了提拔吴勘这个自己人。
而现在,吴侍郎又主考会试,很快就将“桃李满天下”,这未必就不是小皇帝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