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122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今天她们两个人被挑出来赏人,本以为是赏到一个大户人家去,等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是个普通人家的宅子,刚才两个小姑娘在院子里的时候,都已经做好了睡柴房的准备了。
  听到沈毅这番话,年纪稍大一些的青儿咽了口口水,低着头说道:“公……公子,我们不用床,我们铺些干草,有一床褥子就能睡……”
  沈毅皱眉。
  “好了,你们不要说了,就这么定了,你们在家里收拾屋子,我去东市街看看有没有做好的床,今天就让他们拉来。”
  说着,沈毅抬头看了看天色,这会儿已经临近中午,他袖子里掏出一个小钱袋,放在手里拎了一下,里面约莫有五六十个铜板,他干脆把钱袋递给大一些的小姑娘。
  “快中午了,一会儿你们自己买一些吃,到晚上我带你们出去吃一顿,额……”
  他瞅了两个小姑娘一眼,问道:“你们俩,会做饭么?”
  两个宫女都连忙点头。
  “会……会做的,今天一大早公公到我们那里挑人,指明了是要会做事的……”
  “那就好。”
  沈毅满意的点了点头:“那从明天开始,咱们就生火做饭。”
  说完这句话,沈毅扭头离开,去东市街给两个小丫头置办木床以及被褥去了。
  沈毅走后,这两个宫里的小宫女互相看了看,年纪小一些的萍儿小心翼翼的左右看了看,低声道:“青儿姐姐,这位沈公子,怎么……”
  “怎么这么不一样?”
  青儿也想不明白,她低声道:“先不想那么多了,咱们收拾房间罢。”
  她们两个人当然想不明白,沈毅这个人心里没有太多“主仆”的概念。
  在他看来,两个小姑娘的到来,更像是……
  合租?



第一百九十三章 题海战术!
  当天下午,沈毅就在东市街找到了一家木匠铺子,买到了一张别人订做了之后又不要的床。
  这个时代大多数家具都是订制的,木匠接了订单之后才会开始干活,想要直接去买成品,也就只能买这种别人定了之后退回来的。
  床不是很贵,连带着找力工送货的费用,加在一起也就将将四两银子。
  买了床之后,沈毅又给她俩买了个放衣服的小柜子,也是在木匠铺里顺带着买的,连带着后面买的床铺,一共花了沈毅五两银子出头。
  当然了,这个价格买的家具,虽然质量过得去,但是不可能是什么名贵木材,只能说是寻常家具。
  忙活了一个下午,沈毅才把两个小姑娘的床铺给弄好,到了晚上的时候,沈毅又带着两个小姑娘去路边的一家饭馆吃了顿饭,顺便询问了一番两个小姑娘的来历。
  两个小姑娘,都是京畿人士,家虽然不在建康,但是距离建康不远,都是在一年半以前宫里选宫女的时候,一起参选进的宫,有一个家就在京郊,另一个离得稍远一些,在润州府,距离沈毅的老家江都府只有几十里路,算是沈毅的半个老乡。
  两个小姑娘家世都不是很好,因此才被托关系送到了建康参加宫女选拔,一方面是给找个出路,另一方面也是补贴家用。
  因为宫里的宫女们是有工资的。
  按照资历深浅,大概在一两银到七两银子的月薪左右,这个收入即便是在建康城里,也不能算很低了,宫里又包吃包住,还可以剩些钱补贴家用。
  沈毅详细问了两个人的具体收入,这两个小丫头都是刚进宫没多久,理论上一个月是一两半的银钱,但是因为是“新人”,这些人大半都到不了她们自己手里,前几年会被带她们的管事宫女拿去大半,一般要到进宫三年到五年之后,这些宫女才能够经济独立,然后开始补贴家用。
  问好了两个人的工资之后,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沈毅就给两个人定下了一年二十两的工资,并且允许她们自由出入,想回家的时候也可以回家。
  两个宫女大喜过望,就差没有给沈毅磕头了。
  因为她们进宫去并不是做工,理论上来说是没有人生自由的,皇帝将她们赏了人,她们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家仆,而现在沈毅这个态度,并没有把她们当成仆人,而是当成了长工。
  宫里规矩多,做事情一不小心,说不定就会丢掉性命,现在能离开宫禁,收入不降反升,两个人自然是高兴的。
  三个人吃了顿饭之后,就一起结伴回家,沈毅在自己的房间里整理好已经写完了三篇策论,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之后,便回到床上睡去。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亮的时候,沈毅的房间房门就被敲响,侍女青儿声音轻柔,喊沈毅起来吃饭。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娱乐工具,沈毅也习惯了早睡早起,应了一声之后从床上起身,发现两个小姑娘已经弄好了三四个小菜,并且给沈毅打好了热水,准备伺候他吃饭。
  沈某人浑身不自在,洗漱了一番之后,坐在了饭桌上。
  两个小丫头都站在旁边,静静的看着沈毅,不敢落座。
  沈毅自己去搬了两个椅子,开口道:“以后咱们家,没有外人的时候,不必太在意什么尊卑之分,做了饭就一起坐下来吃饭。”
  两个小丫头开始死活不愿意坐下来跟沈毅同桌,但是沈毅态度坚决,两个小姑娘也就扭扭捏捏的坐了下来,小心翼翼的小口小口吃饭。
  吃完了早饭之后,沈毅跟两个小姑娘交代了一声,告诉她们自己要出门,然后就带着自己的策论,一路奔到了大义坊。
  这个时候,沈毅已经知道了那位顾先生的脾气,在大义坊门口的一处酒坊里,买了整整一坛陈年好酒抱在怀里,然后才来到顾先生私塾门口,敲响私塾的院门之后,没过多久,顾先生就亲自过来给沈毅开门了。
  见沈毅抱着一大坛酒,顾老头乐的眉开眼笑,笑眯眯的说道:“没看出来,你小子还算大方。”
  沈毅也露出了一个笑容,开口道:“先前两次都没给先生带酒,这一次算是一道补上了。”
  沈毅进了私塾之后,才发现私塾里没人,问过之后才知道顾先生的私塾,每旬休沐两天,也就是说一个月放六天假,今天正是休沐的日子。
  见了一大坛酒,顾先生很是高兴,领着沈毅直接到了自己的书房,从沈毅手里接过了那三篇策论。
  这三篇策论,相对于杂文来说,字数要长一些,顾老头一边捋胡子一边看,足足看了近半个时辰,才把三篇策论都看了一遍,老人家微微点头,笑了笑:“不错,看得出来是用了心写的,不过有些地方用典不准确,还有一两处地方用错了典故。”
  老头用手指着沈毅文中的错漏之处,一一指正之后,继续说道:“沈七,策论用典,卖弄卖弄学问,有时候固然可以讨好考官,但是如果一些拿捏不准的典故,宁可不用也不能乱写。”
  沈毅点头:“先生教诲,学生都记下了。”
  小老头给沈毅批改完了策论之后,然后拿出毛笔,用桌子上取了一张白纸,沈毅很有眼力见,立刻给老头磨墨。
  顾老头字写得十分好看,苍劲有力而且不落凡俗,片刻之后,就写了密密麻麻的一张纸,沈毅瞥了一眼之后,才发现纸上写的全部都是……书名。
  写满了一张纸之后,老头才停笔,抬头看向沈毅,开口道:“现在到乡试,还有四个多月时间,这四个多月里,这些书你尽量全部看一遍,这四个月时间里,你每次来老夫便给你出一次策论的题目,你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再来见老夫,老夫会再给你出策论。”
  顾老头静静的说道:“最好做到一天一篇策论,杂文之类的也要带着写一写。”
  四个多月,一百多天时间,也就是一百多篇策论。
  沈毅听得头皮发麻。
  老实说,这三篇策论,已经让他死了许多脑细胞了。
  但是……
  能有名师指点,又是其他读书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沈七郎深呼吸了一口气,深深低头:“先生的话,学生记下来了,学生一定尽力完成先生布置的策论。”
  “嗯。”
  顾老头看向沈毅,淡淡的说道:“你照老夫的法子来,不敢保证你能中解元,但是今年秋闱至少有七八成的几率能够中试,你年纪小,积累的不够深,想要今年中试,那就只有这么一个法子。”
  他语重心长:“四个月时间太短,你懈怠一天,可能就要落榜。”
  沈七郎心里下了决心,缓缓低头。
  “先生放心,学生绝不会懈怠!”



第一百九十四章 秋闱将近!
  先前沈毅考学,县试府试院试三道童生试,虽然有一部分是靠陆夫子教导,但是绝大部分都是靠原来那个沈毅颇为牢靠的“基础”。
  也就是说,他本人是没有怎么努力过的。
  但是到了乡试这个阶段,沈毅明显感觉到,原来那个沈毅留下来的基础,已经不够用了,他必须要努力去进学,去钻研了。
  不过真正把心思沉浸在学问里,也就不那么枯燥了,不仅不枯燥,有时候还别有一番意趣。
  毕竟能够让诸夏子孙琢磨了几千年的学问,自然有期博大精深之处,值得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当然了,沈毅钻研学问的动机不纯,或者说动机太纯。
  他不是为了学问本身,而是单纯的为了踏上科考的进身之阶,从而进入士大夫阶层,进入官僚阶层,掌握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本来他一个人在京城求学,除非皇帝暗示主考放水,不然考中乡试的概率不大,不过现在沈毅遇到了顾老头这种名师,自然就不能辜负这难得的机会。
  乌飞兔走,一转眼四个月时间过去,时间来到了洪德六年的九月份,夏去秋来,建康的热浪慢慢退去,天气也变得凉快了起来。
  自五月起,沈毅每天除了看书之外,基本上保持了每天一篇策论或者杂文的“作文”强度,除了写小作文之外,沈毅或者在醴泉楼里找书,或者在建康的书铺买书,几个月时间里他基本上把陆夫子写给他的书,统统看了一遍。
  虽然不一定会背,但是他的的确确看了一遍。
  这些书每看完一本,顾老头就会提问沈毅一些关于书里的问题,一连十几本之后,沈毅才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位看似不起眼的私塾先生的厉害之处。
  顾老头写给沈毅的书,他本人早已经统统背了下来,烂熟于心。
  当发现这件事的时候,还跟顾先生提起过,这个小老头便洋洋得意的对沈毅说,他年轻时在老家有个“两脚书橱”的外号,出了名的博闻强记。
  这几个月时间里,沈毅去拜访过几次赵侍郎,也曾经问过赵侍郎关于顾先生的事情,据昌平所说,这位顾先生原先是地方上的解元,出了名的神童,在宪宗朝进京考进士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参加会试,就愤然上书弹劾当时某位宰相贪腐。
  举人虽然有资格给皇帝“写信”,但是告发宰相的信当然不太可能有什么回音,事后顾老头虽然没事,但是会试之时就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涉嫌舞弊,被终生禁考了。
  之后,这老头便觉得无颜回去面对家乡父老,几十年来一直留在建康,因为只会读书不会别的什么生计,他就在建康辅导进京赶考的学生们,挣点“生活费”。
  陆安世,赵昌平那一批人进京赶考的时候,顾老头名声还很大,因此师兄弟两个人都登门向顾先生请教过学问,算是有一些师徒之实。
  因此,顾先生的业务能力,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
  除了按照顾先生的要求写小作文之外,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沈毅前后给宫里写了五期邸报的稿子。
  虽然除了第一期之外,后面的四期出版的内容,与沈毅写的稿子并不完全一致,还收录了一些旁人写的东西,但是总体来说,这五期邸报的内容,最起码有六七成是出自沈毅之手。
  沈某人不在朝堂,但是却是礼部下属邸报司实际上的“幕后撰稿人”。
  这个身份,实际上权力很大。
  虽然沈毅也知道,邸报司内部,或者说宫里肯定有最终的审稿人,但是以他现在的文字功底,已经可以在不改变稿件内容的情况下,只通过语气的转变,就能引导读者情绪的地步。
  这也是后世新闻人的基本功。
  不过沈毅现在还没有进入朝堂,也没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他还是老老实实的给皇帝写稿子,就当是每个月在皇帝那里刷一下存在感,给将来的面试留点好印象了。
  早在八月中旬,礼部衙门就公布了今年秋闱的主考官,以及具体的考试时间,此时具体考试的九月二十四号,只剩下了不到半个月时间。
  此时,在自己书房里奋笔疾书的沈某人,终于把手中的稿子写完,长松了一口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1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2/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