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善恶有报
城门口府尊老爷迎接钦差的这一幕,被站在人群里观望的沈毅,统统看在了眼里。
等到两个钦差以及一众朝廷的官员,跟随陈府尊一起去了知府衙门之后,沈毅心里就已经明白,这场斗法结束了。
最起码在江都这里的局部斗争,已经结束了。
至于这场斗争会不会蔓延到京城,就不是现在的沈毅能够关心的事情了。
老实说,虽然这件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沈七挑起来的,事情也在向着沈毅期待的方向发展,但是事情发展到现在这样,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估计。
他是希望马家被抄家,被流放,但绝对不是以这种方式。
出乎沈毅意料之外的是,马家居然敢跟地方衙门掰手腕,甚至还能直接惊动朝廷,让朝廷派人下来。
虽然朝廷派下来的人与陈府尊相熟,但是朝廷既然派人下来了,就说明马家以及这些粮商们,在很短的时间就惊动了朝廷,把陈知府拼命捂住的事情,轻而易举的捅到了朝廷,并且让朝廷不得不做出处理。
等到几位钦差进了城之后,沈毅也没有再继续观望,而是背负双手,朝着甘泉书院走去。
钦差进城的城门刚好是江都的西城门,甘泉书院也在城西,走个一柱香时间就差不多到了。
“看来,陈知府背后的那位杨相国,地位不稳啊。”
沈毅在心中暗想。
虽然这种朝廷大事,跟现在的他还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通过这一次事情,他还是多少窥见了一些朝廷的局势。
陈府尊背后,是朝廷里正在当国的宰相,正常情况下,地方乡绅是绝对不可能敢跟陈府尊作对的,但是现在马员外这些粮商偏偏就敢了!
这背后的原因,肯定不是因为马员外一腔热血,或者说相信胜利属于正义,一定是他得到了背后那人的支持,或者干脆就是得到了那人的授意。
也就是说,朝廷里有人,在试图冲击,或者说试探那位杨相国。
“罢了,不去想他。”
沈毅在心里暗道:“我现在快到十六岁,即便考学一路通畅,最少也要二十岁左右才能中进士进入官场,四年时间,小皇帝怎么也亲政了,说不定到时候这位杨相国也早已经致仕了。”
想到这里,沈毅又回头看了一眼陈府尊远去的方向。
“陈府尊,要坚挺住啊。”
沈七郎小声道:“如果坚持不住,干脆早点罢官,别拖累到我……”
沈毅是一定要考学的。
而陈裕这一次如果没有被朝廷罢官的话,他在江都任上还要干四年以上。
沈毅可以晚一两年考学,避过冯禄这个县尊,但是却不可能晚五年去避开陈裕这个府尊,也就是说只要他去考生员,去考府试,到时候一定是陈裕这个知府录取他。
一旦陈裕录取了沈毅,那么将来再见面,沈毅就要以座师称呼了。
虽然陈国为了削弱文官集团,朝廷曾经下发文书禁止这种师徒形式,导致这种座师没有明朝羁绊的那么深,但是多多少少存在,假如陈裕录取了沈毅之后突然倒了,沈毅即便不受到牵连,将来的官场生涯也会变得坎坷一些。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甘泉书院已经近在眼前,沈毅还在入神的时候,一个声音让他回过神来。
“沈师弟,你去哪了?山长上午找你呢。”
沈毅从出神之中惊醒,抬头一看,发现是一个跟他同学堂的学子,比他早入学大半年,算是他的师兄。
沈毅连忙拱手,开口道:“蒋师兄,小弟知道了,这就去见山长。”
蒋师兄对着沈毅很是亲和的笑了笑:“沈师弟现在三天两头往山长哪里跑,着实让人羡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山长收入门下,一步登天了。”
“师兄玩笑了。”
沈毅摇头,颇为谦虚的说道:“我无功无名,哪里能有资格拜入山长门下。”
这段时间,沈毅与陆夫子之间的师徒之实其实已经有了,之所以没有“名分”,是因为现在甘泉书院里那些秀才和举人老爷们,没有一个能真正拜入陆安世门下,如果这位陆夫子收了沈毅这个白身,会让书院里其他人不服。
收个白身倒也罢了,关键是沈毅能不能取中功名,谁也吃不准,假如沈毅将来县试府试院试落选,陆安世弟子的这个身份,只会让他蒙受更多的非议,也会让陆夫子被人议论。
只有将来沈毅中了秀才之后,才有拜入陆安世门下的可能。
不过现在,有没有名分没有关系,沈毅只需要这个师徒之实就行了。
“老师”相召,沈毅自然径自赶往陆安世的书房门口,在门口敲了敲门:“先生,您找学生?”
书房里没有回应,过了片刻之后,陆安世的声音才传了出来:“你进来罢。”
沈毅这才推门而入,对着陆夫子拱手道:“先生。”
陆安世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看向沈毅,问道:“一大早在书院里就找不到你,听你的老师说你最近几天都不怎么在书院里,又去城里做什么坏事了?”
“先生取笑了。”
沈毅摇头,无奈的说道:“学生不是那种惹事的人,平白无故,自然不会去城里做什么坏事,这两天进城,是为了安顿前几天帮了学生的几个乞儿。”
说完这句话,沈毅将许复等几个乞儿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开口道:“弟子给他们找了个住处,这几天等他们安顿好了,学生便想办法让他们有个生计,能在江都活下去。”
听完沈毅的话之后,陆安世沉默了一会儿,微微感叹道:“难得,你小小年纪,倒是有兼济他人的善心。”
“学生能力微弱,至多也就是帮一帮这五六个乞儿而已了。”
陆安世默默点头,开口道:“那就更要努力考学了,考学做官,才有治平天下,救济苍生的可能。”
陆夫子对于考学很是执着,此时他是觉得最近经常出去的沈毅,在学问上有些怠惰了,因此便开口劝学。
沈毅低头称是,然后问道:“先生召学生来,不知道是所谓何事……”
陆安世伸手翻开一本旧书,开口道:“老夫收到京城那边的书信,说朝廷派了钦差来查江都粮价的前因后果。”
沈毅低头道:“学生刚好看见了,今天上午,两个钦差从江都西城进的江都城,跟随府尊去了知府衙门。”
陆夫子不屑的哼了一声。
“都是杨敬宗派来的人,自然与陈裕沆瀣一气,指望他们来查,能查出什么东西?”
说完这句话,陆夫子看向沈毅,面色严肃了起来。
“七郎。”
沈毅低头:“学生在。”
“朝廷既然派了人到江都,就说明杨敬宗在朝廷里也受到了一些压力,现在的江都,已经不是单纯的粮价上涨了,这背后是建康的那些人在争。”
“朝堂里的事情,对于现在的你来说,太过复杂,也太过沉重,接下来你安心在书院读书,莫要再掺和进去了。”
说到这里,陆夫子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你想要对付的那个马家。”
这位江左大儒声音低沉。
“这一次也算是善恶有报了。”
第四十六章 奉旨泡妞?
听到陆夫子这句话之后,沈毅心中一凛。
自家这位院长,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他在朝中与不少官员交好,虽然未必有什么权柄,但是消息肯定是灵通的,他多半知道了朝廷之中争斗的结果,从而推算出了马家的下场。
沈七郎思索了一会儿,便对着陆夫子微微低头道:“先生的话,学生记下来了,学生羽翼未丰之前,不会再去做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了。”
这一次江都的粮价风波,看似与沈毅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沈毅的那首童谣,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首童谣,江都衙门多半不会过问粮价暴涨的事情,即便粮价上涨几个月时间,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江都大部分百姓也相对富庶,不至于吃不上饭,等到秋收,这件事情就算是过去了。
正是因为那首童谣,把江都官府逼到了不得不问,不得不管的境地,这才引发了江都粮商们的不满,再之后因为朝堂上的某些人有意试探,事情才一步步演化升级这个样子。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其实是有些危险的。
因为这件事,不是没有可能查到沈毅头上。
按照沈毅原先的打算,如果这件事查到他头上,他就光棍一些认了,作为一个读书人,为民发声为民谋利,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至于诽谤朝廷之类的事情,可以一股脑推给那些粮商。
假如这件事情止于江都,那么沈毅的这个理由其实是说得过去的,碍于江都士人以及甘泉书院的面子,官府最多也就是申饬两句,不会真正的责罚沈毅。
但是现在,这件事已经闹到了京城,而且很有可能进一步闹大,那位陈府尊心里未必不恼,真查到沈毅头上,即便不会被责罚,也会被陈府尊记恨。
被一个前途无量的江都知府记恨,很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好在沈毅碰到了陆安世,并且陆夫子也表态过,假如这件事落到沈毅头上,他会替沈毅担下来。
这样一来,沈毅本人才没有了风险,不过经过这件事,他也深刻的领悟到了一个教训。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情,即便是借势,也需要自己有承担风险的资本。
这个世界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并不是在穿越者面前,他们就会变成傻子,并不是二世为人,就可以顺风顺水,为所欲为。
听到沈毅这句话,陆夫子颇为欣慰的点了点头,开口道:“能听得进去话就是好孩子。”
说完,陆夫子问道:“范东成等人,这些天回书院来了,他们没有再来寻你麻烦罢?”
沈毅摇头,开口道:“不曾,学生这段时间不怎么在书院里,也没有见过他们几次。”
“这个范东成。”
说到这里,陆夫子深深皱眉,闷哼了一声之后说道:“这几天他们没有去找你,反而天天纠缠青雀,今天送胭脂明天送香粉的,着实令人生厌。”
说到这里,陆夫子抬头看了看沈毅,微微低眉道:“虽然青雀未必愿意搭理他们,但是她毕竟年纪小,我怕她禁受不住范东成的纠缠,七郎你心思多,这几天想个法子,绝了范东成的念头。”
沈毅闻言,眼珠子转了转,然后对着陆夫子笑了笑:“先生看不上范东成?”
陆夫子面无表情,不屑的哼了一声:“殴杀同窗的恶徒,便是家世再如何煊赫,也不入我眼,老夫在世一日,他想也休想,只是怕青雀受了他的蒙骗……”
说到这里,陆夫子便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沈毅微微低头,笑着说道:“先生放心,城里的事情学生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这几天学生便在书院里,替陆姑娘摆脱他们的纠缠。”
“你想个法子就是了,莫要牵扯进去。”
陆夫子微微叹息:“马家虽然是风中残烛了,但是范家却实实在在的是江都第一等的门户,你得罪了他,他多半还要寻你麻烦。”
沈毅低头称是,跟陆老头讨教了一些学问上面的问题之后,便起身告辞。
他走出陆夫子的书房,转身替陆夫子关上房门,在关门的时候,沈毅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家院长的书房。
他很清楚,陆夫子的想法。
这位江左大儒,虽然无官无职,但是有老师,有同窗同年,有学生,更有朝廷里那么多甘泉书院出身的官员。
因此,他也不能随性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