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26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
  不同于甘泉书院那边一片祥和,此时的江都城里,却是波涛汹涌,江都城里十来家粮行的东家,此时都被请到了江都县衙喝茶,江都县衙的冯知县坐在主位上,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他站了起来,这些粮行的东家,自然也忙不迭的跟着站了起来。
  冯县尊看了看在场的众人一眼,淡淡的说道:“今日与诸位员外有公事要谈,便不饮酒了,本县以茶代酒,敬诸位一杯。”
  商人再富,也不可能与县尊摆谱,这些人纷纷端起茶杯饮下,然后齐齐开口:“县尊客气。”
  冯老爷放下茶杯,重新坐了下来,咳嗽了一声之后,开口道:“诸位,今日本县是奉了陈府尊之令,来与诸位商议粮价的。”
  他缓缓开口:“陈府尊说了,粮价必须要回落,哪位员外要是钻进了钱眼里出不来,陈府尊便要对他不客气了……”



第四十章 官与商
  冯知县这番话,说的是很讲究的。
  他说的是“陈知府”对这些粮商不客气,并没有说他本人对这些粮商如何如何,这句话就是告诉这些粮商,这件事虽然是他冯某人在办,但是实际上是陈府尊要求的,跟他这个江都知县没有什么关系。
  说完这句话之后,冯老爷看了看在坐的十来个粮商,然后把目光放在了一个跟他身材类似的胖子身上,微笑道:“马员外,江都粮行之中,数你马家的生意最大,你先表个态。”
  马员外名叫马晋,是江都乃至于整个京畿都首屈一指的粮商,这一次江都粮价暴涨,也是马员外牵的头,目的很简单,就是从百姓头上拿回朝廷“买粮”的亏空。
  听到冯知县点名,马员外缓缓站了起来,他先是对着冯县令拱了拱手,然后开口道:“县尊老爷,非是我等要涨价,实在是朝廷从江都买走了太多粮食,咱们几个粮行各自也没有粮食了。”
  马员外长叹了一口气,面带忧色:“朝廷花钱买的我等的粮食。本来就算没粮食了,不卖也就是了,可我等实在不忍心见到父老乡亲挨饿,只能花钱去外地购粮。”
  说到这里,马员外看了一眼冯县尊,又长叹了一口气:“县尊老爷也应该知道,这一次朝廷买粮,不止从咱们江都一府买,整个京畿乃至于附近的省份,都给朝廷供了粮,咱们江都缺粮,隔壁州府没有不缺粮的道理,想要买粮,就只能去其他省份去买。”
  “老爷,山高水远呐。”
  马员外面带忧色:“不要说买这些粮食要花多少钱,就运到江都的价格,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县老爷,您是外地人,府尊老爷也是外地人,可咱们这些粮商可都是本地人呐……”
  马老爷痛心疾首道:“我等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将来县尊老爷您与府尊老爷高升外地,我等也还是要在这里生活,要在这里做生意的。”
  “但凡有一点办法,我等怎么也不可能去涨粮价,去祸害自己乡亲……”
  马员外这番话,说的很是漂亮。
  其他的粮商闻言,纷纷站了起来,随声附和。
  有些人更是连连点头,拍掌道:“马老爷说的是,我等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可能这样涨价!”
  “归根到底,还是朝廷买粮……”
  有人小声说了这么一句。
  冯老爷本来正老神在在的喝茶,同时在心里鄙夷这些奸商,听到了这句话之后,这位县尊老爷缓缓站了起来,冷冷的看了一眼这些粮商,冷声道:“是谁说全因为朝廷买粮?是想诽谤朝廷吗!”
  这个罪名就有些大了,一时之间在座的所有粮商统统偃旗息鼓,不再说话了。
  冯知县面无表情,沉声道:“朝廷是买粮,又不是跟你们征粮!再说了,朝廷买粮,也是为了抵御北蛮,北蛮要是南下了,你们这些商贾也别想有好下场!”
  “这个时候谁敢诽谤朝廷,不要说陈府尊,本县也不可能坐视不理,诸位即便家大业大,恐怕还没有到能对抗官府的地步罢!”
  “不敢,不敢……”
  马员外连连摆手,他看了冯老爷一眼,小声说道:“县尊老爷,但是这件事总要有一个解决的法子不是?我们现在卖粮的价格,基本上都是底价了,有几家粮行,还是贴本在卖,如果官府一定要我们回落粮价,即便我等有一些家产,恐怕补贴不了多久就倾家荡产了,若非要如此……”
  马员外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同行们,长叹了一口气:“若官府非要如此,我等就只能暂且关了粮行了。”
  马员外话说的虽然谦卑,但是话里的态度却十分强硬,他的意思很简单,你官府如果不让我们卖高价粮,我们便索性不卖了,现在粮价虽然高,但是好歹还有粮食可以买,一旦他们不卖粮食了,不出十天,江都城立刻就要乱起来!
  冯县尊面无表情,冷声道:“马员外这是在威胁朝廷?”
  “不敢。”
  马员外回头与几个粮行东家对视了一眼,几个人纷纷从袖子里掏出钱庄兑票,两只手拿在手上,递在了冯县令面前。
  马员外低着头,恭敬的说道:“县尊老爷,您到江都四年多了,我等没有短过对您的孝敬,只是这件事实在是不好办,您看能不能宽限一些时日……”
  他很会做人,继续说道:“当然了,我等也不敢让官府为难,我们会降粮价,只是降的可能不多……”
  “眼见就要秋收了,等秋收之后,粮价绝对会回落到原先的价格……”
  “秋收?”
  冯县令看了一眼这些钱庄的兑票,然后瞥了一眼马员外,淡淡的说道:“现在还未到六月份,秋收少说也要八月底,九月份才能开始,马员外的意思是,你们还要涨价两三个月时间?”
  说着,他又瞥了一眼这些兑票,继续说道:“再有,不要胡说八道,本县从未收受过你们的什么孝敬。”
  “你们给本县听真了!”
  冯县令虽然是个小胖子,但是现在严肃起来,说话倒也有了几分气势,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道:“这一次朝廷征粮,非在江都一府,别的府怎么没有见到像你们这样涨价?短短十几天时间,江都粮价翻了四倍!”
  “再像你们这样卖下去,用不着你们去外地买粮,外地的粮商自己就会到江都来卖!”
  “现在,府尊老爷已经在向附近的州府借粮了,本县给你们三天时间。”
  冯知县说话,正气凛然。
  “三天之内,江都粮价要回落到四文钱以下一斤!”
  “三日之后,本县会亲自带人在城里巡视,如果再有高价卖粮的,本县会亲自封了你们的铺子!”
  “大不了。”
  冯老爷说话,无比硬气:“大不了由官府去外地买粮,由官府在江都卖粮,江都百姓没了诸位,恐怕也不至于饿死!”
  说完这句话,县尊老爷闷哼了一声:“本县言尽于此,诸位好自为之。”
  言毕,冯老爷拂袖而去。
  冯老爷离开之后,县衙的偏堂就只剩下了这十来个粮商,粮商们互相看了看,然后都围在了马员外旁边。
  “马老爷,您是咱们的主心骨,您拿个主意啊……”
  “就是,马老爷您说话,咱们都跟你干!”
  “这一次如果不是官府强买咱们的粮食,咱们也不会涨价,现在好处让他们得了,他们还想要好名声!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身材肥胖的马员外被众人围在中心,他先是眯了眯眼睛,然后微微冷笑:“两个外地佬,想要在江都当江都的天,还差得远呢!他想要在江都卖粮?”
  马员外声音沙哑。
  “他也配?”



第四十一章 言而有信沈七郎
  马员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一方面是因为江都本地的乡绅势力根深蒂固,并不用特别畏惧冯知县以及陈知府这两个“外地佬”,更重要的原因是,马家也有马家的后台。
  朝廷上有人,就不必太畏惧这些本地的官员,就拿冯知县说的话来说,假如江都县衙出面去买粮卖粮,用不了多久,朝堂上的御史就会一纸文书弹劾江都县,弹劾江都府。
  用不着别的罪名,只需要“官府经商,与民争利”八个字,就可以把冯知县这身官皮给扒了。
  至于外地的粮商进场……
  江都本地的乡绅势力很是团结,外地人想来江都做生意,其他行当倒也罢了,敢插手进粮行,除非背后有天大的背景,不然不出两个月生意必黄。
  因此,马员外这些人才有恃无恐。
  只要他们团结一心,朝廷派来的官员未必就拿他们有办法,毕竟这几十年来,江都本地的乡绅势力,也不知道赶走过多少任知县了,知县要是懂事,双方就能和气生财,知县要是针对本地乡绅,那么要么被江都乡绅联合起来赶下马,要么被调任外地。
  想要做好官,尤其是做好知县,要牢牢记住“皇权不下乡”的道理,与当地乡绅以及本土势力合作,便能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干满一任知县,如果非要与当地势力作对,那双方就要掰掰手腕,斗斗法了。
  现在很明显,以马员外为首的江都乡绅,对于江都官府两个主官的“政策”很不满,双方要开始掰手腕斗法了。
  在冯老爷约谈江都粮商之后,江都城里的粮价并没有明显回落,依旧保持在六文钱到八文钱一斤的高价。
  因为高粮价的原因,沈毅那首很是应景的童谣,一时半会之间也没有办法压下去,县衙的衙差虽然不让唱,但是街头巷尾,偶尔还是可以听到“江都处处是虎狼”的歌谣声。
  对于这种状况,身为县令的冯老爷,并不是特别着急,反正这件事也不是他的责任,他只是按照上面交代的内容办事,至于事情办好办不好,就不是冯县令需要关注的了。
  不过冯老爷毕竟不想得罪自己的上官,在约见粮商之后的第二天,这位知县老爷来到了知府衙门,见到了脸色依旧不太好看的陈知府,冯老爷垂手站在陈知府面前,低着头说道:“府尊,下官已经按照您的吩咐,约见了那些粮商,不过这些江都本地商人身后……”
  冯知县顿了顿,继续说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朝廷的背景,下官不好催逼他们太甚,便给了他们三日的期限,让他们回落粮价。”
  江都既是江南,又是“京畿”,是出了名的科举圣地之一,每一科进士放榜,都会有几个江都人,十四年前科考放榜,甚至一股脑出了十个江都籍的进士,其中七个出自甘泉书院,被传为佳话。
  有这样庞大的“官员预备役”存在,朝廷里江都籍的官员自然不会少,这些江都籍的官员,或多或少会在家乡有一些“亲朋故旧”,或多或少会置办一些家业。
  而他们留在江都的亲戚朋友,就是江都乡绅势力组成的一部分。
  听到了冯县令的话之后,陈府尊先是面无表情,然后抬头看了看冯禄,开口问道:“那创制散播童谣的人,寻到了没有?”
  冯老爷连忙摇头,苦笑道:“府尊,这首童谣传的太快了,下官派人去查访的时候,整个江都已经传的到处都是,根本无从追溯源头。”
  “县衙的人手也不够用,请府尊体谅……”
  “三日……三日……”
  陈府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脸色阴沉,他沉默了片刻之后,开口说道:“既然是你说出去的话,就代表了咱们江都的衙门,本府便给他们三日时间,三日之后,本府亲自下去查问江都米价。”
  冯知县抬头看了看府尊,然后又低下了头,小心翼翼的说道:“府尊,不管是下官的县衙,还是您的府衙,本地人都在少数,您如果亲自下去,那些人肯定可以提前收到消息,到时候粮行在您去的时候降一降价,作作样子,知府衙门便无处发作了。”
  “他们骗不了本府。”
  说到这里,陈裕看了一眼冯知县,然后低声道:“本府知道你不愿意去得罪这些江都本地的乡绅,更不愿意得罪他们身后的人,但是你要记住了,这江都是朝廷的江都,非是他们这些粮商的江都!”
  陈府尊声音低沉:“本府在江都,少说还有四年,你在江都差不多也就剩下一年时间了,本府都不怕跟他们周旋,你怕什么!”
  “这件事情闹大了,朝廷固然会怪罪在我的头上,但是你这个江都县令也难辞其咎,明年就是吏部考铨,你我现在同在江都这条船上……”
  “同舟共济的道理,冯知县应该不用我来教罢?”
  江都知县冯禄,现在已经在江都干第二任了,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政绩,但是也算是安安稳稳,风评也还算不错,如果明年考铨能得一个上,或者一个中上,这一任干满,大概率会有一个升迁的前程,或者是到一个穷一些的地方直接当知府,或者是当读书的地方当通判,当同知。
  而如果明年考评不是很好,那么大概率就是平调。
  江都知县,已经是知县这个职位上最肥的缺位之一,平调的话,除非是调到直属建康的几个县,不然调到任何一个县都属于“贬官”。
  陈府尊这番话,算是官场上难得的“交心话”了,听到了这番话之后,冯县令也对自己这个相处了一年多的上官有所改观,他恭敬低头道:“府尊教诲的是,这件事情下官一定尽心尽力,替府尊办好。”
  “嗯。”
  陈裕点了点头,缓缓说道:“那些粮商背后有人,本府背后未尝就没有人,他们真的要抱起团来与官府作对,与江都的百姓作对,就莫怪衙门刀笔无情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