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安侯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漫客1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7:38
  “江都处处是虎狼!”
  这几句顺口溜,沈毅很有耐心,一字一句的教这些小朋友们唱。
  这几句顺口溜,是他这几天闲的时候想出来的,颇费了一些功夫。
  倒不是说这东西需要多么高的文学素养,恰恰相反的是这东西不能特别高深,最好是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不仅仅是让这些乞儿能够记下来,更能让别人一听就懂,甚至听到之后也能快速背下来,记下来,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顺口溜。
  从下午一直到傍晚时分,沈毅都在这个小巷子里教这些孩子唱顺口溜。
  等到天色将暮的时候,这些孩子都记得差不多了,沈毅才看了这些孩子一眼,开口道:“记住了以后,明天再出门,就可以唱一唱,要注意的是,不能一直唱,唱一会儿就要换个地方。”
  这群乞儿之中,为首的一个看起来十二三岁左右,虽然衣衫褴褛,皮肤也有些黢黑,但是目光却颇为灵动,他看了看沈毅,用地道的江都方言说道:“这位公子,咱们去传唱这些,会有危险么?”
  “多少会有一些。”
  沈毅面色平静,静静的说道:“所以才让你们唱一会儿换一个地方,如果别人问起,你们就说是一个老乞丐教你们唱的,就算有人要追问,也会去追查那个老乞丐,不会再追查你们,当然了……”
  沈毅呵呵笑道:“那些人说不定很有手段,你们在他们面前很难说谎,如果碰到了难处,不必替我遮掩,就跟他们说是我教你们的就是。”
  说完这句话,沈毅从地上站了起来,看了这六个小孩子一眼,微微吐出一口浊气:“这件事情算是你们帮我的忙,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不管你们有没有把我供出来,事后我会给你们找一个吃饭的地方,或者带你们做一个吃饭的营生,别的不敢保证,最起码保证你们在冬天到来之前,能够吃饱穿暖,有个安身的住处。”
  现在是五月,是夏天,是穷人比较好过的季节。
  毕竟这个季节,别说衣衫褴褛了,就算是身无片缕,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等到了冬天,就是要命的季节了,到时候就不仅仅是食物短缺的问题,没有厚衣服,没有住的地方,没有棉被,任何一项都有可能要了这些孩子的性命。
  这些孩子当中,最大的那个站了起来,他看向沈毅,伸出一一只有些肮脏的手来。
  沈毅先是愣了愣,然后哑然一笑,伸手跟这个少年击了一掌,低眉道:“你们放心,我不会诳你们。”
  少年抬头,看向沈毅,开口道:“我姓许,许复。”
  沈毅有些惊讶。
  惊讶这个流落街头的孩子,居然有名有姓。
  然后他明白了这个孩子的意思,笑着说道:“我姓……”
  他刚说出这两个字,这个叫做许复的孩子摇了摇头,用江都话开口道:“我跟你说名字,是想告诉你,我们几个人会做好你交代的事情,不会把你说出去,至于你的名字……”
  许复看了自己身边五个比他更小的孩子,开口道:“我们如果知道了,我可以保证不说出去,他们年纪还小,便不能保证了。”
  听到许复这段话,沈毅若有所思的看了这个小孩一眼,然后开口道:“没想到竟然碰到了一个有故事的小朋友,那就按你的意思来。”
  说到这里,沈毅从怀里掏出了一块大约有一两半左右的银子,递在了这个名叫许复的少年手里,开口道:“这些钱,你这几天拿去给他们吃用,记着,如果你们被抓了,他们动手段逼问你,不必硬咬着牙不说,我既然出来做这件事情,就有应对的把握。”
  说完这句话,沈毅往外面走了几步,对着少年许复招了招手。
  “你来。”
  许复走了两三步上前,沈毅在他耳边,说出了自己的姓名。
  “记住了,不要硬撑。”
  许复抬头,看向沈毅:“官府会抓我们,对吗?”
  “如果你们做得足够好,官府便抓不到你们。”
  现在,江都城粮价飞涨,是铁一样的事实,虽然江都百姓相对富庶,一时半会还能撑得住,但是这首童谣一旦传出去,一定会在江都引起共鸣,用不了多久,就会在整个江都传唱。
  到时候,官府即便想要溯源,也很难追溯了。
  当然了,这么做并不是没有暴露的风险。
  因此,沈毅也想好了应对的手段,一旦这件事情真的查到了他自己的头上,那么他也有脱身的把握。
  毕竟他写的这首童谣,明面上是针对朝廷,针对官府,实际上是针对江都的粮商。
  因为朝廷并没有“征粮”,而是买粮!
  朝廷也从来没有说征粮,至始至终都是江都的那些粮商在说朝廷征粮,只是知府衙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才导致现在这种情况。
  一旦事情闹大,这首童谣传播得广了,官府没有办法彻底处理,就只能处理最初的那些“造谣者”。
  也就是那些粮商。
  这样看来,即便事情查到沈毅头上,沈毅也没有罪过,最多就是被那些粮商蒙蔽,“误会”了朝廷而已。
  许复对着沈毅点头,他扭头看了看自己身后的几个小家伙,对着沈毅低下了头,小声道:“沈公子,我希望你能信守诺言,在冬天到来之前,能给他们寻一个住处,能让他们吃饱穿暖。”
  许复今年十三岁。
  他在江都流浪,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五年的流浪,导致他的心智异常的早熟,因为他见过了太多太多世事无常。
  去年冬天,他就亲眼看到两个人,因为没有御寒的衣服,冻死在了城外的破庙里。
  对于他们这些流浪的乞儿来说,沈毅的承诺,实在是太诱人太诱人了。
  沈毅看了看这个少年许复,又看了看他身后的五个小孩,郑重点头:“你放心,我一定信守承诺,我不仅会给你们地方住,解决你们的吃穿问题,我还会教授你们一些足够你们生存的营生。”
  许复看了一眼沈毅,默默点头,然后转头走进了五个乞儿堆里,拉着五个小孩,开始商量明天去哪里唱童谣的事情。
  沈毅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片刻之后,也背负双手,离开了这个小巷子。
  今天他本来只是想找几个替他“发言”的传声筒,没想到竟然碰到了一个有故事的少年。
  这也算是意外之喜。
  如果用得好,这几个少年,说不定会成为他在江都的重要助力之一。
  想到这里,沈毅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可惜……”
  “可惜我心肠不够硬。”
  沈大公子又打了个哈欠,心中小声嘀咕了一句。
  “不然我帮你们再抬高一些粮价,饿死几个人,你们就非抄家不可了……”



第三十六章 不拿钱不办事
  这个童谣的杀伤力,无疑是很强大的。
  倒不是说它写的如何如何之好,也不是沈毅这个法子有多么多么高明,最主要的原因是……
  它很应景。
  粮价暴涨,即便家里有闲钱,可以撑到秋收,江都百姓的心里也多多少少是有怨言,有怨气的,只是心里的怨气无处发泄,现在突然出现了这么一首童谣,自然深入人心。
  江都处处是虎狼!
  这句话,可以说是诛心之论了。
  正好江都的百姓,不止对粮商涨价有怨气,甚至对“征粮”的朝廷也有怨气,听到这首用地道江都方言唱出来的童谣之后,不少人就开始跟着传唱。
  甚至茶馆酒楼里,一些人谈笑的时候也会谈起这首童谣,不少人还会拍着大腿,怒斥朝廷不公,怒骂奸商不义。
  按照沈毅的安排,许复等这些小孩子,并没有一直在各地传唱,他们花了一天时间,几乎把江都城跑了个遍,每到一个新地方,他们才会唱上几句。
  一旦有人询问他们整篇唱词,这些小孩子才会老老实实背下来,问他们是谁教的,一律都说是一个白胡子老乞丐教的。
  就这样,这些小孩子只唱了一天,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就老老实实回到了藏身的小破房子里,用沈毅给他们的钱,买了好些馒头,美美的吃上了一顿。
  虽然沈毅给了他们一两多银子,即便是顿顿买肉,也足够吃用一些时日,但是这些孩子穷怕了,尤其是许复,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细水长流的道理,因此只买了几个白面馒头,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大快朵颐。
  对于这几个孩子来说,能够吃上一口馒头,就已经很满足了。
  而就在这几个孩子吃馒头的时候,他们花了一天时间传播出去的歌谣,几乎已经传遍了整个江都,等到第三天时间,许复一大早把几个年纪小的小家伙留在住处,而他自己则是出去转了一圈,见到歌谣已经传了出去,他就又在街边买了一些吃食,带回到了小破屋里。
  按照沈毅原先的安排,为了他们几个小家伙的安全,只要歌谣传唱出去,他们就不用再出去继续唱歌了。
  就这样,几个在江都城里连名字都可能没有的小孩子,在江都城里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第三天的时候,这首歌已经在江都传遍,大街小巷的孩童们,可能没有办法记住全文,但是多少能够记住一两句,尤其是最后一两句。
  “没了粮,涨价忙。”
  “江都处处是虎狼!”
  这种规模的舆论攻势之下,很快这首歌谣,就传到了江都县令冯县令耳中。
  递上这首歌谣歌词的,是县衙的邓师爷,邓师爷双手递上写张写满了歌词的纸张之后,然后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自家的县尊老爷,低声道:“老爷,这首童谣就是这两天时间,才在江都城里传唱的,多半是因为城里的粮食涨价,才有刁民诽谤官府,诽谤朝廷……”
  冯县令接过这张纸,淡淡的扫了一眼之后,然后把纸张丢在了一边,开口道:“哪里诽谤官府了?最多也就是诽谤朝廷而已。”
  邓师爷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个胖胖的县尊老爷,瞠目结舌:“老爷,这江都城可是您的治下,出了这种事情,知府衙门怪罪下来,您是要担责任的,这事您不管?”
  “不管。”
  冯县尊眯了眯眼睛,闷哼了一声:“这件事,归根结底是朝廷来江都买粮引起的,朝廷买粮的事情,都是知府衙门直接来做,现在江都城粮价暴涨,引起了百姓的不满,跟咱们县衙有什么关系?”
  说到这里,冯知县把这张纸丢在一边,懒洋洋的说道:“烧了去,烧了去,上官问起来,就说县衙对这件事情全不知情。”
  邓师爷先是点了点头,然后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冯县令,突然明白了自家老爷为什么会是这个态度。
  想通了之后,邓师爷点头,把这张纸带了出去,然后弯着身子告退了。
  等到邓师爷离开之后,主位上的冯县尊才睁开眼睛,他眼睛不大,看起来像是眯缝着眼睛。
  这位县尊老爷闷哼了一声:“好处都给你们占尽了,这麻烦你们也逃不脱,老子一文钱没拿,凭什么给你们擦屁股?!”
  “事情闹大了,上面追究下来,也不干我冯某人的事!”
  冯县尊心里当然有气。
  因为他已经听说了,朝廷这一次是花钱到江都买粮,而知府衙门从粮商手里买粮的价格,已经被压缩到了不能再压缩的地步。
  也就是说,知府衙门还有那位京城来的户部官员,一定从中拿钱了。
  但是这钱,他冯禄是一分钱没有见到。
  虽然他是知府衙门的下官,陈知府做什么事情也不必经过他,但是他是附郭的知县,江都城理论上来说是他冯老爷治下的!
  你知府大人和户部的大人,联合起来从江都城捞钱,他当然没有办法管,但是一点钱都不分下来,这就有些过分了!
  捞不到钱,冯老爷也没有办法去知府衙门去闹,只能捏着鼻子忍了,但是这件事惹出了麻烦,他便不可能去给上官擦屁股了。
  老子一文钱没拿,别说户部或者朝廷怪罪下来,就是三法司都到江都来查,他冯禄也是清清白白,完全不带怕的!
  其实冯知县也是怪罪陈裕陈知府了。
  陈裕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官场的时间并不比冯知县短,自然知道一些官场的潜规则,假如这件事真的是他陈裕想要贪污,那么不管是上面的嘴还是下面的嘴都是要堵住的,但是这一次他陈裕也没有从中拿一文钱,便自然不可能去给冯知县冯老爷分钱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安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