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581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荷兰人的家眷,还有一些散落在各处的荷兰溃兵。
  同时,一路向北推进的明军各部将士还解救了大量被荷兰人关押的百姓,捣毁了荷兰人在岛内修建的不少据点。
  转眼到了崇祯二十六年六月初,此时整个台湾岛已经处于明军的绝对控制之下,荷兰殖民者在台湾岛上的痕迹,已经被郑成功率部彻底抹除。
  而在此期间,郑成功也向朝廷送出了捷报。
  得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消息,刘衍非常高兴,三大战场已经有两个结束,而且都是以明军大获全胜而结束的,最后一个还在激战的北线战事,也已经进入了胜局,剩下的事情就是追击罗刹国残兵而已,刘衍估计北线战事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胜利结束。
  现在刘衍担心的只有两件事:
  其一,就是荷兰、西班牙的援兵是不是已经派出来,什么时候能够抵达?
  其二,就是刘衍已经开始考虑,要如何与罗刹国、英国、荷兰、西班牙,也包括葡萄牙这些欧洲国家善后?
  几场大战打下来,胜利果实必须要保住,刘衍也必须要逼迫这几个欧洲国家签订停战条约,只是具体的操作过程,还有待商榷,刘衍也必须要找一个“出头鸟”才行。
  “不过具体的条约内容,现在也应该提前谋划一番了!”
  刘衍坐在内阁官署内,心中所想便是如何为华夏争取到最大利益:“赔款是必须的,这段时间朝廷花掉的钱粮数额巨大,已经几乎将大部分家底都掏空了。另外逼迫那几个国家开放口岸,至少也要做到对等通商,还有......”
  刘衍此时在心中谋划着,随后便见到国防部尚书田辉叙满脸喜悦的冲了进来。
  “阁老!北线大捷!”
  刘衍闻言当即大笑起来,当真是好事成双啊,刘衍接过田辉叙递过来的捷报,打开一看,只见捷报上赫然写道:“大明崇祯二十六年初夏,我军于木河卫以北三百里之荒原,与罗刹国主力展开最后决战,各部将士奋勇向前,大破之,斩首数万,罗刹国全军投降......”
  看完之后,刘衍长出了一口气,大战结束了,接下来,便是检点战果的时刻了!
  只是刘衍此时也不知道,这几场大战的胜利,究竟会给大明帝国,会给华夏带来什么样的红利?


第八百四十七章 新的长城
  崇祯二十六年五月末,岭北都护府木河卫。
  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去大半,目前在木河卫周边驻扎的大量明军,已经开始向西北方向开拔,并且进行了重新的部署。
  随着罗刹国大军被击败,大明北方边疆的战事已经逐渐平息,剩下的就是一些料理战后首尾的事情。
  岭北都护府都护郑义派出了大量的朝鲜国、日本国仆从军去搬运各种缴获物资,并且将俘虏的罗刹国士兵,以及大量缴获的火器、火炮、战马等运往岭北都护府腹地的各处府库,以及临时筹建的俘虏营中。
  当然,郑义对于那些朝鲜国、日本国的仆从军并不是完全的新任,所以在每支仆从军中,都还派驻了一定兵力的明军驻防军将士随行。
  此时郑义站在木河卫的城墙上,放眼向西北方向望去,只见旷野之外到处都是旌旗和大大小小的营垒,原本平坦的原野,此时已经变得异常热闹。
  一条条由仆从军和驻防军、国防军士兵组成的长龙,正在广阔的北国原野上蜿蜒行进。
  而在更加遥远,已经不能用视野观察的地方,还有更多的明军将士在看押着罗刹国的俘虏,正在清点各方的缴获,这场大战的最终胜利,终归还是由大明帝国摘下。
  郑义看了一会儿,便走下城墙,在城墙内的驻兵房外见到了副都护葛丛。
  “都护,国防部送来了紧急公文,要求我部不得杀俘,要就地在木河卫一带建立俘虏营,等待朝廷的进一步命令。”
  郑义微微皱眉,此战明军虽然取胜,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明军国防军第九军、第十军两部就有超过六千人阵亡的巨大伤亡,各部驻防军的伤亡人数更是达到了一万三千人。至于朝鲜国、日本国那些仆从军的伤亡人数,则是更加巨大,两部有三万多人的伤亡。
  这已经是刘衍起事以来,明军遭到的最大损失了!
  虽然明军各部的伤亡加在一起有两万多人,连同仆从军的伤亡一共有将近六万之巨,对比罗刹国的十几万伤亡人数还是小很多,但还是让郑义等各级将领感到无比的愤怒,认为这是一场虽胜尤败的战争,心里根本高兴不起来。
  于是郑义没好气的说道:“各部将士伤亡巨大,朝廷竟然还要咱们保住那些俘虏的狗命,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葛丛虽然也对国防部的命令不是很赞同,不过相对于郑义,葛丛还是思考的多一些,此时说道:“看样子朝廷是准备与罗刹国签订条约了,所以这些俘虏都是筹码,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郑义则是嗤之以鼻,说道:“罗刹国不是朝鲜、日本,那些白皮狒狒都是狼子野心、反复无常之辈,签订了条约难道就能落在实处吗?”
  “这就不是咱们能够左右的事情了,朝廷有令,咱们执行就是了,可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做错啊。”
  郑义闻言微微点头,然后翻身上马:“我去城外看看,顺便透透气,气死我了!”
  看着策马率部出城的郑义,葛丛叹息了一声,微微摇了摇头。
  与此同时,在木河卫以西数百里,外一座京观刚刚被搭建起来,血淋淋的人头散发出浓烈的血腥气味,周围十几里的范围内都弥漫着血腥味。
  此时瀚海都护府都护许铭正坐在京观的不远处,靠着一块石头,优哉游哉的看着不远处的京观,脸上很是满足。
  “都护!”
  忽然国防军第七军总兵官董云翻身下马,一边走来一边大声说道:“都护,国防部下令了!”
  许铭头也没回,只是说道:“是不是让咱们善待俘虏?”
  “是啊。”
  董云看了一眼不远处的京观,很是无奈的说道:“看来国防部的这道命令来晚了。”
  许铭笑着说道:“回头就跟国防部上报:我部没有抓到俘虏,不就行了?”
  “都护,这可是谎报军情,要是让朝廷里的检察官们听到了风声,会很麻烦的!”
  许铭不以为意,说道:“老子才不管!这些俘虏放回去,拿起火铳就是兵!朝廷无非就是要留下这些俘虏,以便与罗刹国签订停战条约,只是罗刹国有什么信用吗?放了这些俘虏回去,保不齐什么时候就又杀来了,不如现在就杀光省事!”
  董云知道自己说不通,便索性也坐了下来,说道:“可是属下觉得,如今国朝对外的策略已经变了,不再是以前历代王朝对待外夷时候的样子了。具体的属下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阁老带着大明走的是一条崭新的道路。所以这签订条约之事,也是新的,不能用以往的经验和眼光来看待。”
  许铭闻言诧异的看向董云,笑着说道:“不错啊,见解独到,我看回去之后,可以举荐你到皇明军事学院挂个讲师的头衔。”
  “哈哈。”
  说完,许铭和董云都大笑起来,二人心中非常的轻松,毕竟击败了罗刹国之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明帝国将会迎来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外部环境,至少是在北方,大明将不会再有战火燃起。
  “不知道现在北庭都护府和岭北都护府的情况如何了?”
  董云索性躺在地上,这段时间的奋战让这个战将很是疲惫,可是思绪却又飘向了北庭都护府和岭北都护府。
  “不知道,也许也是在收获战果吧。”
  此时的北庭都护府都护田镇北也正在率部休整,大批被俘虏的罗刹国士兵,以及罗刹国的各部落人口,正在被明军各部押解着向南进发,前往南面两百多里外的战俘营看押。
  “朝廷竟然还要留着这些俘虏,难不成是要卖了换钱?”
  田镇北看着漫长的俘虏队伍,心中不免“恶意揣测”起来。
  此时已经是国防部下达“优待俘虏”命令半个多月之后了,田镇北虽然执行了这道命令,但是心中也与都护郑义一样,很是不满,毕竟明军西路各部将士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田镇北看了一会儿俘虏队伍,然后便对跟在身边的国防军第十四军副总兵付明武说道:“统计一下各部的俘虏,四天之内给我一个具体的数字,并且也要将这些俘虏全部登记造册。”
  付明武顿了顿,说道:“都护这是要做什么?”
  “你看着吧,朝廷下一步肯定要在这些俘虏的身上做文章的,咱们还是提早做些准备为好。”
  付明武不相信,说道:“我看顶多也就是拿这些俘虏作为交换条件而已,别的还能干什么?”
  “看看再说吧。”
  转眼到了崇祯二十六年七月上旬。
  在刘衍的主持下,国防部、参谋部、工部联合拟定了一道命令,大明帝国准备在岭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一些修筑一道新的防御工事。
  这道防御工事将由数量众多的要塞、堡垒,以及绵延的壕沟、城墙,以及数量众多的烽火台组成,完全就是一个“改良版”的长城修建方案。
  这道防御工事,也被刘衍命名为“大明新的长城”。
  不过财政部尚书岳明却对这个工程意见很大,因为要想在岭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北方修建一条绵延数万里的浩大防御工事,这其中的花费,将会是数以千万计的!
  以目前大明帝国的财政状况来看,这道防御工事的上马是非常不明智的,会给大明帝国压上一个沉重的负担。
  于是刘衍召集内阁各部尚书,专门就这道“新的长城”举行了一场会议,商讨这项防御工程的可行性。
  会议中,国防部尚书田辉叙首先陈述了北方罗刹国的情况,特别是罗刹国侵略成性的民族性格,以及罗刹国与大明绵延一万多里的漫长边境线的情况,断定北方边境上没有可以据守的险要,没有以往修筑过的防御工事,战后大明只能以大量驻防军分布驻守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此法会给朝廷造成很沉重的军费开支。
  而修建防线,目前看来也只是修建投入的开支巨大,后期可以让北疆减少大量的驻防军兵力,节省巨大的军费数额。
  随后刘衍直接发言,认为这道防御的修建有很多节省开支的地方,比如可以用军中数万的罗刹国俘虏充当苦力,同时还可以向朝鲜国、日本国下令:凡是可以免费出力参与防线修筑者,可以获得大量的规划积分。
  如此便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力成本,让防线的修筑成本大大降低。
  同时,这道防线的工期也并不限定死,大明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慢慢的去修建。
  另外,刘衍目前正准备与罗刹国签订停战条约,到时候以大明获胜的姿态,可以从罗刹国得到大量的赔款,或者是其他的好处,这笔收入也可以作为资本,算进防线的建设成本之中。
  “如此算下来,这道北方防线的投入数额,可以大大减少,也不会对朝廷造成太大的影响。”
  刘衍看着已经被说动的岳明,随后又补充道:“这道防线一旦修建完成,长城就彻底成了我华夏的内线防御。北方的新防线将组成第一道防御,岭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将组成第二道防御,长城周边将永久的成为华夏腹地,不再成为北方敌军南下的焦土,将我华夏的边防线向北延伸了数千里之遥!”
  “所以……”
  说到这里,刘衍猛地站了起来,其余众人也纷纷站起身来。
  “所以,这道防线的修筑势在必行,这是功在千秋之事,我等必须全力以赴!”


第八百四十八章 北方条约签订
  崇祯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北京城。
  这一天,大明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开始就停战条约进行谈判。
  为了这份停战条约的谈判,俄罗斯帝国派出了一个由一百七十多人组成的庞大使团,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莫斯科一路向东,抵达了北京城。
  也就是在这一天,大明帝国也正式将罗刹国改称为俄罗斯帝国。
  刘衍对此也非常的重视,任命参谋部尚书陈新甲为谈判长,国防部尚书田辉叙、海军部尚书郑芝龙、财政部尚书岳明、军情部尚书吴国金为谈判组成员,众人率领大明各部精干官员,与俄罗斯帝国的使团进行谈判。
  这场谈判注定将记录在历史之中,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后世被称为《北京-莫斯科条约》的停战条约,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让东方与欧洲的历史,在崇祯二十六年这一年,彻底偏离了原本的轨迹。
  此时正是北京的盛夏时分,北京城内外非常的炎热,但是在位于崇文门内的国宾馆内,谈判会议的气氛却更是热烈,甚至要比外面的炎炎夏日还要热烈。
  在国宾馆一层的大厅内,俄罗斯使团的主要成员,以及陈新甲、田辉叙、郑芝龙、岳明率领的谈判组主要成员,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椭圆形桌子两侧,正在针锋相对的大声争吵。
  现场根本没有两国之间的风度,也没有上位者之间的互相赞扬,只有争吵、争吵,还是争吵。
  甚至被叫来充作翻译的两国商贾,此时也是瞠目结舌,甚至有一个胆子小一些的俄罗斯商人,此时已经被现场的紧张、激烈气氛吓得面色惨白,差一点就双眼泛白昏厥过去。
  陈新甲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此时却是中气十足,愤怒的声音不断回荡着:“你国悍然入侵我大明疆域,本就有错在先,如今被我大明王师击败,就理应承担一切的责任,割地、赔款只是等闲,开放口岸、出让矿产、优待大明商贾等条件,也必须全盘接受!”
  田辉叙也不甘示弱,拉着两个俄罗斯的将领,怒声斥责道:“所有俄罗斯俘虏必须在大明服劳役十年,期间所以的开支均由俄罗斯承担,这些俘虏在服役期间死活不论,你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什么?人权?你他娘的跟老子谈人权?一群强盗、侵略者有个屁的人权!”
  一旁的岳明虽然不像陈新甲和田辉叙那样争吵得面红耳赤,但是也是言语犀利,正在与一个俄罗斯官员掰扯赔款事宜:“七千万!这是最低数额,低于这个数额的话,那就只好由我大明王师自己到莫斯科去取了。翻译官,这句话要原封不动的翻译,明白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5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1/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