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518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掌印官阿尔克咬着要说道:“虽然此举会引来布哈拉汗国的敌视,但为今之计也只有出此下策了。”
  随后二人久久无言,就在即将下定决心的时候,一名千夫长惊慌的冲进屋内,大声说道:“二位大人,有大批的布哈拉铁骑和兵马进入城内,将我们的兵营和部众全都包围起来了!”
  宰相坷垃万和掌印官阿尔克闻言大吃一惊,二人的眼神中闪烁着惊恐和畏惧,想不到布哈拉汗国竟然要先下手拿下自己?
  “立即派人去递交国书啊!”
  进城的时候,宰相坷垃万只是与浩罕城的守将口头说明了来意,并且上贡了不少的财宝,并没有递交国书,而是准备派人直接将国书送往布哈拉汗国的国都撒马尔罕。
  可是见到此时的局面,二人已经顾不上许多了,急忙就要派人去递交国书,却见一名布哈拉汗国的武将大步走了进来,他的后面还跟着浩罕城的守将。
  “他们就是叶尔羌汗国的宰相和掌印官?”
  “正是,末将查验过他们的印信,确认无误。”
  宰相坷垃万和掌印官阿尔克知道这个武将一定是布哈拉汗国的高级将领,便纷纷赔笑上前,却见那武将直接一挥手,说道:“将此二人全部拿下!”
  大批的兵马冲了进来,将宰相坷垃万和掌印官阿尔克,以及屋内的几个部下全部绑了起来。
  “将军这是何意啊,我们千里来投,难道布哈拉汗国就是如此对待投诚之人吗?”
  宰相坷垃万还不死心,大声呼喊着,却换来了一记拳头,顿时被打得鼻子流血,嘴也歪到了一边。
  “哼!”
  那武将怒声说道:“你们叶尔羌汗国与大明开战,被大明一路打到了亡国,这个消息已经传遍了各地。如今你们二人带着这么多累赘就想投靠汗国,做什么美梦!”
  “难道你们妄想着,凭借这些部众的加入,就让汗国与大明交恶?你们的心肠也太恶毒了,难怪真主抛弃了你们!”
  此时宰相坷垃万和掌印官阿尔克面如死灰,心中非常后悔,自己为何到了这里才想到其中的厉害,早知道不如直接率众前往别处去了。
  那武将随后对部下说道:“将此二人就地斩首,然后派人将二人的首级送往叶尔羌城,交给明军将领,以免大明与汗国因为这些人而交恶。”
  宰相坷垃万和掌印官阿尔克顿时绝望的大喊大叫起来,但是却无法挣脱押解自己的士兵,被拖到了院子里,两声惨叫之后便身首异处了。
  “将军,他们二人带来的兵马和部众如何处置?”
  “按照大汗的命令:那一万多残兵全部充作官奴,剩下的部众全部卖给各地的商贾和贵人们,可以给他们当做奴仆,大汗也可以收入不少的钱粮。”
  “是。”
  “另外派去送首级的人也要选个能说会道的,一定要告诉大明的将领:这两个首级便是布哈拉汗国给大明的交待,让大明知道,布哈拉汗国无意与大明交恶。”
  “是。”
  那个部下说道:“将军,话虽如此,但咱们对大明的态度是不是太谦卑了?大明即便从西域出兵,距离咱们汗国也有数百里之遥,大明要从内地出兵的话,距离何止两、三千里,光是后勤距离就承受不起,即便有事也就是斥责一下,不必理会就是了。”
  那武将说道:“你懂什么!如今的大明与以往不同了,你看大明不惜代价拿下西域就是证明,现在的西域可是有信心和势力对外扩张的。万一因为叶尔羌汗国的事情,引来了大明的注意,将战火引向汗国,那咱们就是汗国的罪人了!”
  “是,将军说的是。”
  八天之后,驻守在叶尔羌城,现在改名为疏勒城的刘衍,在城中的原汗宫接见了布哈拉汗国的使者。
  对于这个西域以西的大国,刘衍心中还是很感兴趣的,特别是那个闻名后世的撒马尔罕城,更是有着极大的兴趣。
  当然,这个兴趣有对未知事物的憧憬,也有继续率军西征的冲动。
  只是如今以大明的情况,估计在短时间内是无力继续西进了。
  “呵呵,看来大汗还是懂道理的,命人将此二贼斩杀,并且将首级送来,本公深感欣慰!”
  如今叶尔羌汗国最后的“余孽”也被布哈拉汗国清除,刘衍也可以放心东归了。
  于是刘衍赏赐使者一百银币,并命人好生款待一番,自己便召集汪博嘱咐一番,自己准备尽快率部东归。
  “安西都护府这边就交给你了,估计朝廷会尽快将各处官吏陆续派来,到时候你要尽快将各处府衙建立起来,接受内地迁徙过来的人口,组建各地的驻防军等等。”
  汪博一一记下,同时心中也感到伤悲。
  以往从大盘墩内出来的老兄弟,如今虽然全都成就了一番伟业,已经做到青史留名的境地,但是大家也各奔东西,可以说是天南海北各自一方了。
  甚至可以说,弄不好的话,许多人估计今生今世都难以再见一面了,这也许就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了吧。
  刘衍见状也是心有戚戚,不过还是说道:“本公已经推荐沈拓为西海都护府都护,他与国防军第五军可以从西北都督府就近前往,为朝廷节省大批的钱粮。”
  关于建立西海都护府的事情,朝廷将鞑靼土默特部占据的范围,以及朵甘思都司故地合并在一起,组建为西海都护府的辖区,并且将原本赞善王驻地灵藏城作为治所。
  “至于乌斯藏都护府,本公则推荐尚自立为都护、江翟春为副都护,到时候他们二人也会尽快率领国防军第十三军进驻乌斯藏察里巴城(后世的拉萨城)。”
  刘衍说道:“到时候你们三人互为犄角,共同为大明守卫西南疆域!”
  汪博抱拳领命。
  当日,刘衍与汪博谈论了许久,从十几年前的大盘墩的种种趣事,到后来的连番征战,二人好像是上了年纪的老者,在畅谈回忆。


第七百五十三章 终于结束了
  崇祯二十三年五月初一,北京城。
  此时西征大军已经尽数回撤,数十万民夫分成几批开始遣散,刘衍也率领中军开始东归。
  朝廷的军费开支在这里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开始大幅下降,朝廷的财政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随后刘衍的公文也快马送入北京城内,参谋部尚书陈新甲随即召集各部尚书到内阁官署议事。
  “诸位,诸位!”
  此时在内阁官署内,因为西域大捷,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这四大都护府相继建立,大明的实际控制疆域几乎翻了一倍,众人身为此时的内阁大臣,都几乎肯定的可以青史留名了,所以纷纷在官署内弹冠相庆,相互恭喜的声音此起彼伏,以至于陈新甲不得不几次三番的示意众人安静一下。
  “呵呵,诸位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现在还有许多正事,咱们先商议正事,今晚在崇文门内大街的聚福楼,我摆下酒宴,咱们大家再一醉方休,如何?”
  “好!就这样吧。”
  “呵呵,陈部堂爽快,今晚不醉不归。”
  “哈哈,大明内阁尚书齐聚一堂,到时候又是一番佳话啊。”
  众人热闹了一会儿之后,便纷纷落座。
  随后众人开始议事。
  按照刘衍在公文中的要求,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的都护、副都护,以及驻守国防军的兵力等事务,都已经是定好的了,所以众人也没有什么需要商议讨论的。
  现在众人需要确定的事情,就是这三个新组建的都护府构架,尽快将各部衙门的官吏人选,以及迁徙百姓、划分府县、编户齐民、整顿部落等事务处理好。
  此前有了北庭都护府和瀚海都护府的经验,此时众人商讨起来也是顺风顺水,进展很快。
  仅仅过了一个多时辰,各项议题便尽数商讨完毕,陈新甲看着整理好的三大都护府筹建方略,笑呵呵的对众人说道:“好啊,我现在就去面见陛下,朱批之后,立即下发执行,诸位也要尽快落实下去。”
  “现在已经是五月初了,争取在八月之前,让安西都护府、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的府衙全部建立起来,至少也要让这三大都护府能够正常运转。”
  “是!”
  随后陈新甲带着方略来到御书房,见到了正在这里翻阅近期内阁处理过政务事宜的崇祯帝,以及随侍在旁边的太子朱慈烺。
  如今大明帝国的政务基本上都被内阁把持,大政方针都是由刘衍决策,崇祯帝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其实已经沦为“吉祥物”,只是负责在内阁拟定的政策上面进行朱批,以及出面处理一些礼仪方面的事务。
  但是即便如此,崇祯帝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御书房内,或是看书,或是翻看内阁办理过的公务,反正就是不让自己闲暇下来,也许崇祯帝的心中也有许多的不甘,更多的则是失落。
  “臣,拜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此时西域大捷,大军开始回撤的消息,崇祯帝和太子朱慈烺已经都知道了,为此父子二人还连续几天饮酒庆贺,这对于崇祯帝这个以节俭著称的皇帝来说,实在是破天荒的事情。
  也只有当初李自成覆灭,以及满清被攻灭的时候,崇祯帝才像这般高兴过。
  随后陈新甲便将内阁拟定的方略禀报了一番,然后说道:“陛下,如今朝廷已经开始全力筹建三大都护府,接下来朝廷对于安西、乌斯藏、西海三地,以及北庭的投入将大大增加。当然随着西域大战的结束,朝廷的军费开支大幅减少,两者相抵之后,朝廷的整体开支应该会减少一些,财政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嗯,很好啊!”
  此时的崇祯帝满面红光,笑着说道:“如今我大明国势如日中天,这都是诸位臣工与阁老的功绩,朕心甚慰啊!”
  陈新甲自然少不了谦逊了一番,说了一些“陛下洪福齐天”、“此乃历代先皇庇佑”等话语。
  不过随后崇祯帝话锋一转,说道:“只不过进来衍圣公几次上书,要求朝廷裁撤兵马、与民休息,不要再好大喜功,引得朝廷之中也有不少文官响应,不知道内阁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新任衍圣公孔兴燮今年十四岁,但是据说此人才思敏捷、颇为聪慧,对于朝廷大政方针也颇有自己的见解。
  但是作为沉浮宦海几十年的陈新甲来说,自然不相信这个年纪轻轻的孔兴燮能够有这种胆量,敢反对阁老刘衍的大政方针,甚至还提出要求朝廷缩减兵备、裁撤兵力。
  如果此人不是受人鼓动、被人利用了,那就是一个年少狂妄,一心找死之辈!
  这么多年与刘衍的接触下,陈新甲完全明白刘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管是衍圣公还是什么,只要对大明不利,或者说是对华夏不利,反对阁老刘衍的主张,都将成为其打击的对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所以此时陈新甲说道:“陛下,朝廷如今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虽然消耗了不少的钱粮和国力,却换来了广阔的疆域,重建了汉唐的荣威,这样看来是完全值得的。”
  “衍圣公之意实属无知,乃是腐儒之见,不足为凭!”
  陈新甲说道:“我大明如今疆域广阔,又新收复了西域和乌斯藏等地,如果裁撤兵马、马放南山,何以守卫如此广阔的疆域?难道要像衍圣公所说的那样,把将士们浴血奋战打下来的疆域放弃掉,用什么德行教化来感化那些胡人?笑话!”
  如今的陈新甲跟随刘衍多年,也沾染上了刘衍身上的豪气,对于衍圣公而言,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敬仰和畏惧,直接就将衍圣公孔兴燮上书的种种荒谬之处指出来,根本不留情面。
  崇祯帝闻言脸色有些难看,显然对于陈新甲的言论有些不高兴,毕竟衍圣公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在大明可是文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却被陈新甲说成了一个无知的孩童,崇祯帝的心中自然很不是滋味。
  而太子朱慈烺听完之后则没有太多的反应,自从跟随刘衍经历了辽东战场的惨烈战事后,朱慈烺便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再没有以往那种儒雅和迂腐,身上反而多了几分英气,对于陈新甲的言论也更能接受。
  “好了,此事先不提了。”
  崇祯帝说道:“反正阁老也正在回京的途中,这些事情等阁老返京之后,仔细商议一下再做定夺吧。”
  “遵旨。”
  陈新甲从御书房出来之后,心中冷笑:“等阁老回来?那估计衍圣公的下场只会更惨,也许到时候大明的衍圣公一脉的地位,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吧!”
  当晚,在崇文门内的聚福楼门口,一面写着“内阁包场,闲杂勿入”八个大字的牌子立在这里,门外来来往往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不时发出一阵赞叹。
  “哎呀,这可不得了了,内阁诸位尚书部堂过来包场,这回聚福楼的掌柜可要发达了!”
  “谁说不是啊,这聚福楼从今以后,在京城内可算是扬眉吐气了,说不定会登顶京城美食第一家的位置。”
  “说起来,聚福楼的风味茄子、糟溜羊肉、烹虾段那可是绝味啊,也难怪内阁的诸位大人们会选择这里相聚。”
  围观的人群中,除了这些讨论聚福楼的之外,还有人议论道:“就不知道这么多的部堂大人们聚会在这里,是有什么大事吗,近来也没听说啊?”
  周围的人都像是看到什么奇人异事一般,看向那个说话的人:“近来朝廷收复了西域和乌斯藏、朵甘思都司故地,重建了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新建了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不知道?”
  “你当真是京城人?我看你是不是哪里的细作,这么大的事情都没听说过?”
  那人闻言顿时老脸一红,急忙推说自己近来在家没出门,然后灰溜溜的“逃离”了这里。
  与此同时,在聚福楼的二楼大厅内,参谋部尚书陈新甲、民政部尚书赵民、财政部尚书岳明、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海军部尚书郑芝龙、国土部尚书张耒、卫生部尚书鲍学镇、商务部尚书宋功明、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吏部尚书王炆镇、公诉部尚书白文议、督察部尚书米蒿、刑部尚书尚文苑、工部尚书宋世文、礼部尚书黄锦,一共十六位尚书已经坐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5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8/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