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32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那就开始吧。”
  “是!”
  郑成功上马便要返回前方军中,可是还没策马出了中军,就看到盖州卫的城门缓缓打开,然后数百清兵举着双手从南城门列队走了出来。
  这些鞑子投降了!
  此时郑成功的脸上神色复杂,好像是便秘了许久一样,让这位海路军的先锋官蓄力一拳,竟然打不到实处上。
  片刻之后,郑成功策马回到军中,咬着牙对副总兵郑芝虎说道:“进城!将那些鞑子俘虏全部押到中军去。”
  “是。”
  不到半个时辰之后,郑芝龙便率中军进入了盖州卫,同时派人去西面十几里外,与北洋舰队取得联系,让总兵官施大瑄立即赶来参加军议。
  按照国防部在战前制定的方略,海路军拿下盖州卫之后,便要开始分兵,所以郑芝龙要与各部将领落实具体的分兵事宜。
  此时盖州卫内外的清兵和满人已经被全部肃清,那数百投降的清兵,以及城中满人的家眷,已经全部被集中到城南,当着城中数百户仅存的百姓,全部斩首示众。
  城中百姓平日里被满人压迫甚深,此时见状纷纷欢呼起来,甚至不少跟满人有血债的百姓更是激动,或是大仇得报,嚎啕大哭起来,或是对着国防军将士磕头不止,让人见了心中悲切。
  在城中原指挥使衙门,这里在被满清占据后,一度被作为城中清兵将领的宅院使用,现在则是作为海路军中军的临时所在。
  此时国防军第十军总兵官郑义、第十五军总兵官郑成功、第十六军总兵官陈晖、北洋舰队总兵官施大瑄全部到齐,郑芝龙随即开门见山的说道:“按照国防军的总体方略,我海路军将就此分兵,明日一早,施总兵率北洋舰队向西北方向出发,经连云岛,直扑广宁前屯卫外海,从海上威胁清军主力,并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派兵登陆作战。”
  “同时,陈总兵率第十六军留守盖州卫,并且以盖州卫为核心,抓紧时间构筑防线。”
  “本督将率第十军、第十五军北上进攻海州卫,拿下海州卫之后,便以海州卫为核心构筑防线。”
  郑芝龙当着众人的面,指着面前的舆图,用手指在海州卫和盖州卫之间划了一道,说道:“海州卫和盖州卫组成的这道防线,将彻底切断满清主力数十万大军的退路,切断满清与沈阳城之间的联络。”
  “奴酋多尔衮再想获得后方的消息,就只有派人绕路草原,等多尔衮获知后方的消息,黄花菜都凉了!”
  众人听完郑芝龙的方略,纷纷领命,当即辞别郑芝龙各自返回军中做着准备。
  而施大瑄路途最远,当即带着护卫离开了盖州卫城,策马向西面的海边赶去。
  当天晚上,施大瑄还命人将舰队搭载的大批钱粮、兵备和各种物资卸下,并且在凌晨时分与前来转运的国防军第十军将士做好了交接,次日一早便率领北洋舰队扬帆起航,直扑广宁前屯卫外海。
  同时,郑芝龙带着郑成功、郑义两部将士分别从东门和西门出城,然后在城北集结待命,几人与前来相送的陈晖作别。
  “下官恭祝督师旗开得胜,一举拿下海州卫!”
  郑芝龙笑着说道:“如今满清后方空虚,我军一路攻城拔寨并不困难,后面切断满清主力退路才是关键。盖州卫这边要尽快完成各处布防才是。”
  “属下遵命!”
  就在郑芝龙这边已经完成分兵的时候,李定国率领西路军也进展顺利,在拿下哈喇镇之后,西路军四支国防军、将近二十万将士继续向东挺进,抵达了大凌河上游一带。
  此时李定国策马岸边,看着各部将士正在有序的通过浮桥过河,心中却涌起了一股沧桑感。
  看着大凌河,李定国便想起了在皇明军事学院学习过的案例:大凌河之战。
  崇祯四年的这场大战,让大明在关外的精锐一战败亡,据说当年明军将士在战败后,被满清鞑子驱赶着冲进大凌河中,河水为之断流,下游更是连续十几天都能见到顺流而下的明军将士尸体!
  而如今,大明的将士却再次兵临大凌河,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溃逃,而是途径大凌河上游直插沈阳城。
  “督师,咱们也该过河了。”
  总兵官田镇北策马过来,李定国点了点头,然后指着河水说道:“大凌河中有多少明军将士的冤魂,今日他们都将与大军将士一起向东进发,一起直捣黄龙,一雪前耻!”
  田镇北也想到了当年的大凌河之战,沉声说道:“这血仇,终将得报!”
  当日,西路军将近二十万将士花费了两个多时辰,全部渡过了大凌河,然后便在大凌河东岸扎营。
  次日一早,李定国率部继续向东面进发,此时大军的周围已经开始出现清军的斥候,明军各部的夜不收纷纷策马出战,对清军的斥候展开围杀。
  李定国不断收到各部送来的消息,眉头不禁微微皱起,周围的清军斥候有满州两黄旗的,也有其余各旗的。
  很显然,不管是多尔衮还是留守沈阳的清军主将,都防备着草原方向,只不过限于兵力问题,并没有部署大量兵马驻防而已。
  “命令各部将士加快速度,进攻沈阳城的日期必须要提前了!”
  此时李定国不知道多尔衮在沈阳城内留下了多少兵力,如果那些清军斥候围杀得不干净,或者让沈阳方面的守将推测出什么,加强了沈阳城的防备,那西路军将士很有可能会被迟滞在沈阳城下。
  “如果真是这样,多尔衮肯定会不惜代价回援沈阳城,虽然在辽河一带有海路军阻击,但是多尔衮万一翻越山脉,从草原绕路返回沈阳城呢?”
  对此,李定国不得不防,要知道当初在龙门关,多尔衮就是率部翻山越岭逃出了北直隶!
  当即,西路军各部将士加快了推进速度,李定国还派出各部骑兵也加入到围剿周边清军斥候的战斗中,西面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第六百二十四章 失利与噩耗
  高岭驿防线外。
  经过两天的进攻,驻守在防线内,以及高岭驿堡城内的清兵损失惨重。
  刘衍率领东路军主力并没有急于拿下这里,而是选择让各支国防军轮番进攻,算是以战练兵,同时充分发挥明军的火力优势,最大程度的消耗清军的兵力,减少各部将士的伤亡。
  此时在高岭驿堡城内礼亲王代善非常憔悴的看着远处,那边便是明军各部的营垒,绵延十几里,密密麻麻的营寨蔚为壮观,给清军各部以巨大的压迫感。
  蒙古正红旗固山额真恩格图、汉军正红旗固山额真巴颜、汉军正白旗固山额真叶克书、汉军镶白旗固山额真祖大乐、朝鲜正红旗固山额真班布尔善,以及撤回来,暂时统领汉军两蓝旗的祖大寿,朝鲜正蓝旗固山额真马福塔、朝鲜镶蓝旗固山额真鄂硕都聚集在这里。
  几天的激战,让清军各旗兵马都损失惨重,特别是已经被代善当成炮灰的朝鲜、汉军各旗,更是折损严重。
  众人看了一会儿,祖大寿便压住心中的怒火,行礼说道:“礼亲王,如今我汉军各旗的火炮已经损失大半,明军的炮火实在是太猛烈了,至少有几千门各式火炮,再这样打下去,高岭驿防线是守不住的!”
  虽然代善已经命各部准备了大量的沙袋,整条防线上也有沙袋和土墙构筑的防御工事,但是明军的火炮实在是太多了,这两日刘衍更是以数百门为一个集群,集中火力逐段轰击清军的防线,到现在已经将高岭驿防线摧毁了至少三分之二!
  虽然代善有些恼怒祖大寿的话,可是不得不承认,此战的确是不能再被动挨打了,于是说道:“本王也想过命满蒙铁骑出击,可是刘衍所部数十万精锐抱成一团,满蒙铁骑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贸然出击,也是惨败而归的下场。”
  其余众人都是唉声叹气,难道说大清勇士面对如今的明军,就真的没有取胜的可能了吗?
  随后祖大寿试探性的说道:“礼亲王,不如向陛下求援吧?”
  虽然祖大寿说的是求援,可是众人都知道,多尔衮的手中现在也是兵力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满蒙精锐了,轻易绝不会派到前面死拼的。
  所以祖大寿的意思,明面上是求援,实际上是想要向多尔衮请示撤军。
  代善微微皱眉,思索了一下,说道:“也好,本王就修书一封,将高岭驿的危急情况向陛下再禀报一番。”
  众人闻言纷纷行礼,大声说道:“礼亲王英明!”
  话音刚落,远处便传来了一阵破空声,紧接着堡城外的防线各处便升腾起数十处尘土,火炮的巨大轰鸣声再次响彻整个战场。
  清军部署在前方的火炮也开始还击,可是仅剩下的数十门火炮根本不是明军数千门各式火炮的对手,很快清军的数十门火炮就相继哑火,清军各旗兵马完全处于明军火炮的覆盖之下!
  “礼亲王快下城墙躲避!”
  众人惊恐地大声呼喊着,此时也不管代善愿不愿意,七手八脚的将代善拉下了城墙,随后众人也跟着一同下去,生怕被明军的炮火击中。
  代善脸色铁青的回到堡城内的官署内,明白此时大军已经全无战意,再勇猛的勇士,面对数千门火炮的不断轰击,也会变得像羔羊一般,这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
  “可恨明国切断了南面物资的供应,否则以我大清的决心,装备的火炮怎会如此之少!”
  代善一拳打在面前的桌子上,随即便急忙写了一封求援信,派人送往广宁前屯卫城。
  与此同时,刘衍正站在南面的一处搭建的高台上,举着千里镜观察炮击的效果。
  “嗯,各部炮手很不错啊!”
  看了一会儿,刘衍满意的对身边众将说道:“这一轮是国防军第四军负责进攻吧?总兵官汪博还是一如既往的稳扎稳打,先是红衣大炮、佛朗机炮开路,重点轰击清军防御工事,然后再用神机炮车清扫清军兵力,按照操典执行,不错。”
  此时各军总兵官、副总兵、参将也纷纷举着千里镜观阵,如同后世“新闻发布会”的长枪短炮一般,十几支千里镜掐刷刷的对准了远处的战场,也算是战场上的一景了。
  随后陈勋说道:“阁老,咱们什么时候拿下高岭驿防线啊?末将看,对面的代善所部已经撑不住了,只要展开总攻,咱们随时可以拿下这里。”
  其余众人也是跃跃欲试,想要尽快突破这里。
  刘衍却有自己的顾虑:三路大军、八十万将士同时进攻,在没有后世通讯手段的加持,各路大军之间的进展肯定又快又慢,彼此之间的联系也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情况。
  所以现在刘衍就在担心,一旦自己这里突击过快,万一广宁这边的战斗打完了,多尔衮率领残部逃走,郑芝龙那边的防线却还没有部署完毕,或者西路李定国那边还没有拿下沈阳城,那事情就不好办了。
  按照刘衍的计划,广宁前屯卫这边的战事,应该在海路军切断清军后路,西路军拿下沈阳城之后再结束,如此便可以将多尔衮部包围在广宁一带,防止清兵残兵突破辽河逃往别处,或着是逃回沈阳固守。
  这两个结果,都不是刘衍想看到的。
  多尔衮逃回沈阳,便会让明军各部陷入艰苦的攻城战,满清面对最后关头,肯定会爆发惊人的战力,明军各部的伤亡会直线上升。
  而多尔衮率部逃往别处,以辽东的平原和山林地形,以现在的搜寻手段,刘衍估计有很大概率会让多尔衮跑掉,那样便会形成类似于明初北元的存在,在辽东形成一个持续性的敌对势力,辽东战事的沉重负担会继续伴随着大明。
  所以此时在高岭驿防线,刘衍便故意放慢进攻节奏,转而以消耗清军兵力为主,等待海路军和西路军的消息。
  于是刘衍对陈勋和众人说道:“此番收复辽东,为的是永绝后患,所以要保证三路大军的协同,咱们这里不能进展太快,否则就把多尔衮吓跑了,到时候郑芝龙堵不住后路,辽东战事就变得麻烦了。”
  众人纷纷点头,明白了刘衍的用意。
  就在这时,前方的炮火逐渐停歇,刘衍便笑着指着前方,对众人说道:“看,汪总兵要派兵进攻了!”
  与高岭驿防线的战况相同,此时在北面的永安堡防线,面对大明国防军第七军、第八军的夹击进攻,驻守在防线之内的满州镶红旗、蒙古镶红旗、汉军镶红旗、朝鲜镶红旗兵马及朝鲜两白旗兵同样折损严重,甚至朝鲜镶红旗、两白旗兵马还出现了两次崩溃,幸好被怡亲王巴布泰率部镇压,当众斩杀了一百多人才稳住了局面。
  只是此时清军上下都明白,永安堡防线是守不住了,被明军攻陷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蒙古镶红旗固山额真布颜代、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祖可法、朝鲜镶红旗固山额真劳萨、朝鲜正白旗固山额真遏必隆、朝鲜镶白旗固山额真苏克萨哈几人纷纷找到了怡亲王巴布泰,恳求巴布泰能够向多尔衮求情,是不是让各旗兵马突围撤回广宁前屯卫驻守。
  面对一同前来请命的众人,巴布泰心中暗暗惊诧,自己又何尝不想撤军,只是没有多尔衮的命令,谁敢主动提出撤军?
  于是巴布泰对众人说道:“如今的战局已经败坏,只是撤军之事不是咱们这些做奴才的能决定的,本王也只能向陛下禀报这边的战局而已,至于撤与不撤,还需要陛下亲自决断。”
  众人纷纷赞同,随后一份与求援信无异的战报,便在众人的谋划下写成,然后怡亲王巴布泰为了稳妥起见,从满州镶红旗中抽调了三十名巴牙喇营精锐,带着这份战报突围前往广宁前屯卫城。
  两天后,正在广宁前屯卫城忧心战局的多尔衮,先后接到了高岭驿防线和永安堡防线的战报,这两份战报让多尔衮愤怒不已,自己精心在前线部署的几十万大军,依托坚固的防线,各有至少一、两百门火炮的协助,竟然都被明军打得伤亡惨重!
  多尔衮知道明军强悍,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此番在广宁对阵,自己的安排绝没有问题,至少可以重创明军各部了。
  可事实上,清军的两道防线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让多尔衮非常愤怒,同时也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特别是两份战报中都提到:明军装备的火炮之多,至少有数千门之众!
  多尔衮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代善和巴布泰是不是在谎报军情?
  明军有这么多的火炮,那还有什么防线能阻挡明军的进攻,高岭驿防线和永安堡防线早就应该陷落了,为何还能坚持到现在?
  多尔衮想不明白,当即便命人将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叫来,准备将满州两蓝旗和蒙古两蓝旗再压上去,以满蒙正蓝旗支援高岭驿防线,以满蒙镶蓝旗支援永安堡防线,继续跟明军打下去!
  很快,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便匆匆赶来,但是在二人身后,又先后有两份急报送来,多尔衮还没来得及跟二人部署方略,就急忙拆开这两份急报。
  紧接着,多尔衮猛地站了起来,脸上充满了骇然的神情,让一旁的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感到非常的惊慌:到底出什么事了?
  “另外两路明军的踪迹打探到了!”
  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急忙询问,多尔衮用轻微颤抖的声音说道:“一路十几万明军接连攻克盖州卫、复州卫、海州卫,现正在辽河东岸一带部署防御,这是要切断我军的退路。”
  “一路明军十几、二十万,已经横扫草原,正在从草原直插盛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4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2/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