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祖可法便思索了一会儿,想要进堡城内打听一下,却看到南面的劳萨、遏必隆、苏克萨哈三人赶来,于是便换上了一副笑脸迎了上去,毕竟三人都是满人,一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呵呵,三位大人这是要去哪?”
遏必隆没有好脸色,冷声说道:“听说怡亲王下令防御工事要提前完工了,我们要进城去问问。”
一旁的苏克萨哈也皱眉说道:“是啊,本来工期就紧,现在又要提前完工,这怎么可能!”
祖可法也是叹息不止,说道:“既然三位大人要进城询问,那在下也一同前去吧。”
随后四人便进入堡城内,见到怡亲王巴布泰后,几人便由遏必隆开口询问道:“敢问怡亲王,为何突然要提前完工?现在各旗将士都已经全力以赴了,时间上真的已经没有提前的余地了。”
怡亲王巴布泰斩钉截铁的说道:“本王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明天黄昏之前,必须要完成各处工事的修筑!”
“王爷,这是为何啊?”
巴布泰叹息一声,说道:“诸位都不知道,如今军中用度步卒,陛下调集了满州两黄旗的铁骑开始劫掠山海关、界岭口等处的明国百姓,以补充军用。”
“什么!”
“啊?”
这下几人都傻了眼,本来明军就准备要出关辽东了,现在大清最缺少的就是时间,可是多尔衮还要出兵劫掠明国百姓,这不是逼着刘衍尽快出兵吗?
描写多尔衮下令各旗在辽东各地布防的情况,
第六百一十一章 扰边
界岭口以北,牛心山。
山脚下,有一处只有二十几户村民的小村子,名叫王家村,村中百姓大多姓王。
这王家村虽然在界岭口以外,但也是大明的百姓,只不过在关口外开辟了一些山地耕田,还畜养了一些牲畜度日,很是艰辛。
村中有一户人家,男人叫做王悦,外号马屁精,是村子里的名人,擅长溜须拍马,只要是比自己过得好的村民,或者是求得上的人,那王悦便屁颠屁颠的上赶着拍虚人家,被村子里的村民一直鄙视了多年。
王悦的妻子人称王李氏,前几年是从草原上逃回来的,据说老家是宣府镇人,被满清鞑子入关掳走后,被糟蹋了个够,用村里人的糙话讲,那王李氏已经是老太太的棉裤裆,是一个搂不住尿的破口袋了。
说来王李氏也有些胆量,竟然趁着清军中的蒙古兵不注意,一天被糟蹋完了,趁着夜色冲进了草原之中,九死一生愣是逃到了王家村中。
当时村中的王悦被村民看不起,也娶不上老婆,见到王李氏长得还可以,也就顾不上嫌弃什么,将其娶回了家。
至此村里人都是讥笑不已,说是马屁精娶了破口袋,破到一家了!
这天一大早,王悦跟王李氏鸳鸯倒凤了一夜,脚下像是踩了棉花一般走出家门,扛着锄头要去田里转悠一番。
此时已经是十月时节,关外的气候已经非常寒冷了,其实田间也没有什么农活可干了,只是王悦不愿待在家里,免得被王李氏缠着,长此以往自己恐怕就不是马屁精,而是马肉干了。
上了山坡,王悦的耕地在山坡的边上,不是什么好地,面积也不大,忙活一年到头也就是混个温饱。
此时王悦气喘吁吁的坐在一块冰凉的石头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前方,整个王家村都可以一览无余,自家的小院子就在村子的边上,王悦还隐约的看到一个倩影在院子里搔首弄姿,收拾院子的姿态,就好像是在故意招惹男人一般。
“哼!这个骚货。”
将王李氏娶回家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了,王悦开始的喜悦之情也消散了许多,再加上听多了村人嚼舌头的话语,让王悦对家中的妻子也多有成见,要不是自己娶不上老婆,也不至于要一个被鞑子糟蹋了不知道多少次的破烂货。
“两年了,肚子也不见动静,说不定就是让鞑子给糟蹋坏了!”
这边王悦暗暗想着,心头便升腾起一阵怒火。
忽然,王悦猛地站了起来,只见远处苍茫的草原上,出现了许多黑点,正在朝着村子的方向移动。
“那是,什么人?”
王悦愣了一会儿,随后便回过神来:“还能是什么人?鞑子!”
随后王悦便拿着锄头,几乎是手脚并用的向山坡下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叫着:“鞑子来了!鞑子来了!”
此时村子里的百姓正忙着储存过冬的粮食,一些家里养了牲畜的村民,更是用宰杀的牲畜到界岭口内换来了一些散碎银子,甚至听说村里的老王家还换来了一枚银币!
现在大明各地安定了下来,王家村虽然远在关外,但是也受到了一些蒙阴,村中百姓至少可以过上吃得饱的日子了,朝廷也少了许多盘剥。
可就在这时,一队满州正黄旗的铁骑策马冲进了村子里,开始对村子里的百姓展开烧杀。
“驾!”
两个清军铁骑策马在村子里横冲直撞,直接将一个躲闪不及的村民撞倒,然后铁蹄在那村民的身上踩了几下,直接在那村民的身上踩出了几个血窟窿。
与此同时,王家村也变成了人间炼狱,到处都是忙着杀人、抢劫的清军铁骑,还有不少清军士兵冲进左近的村民家中,开始奸淫妇女、搜刮财物。
村子里的男人也开始反抗,可是突遭袭击的村民,怎么是清军精锐铁骑的对手,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屠杀,很快村子里就听不到厮杀的怒吼声,只剩下惨叫声和女人的呻~吟声和哭喊声。
这时,王悦也扛着锄头回到了村子里,见到清军铁骑已经开始在村子里烧杀抢掠,王悦顿时就吓得浑身颤抖,想要转身逃命,却看到三个清军士兵堵在了自家门外,其中一人一脚就踹开了院门,三人怪叫着冲了进去,很快就传来王李氏不似人声的尖叫声。
“啊!”
王悦顿时血气上涌,手脚并用的冲上前去,一进院子就看到两个清兵在糟蹋王李氏,另外一个清兵回头看到了王悦,拔刀就走了过来。
见此情形,王悦刚才的血勇之气瞬间就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恐惧,直接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哈哈!”
那清兵见状大笑起来,用刀架在王悦的脖子上,顺势就要杀人。王李氏见到王悦,便发了疯似的哭喊着,可是王悦却不敢多说,只是嬉皮笑脸的向那三个清兵磕头,希望能绕过自己一命。
可是这一切不过是王悦的幻想,那清兵直接一刀砍下了王悦的脑袋,随后便将战刀入鞘,满脸淫笑着走向了王李氏。
当那三个清兵心满意足的走出院子的时候,王李氏已经双眼瞪大的躺在院子里,没有了气息,身上身下遍地都是血迹和伤痕,让人不忍直视。
此时王家村内的“喧嚣声”已经逐渐平息,这队清军铁骑开始向村外汇集。
这次扰边突袭,这些清军的收获不小,从王家村内就搜刮了五十多石粮食,还有一些家禽和两头猪,这些都是村民用来过冬的储存,此时都成了清军的战利品。
领军的一名拨什库咧着嘴,露出了一嘴的黄牙,笑着对身边的部下说道:“这个小村子还真是肥,想不到明国这两年竟然富庶了许多嘛!”
一个分得拨什库谄媚的笑着说道:“是啊,村子里的女人也不错,勇士们都将心中的火气发泄完了。”
“哈哈!”
周围的清兵全都放肆的大笑了起来,随后领军的拨什库便大手一挥,说道:“走!今晚在牛心山露营,明日继续在周边搜寻。”
随后这队清军策马朝着牛心山而去,只留下了变成一座鬼村的王家村。
随着多尔衮的下令,东到山海关,西到界岭口,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分布在边境上的大明村庄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至少数千满州各旗的兵马四散出击,掳掠到了大量的粮食和各种物资。
虽然这些粮食和物资对于几十万清军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但是却让清军各旗士气大振,仿佛清军各旗兵马又找回了以前面对大明的姿态和信心,以前那战无不胜的大清铁骑又回来了!
但是清军小股兵马不断扰边的消息,也很快就送到了北京城内。
刘衍先是接到了多尔衮率领数十万清军抵达了锦州城,随后又开始在广宁前屯卫一带布防的消息,而后便收到了清军在山海关-界岭口一带劫掠百姓的消息,让刘衍的杀心瞬间暴增。
而此时大明朝野上下面对满清,也再没有之前的畏惧,反而充满了昂扬的战意。
于是朝廷上下都在喧嚣着立即出兵收复辽东,甚至连崇祯帝都几次召见刘衍,要求刘衍尽快制定出兵方略,尽快收复辽东,以解辽东百姓倒悬之苦。
可是刘衍却顶住了压力,命边境上的明军各部将士坚守九边防线,同时面对国防军、驻防军各部将领雪片一般的请战书,也强行压下了部下开战的呼声,坚持先完成新政再说。
“攘外必先安内!”
在内阁官署中,刘衍的怒吼声还在回荡着,朝中各部尚书坐在位子上,脸色都不是很好看,众人都很不理解,明明大明的势力已经远超满清了,为何不能尽快出兵收复辽东?
刘衍对众人苦口婆心的说道:“如今福建、云南、广西三省的新政、军改正在收尾阶段,此时出兵,朝廷的主要精力就要放到辽东战场上,那这三省新政、军改之策的收尾就要受到影响,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时间一长,这三省定会出现问题!”
刘衍要的并不是眼下的胜利,而是要用新政和军改之策,推着大明进行变革,让大明从封建社会自己进化到资产阶级社会。
这个过程注定会很漫长,也很艰辛,甚至有可能在刘衍的有生之年都不会有机会见到,可是这个过程必须要由刘衍来推动,万事开头难,如果启动的阶段就因为辽东战事受到影响,那之后呢?
而众人听完刘衍的劝解,暂时没有坚持出兵,不过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参谋部尚书陈新甲、军情部尚书吴国金纷纷要求,刘衍应该给出一个时间表:什么时候大军能够出击?
刘衍斩钉截铁的说道:“以目前福建、云南、广西新政、军改之策的落实进度,明年开春之时,便是大军出关之日!”
众人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只要有时间,众人心中就有期盼,也就宣告了满清覆灭的倒计时!
第六百一十二章 好转
十一月末。
寒冬再次笼罩大地,但是此时的大明已经焕发了新生,随着新政的全面落实,大明各地的百姓,绝大部分都能够保证温饱,往年冬日里无边无际的流民浪潮,已经在大明的疆域中销声匿迹了。
而军改的全面落实,也让大明拥有了百余万精锐的驻防军,同时国防部也在一个月之前下达了“全面剿匪令”,各地的驻防军开始对辖区内的匪患进行围剿。
按照国防部的预计,在崇祯十九年入春前后,大明各地将基本杜绝匪患。
这样的清平局面,可以说直追当年的贞观之治,在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而且刘衍为了减轻各地驻防军同时调动的军费开支,下令各地剿匪的所有缴获收益,全部冲抵军费的消耗,剩余的用作有功将士的奖赏,不足的再由国防部拨款支持。
如今新政、军改之策终于初见成效,大明犹如一个病危的壮汉,几经周旋终于将迈入鬼门关的一只脚,费力的又缩了回来,并且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在缓慢的重新站了起来。
内阁官署内,一场内阁会议正在召开。
“阁老,如今清兵不断在边境上骚扰,边民深受其苦,朝廷到底何时出兵收复辽东?”
面对国防部尚书田辉叙的询问,刘衍说道:“本公说过了,开春之后,三路大军便同时出击,扫荡辽东!”
“那各路大军的主将如何安排?”
三路大军之中,每一路都有多名总兵官,统帅之人的确难以决断。
刘衍当即说道:“东路军的主帅,便是本公,本公将率领东路主力大军出山海关,直面满清鞑子的主力大军!”
“海路军的主帅……”
刘衍看向了海军部尚书郑芝龙,说道:“就由郑尚书担任吧,不知郑尚书意下如何?”
海路军的兵力基本上都是原郑军整编而来的,其部将领也基本都是郑军的将领,由郑芝龙来统帅最为合适。
而且郑芝龙本人也是知兵的,一路起家打过不少大战,还率军与荷兰人进行过会战,无一败绩,也是一员合格的统帅。
郑芝龙当然没有意见,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好机会,当即说道:“阁老放心,下官一定不负朝廷期望,此战一定打出我海路军的威风来!”
“好!”
刘衍说道:“至于西路军的统帅……,这一路的统帅人选的确难以决断。”
西路军的兵力包括国防军第十一军到第十四军,四名总兵官韩秦、魏汉、尚自立、田镇北的资历都相差无几,难以从其中选拔一人为主帅。
这段时间,刘衍也的确为这件事情而发愁,随即便想到是否从其余地方抽调人选为帅?
众人看到刘衍沉思着,也都默不作声,等待刘衍发话。
“秦良玉有这个资历,但毕竟我女人,而且年事已高,眼下已经病倒卧床,此事不可。”
“李定国有这个能力,要知道在历史上,李定国可是统帅过数十万大军,打得满清两厥名王、天下震动的名将统帅。可是如今李定国的官职也不过是驻防军的总兵官,按照国防部的编制,驻防军的总兵官比国防军总兵官还要低半级,用李定国为西路军统帅,恐怕韩秦、魏汉、尚自立、田镇北他们不会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