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54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老爷,有好事?”
  范永斗笑着说道:“呵呵,当然有好事,咱们几家山西相与的好日子要来了!”
  那几个范家的奴仆纷纷说着恭维、庆贺的话,范永斗说道:“快些散货,将价钱压低一成,散了货,咱们立即赶回张家口去,有大生意要做!”
  范家这大批车队的货物只用了不到三天就全部卖了出去,然后范永斗便带着车队直接返回了张家口。
  大明宣德四年,万全都指挥使张文主持了张家口堡的营建,这便是张家口城的前身。
  根据《万全县志》的记载,张家口堡方圆四里有奇,城高三丈二尺,东南两面开有城门,东门为永镇门,南门为承恩门。因城池北面有东、西太平山对峙如巨口,故名张家口。
  后来到了大明万历年间,朝廷在九边开始与蒙古人互市,张家口开始从边塞城堡,转变为茶马互市的贸易据点。
  此时在张家口城内,在主街上,一座占地颇广、富丽堂皇的宅院大门打开,范家的车队停在了街上,范永斗傲然的走下马车,然后在范家上下的簇拥下,进入了宅院之中。
  “立即派人,将其余几个家主都请来,说是有大生意上门了!”
  “是。”
  没过多久,宅院的正堂内,后世晋商八大家的家主齐聚一堂,除了祖籍山西介休的范家家主范永斗之外,还有另外七人。
  这七人分别是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和黄云,七家也都是山西介休一带的商贾,与范永斗一样,全都是晋商,此时众人正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这处正堂上,各种古董瓷器、金银器皿、美玉珊瑚,可谓是琳琅满目,将屋内装饰得满满当当的,还有数名美貌、年轻的侍女在旁边端茶倒水,就连这些侍女都穿着绸缎的衣服,头上还戴着不少的金簪、珍珠簪子,奢华程度可见一斑。
  众人落座寒暄了一会儿,王登库便笑着说道:“我们都听说范老太爷亲自带队去了草原,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还说有大生意,不知是什么发财的机会?”
  范永斗笑着说道:“诸位,此番老夫去了哈喇莽来,你们猜老夫遇到谁了?”
  王登库说道:“大清的皇帝都死了一位,还能是什么大人物,难道说是大清的哪个王爷?”
  范永斗说道:“还真是一个大人物,但不是什么王爷,是大清的议政大臣英额尔代。”
  “是他?”
  对于英额尔代,其余几人也都有所耳闻,毕竟在场的每一家都从事着里通外国的贸易,常年向满清输送各种战略物资,否则以满清的治国手段,注定无法大规模支撑起几十万大军的物资消耗。
  “没错,此番英额尔代向老夫下了一笔巨大的订单,内容涵盖了铁料、铜料、硝石、硫磺、布匹、食盐、铁器、药品、粮食等,每一种货物的数额都非常巨大,以我范家的实力,根本无法吃下,所以便邀请诸位一起,集合咱们八家的财力,共同将这批货物准备齐全。”
  话音刚落,王大宇兴奋的说道:“那价钱如何?”
  范永斗说道:“诸位都是走东口的行家里手,这些货物每年与蒙古人和大清交易的价钱,诸位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老夫也就不多说了。”
  “此番英额尔代给出的价钱非常优厚,比平常价钱要高出两成,诸位,这可是发家的大好机会,千载难逢啊!”
  众人闻讯全都兴奋起来,纷纷议论起来。
  不过众人议论了一会儿之后,也开始担忧了起来。
  黄云发年纪最小,经历的事情也比其余几人少了许多,所以显得有些撑不住事情,便说道:“如今大清已经今非昔比了,就连皇太极都被当今阁老刘衍率军击杀。我看英额尔代亲自出面向咱们下大单,就是要重振清军的实力。可是这样天大的事情如果被朝廷知道了,咱们八家可就要遭殃了!”
  范永斗顿时大笑起来,说道:“朝廷?谁的朝廷?你是家的,还是我范家的!去他娘的朝廷,只要咱们各家赚到银子,就是王道,我管朝廷是死是活!”
  王登库也跟着说道:“是这个道理,咱们都是商人,商人逐利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于大清是否能缓过气来,朝廷是不是还会被大清攻略,那就不是咱们考虑的事情了,自有他人操心。”
  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和黄云发纷纷大笑起来,只不过范永斗笑过之后,说道:“只是咱们各家做事,还是要谨慎一些,尽可能不要路出马脚。老夫听闻那刘衍也是个六亲不认的角色,万一他发了狠,咱们几家也难免会受到劫难。”
  众人纷纷点头。
  随即范永斗便开始给各家分配任务:王登库和靳良玉两家负责铁料,王大宇负责粮食,梁嘉宾、田生兰负责硝石,翟堂、黄云发负责布匹。
  剩余的药品、铜料、食盐、铁器、硫磺皆由范永斗负责。
  众人将这笔大单分配完毕之后,范永斗便说道:“张家口各处的守将、文官都已经是咱们的人了,诸位在这次出货之前,还要再奉献一份孝敬,可不要因为一些小钱而耽误了大事。”
  “对,范老太爷此话在理。”
  “花小钱办大事,这才是咱们山西商人的手段。”
  “这是自然,范老太爷提醒的是。”
  随后范永斗又说道:“一个月,那英额尔代只给了咱们一个月的时间,包括筹集货物、运输北上的所有时间,诸位可要抓紧时间了。这一单必须要做好,咱们晋商是以诚信为本,名声是最重要的,绝不能干败坏名声的事情。只要做好了这一单,将来咱们与大清的大宗交易,那就是源源不断、水到渠成了。”
  众人轰然允诺,又说了一会儿,便纷纷告辞离去,赶着去准备货物去了。
  片刻之后,范永斗的儿子范三拔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担忧的说道:“父亲,此举是否太过冒险了?”
  “你是担心那个新任内阁首辅刘衍?”
  “正是。”
  范永斗不以为意的说道:“哼,一个武夫而已,自古武夫当国者,能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不用担心,老夫估计用不了多久,朝廷的那些大人们,便会联起手来,将刘衍赶出朝堂的。”
  范三拔依旧担忧的说道:“可是我听闻那刘衍不是一般人啊,如今正在推行什么新政,宣府镇已经开始推行起来了,各地都在追查被侵占的军户耕地,跟咱们来往密切的那些卫所将领和关口守将们,也都在遣散各自的家丁,补交积欠的赋税。”
  “听说怀安卫守备硬顶着拒不遣散家丁,也不补交积欠赋税,随后便被朝廷新建的军情部派人抓捕回京,听说是抄家斩首了!”
  范永斗却依然稳坐钓鱼台,说道:“那又如何?这只能说明一点:刘衍闹得越欢,败亡之日就来得越快!”
  范三拔点头说道:“希望如此吧。”


第五百一十一章 火器大跃进
  三月底,盛京城外。
  此时的盛京城外,已经修建起大量的房屋,城池四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连同盛京城原本的关厢房屋一起,都被多尔衮下令强行征用,并且调集了大量的工匠和民夫入驻。
  与盛京城这边一样的,还有辽阳城,此时也是大兴土木,将城池外面四周都修建起了大量的房屋。
  这些房屋并不是凌乱修建的,而是错落有致,分为若干院落,人数众多的工匠和民夫被安顿进各处院落之中,开始为满清打造各种火器和兵备。
  这一日,多尔衮乘坐明黄銮驾从盛京城中出巡,便来到了城东的大片工坊房屋之内。
  只见数百两黄旗巴牙喇营精锐策马冲进各处院落之间的道路,然后开始警戒封锁起来,多铎率领重建之后的两白旗精锐也跟随而来。
  还有礼亲王代善、怡亲王巴布泰、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以及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各旗的固山额真,以及各旗的巴牙喇兵、精锐亲兵等,浩浩荡荡不下上万人马,几乎将盛京城东面的工坊地带全部围了起来。
  多尔衮身穿明黄龙袍,在满州正黄旗固山额真聂克塞、镶黄旗固山额真穆尔察的护卫下,走下銮驾马车,开始视察这片工坊的投产情况。
  议政大臣英额尔代在后面紧跟着,盛京和辽阳的两处大规模的工坊,以及各种原料的采购等事宜,都是英额尔代具体负责的,所以此时自然由他向多尔衮进行禀报。
  “陛下,奴才已经与明国的八家晋商取得了联系,现在第一批货物已经由他们的商队运到了草原各处,由蒙古各旗的兵丁接货验收后,正在源源不断的运向盛京和辽阳两处。”
  “陛下请看,前面的数排工坊都是打造火铳铳管的,再往前是组装火铳的工坊,这里的工匠都是历年从明国掳掠来的工匠,这些年不断教授徒弟,也培养了不少的人手。”
  “东面那些房屋,是铸造火炮的工坊,由于我大清的铸炮工艺暂时还比不上明国刘衍部,所以只能以规模换取产量,大规模的铸造之下,一年下来也可以铸造火炮五百多门。”
  多尔衮微微动容,问道:“只是盛京一处的产量?”
  “是的,只是盛京一处每年便可以铸造火炮五百多门!”
  多尔衮的脸上也泛起了喜悦,不过随即便想到了一个问题,问道:“那消耗钱粮多少?”
  英额尔代如实说道:“光是铸造火炮这一项的消耗,就已经抵得上满州两黄旗、两白旗的一年开支了。”
  “而且这个数量也是铁料和各种物资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的产量,如果山西商人那边的供应有所短缺,或是路途上有些耽搁,火炮的产量也是会受到影响的。”
  听到这里,多尔衮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看来虽然现在大清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打造火器的实力,可是却也因此背负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唉!”
  多尔衮叹息着说道:“前几日朕还接到了各地的奏报,如今辽东各地干旱严重,朝廷暂时也拿不出钱粮赈济,导致各地的民变日增。朝廷还要筹集钱粮来打造火器、改革军制,朕这心里,也是左右为难,当真是苦不堪言啊!”
  多铎、巴布泰、赖慕布、费扬果等人纷纷叩拜道:“陛下操劳国事,乃是我等奴才之福,还请陛下爱惜龙体,以国体为重!”
  多尔衮心中吃意,随后便对英额尔代问道:“去火铳工坊看看。”
  “嗻。”
  片刻之后,多尔衮等大队人马来到了城外的火铳工坊,多尔衮从武器架子上拿起了一杆鸟铳,仔细的打量了起来。
  只见这杆鸟铳做工精良,通体呈乌黑色,无论是长度还是外形,都与刘衍部新军使用的燧发鸟铳非常相似。
  多尔衮见状心中甚喜,只是在看到龙头上夹着的一根长长火绳之后,脸上的喜色顿时消散了不少:“这还是火绳铳?”
  英额尔代说道:“陛下明鉴,我大清虽然也能够打造如刘衍部一样的燧发鸟铳,但是质量上却总是不过关,哑火的情况太多,每十铳有七、八铳是哑火的,而且燧发鸟铳的故障也非常多,用起来反倒不如这火绳铳。”
  “射程和威力如何?”
  “请陛下移步靶场。”
  “嗯!”
  随后多尔衮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工坊外围的一处靶场,这里已经准备了十几个汉人百姓,此时全部被绳子捆绑在七十步外的木桩子上,只见这十几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正在哭喊着求饶。
  而且那十几个汉人百姓全都穿戴着清军的铠甲,每人还都是身穿双层甲胄,多尔衮见状也是感到非常的新鲜。
  随即英额尔代命人开始试铳,只见二十名汉军正黄旗兵丁列队上前,在距离那些汉人百姓六十步的距离上,纷纷举起鸟铳,随着英额尔代的一声令下,二十杆满清打造的鸟铳同时开火,一阵轰鸣过后,前方的十几个汉人百姓纷纷中弹,惨叫声此起彼伏。
  多尔衮见状顿时大喜,大清自造的鸟铳可以在六十步的距离上破开双层重甲,足见杀伤力之强悍。
  此时十几个汉人百姓已经死去大半,剩下幸存的几人也是气若悬丝,随即便被上来的清兵持刀砍死。
  多尔衮问道:“刘衍部的鸟铳兵装备的那种铳刀,工坊中可否仿制?”
  英额尔代请罪道:“陛下,恕奴才无能,工匠们已经日夜仿制,可是打造出来的铳刀却都无法普及,不是铳刀本身太容易折断,根本无法搏杀,就是插上铳刀后,鸟铳无法正常射击,甚至会炸膛。”
  “所以奴才以为,我大清各旗还是给鸟铳手装备短刀防身,近战的时候,还是让各旗的勇士近身肉搏,发扬我大清勇士的长处。”
  多尔衮缓缓点头,目前来说,也只能如此了。
  “现在每月的鸟铳产量如何?”
  “启禀陛下,现在盛京、辽阳两处的大批工坊产量巨大,平均下来,每月可打造精良鸟铳八千杆、火炮四十余门,火药七千余斤,还有各种兵刃、铠甲等装备。”
  “嗯,很好!”
  虽然现在大清打造的鸟铳还是不如刘衍部装备的燧发鸟铳,但是对于大清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按照这个产量来计算,只要再过几个月的时间,大清各旗兵马就能装备数量可观的火器,到时候至少在火力上,绝不会比刘衍部的火力差了。
  “朕就不相信,以大清举国之力,还比拼不过刘衍山东一隅之地!”
  虽然现在刘衍已经是大明内阁首辅,但是多尔衮相信,刘衍根本无法将整个大明的人力、财力为己所用,真正支撑着十几万新军、驻防军运转的,也只有明国山东一处地方而已,这便是多尔衮的底气所在。
  多尔衮随即对英额尔代赞扬了一番,不但赏赐英额尔代大学士头衔,还将满清的吏部、户部也一并交给英额尔代统管。
  受到了多尔衮的重用,英额尔代顿时心花怒放,随即对多尔衮做出了一系列的保证,比如在三个月之内,将鸟铳的产量提升到每月一万杆。
  多尔衮笑着问道:“当真能够做到吗?”
  英额尔代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现在盛京城和辽阳城的工坊消耗甚大,只要朝廷能够支撑两处每月的钱粮供应,奴才就一定能够做到!”
  多尔衮微微皱眉,现在满清的财力已经接近于枯竭了,重建各旗兵马,给各旗旗丁发放抚恤,就已经几乎耗尽了整个满清的钱粮储备,现在供应盛京城、辽阳城两处的大量工坊,也是硬撑着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3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