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49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砰!
  崇祯帝突然一拍桌子,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随即将书桌上的笔墨纸砚,和大摞的奏章全部扫飞出去,怒声说道:“你率军入宫,将朕禁锢在御书房内,不就是要行董卓故事,要祸乱天下吗!救天下?你拿什么救!”
  刘衍看着有些癫狂的崇祯帝,并没有生气,毕竟今日这样的事情换做是谁,心中都是难以接受的。
  “强军,新政。”
  刘衍真诚的说道:“臣准备用这两样救天下,希望陛下能助臣一臂之力!”
  崇祯帝怒视刘衍,想要继续发泄心中的怒火,却被王承恩拦了下来。
  崇祯帝见王承恩对自己摇头,便坐了下来,而王承恩则上前说道:“鲁国公,之前你已经答应陛下要出兵平定李自成了,为何还要入城生事?只要平定了李自成,以鲁国公的功勋,入朝理政是肯定的,到时候再推行所谓的新政,不也是可以的吗?为何非要弄得君臣离心,非要领军入城啊?”
  刘衍看着王承恩,虽然自己对太监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对于王承恩此人而言,刘衍心中还是有几分敬重的,毕竟能够在亡国时分,陪着君王一同赴死,单就这份勇气和情谊,也足以令人钦佩。
  “请问王公公,本督之前先是在开封重创李自成,随后锦州大捷也有功勋,而后在延庆州一举击败三十余万清军主力,这等功勋如何?本督入朝理政了吗?非但没有,朝中的东林党还屡屡从中作梗,让陛下与本督几乎反目,用普通的办法,本督如何推行新政!”
  王承恩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好叹息一声退到了一旁。
  而崇祯帝此时也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刘衍真的要谋权篡位,为何不直接杀了自己,反正现在洪承畴已经兵败降敌,大明已经没人能够再阻挡刘衍了,山东、北直隶也尽在刘衍的掌控之下,拿下北京城,杀了自己这个皇帝,对于刘衍来说易如反掌,他为何不做,反而在这里喋喋不休?
  此时刘衍看着若有所思的崇祯帝,继续耐心的说道:“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陛下应该有所耳闻,臣在山东推行新政以来,不但钱粮收入丰盈,而且百姓也深受其益,不敢说是丰衣足食,至少在大灾之年,山东各府、各州没有出现流民,没有大规模饿死百姓!”
  “臣麾下十余万新军、驻防军,所需钱粮何止每月数十万,这么多的钱粮,朝廷可从未给过,只是提供了一小部分的粮草而已,军饷都拖欠了许久。但是臣就是靠着新政,硬生生的拉出了一支百战精锐,而山东百姓却并没有被十余万新军、驻防军拖累,生活依然足衣足食!”
  崇祯帝此时也趋于平静,听着刘衍的话,陷入了沉思。
  “陛下可以试想一下,等到臣剿灭了李自成之后,将山东新政在全国推广,大明将会是何等面貌?到时候朝廷将不再为钱粮发愁,各地的兵马将会战力提升,天下的百姓将会丰衣足食,而关外被满清占据的辽东,将重归大明!”
  刘衍此时提高了音量,大声说道:“臣敢保证,只要陛下支持臣暂执权柄,在全国两京一十三省推行新政,十年之内,当可让大明重现盛世景象。而陛下,也可以作为中兴之君,无愧于大明的列祖列宗!”
  崇祯帝此刻也有些动容了,自己登基已经十六年了,这十六年是怎么过的,其中的苦楚和心酸只有崇祯帝自己心里清楚。
  可以说,身为帝王的这十六年,崇祯帝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每天睁开眼睛,收到的奏折上,写的几乎都是哪里遭了灾,哪里有了叛乱,哪里被流贼攻陷了,清军又从哪里入寇了。
  而朝廷,永远都是处于没钱、没粮、没办法的状态,崇祯帝这十六年仿佛就是坐在一口油锅上,备受煎熬,却无法逃离!
  此时听到了刘衍的承诺,虽然心中依然对刘衍非常恼怒,但是崇祯帝已经有了一丝期待:“如今天下败坏如此,自己这个皇帝几乎每一天都当做亡国之日来过。让刘衍总理朝政几年,难道局势还能比现在更坏?”
  再者,崇祯帝也非常明白,就算自己不同意,恐怕也是于事无补,反而还会让自己性命堪忧。不如先将这份大义给刘衍,换来自己的安全保证,然后坐看刘衍到底想要做什么,能走到哪一步!
  崇祯帝缓缓站了起来,王承恩顿时紧张的向前走了两步,却看见崇祯帝摆手,然后就说道:“刘衍,你想要什么,又能向朕保证什么?”
  刘衍心中大喜,崇祯帝的性格一向是执拗、多疑,刘衍临来之前还非常担心自己无法说服崇祯帝,甚至会落下一个“弑君”的恶名。
  可是此时看崇祯帝的状态,当真让刘衍有些刮目相看了。看来外部环境的极限施压,的确能让一个人突破和成长,此时崇祯帝已经有所成长了,至少知道了取舍和权衡。
  “启奏陛下,臣斗胆向陛下讨要内阁首辅之职,并且授予臣改革大明官职之权,以便在击败李自成之后,全面推行新政。”
  “那朕能得到什么?”
  “臣可以向陛下保证绝对的安全,同时朝中政务,臣都会向陛下奏报,陛下也有权过问、批驳,当然前提是不影响新政推行。”
  崇祯帝皱眉思索了许久,然后说道:“推行新政可以,但是你要向朕保证,不可大开杀戒,不可效仿董卓、司马氏故事!”
  崇祯帝心中明白,自己向刘衍索要的任何承诺,其实都没有什么作用,现在刘衍大军掌控了北京城,甚至整个北直隶都已经被刘衍控制,再加上山东全省都已经是刘衍的地盘,现在刘衍已经是整个大明最有权势的人,大明的兴衰存亡其实已经在刘衍的一念之间了。
  不过过程还是必须要走的,至少可以让刘衍的心中有些牵绊,也算是崇祯帝能做的最后努力了。
  而刘衍心中也曾彷徨过,皇帝谁不想做?可是此时大明虽然日暮西山,但是刘衍也明白,大明在天下人的心中依然还是正统,大明并没有像后世那些所谓的“专家”说的那样,已经人心尽失,不然也不会在满清入关窃夺天下几十、甚是是一、两百年之后,还有人前赴后继的想要反清复明,怕那那些只是招揽人心口号而已,但也足以看出大明这面旗子在民间的分量。
  甚至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华夏子孙依然在怀念大明,怀念大明的铮铮铁骨和往昔荣耀,故国为明这四个字就是最好的诠释。
  就连国父孙中~山取得辛亥胜利后,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祭奠南京明孝陵,向明太祖禀告华夏光复,那时距离大明可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百年啊!
  所以,刘衍明白现在自己的最优选择并不是自己当皇帝,而是当霍光。以现在的人心所向,只要大明还有救,自己便用大明这层皮来挽救华夏,除非刘衍可以狠下心来,像李自成那样将百姓当成“炮灰”和“消耗品”,又或者像满清那样,将天下万民都当成奴才,将华夏变成自己的奴隶场。这不是刘衍所希望的,也绝不会这么做。
  当然,如果历史的车轮依然不可阻挡,大明终归还是走向灭亡,那也决不能灭在自己的手中,刘衍明白自己只能等到大明亡于他人之手,才能顺理成章的将华夏法统收回来。
  于是此时面对崇祯帝的质问,刘衍正色说道:“臣向陛下保证,绝不会如此。同时臣还可以保证一点:臣一定会竭尽全力,还陛下一个强盛的大明!”
  待到刘衍从御书房走出来的时候,手中已经多了一道诏令,等候在门外许久的苗绍快步迎了上来,说道:“督臣,事情如何了?”
  刘衍轻松的长处一口气,说道:“最难的部分已经打通了,陛下答应了!”
  “太好了!”
  苗绍兴奋的说道:“那以后属下就要尊称督臣为阁老了!”
  刘衍笑着说道:“称呼不必认真。现在你派人去通知朝中群臣,明日一早,在乾清宫举行朝议!”
  “是!”
  随后苗绍说道:“阁老,我估计明日朝中肯定会有大臣反对的,到时候怎么办?”
  刘衍毫不犹豫的说道:“奸臣杀之,忠臣贬之,庸臣罢免之!”


第五百零四章 整顿朝堂(一)
  次日清晨,午门外,大批的朝臣聚集在这里,所有人都是胆战心惊,因为此时午门外守卫的,并不是以往的大汉将军和侍卫,而是刘衍手下的新军将士,就连京城内的街道上,也随处可见策马经过巡视的新军铁骑。
  “刘衍的新军昨天受阅之后,不是出城了吗,为何还在城中?”
  “你没听到昨天的炮声吗,现在城中各处都是新军兵马,听说校场和京营营垒都被新军占了,死了不少人,这是要变天了!”
  “什么?那陛下还召集朝议,难道是要宣布什么?”
  “这朝议可不是陛下召集的,没看通知朝议的都是新军兵卒,多半是刘衍要宣布什么!”
  此时每一个朝臣的心中都有着这样一个疑惑,蒋德璟站在人群中,也是眉头不展,还在想着昨晚接到新军一个千总通知的话语:“鲁国公有令:明日早朝,必须到场!”
  “阁老?”
  这时,户部尚书李待问和几个御史言官都凑了过来,众人都以为蒋德璟会知道什么内幕,便过来问道:“这是出什么事了,鲁国公的兵马昨日不是入城受阅吗,为何驻扎在城中不走了,难道是陛下有旨意?”
  蒋德璟摇头说道:“诸公不知道内情,我又从何处知晓?”
  “那这是怎么回事啊!”
  “对啊,这兵,到底是鲁国公私调进来的,还是陛下有了诏令?”
  就在这时,午门缓缓打开,一个太监尖声叫道:“诸臣列队,入宫朝议啦!”
  蒋德璟说道:“都别猜了,到了乾清宫内,一切就都明了了!”
  随即众人列队,蒋德璟走在最前面,带着文武百官进入午门,朝着乾清宫走去。
  当众人进入乾清宫之后,便像以往那样分列两旁,然后静静的等待崇祯帝驾临。
  可是等了许久,依然不见崇祯帝到来,反而众人听到大殿外面有大队的兵马调动的声音,那阵阵铁甲的声音是如此刺耳,让满朝文武都心生畏惧。
  “出事了!”
  蒋德璟和身旁的李待问对视一眼,二人都和大臣们一样回头望去,只见刘衍身披铠甲,在苗绍、许铭的陪同下,大步走进了乾清宫。
  在三人的身后,新军亲卫营一哨两百多名将士手持燧发鸟铳,一部分进入大殿,在四周列队警戒起来,还有大部分将士在大殿外面,守住了大殿的各处出入口,将整个乾清宫封锁了起来。
  “这、这是要做什么!”
  “鲁国公这是何意啊,为何带兵上朝?”
  “这可如何是好啊?”
  一时间,大殿之内嗡嗡作响,群臣都六神无主,再加上此时天下时局败坏,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了一种亡国的既视感。
  可是刘衍却并不理会众人的询问,而是走到群臣之首,对蒋德璟微微笑了笑,然后大声说道:“诸位安静,随本公在此等候陛下驾临!”
  众人闻言声音小了许多,但依然有不少人在窃窃私语。
  此时苗绍和许铭昂首挺胸的站在刘衍的左右,二人的眼神不断扫过群臣,被盯上的大臣都觉得心头发毛,不由自主的低下头去。
  过了一会儿,蒋德璟犹豫了一下,还是对刘衍说道:“鲁国公,今日之事,可有什么说法?”
  “蒋大人别急,一会儿就知道了。”
  “额,好,好。”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王承恩的高唱:“陛下驾到!”
  众人纷纷恭敬的肃立,只有刘衍、苗绍、许铭三人昂首挺胸站在群臣前方。
  此时崇祯帝脸色阴沉的从侧殿进入大殿之内,坐到龙椅上之后,便开口说道:“今日朝议,朕有两件事情要与诸位爱卿说起,先说第一件。”
  随即崇祯帝看向刘衍,只见刘衍行礼之后,将昨日得到的诏令取出,交给苗绍宣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鲁国公刘衍忠贞为国、功勋卓著,特命刘衍为内阁首辅,统领朝政,钦此!”
  这道诏令非常简短,但是对于群臣来说,却不亚于一场地震,刘衍竟然直接被任命为内阁首辅,而且崇祯帝还特意强调了“统领朝政”四个字。刘衍已经掌控了大明最强的兵力,现在又统领朝政,可谓大权在握,已经是权倾朝野了!
  此时群臣都看向了刘衍,而刘衍却目不转睛,脸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
  紧接着,崇祯帝又抛出了第二道诏令:“命内阁首辅、鲁国公刘衍总督山东、北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四川、南直隶军政、钱粮事,总览征剿李自成战事!”
  虽然此时长江以北的明军已经基本上覆灭了,只剩下一些散兵游勇,可是崇祯帝却直接将两京五省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刘衍,基本上将半个大明托付给刘衍了。
  此时群臣都在疑惑着:陛下不是跟刘衍几乎反目了吗,为何今日又如此倚重了?
  两道诏令公布之后,崇祯帝便看向刘衍,眼神非常复杂,随后说道:“刘阁老,今日朝议就交给爱卿了,朕这段时间太累了,就不在这里主持了。”
  接着,崇祯帝对满朝文武大声说道:“今日刘阁老所做的一切决断,朕都会予以追认,还望诸位爱卿鼎力相助。”
  说完,崇祯帝便阴沉着脸,在王承恩的陪同下离开了乾清宫大殿。
  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衍身上,蒋德璟等心思沉重的大臣此时都有所明悟,现在宫中内外都是刘衍的兵,看来崇祯帝是被迫与刘衍达成了某种协议,甚至是被刘衍所逼迫的!
  想到这里,一些御史言官便立即站了出来,开始向刘衍发难。
  左都御史侯静德大声斥责刘衍乃是曹操在世,当立即交三法司,以大不敬论罪。
  工部尚书李日宣也怒声说道:“鲁国公今日所作所为,乃是窃国之举,诸公当共讨之!”
  兵部尚书陈新甲看着侯静德、李日宣这两个“二货”,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博名,当真是不要命了。
  可是紧接着,蒋德璟和户部尚书李待问也先后站了出来,纷纷对刘衍进行指责,认为崇祯帝完全是被刘衍拥兵逼迫,这才下了两道诏令。
  陈新甲见状喟然长叹,低头不再说话了。
  刘衍盯着工部尚书李日宣和左都御史侯静德看了许久,这两个人刘衍还是有印象的,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好人,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二人都是直接投降了流贼,随后清军入北京的时候,二人又摇身一变,投靠了满清鞑子。
  此时群臣看着刘衍的样子,还以为刘衍肯定会慷慨激昂一番,以彰显自己这个内阁首辅的“合法性”,可是刘衍却让所有人失望了。
  只见刘衍对身边的苗绍说道:“将工部尚书李日宣、左都御史侯静德革职、下诏狱,立即派兵将他二人府邸抄没,如查出贪赃证据,便将二人立即斩首示众!”
  众人闻言瞠目结舌,这就开始杀人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3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9/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